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60年南京軍區首任司令開國上將許世友簽發任命醫務助理證書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主管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五省一市軍事事務的大軍區, 總部設于南京。

其防區與朝鮮半島、日本和臺灣島隔海相望, 是祖國大陸的東南門戶, 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南京軍區的主要作戰使命是保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東南沿海發達的特大城市和工業區的安全。

2016年2月, 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 南京軍區隨之裁撤。

南京軍區成立於1955年, 其前身經歷了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軍區等主要發展時期。 南京軍區部隊是一支戰功卓著、具有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的部隊,

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 在保衛國防、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屢建功勞, 湧現出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 其中“英雄硬六連”、“南京路上好八連”、“鼓浪嶼好八連”和“戰鬥英雄——黃仲虎”、“抗洪鋼鐵戰士——吳良珠”、“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的好幹部——范匡夫”等就是突出的代表。 在新的形勢下, 軍區黨委認真貫徹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 按照江主席五句話總要求, 加強部隊全面建設。 特別是近年來, 著眼“資訊化、智慧化、一體化”的軍事發展趨勢, 以科技練兵為龍頭, 抓好部隊軍事訓練, 多次成功地組織了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提高了部隊在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整體作戰能力。
為了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需要, 軍區黨委始終把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擺在突出位置, 通過引進地方大學生、特招地方專業技術人才、派遣軍事留學生和依託普通高校招收國防生、培養研究生等多種形式, 引進大批優秀人才, 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有力地推動了軍事鬥爭準備深入發展, 部隊全面建設朝著現代化的目標不斷邁進。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 中央軍委召開改革工作會議, 部署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 在這次會議上形成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 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總原則。 在總原則下著力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2016年2月, 戰區制正式啟動, 南京軍區裁撤。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

原名釋友,字漢禹,法號永祥,中國湖北麻城許家窪(今河南新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1928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後,許世友同志歷任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1932年率部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3年7月任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後任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在徐向前同志領導下,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創建和川陝蘇區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他曾七次參加敢死隊,再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四次負傷,表現了為革命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一九三三年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時,他指揮三個團保衛四川省萬源城,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氣概,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垮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堅守三個月之久,在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率紅軍右路軍長征北上走出草地時,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和紅三十軍一道,與敵鏖戰兩天兩夜,將該敵全殲,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戶。由於張國燾的分裂活動,許世友同志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先後三次往返於草地,歷盡千難萬險,備嘗艱辛。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三次過草地,他指揮騎兵部隊擔任前衛,沿途進行了頻繁的戰鬥,為紅四方面軍渡過艱險、北上甘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日戰爭開始不久,許世友同志隨朱德總司令出師太行山,投身於偉大的抗日鬥爭。一九三八年十月,他擔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參加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同年年底,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下進軍冀南。一九三九年二月上旬,他和旅長陳賡同志在威縣以南香城固地區,以預伏的方式,誘殲日軍一個加強步兵中隊,斃敵大隊長以下二百餘人,生俘八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史稱香城固戰鬥。1939年秋入華北黨校學習,一九四〇年九月,他調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同日、偽、頑在渤海之濱和清河兩岸,展開了激烈鬥爭。一九四一年春,他指揮膠東地區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橫掃敵偽。一九四二年二月,他任山東縱隊參謀長。同年十月起,任膠東軍區司令員,領導膠東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發展壯大人民武裝,粉碎日、偽軍頻繁的“掃蕩”和蠶食,打得敵人心驚膽寒。一九四五年春他率部討伐國民黨投降派趙保原、克萬第、戰左村,席捲五龍河兩岸,清除了膠東抗日的障礙。許世友同志為膠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他在陳毅、粟裕同志領導下,率四個縱隊又兩個師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的王牌軍隊74師。毛澤東說:“陳毅打孟良崮,南邊聽粟裕的,北邊聽許世友的。”可見許世友在孟良崮戰役中的地位。 許世友接連取得膠東保衛戰和張(店)周(村)、昌(樂)維(縣)、兗州諸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之後率部進軍津浦路,參與指揮了濟南戰役、即青戰役、長山列島戰役,一九四八年九月,他和譚震林、王建安同志一道,按照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的部署,指揮部隊經八晝夜激戰,攻克山東省會濟南城,殲滅國民黨軍十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山東省,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979年,已是古稀之年的許世友重裝上陣,橫刀立馬、劍指南疆,指揮解放軍東集團幾十萬大軍殺的越猴一潰千里!東集團2月17日-23日奮戰同登,發揚我炮兵火力優勢,全殲當地越軍全部,創造東線第一個殲滅戰範例。2月27日,東集團加強部分師團,進至諒山週邊。7時50分進行10分鐘炮火急襲,8時各步兵分隊展開。29日掃清週邊,3月1日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30分鐘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已經打紅了眼,親自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事實上何止許世友打紅了眼,東線飽經磨難、血染征衣的各參戰部隊早就已經是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3月4日,308師被我軍擊退,我軍攻克諒山。諒山以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自古越南叛亂,若中國大軍破諒山,越南王即自縛請降。 亦為其輝煌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南京軍區裁撤。

許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

原名釋友,字漢禹,法號永祥,中國湖北麻城許家窪(今河南新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

1928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成立後,許世友同志歷任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三十四團團長。1932年率部隨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投入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3年7月任紅九軍副軍長兼二十五師師長,後任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紅四方面軍騎兵司令員。在徐向前同志領導下,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創建和川陝蘇區的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他曾七次參加敢死隊,再次擔任敢死隊隊長,四次負傷,表現了為革命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一九三三年在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時,他指揮三個團保衛四川省萬源城,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氣概,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打垮了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人,堅守三個月之久,在保衛川陝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一九三五年八月下旬,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率紅軍右路軍長征北上走出草地時,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在甘南包座“堵剿”,他奉命率紅四方面軍第四軍,和紅三十軍一道,與敵鏖戰兩天兩夜,將該敵全殲,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戶。由於張國燾的分裂活動,許世友同志所在的紅四方面軍先後三次往返於草地,歷盡千難萬險,備嘗艱辛。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三次過草地,他指揮騎兵部隊擔任前衛,沿途進行了頻繁的戰鬥,為紅四方面軍渡過艱險、北上甘南創造了有利條件。

抗日戰爭開始不久,許世友同志隨朱德總司令出師太行山,投身於偉大的抗日鬥爭。一九三八年十月,他擔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副旅長,參加了冀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同年年底,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下進軍冀南。一九三九年二月上旬,他和旅長陳賡同志在威縣以南香城固地區,以預伏的方式,誘殲日軍一個加強步兵中隊,斃敵大隊長以下二百餘人,生俘八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史稱香城固戰鬥。1939年秋入華北黨校學習,一九四〇年九月,他調任山東縱隊第三旅旅長,同日、偽、頑在渤海之濱和清河兩岸,展開了激烈鬥爭。一九四一年春,他指揮膠東地區八路軍和地方武裝,橫掃敵偽。一九四二年二月,他任山東縱隊參謀長。同年十月起,任膠東軍區司令員,領導膠東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發展壯大人民武裝,粉碎日、偽軍頻繁的“掃蕩”和蠶食,打得敵人心驚膽寒。一九四五年春他率部討伐國民黨投降派趙保原、克萬第、戰左村,席捲五龍河兩岸,清除了膠東抗日的障礙。許世友同志為膠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九四七年上半年,他在陳毅、粟裕同志領導下,率四個縱隊又兩個師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膠東保衛戰等重大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五大主力”的王牌軍隊74師。毛澤東說:“陳毅打孟良崮,南邊聽粟裕的,北邊聽許世友的。”可見許世友在孟良崮戰役中的地位。 許世友接連取得膠東保衛戰和張(店)周(村)、昌(樂)維(縣)、兗州諸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之後率部進軍津浦路,參與指揮了濟南戰役、即青戰役、長山列島戰役,一九四八年九月,他和譚震林、王建安同志一道,按照中央軍委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的部署,指揮部隊經八晝夜激戰,攻克山東省會濟南城,殲滅國民黨軍十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山東省,使華東、華北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華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副主任。

1979年,已是古稀之年的許世友重裝上陣,橫刀立馬、劍指南疆,指揮解放軍東集團幾十萬大軍殺的越猴一潰千里!東集團2月17日-23日奮戰同登,發揚我炮兵火力優勢,全殲當地越軍全部,創造東線第一個殲滅戰範例。2月27日,東集團加強部分師團,進至諒山週邊。7時50分進行10分鐘炮火急襲,8時各步兵分隊展開。29日掃清週邊,3月1日9時30分集中300門火炮,30分鐘落彈幾萬發。當時許世友已經打紅了眼,親自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事實上何止許世友打紅了眼,東線飽經磨難、血染征衣的各參戰部隊早就已經是地煞星附體,怒火三萬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執行了。越軍自河內增援最精銳之第308師向諒山展開逆襲,並使用化學武器。3月4日,308師被我軍擊退,我軍攻克諒山。諒山以南,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自古越南叛亂,若中國大軍破諒山,越南王即自縛請降。 亦為其輝煌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