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下浩老街真的有座董家橋 被挖出來了

原來在永興洋行門前是有橋的, 這橋就是董家橋, 如今被挖出來以後, 這橋就要重見天日了。 董家橋呈拱形, 與蓋在其上方的石板有明顯的顏色差,

表面覆有泥土, 整體顏色呈白色。 目前, 修復工作正在積極開展中, 預計在今年年底完工。

今天中午12點, 重慶時間對“董家橋”進行了實地探訪, 來到現場我們看到, 董家橋與永興洋行高管住宅舊址相鄰。

在董家橋修復施工現場, 我們看到有很多石磚被翻出,

工地已經被拉起了警戒線。

一位原住民阿姨曾在董家橋附近開設了一所茶館, 她向我們介紹說, 這一帶只要漲水就會給附近居民帶來不便, 應該在一九八幾年的時候, 出於安全考慮, 在原來的董家橋區域進行了改造, 將這一帶全部鋪設上了石板路。

另據實況新聞—重慶時報消息:下浩老街, 是曾經從長江邊上到龍門浩碼頭的必經之路, 位於重慶南岸區, 臨近南濱路, 緊靠東水門長江大橋一個斜坡上的街區, 由下浩正街、董家橋、覺林寺街、葡萄園等街道構成。

其中, “董家橋”的名字源于舊時董姓人氏出面,

集資修建石板拱形橋而得名, 所以該街區也以“董家橋”命名, 以前是方便走龍門浩和玄壇廟江邊的小路。

然而, 董家橋的“橋”除了生活在那裡的原住民知道, 甚至走過, 其實大部分都沒見過, 甚至不知道董家“橋”的存在。

重慶時間在實地打探中,

遇見一些原住民, 有位婆婆手中還準備了一本資料介紹。

我們走在把董家橋封存于時光中的石板上, 斑駁的陽光灑下來。

在與原住民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 正在對下浩進行景觀改造的這家公司, 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董家橋的側面, 讓這段曾經封存的時光,重新展現于世人面前。

對於這座被揭開的“董家橋”,不同的原住民,為我們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但不論故事情節怎麼發展,大家對董家橋的修復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期待。

讓這段曾經封存的時光,重新展現于世人面前。

對於這座被揭開的“董家橋”,不同的原住民,為我們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但不論故事情節怎麼發展,大家對董家橋的修復都有著非常強烈的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