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飛來的山

《飛 來 的 山》

文/弓中長心

圖/余光華

上中學時, 學校的旁邊是一個小村子, 叫“上文明”, 村子的後面是一座拔地凸起的小山峰, 叫“伽峰山”,

山峰不高, 但很峻峭, 向陽一側灌木蔥郁, 背陰一面則怪石林立。 與周圍高大的群山相比, 這座小山很特別, 陡峭蒼翠, 小巧玲瓏;而四周的大山則擁有無比龐大的身軀和胸懷, 但這個小山在附近很是有名氣, 因為山上有一座“飛來寺”。

天氣尚早的飯後, 我們帶上課本, 沿著曲折的田間小路, 十來分鐘, 小山已然在眼前。

上山的小路很陡峭, 但還好, 不知是何人就地利用石頭鋪就一條隱藏在茅草灌木中的小路, 臺階苔跡斑駁, 小路是修於什麼年代, 無從考證, 但想來歲月悠長。

拾級而上, 山石夾縫裡生長有壯實肥厚的仙人掌, 高大的有三四米, 仙人掌的根部枯死焦黃, 毫無生氣, 但漸次往上, 顏色漸綠, 到了頂端, 已是嫩綠點點,

像灌滿了水似的, 綠綠欲滴。 在缺肥少水的石頭縫裡, 能生長仙人掌, 亦非易事, 而它們這般茂盛, 應該與小路年齡相仿吧, 令人頂禮膜拜生命力的強大。 在夏天爬山時, 老一些的仙人掌上會綴滿了仙人果, 太老的及當年生的仙人掌是不結果的, 當仙人果由綠色變成桔黃色時, 就可以採摘食用了, 味道嘛, 只可意會, 無法言傳, 妙!

也就十分鐘樣子, 來到山頂, 十來平方大小, 相傳以前山上建有寺廟, 名曰“飛來寺”。 而現在, 寺已飛走, 依稀留有建築的痕跡, 聽說是在“破四舊”的時期飛走的, 不得而知。 在山頂的另一側, 長滿了奇形怪狀的岩石, 偶爾, 零星有些低矮的小灌木叢在和岩石爭奪陽光雨露, 但岩石根基太深, 小灌木長不過大石頭, 所以, 站在山頂向西望, 一片怪石嶙峋。 山石上, 三座小巧的用石頭雕刻、壘砌的小寺廟端坐在岩頂上, 成三足鼎立之勢, 每一座寺廟高米餘, 長寬半米, 小巧玲瓏, 統統面迎東方, 裡面端坐的佛像不同程度地損壞。 想當年, 飛來寺飛去時, 這三座小廟, 只因用石材築就,

才沒有飛走。 幸然, 這是我見過最小的寺廟了。 也就十米, 山石戛然而止, 一條深澗將另一座同樣佈滿山石的大山分在兩側, 有嘩嘩的流水之聲從谷底傳來。

尋一方清淨之地, 席地而坐, 看書, 這才是到飛來寺的必修功課。

山腳下, 環抱的是上文明村,

右邊半裡, 那一座四層的紅磚房, 是學校的教學樓, 前面就是綠瑩瑩的操場, 有400米的標準跑道。

目光再遠, 則是星羅棋佈的村莊簇擁在小小一方縣城的四周, 還有一灣名叫螳螂川的小河, 貫穿同樣小小的壩子, 剩下的只能是綿綿的田地了。

圖/孟慶楠

而今, 這座小山還端坐在原地, 不過已物是景非。 新建的道路直達山底, 登山小路已拓寬翻新, 一座仿古的飛來寺重新矗立在山中, 日月香煙繚繞, 不知可是當年飛走的那刹“飛來寺”?山頂的那三座小寺廟, 還在岩石頂上打坐, 不同的是, 一條三十余米的藤索吊橋已將兩山的怪石連為一體, 有遊人從橋上蕩過, 還有一條溜索橫跨兩岸, 不時有如燕子般的遊人飛過。

圖/鄭懷雲

這座“飛”來的山峰,一峰獨秀地像春筍般傲立,守望一方綠水清山,峰上的寺廟飛去又飛回,日升月落,保佑一方生靈風調雨順。

伽峰山,應該是托著飛來寺一起飛來的吧?不然怎麼會與周圍的群山那麼的不一樣。

• END •

圖/鄭懷雲

這座“飛”來的山峰,一峰獨秀地像春筍般傲立,守望一方綠水清山,峰上的寺廟飛去又飛回,日升月落,保佑一方生靈風調雨順。

伽峰山,應該是托著飛來寺一起飛來的吧?不然怎麼會與周圍的群山那麼的不一樣。

• END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