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俄《尼布楚條約》三種文字版本,為什麼沒有漢字?原因很簡單!

清朝初年, 沙皇俄國加緊向外擴張, 先後在黑龍江流域中國的領土上建立了雅克薩和尼布楚兩個據點。 為了徹底解決東北邊境問題, 康熙皇帝親自到東北瞭解情況, 並決定增加兵力, 鎮守黑龍江地方。 他還寫信給沙皇, 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兩國爭端。 但沙皇遲遲不給答覆, 於是康熙皇帝派兵攻克了雅克薩城。

尼布楚條約邊界

在清軍取得雅克薩之戰的重大勝利後, 清、俄兩國在尼布楚開始會談。 清朝使團重要成員有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都統一等公佟國綱等, 俄羅斯使團由御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總督符拉索夫率領。 1689年9月7日, 清政府全權使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帝國全權使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

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東西邊界, 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清政府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的尼布楚之地劃歸俄羅斯。 該條約內容以滿文、俄文和拉丁文三種文字簽訂。 條約沒有漢字版本, 只是簽訂後, 才翻譯有漢字版本。 為什麼沒有漢字版本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康熙劇照

清朝自入關以來, 滿文滿語是作為國文國語來確定下地位的。 清初的漢族重臣且精通滿語滿文, 且清自始便規定封疆大吏及朝臣要員向皇帝報告軍機大事及官場民情, 必用滿文, 以此為制, 到順治朝未曾有變化。 滿語作為國文的地位雖在道光末年開始有所動搖,

但仍是標準意義上的國語, 乃至清廷與外國訂定的條約, 多數都是滿文條約, 無漢文本(不是指漢文譯本), 更不用說康熙年間簽訂的的《中俄尼布楚界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