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韓國三星模式這麼成功,為什麼其他國家不效仿?成功的並不光鮮

看到別人成功你也跟著複製, 這就是成功的開始嗎?別傻了, 成功不可能被複製, 能被複製的肯定不是成功。 韓國三星模式十分成功, 但卻無法複製, 主要還是離不開四個字:本國特色。

其實, 韓國應該不叫三星模式, 而叫漢江模式, 而這種漢江模式真的是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複製。

其實, 韓國的崛起是因為越南戰爭直接刺激, 就像朝鮮戰爭刺激日本復蘇一樣, 為了讓韓國作為對抗蘇聯更加穩固, 在60年代中期促使了日本和韓國議和, 並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援助(和70年代援助我國差不多), 韓國得到了大量鋼鐵, 汽車之類的產業,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韓國的大公司, 業務項很多和日本重疊的原因之一。

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人力完全齊備, 再加上持續到如今的海運優勢, 朝鮮族人吃苦耐勞, 智慧過人的特點, 從70年代起就逐漸起飛, 韓國成為亞洲四小龍。

但是韓國的發展遠沒那麼光鮮, 靠日本美國的扶助是不足夠的, 當初韓國為了解決就業甚至把韓國工人送到德國去挖礦。

韓國這種地少人多的地方, 趕上戰爭需要帶來的刺激, 美日的技術資金幫助, 自然形成了少數幾個大財團提振國家經濟的模式,

而這種模式在經濟快速增長下又形成了壟斷效應, 使得韓國國內不太有可能再有競爭。 外向型的經濟使得財團們又積累了大量外匯, 更加鞏固其地位。

放眼這種歷程, 無論是菲律賓, 越南, 印尼, 孟加拉等等都不具備, 要麼是缺乏產業技術資金, 要麼是大批量有頭腦有就業需求的潛在工人, 要麼就是地理位置太坑。

其實, 與韓國極其相似的是臺灣, 然而臺灣在經濟起飛之後不是繼續強化經濟優勢, 反而以政治形態對立為中心, 早期積累的大量資金用來買美國的武器(保護費), 加上島小市場小, 大量的廠子又外出, 逐漸就使得優勢地位喪失, 但諸如台積電這樣的超級大廠, 還是能夠露一把臉。

國家就像一個人,

都有其獨特複製不來的優勢, 但是能否將這種優勢發展為國家的強勢, 那就得看自己怎麼把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