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加坡小夫妻生娃曬帳單!火的不要不要滴!

生娃人生大事!

搞的現在好多人跑國外生!

只想代表口袋逼臉還乾淨的香菇們說一聲

——矯情!

不過, 生娃絕對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滴事!

特別現在由於生活壓力大, 很多都是高齡產婦, 組間一個新家庭, 搞的兩個老家庭都不得安寧!

最近!在新加坡, 一對小夫妻把在新加坡生孩子的帳單拉了出來, 還放在社交平臺上, 一下子網上就炸開了鍋!

他爹的, 說神馬的都有!

有人說要看醫生的醫德, 醫德靠譜了, 價格才能靠譜!

生個孩子幾萬塊, 沒有後話了!

等等吧!

一起看看吧!

先嘮叨一下產前的準備工作!

在國內的時候, 生孩子都要準備神馬?

孩子的衣服、奶粉、奶瓶、尿布、小勺、小褥子、衛生紙等等吧!

弄兩大包應該沒問題!

最重要的是帶上momey!

這對小夫妻也很有心, 關鍵是有關暖心的老公!

妹紙真的好福氣啊!

但是作為新手爸媽, 生怕有所疏忽, 小夫妻在產前兩三個月就開始各種準備。

而且小夫妻還有個好嫂子, 專門從國內跑到新加坡!

這真是太暖心了!

這嫂子絕對中國好嫂子啊!別的不說, 就說人家為了你生孩子, 漂洋過海給幫忙, 還幫著準備!必須點贊!

最後, 小夫妻準備了兩大包!

但是!後來暖男老公總結就是——

然並卵!費勁背到醫院的物品, 不僅沒有用上, 最後還要多背一大包東西回家。

小圈兒總結沒卵用!

然後, 就是興奮的看著預產期, 等生產!

後來, 發生的很多人都經歷過!

寶媽肚子有反應, 這位寶媽是羊水破了!

然後背著兩個鼓鼓的包, 帶著寶媽搭車趕到醫院。

新加坡一些醫院條件非常好!

其實國內也一樣!

一次小圈兒在一家私立醫院看病, 老闆讓拍張照片!

非說我在賓館!

叫來護士證明, 就更說不清楚了!

島國電影害死人啊!

小夫妻去的醫院條件也相當不錯!

感覺就是星級賓館。 沒有嘈雜, 有的只是安靜、有序和麵帶微笑的服務;甚至, 連壁報都是那麼的清新、用心和貼心。

由於在路上已經打過電話, 等進到產科, 產房早已準備好。 作完初步檢查, 助產士告知沒有這麼快分娩, 可以住進病房待產, 也可以選擇在產房待產。 病房按天計算費用, 產房按小時計算費用。 小夫妻就選擇選直接在產房待產。

護士端來一杯美祿,幫著打開牆角的折疊沙發,示意可以躺在那裡休息。然後拿了一堆檔進來,詳細地詢問完生活習慣和既往病史等等,問完簽字確認,給過一張入院登記表,就是當晚全部的手續。

就這樣平安的過了一夜!

第二天,助產士告訴暖男老公,baby沒有這麼快出來,你現在可以放心地去吃個早餐哦!

吃完早餐,拿著入院登記表和寶媽的IC去辦入院手續。

過程很簡單,資料給給,等著錄完列印出來簽字確認,再聽一番詳細的收費講解,告訴不同等級病房的收費標準等等,不用繳交任何費用,也不用質押什麼證件。

白天等了一天,依然沒有動靜,護士進進出出,隔三差五補充一杯美祿。

美祿、美祿、美祿!

後來小圈兒上網一查,是來自雀巢的巧克力麥芽營養飲品。

突然有種軟文廣告的感覺!

這一切都是套路啊!

放到生娃上,就是讓產婦補充能量!

畢竟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兒!

過去,條件不好的時候,都是煮好多雞蛋!

現在,巧克力神馬的都有!

再比如這個美祿!

接著看人家生孩子!

到晚上10點來鐘,終於有了動靜,寶媽陣痛加劇。不過等到寶寶出來,已是淩晨。

全程基本沒暖男爸爸的事,這時候就該換稱呼了,升級了嘛!

只是在最後關頭被護士Antie拉著在床頭幫忙。寶寶呱呱墜地,等暖男爸爸拍完錄好,護士趕緊給寶寶稱重、量身高、打疫苗、穿衣服。小到嬰兒濕巾、帽子和抽紙等,大到嬰兒衣服和抱毯之類的,醫院全部提供,自己帶到醫院的衣物用品壓根兒沒有機會使用。

由於羊水破的較早,兒科醫生在產後就介入為寶寶做身體檢查並決定帶到兒科病房監測一晚。對這個決定,醫生和護士給了詳細的解釋,講了大致的收費情況,交代了如何探視等等。總之,是事無巨細,讓暖男爸爸這種習慣粗枝大葉的人覺得那是相當地繁瑣,但看著她們認真、細緻和微笑,又不好拒絕,只得耐著性子、硬著頭皮、臉帶微笑地聽完,然後說謝謝。

把寶寶送到兒科病房,拿上電子腕帶回到產房,寶媽已經做好體檢。護士拿來寶寶的出生登記表、Healthy Start For Your Baby、HEALTHBOOKET、Baby Bonus等一堆資料,逐一講解和交代。

寶媽換上醫院提供的哺乳衣被推到病房,那時已經是淩晨4點來鐘。產科病房(Class B)不允許男家屬留夜,暖男爸爸只好打道回府休息。

暖男爸爸在家睡了個囫圇覺,早上8點多趕回醫院,準備帶飯上去,結果寶媽說已經吃過,醫院有提供早餐。呃,真是out了。後來才知道,醫院不僅管飯,還可以點餐;不僅有一日三餐,還有一日三次點心。如果對配餐不滿意,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點餐。醫院那個餐譜的豪華比起酒店來,一點也不遜色。

9點來鐘上三樓的兒科病房探視寶寶,護士告知一切安好,稍後就送回產科病房。不過等暖男爸爸見到寶寶,已經是11點多。兒科把寶寶送回產科,產科嬰兒護理中心先帶去洗澡、聽力測試,之後才送回還回來。

寶媽在病房待了三天,寶寶因為要監測黃疸多待了三天。在寶媽產後的三天裡,醫院還對小夫妻進行手把手的培訓,包括給寶寶穿換衣、換尿不濕、洗澡、開奶、餵奶等等育英知識。讓這對小夫妻原本就對這些一無所知,寶寶出生前就隱隱有些擔憂,沒想到醫院的服務竟然如此地細微入致。

(其實,現在國內的醫院都有,還專門開有教育課,完全免費)

剛開始寶媽還沒正確掌握給寶寶餵奶的方法,以致寶寶吃不上奶,還被自己誤認為沒有下奶。

嬰兒護理中心把寶寶帶過去喂配方奶,護士Antie很負責地來幫助開奶,卻發現寶媽已經下奶。金黃金黃的奶水,護士Antie邊說金貴邊講解母乳餵養的知識邊認真地用針管一滴不落地吸上,吸滿一針管,拿到嬰兒護理中心喂給寶寶吃了。

接生的醫生每天都過來巡視,講解相關的情況。醫院還有專門的按摩培訓,兩節課,分兩次,每次時長兩個小時,教授給嬰兒按摩以及通過按摩舒緩嬰兒可能發生的腸絞痛。

寶媽和寶寶出院的時候,醫院除了先前的兩套嬰兒換洗衣服帽子和一條抱毯,又給了兩套換洗衣服帽子和一條抱毯。在入住病房的時候,還提供了商家贈送的嬰兒沐浴露、洗衣液、奶粉罐、喂奶罩等一堆小禮品。在這裡格外說明一下,在此過程中,商家無法接觸新生兒父母,也無法獲取新生兒和父母的個人資訊,所以絕對不可能出現被資訊和推銷轟炸的情況。這些都受到法律和醫院的嚴格保護。

最後,說一下夥伴就關注的——價格!

看看暖男爸爸是腫麼表述滴:

出院後去商務中心結帳,卻被告知帳單會在一個月後寄送到家,賬不是你想付就能付,拿到帳單才可以付。呃,原來如此。

產前準備好的錢,一個月後收到帳單。

醫院總共分兩次寄來兩個帳單,寶寶一個,寶媽兩個。

寶寶帳單總共2967.60元,政府補貼951.20元。

寶媽CPF支付1951.96元,自己實付現金33.55元。

寶媽一個帳單金額3881.74元,政府補貼312.98元,寶媽CPF支付1350.00元(實際支付1317.95元),寶媽公司支付2218.76元(實際支付2561.86元);另外一個帳單722.25元,自付現金72.23元,公司報銷650.02元。

寶寶的費用,寶媽公司也可以報銷部分,但是因為財務還沒結算出來,所以目前還不知道具體金額。

新加坡政府醫院病房分A1、B1、B2和C四個等級。病房等級越高,政府給的補貼就越少。因為小夫妻選的是B1,所以政府給的補貼不多。如果不是很在意病房的等級,其實完全可以選等級低的病房,這樣無論是CPF還是自付現金都會少得多,因為政府補貼會給的很高。(注意花費,是新元、是新元、是新元!)

娃生完了!

這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在新加坡的生娃全過程!

漲知識了又木有!

小夫妻就選擇選直接在產房待產。

護士端來一杯美祿,幫著打開牆角的折疊沙發,示意可以躺在那裡休息。然後拿了一堆檔進來,詳細地詢問完生活習慣和既往病史等等,問完簽字確認,給過一張入院登記表,就是當晚全部的手續。

就這樣平安的過了一夜!

第二天,助產士告訴暖男老公,baby沒有這麼快出來,你現在可以放心地去吃個早餐哦!

吃完早餐,拿著入院登記表和寶媽的IC去辦入院手續。

過程很簡單,資料給給,等著錄完列印出來簽字確認,再聽一番詳細的收費講解,告訴不同等級病房的收費標準等等,不用繳交任何費用,也不用質押什麼證件。

白天等了一天,依然沒有動靜,護士進進出出,隔三差五補充一杯美祿。

美祿、美祿、美祿!

後來小圈兒上網一查,是來自雀巢的巧克力麥芽營養飲品。

突然有種軟文廣告的感覺!

這一切都是套路啊!

放到生娃上,就是讓產婦補充能量!

畢竟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兒!

過去,條件不好的時候,都是煮好多雞蛋!

現在,巧克力神馬的都有!

再比如這個美祿!

接著看人家生孩子!

到晚上10點來鐘,終於有了動靜,寶媽陣痛加劇。不過等到寶寶出來,已是淩晨。

全程基本沒暖男爸爸的事,這時候就該換稱呼了,升級了嘛!

只是在最後關頭被護士Antie拉著在床頭幫忙。寶寶呱呱墜地,等暖男爸爸拍完錄好,護士趕緊給寶寶稱重、量身高、打疫苗、穿衣服。小到嬰兒濕巾、帽子和抽紙等,大到嬰兒衣服和抱毯之類的,醫院全部提供,自己帶到醫院的衣物用品壓根兒沒有機會使用。

由於羊水破的較早,兒科醫生在產後就介入為寶寶做身體檢查並決定帶到兒科病房監測一晚。對這個決定,醫生和護士給了詳細的解釋,講了大致的收費情況,交代了如何探視等等。總之,是事無巨細,讓暖男爸爸這種習慣粗枝大葉的人覺得那是相當地繁瑣,但看著她們認真、細緻和微笑,又不好拒絕,只得耐著性子、硬著頭皮、臉帶微笑地聽完,然後說謝謝。

把寶寶送到兒科病房,拿上電子腕帶回到產房,寶媽已經做好體檢。護士拿來寶寶的出生登記表、Healthy Start For Your Baby、HEALTHBOOKET、Baby Bonus等一堆資料,逐一講解和交代。

寶媽換上醫院提供的哺乳衣被推到病房,那時已經是淩晨4點來鐘。產科病房(Class B)不允許男家屬留夜,暖男爸爸只好打道回府休息。

暖男爸爸在家睡了個囫圇覺,早上8點多趕回醫院,準備帶飯上去,結果寶媽說已經吃過,醫院有提供早餐。呃,真是out了。後來才知道,醫院不僅管飯,還可以點餐;不僅有一日三餐,還有一日三次點心。如果對配餐不滿意,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點餐。醫院那個餐譜的豪華比起酒店來,一點也不遜色。

9點來鐘上三樓的兒科病房探視寶寶,護士告知一切安好,稍後就送回產科病房。不過等暖男爸爸見到寶寶,已經是11點多。兒科把寶寶送回產科,產科嬰兒護理中心先帶去洗澡、聽力測試,之後才送回還回來。

寶媽在病房待了三天,寶寶因為要監測黃疸多待了三天。在寶媽產後的三天裡,醫院還對小夫妻進行手把手的培訓,包括給寶寶穿換衣、換尿不濕、洗澡、開奶、餵奶等等育英知識。讓這對小夫妻原本就對這些一無所知,寶寶出生前就隱隱有些擔憂,沒想到醫院的服務竟然如此地細微入致。

(其實,現在國內的醫院都有,還專門開有教育課,完全免費)

剛開始寶媽還沒正確掌握給寶寶餵奶的方法,以致寶寶吃不上奶,還被自己誤認為沒有下奶。

嬰兒護理中心把寶寶帶過去喂配方奶,護士Antie很負責地來幫助開奶,卻發現寶媽已經下奶。金黃金黃的奶水,護士Antie邊說金貴邊講解母乳餵養的知識邊認真地用針管一滴不落地吸上,吸滿一針管,拿到嬰兒護理中心喂給寶寶吃了。

接生的醫生每天都過來巡視,講解相關的情況。醫院還有專門的按摩培訓,兩節課,分兩次,每次時長兩個小時,教授給嬰兒按摩以及通過按摩舒緩嬰兒可能發生的腸絞痛。

寶媽和寶寶出院的時候,醫院除了先前的兩套嬰兒換洗衣服帽子和一條抱毯,又給了兩套換洗衣服帽子和一條抱毯。在入住病房的時候,還提供了商家贈送的嬰兒沐浴露、洗衣液、奶粉罐、喂奶罩等一堆小禮品。在這裡格外說明一下,在此過程中,商家無法接觸新生兒父母,也無法獲取新生兒和父母的個人資訊,所以絕對不可能出現被資訊和推銷轟炸的情況。這些都受到法律和醫院的嚴格保護。

最後,說一下夥伴就關注的——價格!

看看暖男爸爸是腫麼表述滴:

出院後去商務中心結帳,卻被告知帳單會在一個月後寄送到家,賬不是你想付就能付,拿到帳單才可以付。呃,原來如此。

產前準備好的錢,一個月後收到帳單。

醫院總共分兩次寄來兩個帳單,寶寶一個,寶媽兩個。

寶寶帳單總共2967.60元,政府補貼951.20元。

寶媽CPF支付1951.96元,自己實付現金33.55元。

寶媽一個帳單金額3881.74元,政府補貼312.98元,寶媽CPF支付1350.00元(實際支付1317.95元),寶媽公司支付2218.76元(實際支付2561.86元);另外一個帳單722.25元,自付現金72.23元,公司報銷650.02元。

寶寶的費用,寶媽公司也可以報銷部分,但是因為財務還沒結算出來,所以目前還不知道具體金額。

新加坡政府醫院病房分A1、B1、B2和C四個等級。病房等級越高,政府給的補貼就越少。因為小夫妻選的是B1,所以政府給的補貼不多。如果不是很在意病房的等級,其實完全可以選等級低的病房,這樣無論是CPF還是自付現金都會少得多,因為政府補貼會給的很高。(注意花費,是新元、是新元、是新元!)

娃生完了!

這就是一個普通家庭在新加坡的生娃全過程!

漲知識了又木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