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體育行銷上,我國航企的表現如何?

禹唐體育注:

在此前的文章中, 我們帶大家盤點了海灣兩大航空公司的足球行銷案例, 也和大家一起回顧了美國西南航空的NBA行銷之旅。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 無論是想要進行國際化推廣, 還是想要深耕本土市場, 體育都可以成為航空公司的一大行銷利器。

當然, 這樣的玩法並不是國外航空公司的專利, 我國的航空公司也先後走上了體育行銷的道路。 今天, 我們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以下幾家航空公司的體育行銷經典案例。

國航:“奧運航空”

說起與體育的聯繫, 許多人都會立即想起其“奧運航空”的身份——國航曾經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官方航空客運合作夥伴。 但事實上, 國航與奧運的淵源在此之前就開始了。

1984年, 剛剛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我國, 派出了一支奧運代表團參加了當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運會, 當時的承運單位就是國航飛行總隊的前身——民航北京管理局飛行大隊。 1988年,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此後幾十年間, 國航一直擔任中國奧運代表團航空指定承運人, 也陪伴北京奧申委經歷了數次申奧。 因此, 有人開玩笑說, 奧運冠軍年年換,

唯一不變是國航。

正是這樣深厚的奧運淵源, 讓北京奧組委於2004年選擇了國航作為當年北京奧運會的官方合作合作夥伴, 國航也借此機會開展了一系列奧運行銷活動。

可以說, 國航的行銷活動是從內容層面開始的, 並隨著奧運開幕的臨近, 逐漸深入到服務層面。 2005年, 國航推出了奧運口號徵集活動, 又於2006年先後噴塗了“北京奧運號”、“奧運吉祥號”各三架飛機並開始巡飛。 有資料顯示, 這幾架飛機在上海、成都、杭州、重慶、呼和浩特、廣州、青島、瀋陽八個城市的首飛活動中, 共承運旅客2027人次, 收入為1,583,202元, 客座率為84%, 高於各條航線同期航班的平均客座率15%以上。

在加深消費者對於國航“奧運航空”的身份的印象之後, 國航就將這一品牌形象融入了其銷售業務當中。 2006年底, 國航為了擴大其“新兩艙”的宣傳與銷售, 推出了“新兩艙”旅客迎奧運紀念品回饋活動, 又分別針對其電話銷售業務、大客戶以及知音會員群體, 開展了奧運紀念品贈送或促銷服務。

進入2007年之後, 國航便加大了行銷力度,

攜手其他北京奧運贊助商一同開展了大型客戶獎勵活動, 參與活動的企業主要包括柯達公司、松下電器、大眾奧迪、中國石油、中國移動等;又與中國銀行締結奧運戰略聯盟, 推出了奧運Visa聯名信用卡。 此外, 國航還將公益元素加入了行銷活動當中, 組織國航知音會員開展了奧運主題植樹活動, 借此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此番奧運行銷也為國航帶來了可喜的收穫。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佈的2008年度(第五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 國航位列世界品牌五百強第419名, 這是國航自2007年來第二次入選世界品牌五百強, 排名比去年提升42位, 成為了中國民航唯一入選的航空公司。

今年, 國航又成為了北京2022冬奧會的官方合作夥伴, “奧運航空”的身份也升級為了“雙奧航空”,新一輪奧運行銷又即將拉開帷幕。

南方航空:“亞運航空”

儘管沒能涉足奧運這一頂級資源,總部位於廣州的南方航空也開闢了他們的自己的體育行銷領地——2010年廣州亞運會。

2009年,南航成為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與國航在北京奧運會的案例不同,從確立合作關係到亞運會正式開幕,中間只有五百多天的時間,因此,南航並沒有在內容層面的行銷上停留太久,而是採取了一種能夠兼顧“亞運名片”推廣以及業務拓展的行銷方式——南航直接在與廣州亞組委的簽約儀式上啟動了“中國亞運空姐招募大匯活動”,宣佈將在全國範圍內選拔招募400名亞運空姐,經過嚴格培訓的優秀空姐將直接服務於亞運會。

值得一提的是,簽約儀式上,時任廣東電視臺台長曾國歡代表廣東電視臺與南航簽訂空姐大賽合作協定,並聯動6家電視臺與南航全程合作舉辦2009年中國亞運空姐招募大匯;新浪、搜狐等網路媒體也對這一活動的台前幕後進行了密集報導。

事實上,早在2006年,南航就實行了全國海選、電視選拔、社會媒體跟蹤報導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公開招聘空姐,這也開創了中國大陸航空公司空乘招聘的先河。有了前幾屆選拔大賽的基礎,“亞運空姐招募大匯”得到了更高的關注,吸引了五萬餘人報名參賽,最終,339位女生脫穎而出,成為南航准亞運空姐。不僅如此,她們也出現在了南航後續的亞運行銷活動當中,例如在亞運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上,就是由她們來擔任禮儀人員。

此外,南航也發佈了“亞運號”噴塗機,並指派它成為了亞運聖火火種的承運機;又為其會員推出了“南航明珠亞運紀念卡”,還與印尼鷹航、馬來西亞航空等合作夥伴一同開展了宣傳工作,利用“亞運名片”,進一步提高了南航在亞洲的影響力。

2010年南航年報顯示,當年旅客運輸量達到了7646萬人次,比上年同比提高了15.36%,已連續32年居國內各航空公司之首,穩居亞洲第一位。另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南航2010年的盈利水準也達到歷史最高峰。這樣的業績,想必與南航的亞運行銷也有著一定的聯繫。

海南航空:高爾夫行銷

成立於1993年的海南航空,是我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在體育行銷方面,海航也曾借助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契機,開展過一些行銷活動,但他們的主要行銷陣地還是高爾夫賽場。

事實上,將高爾夫作為行銷重點也是事出有因。據悉,旅遊是海航的三大支柱業務之一,隨著海航旅遊戰略的不斷推進,加上海南成為了全國唯一一個獲得政策允許發展高爾夫旅遊產業的省份,高爾夫旅遊新業態就成為海航旅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贊助高爾夫賽事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海航的體育行銷選擇。

2011年,海南航空成為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高爾夫國家隊的合作夥伴,為這支隊伍提供了600萬元的贊助資金,並承諾為球隊的訓練和參賽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然而,由於中國高爾夫行業面臨著市場低迷、政策不明等困境,加上近年來海航加快了在歐洲、北美市場的佈局,海航便將目光轉向了歐美高爾夫市場。

在開通了七條中美航線之後,海航從2014年起,連續四年贊助了波音高爾夫精英賽。波音高爾夫精英賽是PGA冠軍巡迴賽的一項官方賽事,作為贊助商,海航在賽事入口處設置了一個展臺,展示海航北美和中國航線產品,並在此舉辦觀眾互動活動。此外,在比賽球場還設有海南航空的專屬包廂,供海航合作夥伴以及金鵬卡會員在此觀看比賽。

今年,海航又斥資3500萬美元贊助法國高爾夫公開賽,贊助時間長達5年。這是海航集團首次成為國際知名高爾夫賽事的主要贊助商,同時也是中資企業首次在國外贊助歐巡賽事。不難想見,這一贊助又成為海航開拓法國以及整個歐洲市場的一個新途徑。

結語:

縱觀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體育行銷也成為了我國航企的一大慣用方式,並且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還是高爾夫這樣的單項賽事,航企都能從中獲得體育行銷的價值。

但在這個過程中,航企必須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與訴求,並依此來尋找適合的體育賽事資源,同時,體育行銷戰略也應與公司的整體戰略相匹配,這樣,航企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體育行銷的價值。

聲明:配圖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

禹唐體育原創文章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奧運航空”的身份也升級為了“雙奧航空”,新一輪奧運行銷又即將拉開帷幕。

南方航空:“亞運航空”

儘管沒能涉足奧運這一頂級資源,總部位於廣州的南方航空也開闢了他們的自己的體育行銷領地——2010年廣州亞運會。

2009年,南航成為了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官方合作夥伴,與國航在北京奧運會的案例不同,從確立合作關係到亞運會正式開幕,中間只有五百多天的時間,因此,南航並沒有在內容層面的行銷上停留太久,而是採取了一種能夠兼顧“亞運名片”推廣以及業務拓展的行銷方式——南航直接在與廣州亞組委的簽約儀式上啟動了“中國亞運空姐招募大匯活動”,宣佈將在全國範圍內選拔招募400名亞運空姐,經過嚴格培訓的優秀空姐將直接服務於亞運會。

值得一提的是,簽約儀式上,時任廣東電視臺台長曾國歡代表廣東電視臺與南航簽訂空姐大賽合作協定,並聯動6家電視臺與南航全程合作舉辦2009年中國亞運空姐招募大匯;新浪、搜狐等網路媒體也對這一活動的台前幕後進行了密集報導。

事實上,早在2006年,南航就實行了全國海選、電視選拔、社會媒體跟蹤報導的方式在全國範圍公開招聘空姐,這也開創了中國大陸航空公司空乘招聘的先河。有了前幾屆選拔大賽的基礎,“亞運空姐招募大匯”得到了更高的關注,吸引了五萬餘人報名參賽,最終,339位女生脫穎而出,成為南航准亞運空姐。不僅如此,她們也出現在了南航後續的亞運行銷活動當中,例如在亞運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上,就是由她們來擔任禮儀人員。

此外,南航也發佈了“亞運號”噴塗機,並指派它成為了亞運聖火火種的承運機;又為其會員推出了“南航明珠亞運紀念卡”,還與印尼鷹航、馬來西亞航空等合作夥伴一同開展了宣傳工作,利用“亞運名片”,進一步提高了南航在亞洲的影響力。

2010年南航年報顯示,當年旅客運輸量達到了7646萬人次,比上年同比提高了15.36%,已連續32年居國內各航空公司之首,穩居亞洲第一位。另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南航2010年的盈利水準也達到歷史最高峰。這樣的業績,想必與南航的亞運行銷也有著一定的聯繫。

海南航空:高爾夫行銷

成立於1993年的海南航空,是我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在體育行銷方面,海航也曾借助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契機,開展過一些行銷活動,但他們的主要行銷陣地還是高爾夫賽場。

事實上,將高爾夫作為行銷重點也是事出有因。據悉,旅遊是海航的三大支柱業務之一,隨著海航旅遊戰略的不斷推進,加上海南成為了全國唯一一個獲得政策允許發展高爾夫旅遊產業的省份,高爾夫旅遊新業態就成為海航旅遊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贊助高爾夫賽事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海航的體育行銷選擇。

2011年,海南航空成為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國高爾夫國家隊的合作夥伴,為這支隊伍提供了600萬元的贊助資金,並承諾為球隊的訓練和參賽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援。然而,由於中國高爾夫行業面臨著市場低迷、政策不明等困境,加上近年來海航加快了在歐洲、北美市場的佈局,海航便將目光轉向了歐美高爾夫市場。

在開通了七條中美航線之後,海航從2014年起,連續四年贊助了波音高爾夫精英賽。波音高爾夫精英賽是PGA冠軍巡迴賽的一項官方賽事,作為贊助商,海航在賽事入口處設置了一個展臺,展示海航北美和中國航線產品,並在此舉辦觀眾互動活動。此外,在比賽球場還設有海南航空的專屬包廂,供海航合作夥伴以及金鵬卡會員在此觀看比賽。

今年,海航又斥資3500萬美元贊助法國高爾夫公開賽,贊助時間長達5年。這是海航集團首次成為國際知名高爾夫賽事的主要贊助商,同時也是中資企業首次在國外贊助歐巡賽事。不難想見,這一贊助又成為海航開拓法國以及整個歐洲市場的一個新途徑。

結語:

縱觀以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體育行銷也成為了我國航企的一大慣用方式,並且無論是奧運會、亞運會這樣的大型國際賽事,還是高爾夫這樣的單項賽事,航企都能從中獲得體育行銷的價值。

但在這個過程中,航企必須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與訴求,並依此來尋找適合的體育賽事資源,同時,體育行銷戰略也應與公司的整體戰略相匹配,這樣,航企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體育行銷的價值。

聲明:配圖除署名外均來自網路

禹唐體育原創文章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