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民族團結之花開滿校園——海南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系列報導之二

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 海南州就把“九進”作為“主管道”。 特別是圍繞創建進學校, 以互幫互學、快樂成長為主題, 開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堂,

讓創建融入到日常教學中。 圖為3月20日, 共和縣民族中學九年級四班的學生正在教室裡一起聽“民族團結課”。 本報記者 蘇烽 攝

從西寧一直向南, 登上日月山俯瞰, 廣袤的青海湖畔草原, 一望無際。 在湖畔南岸不遠的地方, 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江西溝鄉民族寄宿制小學, 而此刻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正迴響在校園。

這是一所幸福的草原學校, 從2006年開始被河北大學確定為研究生支教團志願服務基地, 目前, 第十一屆的4名志願者正在該校服務。 支教老師武小東說, 能來給這裡的孩子上課, 感覺非常光榮, 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都十分友善, 漢藏一家親的故事在這個校園比比皆是, 我們的感情就像這青海湖的水一樣深。

這只是海南州眾多校園裡不勝枚舉的民族團結事例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持續開展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 把民族團結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 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 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 海南州始終以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我省“四個轉變”新思路為指標, 根據全州少數民族占大多數人口的實際, 在推進“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根中, 堅持把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放在突出地位, 制定了創建工作進校園等“九進”措施。

民族團結教育

要從娃娃抓起

搞好民族團結, 教育是基礎。 教育先行, 這是全州人民的共同心願,

是凝聚人心,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抓手。 本著這樣的實際, 海南州大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新完成投資24億元, 開展了規模最大的教育綜合改革, 教育資源得到有效整合, 教學條件全面提升。

“我們全面實施了176項校安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等項目, 改善了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落實15年免費教育政策, 全州8.7萬名中小學生、在園幼兒和中職學生受益;農牧區學前教育實現了全覆蓋, 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和初中入學率達97%以上。 牧區教育條件差、招生難的情況得到極大的改善, 群眾無不稱讚黨的好政策, 安居樂業, 和睦相處, 支持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積極性高漲。 ”海南州教育局局長加泱曲傑說。

事實勝於雄辯。

陽春三月, 在這個孕育希望的季節, 我們來到海南州興海縣河卡鎮幸福村幼稚園時, 正是要吃午飯的時間, 100多名藏族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隊, 用普通話喊著“向前看齊”的口號, 他們中年齡最小的4歲, 最大的6歲, 在 “雙語”教學的模式下, 這些草原的孩子已經能夠認識一些簡單的漢字, 講一些簡單的漢語了。

而在興海縣民族寄宿制小學的教室裡, 記者看到用藏漢雙語印製的《弟子規》書本已被學生們翻破了, 可見, “雙語”教學模式深受各族孩子們的歡迎。

海南州堅持“雙語”教學從學前教育抓起的方針, 全面實施學前階段雙語教學, 民族幼稚園漢語教學普及率達到100%。 編輯完成了具有民族特色、海南特點的中小學地方藏語文教材,

在全州各級各類學校開設了藏文興趣班, 大力支持民族學校學生學好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 重視和加強普通話的學習和推廣使用。

“我們向全州中小學配發了藏漢雙語的《弟子規》5萬冊, 並且從2014年9月開始在全州25所普通中小學開設了藏語文第二課堂, 效果很好。 ”加泱曲傑說。

異地辦學創新路

如何儘快拉近當地教育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海南州想群眾所想, 借助江蘇省對口支援的優勢, 從2011年開始, 提出了就地辦學和異地辦學“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思路, 並于同年10月在江蘇省南京市江甯高中開辦“青海海南民族高中班”並順利推進至今。

截至目前, 該班已招收六屆480名學生, 高考成績連年創優。 “除了辦好‘青海海南民族高中班’之外,我們還在江蘇省部分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異地中職班’,目前為止,已經招收了704名初高中畢業生到江蘇省儀征技師學院中職學校就讀,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能人才。”加泱曲傑介紹。

“走出家門天地寬”,進一步拓展這種有益的開門辦學方式,海南州還積極邀請江蘇省一線的優秀校長到海南州開展“進青送教”活動。江蘇省的36所知名學校與海南州的36所中小學和幼稚園建立 “手把手”幫扶關係,江蘇在師資培訓方面給予海南州大力支持,解決學校實際困難。在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掛牌成立了“海南州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在加強教師外出培訓、提高培訓品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培訓中小學教師、校長和教育管理幹部1200名。

“異地辦班”和“進青送教”活動,深化了感恩教育,增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強化了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泱曲傑局長感觸頗深道。

教學條件全面提升

在我們走訪的幾所學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學校的師資和基礎設施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

同德縣秀麻鄉鬥後索寄宿制小學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群山中,距離縣城109公里,交通不便,但是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卻是日趨完善,“有教職工41名,六個年級12個班301名學生,綜合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功能教室等越來越規範化。”校長豆改傑高興地說。

共和縣中學是一所普通初級中學,有教職工196人,學生2272人。學校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手抓民族團結,一手抓教學品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走進共和縣中學,教學樓、電腦室、圖書室、風雨操場,顯示著這所學校硬體設施的高大上。宣傳欄(牌)、橫幅、徵文比賽、黑板報等都成為了民族團結的宣傳陣地,處處可以感受到民族團結創建的濃厚氛圍。在初三4班的教室,紅底金字的“三個離不開”標語格外醒目,對此,蒙古族學生王明文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各民族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不可分離,這一理念早已深入我們每個學生心裡。”

“我們自己編寫了相關的教材和民族團結教育讀本,放在每一個教室裡,學生可以自由閱讀,讓民族團結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入腦入心。”校長呂品驕傲地說。

國家政策好,對民族教育的投資力度大,教學條件得到快速發展,有目共睹。

在草原最美的花是格桑花,最漂亮的地方是學校,隨著教育的大發展,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我們有理由相信,海南州校園裡的民族團結之花也會像格桑花一樣燦爛,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除了辦好‘青海海南民族高中班’之外,我們還在江蘇省部分職業技術學校開辦了‘異地中職班’,目前為止,已經招收了704名初高中畢業生到江蘇省儀征技師學院中職學校就讀,培養了大量專業技能人才。”加泱曲傑介紹。

“走出家門天地寬”,進一步拓展這種有益的開門辦學方式,海南州還積極邀請江蘇省一線的優秀校長到海南州開展“進青送教”活動。江蘇省的36所知名學校與海南州的36所中小學和幼稚園建立 “手把手”幫扶關係,江蘇在師資培訓方面給予海南州大力支持,解決學校實際困難。在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掛牌成立了“海南州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在加強教師外出培訓、提高培訓品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截至目前,已培訓中小學教師、校長和教育管理幹部1200名。

“異地辦班”和“進青送教”活動,深化了感恩教育,增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強化了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泱曲傑局長感觸頗深道。

教學條件全面提升

在我們走訪的幾所學校,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學校的師資和基礎設施條件都有了較大的改善。

同德縣秀麻鄉鬥後索寄宿制小學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群山中,距離縣城109公里,交通不便,但是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卻是日趨完善,“有教職工41名,六個年級12個班301名學生,綜合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功能教室等越來越規範化。”校長豆改傑高興地說。

共和縣中學是一所普通初級中學,有教職工196人,學生2272人。學校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一手抓民族團結,一手抓教學品質,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走進共和縣中學,教學樓、電腦室、圖書室、風雨操場,顯示著這所學校硬體設施的高大上。宣傳欄(牌)、橫幅、徵文比賽、黑板報等都成為了民族團結的宣傳陣地,處處可以感受到民族團結創建的濃厚氛圍。在初三4班的教室,紅底金字的“三個離不開”標語格外醒目,對此,蒙古族學生王明文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各民族互相依存,息息相關,不可分離,這一理念早已深入我們每個學生心裡。”

“我們自己編寫了相關的教材和民族團結教育讀本,放在每一個教室裡,學生可以自由閱讀,讓民族團結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入腦入心。”校長呂品驕傲地說。

國家政策好,對民族教育的投資力度大,教學條件得到快速發展,有目共睹。

在草原最美的花是格桑花,最漂亮的地方是學校,隨著教育的大發展,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裡生根發芽,我們有理由相信,海南州校園裡的民族團結之花也會像格桑花一樣燦爛,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