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好龍的葉公接見孔子本為一大盛事,卻為何結怨被儒家責駡千年?

葉公好龍中的葉公與孔子相遇相交本為歷史盛事, 卻結下千年恩怨, 為何?

葉公子高好龍, 鉤以寫龍, 鑿以寫龍, 屋室雕文以寫龍。

於是天龍聞而下之, 窺頭于牖, 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 失其魂魄, 五色無主。 是葉公非好龍也, 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漢 劉向《新序·雜事五》

葉公好龍的故事家喻戶曉, 但大家對葉公這個人卻知之甚少!而葉公與孔子相識且結怨千年的故事更是鮮為人知。

葉公, 又稱沈諸梁, 羋姓, 沈尹氏, 名諸梁, 字子高。 春秋時楚國政治家、軍事家。 封地在葉邑(今河南葉縣), 稱葉公。 真實的葉公是一位戰績輝煌、樂善好施的人物。 葉公更是全世界葉姓華人的始祖。

但葉公怎麼也沒想到, 百年之後一則笑料竟加在了他身上。 這就是漢代儒學家劉向所寫的《葉公好龍》, 寓言中, 葉公從一個浩然正氣之士, 變成了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究其原因, 葉公得罪了一位聖人——被後世尊奉為至聖先師的孔子。

《史記》記載, 西元前489年, 孔子自蔡入葉與葉公相見。 做為當時社會的兩位知名人物, 兩人的相見也算是一大盛事。 不曾想會面交談時卻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爭執的話題《論語》有記載:吾黨有直躬者, 其父攘羊,

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直躬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 子為父隱, 直在其中矣。

簡單理解就是:父親偷了人家的羊, 兒子做證檢舉, 這是正直的舉動。 孔子卻認為:父親或兒子有過, 應該互相隱瞞互相包庇, 這才叫正直。 結果, 葉公對孔子的觀點很不認同。 面對當時身世顯赫的葉公, 仍處在窮困中的孔子受到了冷落, 一場盛事不歡而散。

滑稽的是, 一生寒酸的孔夫子死後卻大紅大紫, 至漢武帝時更被抬到“至聖先師”的高位, 他那些徒子徒孫開始為自己的先師正名。 在《葉公好龍》的故事裡, 作者間接諷喻:葉公到處標榜喜愛人才, 當曠世之才孔子遠道而來, 葉公卻不敢接納, 實乃口是心非的偽君子!

漢代獨尊儒術, 葉公便被說成了反面人物。

儒家認為, 若法律與親情不能兩全其美, 孝順則是最基本的。 故而, 葉公也因此被誤解, 且被結怨與孔子乃至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