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國門的變遷看大國的崛起|50+在路上

曾經在二連浩特第一次走進國門, 體會泱泱大國之國門的威嚴與莊重, 滿洲里是我第二次走進國門, 和近十年前的感受不盡相同。

滿洲里國門, 是一座位於中俄邊境中方一側的乳白色建築。 國門面向中方和俄方的門上方都鑲嵌著鮮紅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並懸掛國徽, 國際鐵路在下面通過。

從國門入口處乘坐電梯至國門頂部的瞭望廳, 透過玻璃, 可以清晰地看到距我國門50米處, 俄羅斯的國門, 那上面“РОССИЯ”六個碩大的字母, 格外引人注目。

同時我們也可以眺望到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區的車站、建築、哨所、行人以及我國境內的鐵路和景區附近的景致。

第一代國門

從國門出口出來就是國門廣場, 這裡向人們展示著滿洲里的四代國門的模型。 第一代國門建於1902年左右, 1900年, 由俄國人承修的西伯利亞鐵路鋪入我國境內, 進入我國後改稱東清鐵路, 兩國間的最初界線標誌是由俄羅斯單方面設立的。

在鐵路左側路基之下, 豎立一根木柱, 木柱向西一面被削平, 寫有俄文“薩拜喀爾省鐵路交界”字樣。 鐵路右側, 路基之上, 另樹一根木板包裝的木樁, 上面釘有鐵質的雙頭鷹國徽。 由於木柱及木樁設在兩國鐵路交界之處, 人們就將此作為當時的“第一代國門”。

第二代國門

第二代國門也是由蘇俄單方面設立的。 國門為木質拱形, 門額上面向中國一方寫有“中蘇門”三個中文字。 中蘇門於1949年被蘇聯方面拆除。

第三代國門

第三代國門原本是檢查橋,也稱棧橋,修建於1968年。當時中蘇兩國關係較為緊張,這裡常年處於備戰狀態。該橋是鐵木結構,面向蘇聯一面寫有醒目的紅色標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因為該橋狀似大門,又是鐵路口岸的門戶,人們就習慣地稱它為國門。

第四代國門

第四代國門建於1989年,這是我國所建的真正意義的國門。國門上方中間懸掛著國徽,國門頂端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紅色大字。國門下面有寬軌、准軌鐵路各一條通過。(注:中蘇兩國的火車道的寬窄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窄,為標準軌道,稱為“准軌”;蘇聯的寬,為“寬軌”。中蘇兩國的火車,無論是貨車,還是客車,如果在這裡要進入對方國家,必須要在此更換成對方國家的火車,以適應對方的火車軌道。)

第五代國門

第五代國門修建於2008年,國門在修建中充分考慮到了中俄貿易的發展前景,鐵路由原來的一寬一窄改建為兩寬一準,同時還預留了兩線准軌位置。走進國門景區遠遠就能看見氣勢宏偉的第五代國門。

站在五代國門前,大家的內心都很不平靜。從最初的木柱、木樁的象徵性國門到現在體現中國大國、強國的國門,我們祖國由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中間的滄桑歷史通過五代國門一一展現出來。

走進國門景區人們首先看到的是抗美援朝時滿洲里人民捐款買的一架殲六戰鬥機。旁邊的火車頭廣場陳列著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

1949年,毛澤東主席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里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這輛火車頭的車牌是1861號。

和平之門是一個由M造型和球體、飛鴿組成的標誌物。M和漢字門相像,同時又是滿洲里三個字的拼音、俄文、英文書寫的第一個字母,球體象徵著地球,寓意國土有界,但與世界相聯,代表中國人民開放的胸懷。5只展翅飛翔的鴿子象徵著和平、祈盼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進步友好交流與交往。

走過國門就可以看到41號界碑,它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它的設立標誌著中俄兩國在滿洲里一帶兩國國界的最終劃定。

站在界碑下可以清楚地看見俄羅斯的國門,也可以隔著鐵絲網看到他們的崗樓。

徘徊在國門景區裡,遠遠地眺望“國門第一哨”哨位,眺望著兩國的邊界線,眺望著通往俄羅斯那條伸向遠方的小路。

細細地觀看景區裡陳列的各種老物件以及中共六大展覽館、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跡等,可以瞭解到那段遙遠的過去兩國共產黨交往的歷史。

景區的出口處,我們進入了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看到的是現在兩國邊貿的現狀。這裡有氣勢恢宏的北國第一門,有琳琅滿目的俄羅斯超市等等。同時,隔著邊境的鐵絲網,我們也看到,對面的俄羅斯方也正在邊界上籌備建立互市貿易區。

小貼士

進入滿洲里國門景區需攜帶身份證和門票。

滿洲里國門景區門票:80元/人。

作者:徐英

50+特邀撰稿人。網名英子,北京攝影藝術協會會員、中青旅遨遊網旅行家、樂途旅遊網旅行家。喜歡旅遊,喜歡將旅途上的故事通過鏡頭記錄下來,喜歡與朋友們分享旅途帶來的愉悅。

第三代國門

第三代國門原本是檢查橋,也稱棧橋,修建於1968年。當時中蘇兩國關係較為緊張,這裡常年處於備戰狀態。該橋是鐵木結構,面向蘇聯一面寫有醒目的紅色標語“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因為該橋狀似大門,又是鐵路口岸的門戶,人們就習慣地稱它為國門。

第四代國門

第四代國門建於1989年,這是我國所建的真正意義的國門。國門上方中間懸掛著國徽,國門頂端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紅色大字。國門下面有寬軌、准軌鐵路各一條通過。(注:中蘇兩國的火車道的寬窄是不一樣的。中國的窄,為標準軌道,稱為“准軌”;蘇聯的寬,為“寬軌”。中蘇兩國的火車,無論是貨車,還是客車,如果在這裡要進入對方國家,必須要在此更換成對方國家的火車,以適應對方的火車軌道。)

第五代國門

第五代國門修建於2008年,國門在修建中充分考慮到了中俄貿易的發展前景,鐵路由原來的一寬一窄改建為兩寬一準,同時還預留了兩線准軌位置。走進國門景區遠遠就能看見氣勢宏偉的第五代國門。

站在五代國門前,大家的內心都很不平靜。從最初的木柱、木樁的象徵性國門到現在體現中國大國、強國的國門,我們祖國由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中間的滄桑歷史通過五代國門一一展現出來。

走進國門景區人們首先看到的是抗美援朝時滿洲里人民捐款買的一架殲六戰鬥機。旁邊的火車頭廣場陳列著1940年的日制蒸汽機車頭。

1949年,毛澤東主席赴前蘇聯莫斯科途經滿洲里時,乘坐的火車就是在這輛火車頭牽引下駛出國門的。這輛火車頭的車牌是1861號。

和平之門是一個由M造型和球體、飛鴿組成的標誌物。M和漢字門相像,同時又是滿洲里三個字的拼音、俄文、英文書寫的第一個字母,球體象徵著地球,寓意國土有界,但與世界相聯,代表中國人民開放的胸懷。5只展翅飛翔的鴿子象徵著和平、祈盼與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進步友好交流與交往。

走過國門就可以看到41號界碑,它是1994年8月中俄兩國勘界結束時定在中俄邊境線上的第41號界碑,它的設立標誌著中俄兩國在滿洲里一帶兩國國界的最終劃定。

站在界碑下可以清楚地看見俄羅斯的國門,也可以隔著鐵絲網看到他們的崗樓。

徘徊在國門景區裡,遠遠地眺望“國門第一哨”哨位,眺望著兩國的邊界線,眺望著通往俄羅斯那條伸向遠方的小路。

細細地觀看景區裡陳列的各種老物件以及中共六大展覽館、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跡等,可以瞭解到那段遙遠的過去兩國共產黨交往的歷史。

景區的出口處,我們進入了滿洲里中俄互市貿易區,看到的是現在兩國邊貿的現狀。這裡有氣勢恢宏的北國第一門,有琳琅滿目的俄羅斯超市等等。同時,隔著邊境的鐵絲網,我們也看到,對面的俄羅斯方也正在邊界上籌備建立互市貿易區。

小貼士

進入滿洲里國門景區需攜帶身份證和門票。

滿洲里國門景區門票:80元/人。

作者:徐英

50+特邀撰稿人。網名英子,北京攝影藝術協會會員、中青旅遨遊網旅行家、樂途旅遊網旅行家。喜歡旅遊,喜歡將旅途上的故事通過鏡頭記錄下來,喜歡與朋友們分享旅途帶來的愉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