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德國最殘酷的元帥一佈施元帥

佈施元帥

佈施(1885-1945) 德國陸軍元帥。 1904年畢業于普魯士武備學校。 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戰後從1919年起在國防軍中任職, 歷任師長、軍長。 1939年任第十六集團軍司令。 佈施認為軍人就是應該服從。 參加侵略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爭。 以作戰手段頑強(實際上可以說是殘酷)著稱。 1943年晉升元帥, 出任東線中央集團軍群司令。 1944年7月, 因所部在白俄羅斯地區遭圍殲而解職。 1945年3月, 複任西線德軍集群司令, 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德國投降後被英軍俘虜, 在戰俘營中死於心臟病。

主要生平

一次大戰

1885年7月6日,

佈施出生在萊茵一威斯特發倫工業地區的埃森什泰萊, 他的父親是一個孤兒院的院長。 他在普魯士的入伍生團接受了軍事教育, 在1904年畢業於大光野高級入伍生團時, 即被派往曼斯特的步兵第十三團為軍官生。 晉升少尉後即在1908年調往駐威塞耳的步兵第五十七團, 於1913年晉升中尉後, 調往卡塞耳的軍官學校。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擔任連長.1並曾在西戰場參加了理姆斯、那慕爾;阿圖瓦、法蘭德斯、拉巴斯、阿拉斯、凡爾登諸會戰及1918年在香擯的一些戰鬥。 1915年晉任上尉的佈施, 在各會戰中都表現為一個特別勇敢的軍人和幹練的指揮官。 他在步兵第五十六團擔任營長時, 曾被授予普魯士高級勳章。


入侵波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被任用於十萬人的陸軍時(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 所以被限制軍力為10萬人), 佈施曾在若干不同的司令部任參謀官, 1930年任駐柏林施潘道步兵第九團中校營長, 同年晉升上校, 1932年任該團團長, 駐波茨坦.

1935年升任步兵第23師少將師長, 3年後晉任步兵將軍,

並調任駐布勒斯勞第八軍軍長。 該軍在1938年進佔蘇台德區時首次被使用, 以後在波蘭戰役中則成為李斯特上將指揮下的第十四軍團的左翼部隊。

佈施的軍隊從格利維斯周邊的集中地區出發, 經過了激烈戰鬥之後, 首先突破了波蘭在東部西里西亞的堅固邊防要塞, 進佔了克拉科, 在追擊中, 擊破了強大的波蘭兵團, 繼爾渡過桑人河突進到盧布林以南波蘭軍隊的背後, 在那裡佈施和從對面來的北集團軍的一個裝甲軍會師, 包圍了波蘭軍隊.


駐軍法國

在波蘭戰役中, 佈施又表現出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優秀品質, 那就是:不顧個人生死的勇敢精神和深謀遠慮的卓越指揮才能.

1939年10月15日, 佈施將軍接任第十六軍團司令, 擔任正在西部戰場攻擊中的倫德施泰特集團軍的南(左)翼。

1940年5月10日, 該軍團在特里爾附近攻進盧森堡, 承擔了馬斯河與摩澤耳河之間邊境的警戒任務。 在這一防線上, 他暫據守不動, 而B集團軍和A集團軍的右翼則在比利時和荷蘭軍隊投降後攻入了法國.

在B集團軍在博克上將指揮下于6月5日向索姆河上游突進之後, A集團軍即於6月9日從其準備地區發起了攻勢。 佈施軍團與第二和第十二軍團向香擯區突進;並在6月11日突破了法軍的埃納阻擊陣地. 6月17日, 該軍團向東方迂迥, 旨在包圍馬奇諾防線的要塞部隊, 但由於休戰而停止了這次作戰。 在佈施將軍于1940年5月26日因個人的特殊勇敢而被頒發騎士勳章之後, 他即晉升為上將。


進攻蘇聯

第十六軍團暫留駐法國。它要準備實施“Z海獅作戰”計畫,後來在1941年5月才調到東戰場擔任李布元帥指揮下的北集團軍的右翼。該軍團從東普魯士南部的埃本洛得地區向科夫奈發起攻擊,兩天之後即將該地佔領。當登納堡於6月26日被第56裝甲軍攻佔時,第十六軍團擊退了威脅這一裝甲軍右側背後的一切蘇聯軍隊的反擊。

7月13日,北集團軍向列寧格勒發起攻擊。第十六軍團為了掩護第十八軍團的南側,曾在依爾門湖西南方的索耳集附近挽救了一次危險局面。它曾救出過因突擊過快而被蘇聯軍隊包圍的第五十六裝甲軍。

9月間,佈施上將又重新發起攻擊,並在9月16日到達了依爾門湖一佛爾大高地一塞裡格爾湖沿線,在那裡與中央集團軍的第九軍團取得了聯繫。

10月初,強大的蘇聯部隊開始反擊,阻止了該軍團的前進,而李布元帥違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佈施撤退到伏爾克霍夫河的後面,在那裡第十六軍團採取了防禦.

1942年1月,蘇聯軍隊從奧斯塔希科夫與依爾門湖以東地區集中兵力開始反攻,其目標在攻擊北正面,以解除列寧格勒的被圍,並由地麥斯克橋頭堡向德軍東正面的中央實施側面突擊。同時布羅克多夫將軍所指揮在地麥斯克地區的第二軍以及其他另一單位都在柯爾門被蘇軍包圍。

戰略撤退

第十六軍團所佔領極不妥當的陣地位置,已使佈施提出了數次調整陣線的建議,並在可能範圍內已暗中自行實施局部調整。

1943年1月,陸軍總部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批准了佈施上將迫切的請求,而地麥斯克被包圍部隊有計劃的撤退就開始了。第十六軍被包圍的各師都能安全與蘇軍脫離而撤退到了後方陣地。這又必須歸功於佈施老練與卓越的指揮,才使這一轉進運動能夠在毫無物資損失下圓滿成功。1月30日,當斯大林格勒最後的抵抗消失時,希特勒晉升佈施為元帥,顯然是承認了佈施在艱苦情形下所表現的成就.

1943年3月初,第十六軍團位於洛法特河後面柯爾門與舊魯之間構築良好的陣地中。夏天在激烈的戰鬥中度過了.紅軍的攻擊重點是全線的北地區.

10月12日,佈施調升為中央集團軍總司令,為重傷的克盧格元帥的繼任人,就在同一天,他榮獲希特勒頒發的棟葉騎士勳章,他是國防軍中獲得這種勳章的第274人.這也是由於他所指揮的第十六軍團防禦成功而獲得的榮譽。

克盧格突然因為在由阿爾夏赴明斯克途中受車禍而重傷,並離開了幾個月。這就失去了本土陸軍與前線陸軍對於這一計畫密切合作的一個重要主持人。他的繼任人佈施元帥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勇敢著稱的軍人,但是他卻不能勝任指揮中央集團軍的職務。他沒有政治的判斷力。

替罪羔羊

佈施的命運也要結束了。他的絕對服從也害了他自己。當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西戰場反攻之後,蘇聯的軍隊也在6月22日對中央集團軍向東突出的陣線發起猛烈的攻勢,在北方的威得比斯克和在南方的包布魯斯克都被紅軍突破,並包圍了中央集團軍兵力村大郝。希特勒禁止突圍,並宣佈每一都市應該成為一個“要塞”.凡反抗他命令的軍官和將軍都被撤了職。

但佈施元帥卻是命中註定的要扮演一個替罪羔羊的角色. 6月28日,希特勒免去了佈施的職務,派烏克蘭集團軍總司令莫德爾元帥去接替他。

最後歲月

佈施先往上西里西亞的斯特蘭斯去居住,後來因為前線愈來愈接近到德國的邊界,就又遷到曼斯特附近的奧斯拜瓦爾去居住,在那裡他不能不以焦急和悲傷的心情看著事態惡化下去.

1945年3月底,當各陣線都已擊破的時候,希特勒又把佈施元帥從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來,並派他擔任北海岸的指揮責任。但是這種局勢也不是佈施所能挽救得住的. 5月7日,他在弗倫斯堡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後,他被押解倫敦送入奧得勺特的戰俘集中營.

l945年7月17日,佈施去世。他的心臟已經擔當不起一切折磨與打擊。

主要評價

佈施的一生是知道他所負的這種最高責任的。他的軍人行動也是符合這一信條;但是希特勒這一魔鬼卻未曾認識到,因此他也沒有反抗“領袖”,因為服從束縛了他。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創者!

每日更新!謝謝


進攻蘇聯

第十六軍團暫留駐法國。它要準備實施“Z海獅作戰”計畫,後來在1941年5月才調到東戰場擔任李布元帥指揮下的北集團軍的右翼。該軍團從東普魯士南部的埃本洛得地區向科夫奈發起攻擊,兩天之後即將該地佔領。當登納堡於6月26日被第56裝甲軍攻佔時,第十六軍團擊退了威脅這一裝甲軍右側背後的一切蘇聯軍隊的反擊。

7月13日,北集團軍向列寧格勒發起攻擊。第十六軍團為了掩護第十八軍團的南側,曾在依爾門湖西南方的索耳集附近挽救了一次危險局面。它曾救出過因突擊過快而被蘇聯軍隊包圍的第五十六裝甲軍。

9月間,佈施上將又重新發起攻擊,並在9月16日到達了依爾門湖一佛爾大高地一塞裡格爾湖沿線,在那裡與中央集團軍的第九軍團取得了聯繫。

10月初,強大的蘇聯部隊開始反擊,阻止了該軍團的前進,而李布元帥違背了希特勒的意志,命令佈施撤退到伏爾克霍夫河的後面,在那裡第十六軍團採取了防禦.

1942年1月,蘇聯軍隊從奧斯塔希科夫與依爾門湖以東地區集中兵力開始反攻,其目標在攻擊北正面,以解除列寧格勒的被圍,並由地麥斯克橋頭堡向德軍東正面的中央實施側面突擊。同時布羅克多夫將軍所指揮在地麥斯克地區的第二軍以及其他另一單位都在柯爾門被蘇軍包圍。

戰略撤退

第十六軍團所佔領極不妥當的陣地位置,已使佈施提出了數次調整陣線的建議,並在可能範圍內已暗中自行實施局部調整。

1943年1月,陸軍總部才接到希特勒的命令,批准了佈施上將迫切的請求,而地麥斯克被包圍部隊有計劃的撤退就開始了。第十六軍被包圍的各師都能安全與蘇軍脫離而撤退到了後方陣地。這又必須歸功於佈施老練與卓越的指揮,才使這一轉進運動能夠在毫無物資損失下圓滿成功。1月30日,當斯大林格勒最後的抵抗消失時,希特勒晉升佈施為元帥,顯然是承認了佈施在艱苦情形下所表現的成就.

1943年3月初,第十六軍團位於洛法特河後面柯爾門與舊魯之間構築良好的陣地中。夏天在激烈的戰鬥中度過了.紅軍的攻擊重點是全線的北地區.

10月12日,佈施調升為中央集團軍總司令,為重傷的克盧格元帥的繼任人,就在同一天,他榮獲希特勒頒發的棟葉騎士勳章,他是國防軍中獲得這種勳章的第274人.這也是由於他所指揮的第十六軍團防禦成功而獲得的榮譽。

克盧格突然因為在由阿爾夏赴明斯克途中受車禍而重傷,並離開了幾個月。這就失去了本土陸軍與前線陸軍對於這一計畫密切合作的一個重要主持人。他的繼任人佈施元帥是一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勇敢著稱的軍人,但是他卻不能勝任指揮中央集團軍的職務。他沒有政治的判斷力。

替罪羔羊

佈施的命運也要結束了。他的絕對服從也害了他自己。當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西戰場反攻之後,蘇聯的軍隊也在6月22日對中央集團軍向東突出的陣線發起猛烈的攻勢,在北方的威得比斯克和在南方的包布魯斯克都被紅軍突破,並包圍了中央集團軍兵力村大郝。希特勒禁止突圍,並宣佈每一都市應該成為一個“要塞”.凡反抗他命令的軍官和將軍都被撤了職。

但佈施元帥卻是命中註定的要扮演一個替罪羔羊的角色. 6月28日,希特勒免去了佈施的職務,派烏克蘭集團軍總司令莫德爾元帥去接替他。

最後歲月

佈施先往上西里西亞的斯特蘭斯去居住,後來因為前線愈來愈接近到德國的邊界,就又遷到曼斯特附近的奧斯拜瓦爾去居住,在那裡他不能不以焦急和悲傷的心情看著事態惡化下去.

1945年3月底,當各陣線都已擊破的時候,希特勒又把佈施元帥從放逐的生活中召了回來,並派他擔任北海岸的指揮責任。但是這種局勢也不是佈施所能挽救得住的. 5月7日,他在弗倫斯堡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依照命令投降了.14天之後,他被押解倫敦送入奧得勺特的戰俘集中營.

l945年7月17日,佈施去世。他的心臟已經擔當不起一切折磨與打擊。

主要評價

佈施的一生是知道他所負的這種最高責任的。他的軍人行動也是符合這一信條;但是希特勒這一魔鬼卻未曾認識到,因此他也沒有反抗“領袖”,因為服從束縛了他。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創者!

每日更新!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