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1.3歷史上的今天:一場抗擊外敵的“大捷”,卻預示近代中國恥辱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清朝道光十九年, 即1839年11月3日, 正是虎門銷煙的鑼鼓散盡後, 大清朝廣東海面上劍拔弩張的時刻, 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山雨欲來,

而在廣州虎門外的穿鼻洋上, 一場堪稱鴉片戰爭前哨戰的激戰——中英穿鼻洋海戰, 轟然打響。

這場戰事的起因, 直到今天, 中英兩國的記錄, 也有很大的出入, 不過中立梳理一下, 大體情況如下:虎門銷煙以後, 清朝兩廣總督林則徐趁熱打鐵, 勒令在華商人簽署具結文書, 承諾不再從事鴉片交易, 卻被英國領事義律一口拒絕。 甚至義律更不停派出戰船在虎門外挑釁, 意圖擴大事端。 而深感英國戰爭威脅的林則徐, 也早已進行了精心準備, 水師炮臺的裝備戰鬥力已然升級, 這次更是拍案而起, 憤然迎擊!

而這次英國前來挑釁的戰艦, 也不是普通的武裝商船, 而是“窩拉疑號”與“海阿新號”, 裝備有殺傷力強勁的火炮。 而清軍水師這邊更不敢怠慢, 名震南中國的悍將關天培提督親自統軍, 動用二十九艘大小炮艦, 幾乎是中國最強的廣東水師裡壓箱底的家當, 誓要重拳出擊, 狠狠教訓一頓英國人。

如此龐大陣仗, 開打後就就震撼海戰場面。 兩艘英國軍艦哪敢怠慢,

立刻祭出十九世紀歐洲海戰常用的側翼包抄戰術, 分左右兩邊切入了清軍的船隊, 然後利用戰艦側翼火炮的優勢, 給清軍水師來了場猛轟。 照著英國領事義律的形容說“傾瀉了毀滅性的炮火”。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 清軍水師並沒有像他們預料的一樣一打就垮, 相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激烈的戰鬥打了整整三刻鐘, 最後以兩艘英國戰艦撤退而告終。

於是, 這場激烈海戰, 也成了林則徐給道光皇帝的奏摺裡, 一場激動人心的勝仗, 以林則徐的說法, 清軍在開戰遭到嚴重損失的情況下頑強奮戰, 水師提督關天培更是親自提刀站在甲板上督戰, 終於勝利擊退敵軍。 如此熱血描繪, 英國方面也認帳, 英國的資料裡,

也盛讚了關天培的戰鬥精神, 那麼至於勝負呢?

到底誰勝誰負, 林則徐的報捷奏摺裡, 有一條就已經說明:兩艘英國戰艦撤退時, 清軍本想追擊, 但多艘戰艦受損嚴重, 已經無力追趕, 只能忍痛放棄。 只此一條就說明, 二十九艘中國戰艦圍攻兩艘英國戰艦, 卻打成這樣, 已然縮影了差距。

於是也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在接下來的鴉片戰爭裡, 清軍會節節敗退, 兩年的慘烈交戰, 換來割地賠款的恥辱結果。 這場之前的“大捷”, 就已經是預演。

“文弱書生”率六百勇士浴血抗戰, 讓日寇見識什麼是中華捍衛者!

面對部分湘軍因無糧無餉嘩變, 曾國藩是這樣做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