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廣為什麼終生沒有封侯?

“李廣難封”出自于唐朝詩人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的句子:"嗟乎!時運不齊, 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該典故源于西漢名將李廣征戰一生不得封侯的歷史事實。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 李廣是一個很具有傳奇色彩的將領, 在連年對匈奴用兵、軍功易得的漢武帝時代, 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飛將軍”居然終生沒有博得封侯。 最後, 李廣帶著無限的遺憾自剄而去, 後人也無不扼腕歎息, 為李將軍鳴不平。

李廣

李廣出身於隴西軍事世家, 先祖李信是秦朝著名將領, “其先曰李信, 秦時為將, 遂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裡, 徙成紀。 廣家世世射”。 受家族影響, 李廣自小便精於騎射。 自漢文帝時代開始從軍, 一生與匈奴作戰七十餘次, 而且常常以少勝多, 出奇制勝, 尤其箭法精准。 匈奴人嚇破了膽, 就冠以"飛將軍"的榮譽稱號。 可惜這個稱號是敵人頒給的,

含金量不足, 在當時, 封侯是軍人的最高榮譽, 所以李廣的要求也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但是, 李廣奮鬥了一生也沒如願, 後人多根據司馬遷的著述推測分析, 原因無非是運氣不好, 軍功不夠等等。

李廣的軍功真的不夠封侯嗎?漢文帝十四年,

匈奴大舉進攻漢朝, 李廣首次以良家子弟身份出擊匈奴, 便斬獲頗多, 被任為中郎;後又多次隨皇帝出征, 戰功赫赫, 以致文帝感歎的說:“惜乎, 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 萬戶侯豈足道哉!”意思是說李將軍生不逢時;吳楚起兵叛亂時, 李廣任驍騎都尉, 隨太尉周亞夫平叛。 在昌邑城下, 奪取敵人軍旗, 立了大功, 本來可以封侯, 怎奈李將軍政治不過關才作罷。 後來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 因為與匈奴奮力作戰而出名。 這個時期西漢雖然以防守匈奴為主, 但“廣居右北平, 匈奴聞之, 號曰漢之飛將軍, 避之數歲, 不敢入右北平”, 李廣率部有力的威懾了敵人, 令敵不敢輕舉妄動, 保證了北方邊境的安定, 這算不算軍功?在武帝的五次大規模出擊匈奴的軍事行動中,
李廣雖然建樹不多, 但殺傷、威懾、牽制敵人, 配合其他將領的軍事行動, 軍功豈可抹掉?軍人不以成敗論英雄。 拋開軍功不說, 單論資歷和威望李廣難道還不夠封侯?換個角度考慮問題, 軍功難道真的是封侯的必要條件?為什麼衛青的兒子在繈褓中都能封侯, 難道為老劉家拼命半生的李廣還不如個嗷嗷待哺的小兒?是呀, 衛青是皇帝的小舅子, 但這恰好說明封侯不一定憑軍功。 拋開外戚不說, 像張當居、趙商、王棄之等人都是因為父親沒有跟從趙、楚反叛而被殺, 結果都封了侯, 這些人的父親的軍功還能大過李廣?所以說, 軍功、資歷、威望都不是事, 重要的是皇帝想不想封。
在那個年代, 封不封侯其實還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皇帝不想封, 你再努力也白搭;皇帝想封, 誰也攔不住。 那麼, 漢武帝為什麼不封李廣呢?因為漢武帝不待見他。

漢武帝劉徹

那這又從何說起呢?據《史記》記載:廣訥口少言。 這就是說李廣不善言談, 而且看起來有點木訥, 感覺是一個隻知低頭幹活不會抬眼看路的主,皇帝不喜歡也屬正常;再就是李廣為人十分自負,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裡,人脈並不好。最要命的是他與衛青的關係不太和諧,老資格的李廣根本就看不起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衛青,但衛青畢竟是“關係戶”,得罪了皇帝的小舅子不就等於跟皇帝找不自在。

李廣雖勇猛有餘但謀略不足,喜歡逞匹夫之勇,往往成功不足敗事有餘。雖然人稱“飛將軍”,但武帝心裡不一定這樣想。從李廣最後一次隨衛青出擊,武帝的話裡可見端倪,“以為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武帝認為李廣不僅年老而且運氣不好,難堪大任,叮囑衛青不要重用李廣,漢武帝已經給李將軍下了結論。

另一件事也給武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史記》記載:“(廣)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一個小小的霸陵尉喝醉酒得罪了他,就找理由殺掉,這豈是君子所為?因為正要用人才沒跟李廣計較,但武帝在心裡已經給李廣記上了一筆賬。

終武帝一代,李廣在多次軍事行動中少有建功,而且兩次全軍覆滅,一次被俘;再加上個人性格因素以及某些令人不齒的作為,逐步加深了武帝對李廣的成見,在武帝的心裡基本已堵死了李廣的封侯之路。

感覺是一個隻知低頭幹活不會抬眼看路的主,皇帝不喜歡也屬正常;再就是李廣為人十分自負,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裡,人脈並不好。最要命的是他與衛青的關係不太和諧,老資格的李廣根本就看不起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衛青,但衛青畢竟是“關係戶”,得罪了皇帝的小舅子不就等於跟皇帝找不自在。

李廣雖勇猛有餘但謀略不足,喜歡逞匹夫之勇,往往成功不足敗事有餘。雖然人稱“飛將軍”,但武帝心裡不一定這樣想。從李廣最後一次隨衛青出擊,武帝的話裡可見端倪,“以為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武帝認為李廣不僅年老而且運氣不好,難堪大任,叮囑衛青不要重用李廣,漢武帝已經給李將軍下了結論。

另一件事也給武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史記》記載:“(廣)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一個小小的霸陵尉喝醉酒得罪了他,就找理由殺掉,這豈是君子所為?因為正要用人才沒跟李廣計較,但武帝在心裡已經給李廣記上了一筆賬。

終武帝一代,李廣在多次軍事行動中少有建功,而且兩次全軍覆滅,一次被俘;再加上個人性格因素以及某些令人不齒的作為,逐步加深了武帝對李廣的成見,在武帝的心裡基本已堵死了李廣的封侯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