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你的死工資 終將拖垮你

有的人喜歡打拼, 就喜歡一往直前, 有一股拼勁兒;而有人喜歡安逸, 認為穩定的工作才是安身立命之道!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同, 性格不同, 選擇的生活方式自然不同, 不過據不可靠消息稱“選擇安逸的人占多數”。

而我覺得穩定的工資, 其實反而困住了你的生活。

今天我們來談一點很現實的問題, 有個同學三年前剛畢業, 月薪八千, 當時可驕傲了, 三年後一萬二, 可是再也沒有那股得意勁了。

畢竟人家煎餅大媽都月入三萬了, 開淘寶的90後網紅年入幾千萬很正常。 之前我看到一個問題, 說在上海月入三萬為什麼還是很焦慮,

有人說那是你的工資構成方式不對, 如果你的三萬裡面有一萬五是上海兩套房子的房租, 剩下的是你的工資, 那你就會不焦慮了。

這裡就有個很現實的問題, 你靠工資已經買不起房了, 工資是線性增長, 而房價是指數爆炸。

穩定的工作 將我們的意志馴化

前幾天回老家, 和幾個很久不見的哥們兒吃飯。

他們中的多數人, 大學畢業後, 因為父母的期待, 也因為自己對安穩的渴求, 考了老家縣城的公務員, 從此一直規規矩矩待著。

年薪不高, 大概一年10萬塊, 只能算吃穿不愁, 在當地買了套房, 供著樓, 這一輩子都不敢有大動作了。

老婆說想去國內旅遊, 都得精打細算好幾天。 女兒說想留學, 把他嚇得個半死。

這樣的生活, 安穩雖安穩, 但總覺得有些不夠。

酒桌上, 有人對我說:“還是羡慕你啊, 我們這些拿死工資的, 活得太小心了。 ”

這些年, 他們不是沒考慮過離開。 也曾有機會在召喚。 但前怕狼, 後怕虎, 他們不敢放棄, 也不敢輕易冒險。

畢竟, 有死工資的工作,

也是周圍人認為的“體面工作”。

就這樣一蹉跎, 十幾年過去了。

所謂的穩定 正在困住你的生活和未來

因為農耕社會的需求, 年輕人和父輩們在擇業時, 都會以“穩定”作為第一參考因素。

因為, 風險少, 意味著廣積糧, 高築牆, 緩稱王。

但這種思維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了。

風險少, 意味著增幅少。

增幅少, 意味著敵不過通貨膨脹。

敵不過通貨膨脹, 意味著財富的貶值和資產的虧損。

10年前, 100萬元算是一筆鉅款。 但在今天, 100萬元在一線城市連一套三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

所以剛剛升到副科的同學抱怨:“這幾年工資確實也漲了, 但不知道為什麼, 感覺還是缺錢……”

“是啊, 工資越漲, 錢越不經用。 ”

他現在的工資是月薪5000多, 加上獎金、補助、各種雜七雜八的補貼,

一個月到手大概也就7000多。 這對於一個還著車貸房貸、養著兩個孩子的男人來說, 談何容易。

他自然覺得艱難。 時常感歎:“後悔了……但年紀大了, 走也走不了了……”

與之相比的是, 在某大型互聯網公司負責遊戲開發的朋友, 一直覺得薪水不是問題, 問題只是如何開發出更牛逼的創意, 設計出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他的年薪是八位數, 獎金可觀, 勞動回報增長率, 已然超過了資本增長率。

在互聯網商業盛行的今天, 一切都以高頻的方式出現, 人與人的交流、產品的更迭、交易的產生和擴張, 都在指數級誕生和增長。

這樣一來, 死工資的緩慢呆板, 就不再能適合這個新型的商業社會。

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你靠工資, 已經買不起房了。

工資越死 意味著創造性和可能性越低

一份職業值多少錢, 匹配多少報酬, 與他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

與什麼成正比?稀缺性。

你在一個辦事員的崗位上幹到老, 每天就是填填表, 整理整理資料, 替代性過高, 任何人都可以勝任, 你的薪水自然無法高漲。

但如果你是獨一無二、貢獻無人能及的一個人,薪水的提升,就是理所當然的。

死工資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刀切。

你優也好,劣也罷,在這裡,全都是一個樣兒,全都發一樣的錢。這種勞動回報方式,必然使得人的創造性下降,惰性呈指數提升。

“我做了也是5000塊,不做也是5000塊,那我為什麼要做?”

“反正大家都是上完班就走人,那我也是。”

如此一來,整個行業都會因為不冒險,不進取,不改變,變得越來越萎靡,整體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這時,所有人都會面臨危機。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死工資不再是一種職業保障,反而是一種職業陷阱。

死工資不值得驕傲 永遠有危機感,永遠有能力

我以前認識的一個中層領導。她那時混得很好,在單位裡受人敬重,在單位外受人歡迎。但是,她一直有一種危機感:現在網路上說的東西,我好像越來越不懂了。

但她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年人。她在這種新舊交替的衝擊中,打開自己的思維,去學習新理念,研究年輕人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後來手機來臨,許多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是被衝擊得支離破碎。

她眼睜睜地看著傳統媒體成為明日黃花,再也不是大眾寵兒,於是,果斷放棄了她的死工資,和朋友合開了一個文化傳媒公司,憑藉她對傳播的敏感和出色的專業能力,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人工智慧正在飛速發展。快遞員可能被取代,律師可能被取代,作家可能被取代,甚至專業技能更高超的工種,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來,人人都可能是下崗者。

那麼,還在拿著死工資的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個殘酷的未來現實呢?

令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成為一個有光輝的個體。

做到了這一些,時代無論如何發展,你都有很大的概率能抓住機遇,完成財富的積累。

不論是兼職還是副業,沒有一蹴而就的,不怕失敗,就怕沒有嘗試就退縮。

先反省一下自己:努力了嗎?你堅持了嗎?你找對方向了嗎?

當然不排出一些消極心態的出現,我也有過,一輩子這麼長,心態不可能保持在一定程度,重要的是及時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但如果你是獨一無二、貢獻無人能及的一個人,薪水的提升,就是理所當然的。

死工資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刀切。

你優也好,劣也罷,在這裡,全都是一個樣兒,全都發一樣的錢。這種勞動回報方式,必然使得人的創造性下降,惰性呈指數提升。

“我做了也是5000塊,不做也是5000塊,那我為什麼要做?”

“反正大家都是上完班就走人,那我也是。”

如此一來,整個行業都會因為不冒險,不進取,不改變,變得越來越萎靡,整體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這時,所有人都會面臨危機。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死工資不再是一種職業保障,反而是一種職業陷阱。

死工資不值得驕傲 永遠有危機感,永遠有能力

我以前認識的一個中層領導。她那時混得很好,在單位裡受人敬重,在單位外受人歡迎。但是,她一直有一種危機感:現在網路上說的東西,我好像越來越不懂了。

但她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年人。她在這種新舊交替的衝擊中,打開自己的思維,去學習新理念,研究年輕人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後來手機來臨,許多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是被衝擊得支離破碎。

她眼睜睜地看著傳統媒體成為明日黃花,再也不是大眾寵兒,於是,果斷放棄了她的死工資,和朋友合開了一個文化傳媒公司,憑藉她對傳播的敏感和出色的專業能力,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人工智慧正在飛速發展。快遞員可能被取代,律師可能被取代,作家可能被取代,甚至專業技能更高超的工種,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來,人人都可能是下崗者。

那麼,還在拿著死工資的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個殘酷的未來現實呢?

令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成為一個有光輝的個體。

做到了這一些,時代無論如何發展,你都有很大的概率能抓住機遇,完成財富的積累。

不論是兼職還是副業,沒有一蹴而就的,不怕失敗,就怕沒有嘗試就退縮。

先反省一下自己:努力了嗎?你堅持了嗎?你找對方向了嗎?

當然不排出一些消極心態的出現,我也有過,一輩子這麼長,心態不可能保持在一定程度,重要的是及時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