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時期為何沒有外族入侵呢?

熟讀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 三國混戰, 這是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 一直到晉朝一統天下的時期, 這是個混亂的時期。 然而這段時期卻沒有外族入侵, 究竟是為什麼呢?

三國時期, 曹魏政權其實是對外作戰的主力, 曹操曾有過征烏桓, 鮮卑的事蹟。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 邊疆的烏桓等少數遊牧民族開始強大起來, 它們時而恭順, 時而叛亂, 當時遼東, 遼西, 右北平三郡的烏桓部落結合, 其首領屢次侵擾邊境, 擄掠人口和財物。

建安十一年(206年), 曹操攻滅高幹, 平定並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 曹操為了肅清袁氏殘餘勢力, 也為了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問題, 決定遠征烏桓。 漢末, 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桓結合, 是為三郡烏桓, 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 三郡烏桓與袁氏關係一直很好, 並屢次侵擾邊境, 擄掠人口財物。

五月, 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薊縣)。 八月, 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里時, 烏桓才發現, 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 二軍相遇, 時曹軍輜重在後, “被甲者少, ”而烏桓軍軍勢甚盛。 曹操登高瞭望, 見烏桓軍雖多, 但陣勢不整, 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 乘烏桓軍陣稍動之機, 向烏桓軍發動猛攻。

烏桓軍大亂, 曹軍陣斬蹋頓, 大獲全勝, 胡、漢降者二十余萬, 袁尚等人逃奔割據平州的公孫康。

這時, 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 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 不煩兵也。 ”遂率軍還師。 不久, 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 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 諸將不明所以, 曹操說:“彼素畏尚等, 吾急之則並力, 緩之則自相圖, 其勢然也。 ”於是, 曹操攻破三郡烏桓, 也徹底肅清了袁氏勢力。

白狼山一戰, 曹軍大勝, 胡漢投降者二十余萬, 此戰徹底把盤踞邊境的烏桓一舉消滅, 使得烏桓退出歷史舞臺堪稱三國時期對外最主要的戰役之一。 而曹魏政權除了征烏桓之外, 還有內黃之戰, 匡亭之戰, 平陽之戰等戰役, 均取得輝煌戰績。 曹魏政權對外態度強硬, 對外族有很強的震懾作用。

三國儘管混戰, 但也是有錢財有資源的漢族內戰, 漢文明當時已經進化到極高的水準, 鐵器充足, 糧草豐盈。 反觀外族, 鐵器沒有, 糧草沒有, 只靠木制武器, 至少落後漢族一個層次。

兩漢時期, 當時的漢民族義武奮揚, 已經把北方的匈奴打到了吐血, 匈奴分裂, 一部分投降, 一部分西遷到了歐洲, 短時期內, 外族對中原不會構成威脅。 由此可知三國時期雖然混亂卻沒有外族入侵, 也是有其原因的。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訂閱“源稚生”, 本文系作者原創, 不盡之處請指正, 希望大家多多點贊和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