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個爺孫溫暖有趣的故事—《歌舞爺爺》導讀

【經典繪本導讀】系列-第158號

一個爺孫溫暖有趣的故事—《歌舞爺爺》導讀

閱讀推廣人 石頭

尊敬的讀者朋友, 您看到的是一個深度解讀的經典繪本公眾號, 每週都有2~3篇文章分享, 完全是免費訂閱。 本導讀的宗旨是為親子閱讀而努力、為父母深度掌握繪本精髓而奉獻。 請放心關注, 並期盼您的回饋!

一、內容簡介

歌舞爺爺不僅帶領我們熟悉了那個屬於歌舞的年代, 也同時在故事中透露出對孩子和家庭的愛。 這本圖畫書適合全家人一起慢慢賞讀。 曾經是歌舞藝人的爺爺一天突然帶著孩子們上了閣樓,

找出了收藏已久的跳舞的服裝和道具, 重溫了那個美好的時代。 作者和畫者共同營造的一個溫暖、有趣的故事, 帶我們一起回味往日的時光……

二、繪本資訊

書名:歌舞爺爺

文:(美)卡倫·阿克曼

圖:(美)斯蒂芬·甘默爾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河北教育版

適讀年齡:4-9歲

獎項:1989年凱迪克金獎

出版日期:第1版 (2010年2月1日)

三、繪本導讀

【封面】

解析:

封面以彩色為主, 從裝束到背景彩鉛都是如此, 讓人感覺十分的絢麗, 而且舞動的爺爺佔據多半個畫面, 童真童趣味映入眼簾, 這位爺爺熱愛歌舞簡直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可以說, 也是一位歡樂爺爺, 他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歌舞。

《歌舞爺爺》是一個非常簡潔的故事, 它沒有太多的場景, 局限在一個狹小的閣樓裡。 也沒有太多的角色, 只是爺爺和幾個孩子之間的交流和舞臺重現。

但這本繪本裡面卻洋溢的一種情讓我們無法釋懷, 也讓我們無法理出頭緒來寫出這本繪本到底帶給我的是什麼, 每一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東西。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 似這般,

都付與斷井頹垣……

每個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大書, 裡面裝滿了需要我們用心去讀的故事……

【環襯】

解析:

環襯如左頁的明度較低的寶藍, 代表莊重與崇高, 同時不乏神秘與憂鬱, 它是充滿夢幻的色彩, 始終保持清澈、浪漫的感覺。 放在這裡表明爺爺內心的心機在適合不過。

扉頁包括擴頁、像頁、卷首插頁或叢書名、正扉頁(書額)、版權頁、贈獻題詞或感謝、空白頁等。 太多的扉頁顯得喧賓奪主, 目前國內外的書籍。 往往比較簡練, 多採用護頁、正扉頁而直接直進入內頁。 而版權頁和贈獻題詞或感謝頁的安排則根據具體情況而正。

本冊扉頁, 設計為獻詞頁、像頁和正扉頁, 增加像頁不多見。

獻詞頁看到“獻給舒希、艾利、艾維, 還有我那愛跳華爾滋的爸爸”, 這肯定是用來激勵他爸爸跳舞也如歌舞爺爺一樣。 爺爺的三位孩子是那麼活潑, 是他們讓孩子活在過去的光環中。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這是一本感人的書。 老人對歌舞的熱愛、對美好舊時光的眷戀、對孩子的愛, 全融在這溫柔彩鉛的一筆一畫中,

融在描繪爺爺的每一字每一句中。 孩子和爸爸媽媽會感受到爺爺在舞臺上綻放和全情投入時帶來的感動。 “他笑起來, 小聲地說, 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 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深深被這句話打動。 ”

也是文字極好的一本書。 本書的文字描述非常細緻和生動, 與圖畫一樣, 都極具的感染力, 這些文字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

這本書怎麼讀?

本書從一個孩子的角度敘述, 所以請先去體會這個孩子的感情, 然後再用孩子的感覺讀出。 本書圖畫和文字的細節頗多, 睜大眼睛去發現吧!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把童年多閱讀一些屬於自己的文學書的行為說成種植童話。 種植童話就是把非常奇異的想像力、非常美妙的心願、非常善意的愛惜擱入自己的腦裡, 擱進思維和精神。

閱讀不是每天能直接給你什麼,但在閱讀過程當中,文學作品裡面那種氣息,那種善良的感情,那美好故事本身會隨著孩子長大!他會出現在孩子的性格裡,舉止裡,談吐當中。

【扉頁】

解析:

像頁是歌舞爺爺的一個坐像,看書的手放下來給大家一個不老的、童顏的、朝氣十足的老爺爺。而正扉頁中翩翩起舞的小人才是真正的他自己。

正扉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和簡練的圖案。正扉頁的方向總是和封面一致。當我們打開封面、翻過環襯和空白頁;文字就出現在右邊版心的中間或右上方。除此也有利用左右兩面作為正扉頁的設計,稱為兩扉頁。扉頁上的字體不宜太大,主要採用美術字與封面的字體保持一致。扉頁的設計非常簡練,並留出大量空白,好似在進入正文之前有塊放鬆的空間。

書中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附有一些裝飾性的圖案或與書籍內容相關並且有代表性的插圖設計。這些對於瞭解故事的內容有撩撥之意啊!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時代,時間幫助我們淘盡記憶中的辛酸與噩夢,留下耀眼的片片光輝,即便逐漸接近死亡,這寶貴的財富可以讓我們安然面對一切。

我們都有漸次老去的父母和慢慢長大的孩子,對這一切大概更有體悟,作者用華麗的彩鉛將我們引入對舊時記憶的深深眷戀。

【第1畫面】

原文:爺爺以前是一位歌舞藝人,曾經在綜藝秀劇場的舞臺上演出。

解析:

故事開始,感覺爺爺住的地方不一般,好像有無數彩色的舞檯燈在四處照射,這些色彩並沒有經過刻意地組織,紅黃藍綠混在一起散落在小屋的各個角落,無拘無束很是不安地到處蔓延。

老人的家就像一個舞臺,這些閃爍的光芒就是爺爺心中永不熄滅的激情。這個故事,一開始就引領著我們進入了一個奇異多彩的繽紛世界,進入了爺爺的內心。

屬於爺爺的那個時空,是美國19世紀80年代,那時候沒有電視,只有舞臺,那時候的演員們沒有拍錯了就停下攝影機重來的機會,他們的表演也全都是即興發揮。這個故事裡的綜藝秀劇場是由當時最有名的歌舞演員本傑明·佛蘭克林·基斯率先用來稱呼自己創辦的新劇場的。毫無疑問,爺爺也曾經是這個年代中最走紅的明星之一,否則也不可能在那麼“時髦”的劇場裡演出。而爺爺表演的“綜藝秀”,正是美國百老匯歌舞劇的前身,也是美國本土音樂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它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而迅速衰落和銷聲匿跡了,卻並沒有被人遺忘。至少,在爺爺的世界裡,它始終存在。

首頁中的爺爺黃襯衣、背帶褲、圓眼鏡,頭髮有些淩亂,身材微微發胖,笑眯眯的樣子簡直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頑童。而爺爺的紅鼻頭,那實在是太逗趣了,就像是紅腫的病態。牆上和茶几上的相框中的照片有些模糊,但最上邊最大的哪一張爺爺年輕時顯得很帥。清晰可見的時段一定鐫刻著抹不去的記憶,模糊兩可是記憶的痕跡,我們都是如此經過。一旁散亂在籮筐裡書籍,是在喚醒過去的時光還是鍥而不捨的追尋,唯恐都有之吧!這是一個不一般的爺爺。

他扭頭看向門口,三根孩子的陰影成現在那裡,其中門簾縫隙露出的一個紅頭髮、花格上頁的男孩清晰可見。

他們是爺爺的隔代孩子,他們來看爺爺,爺爺又是怎樣招待他們的呢!故事開始了。

【第2畫面】

原文:我們去看他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一些以前的事情,過去那個美好的年代,還沒有電視,是唱歌、跳舞的年代。

解析:

故事以第一人稱(我們)為敘述觀點,由三個小孩述說這個故事,三個孩子被爺爺迎進來,如久別重逢之歡,最小的男孩拉住爺爺的手在高興地打墜。到來的時間是下午5時左右。

首頁只目睹歌舞爺爺讀書喝茶的一角,本頁全景看到整體的佈局,這是歌舞爺爺目前的生活舞臺。和文字對應,現在已經有了電視,不再是那個唱歌跳舞的美好年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爺爺創造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人老了,已經走過了那段人生的高峰,人生舞臺更多的回味。

【第3畫面】

原文:“再過一小時就吃晚飯嘍!”奶奶在廚房裡喊道。“不知道我的踢踏鞋還能不能穿呢?”爺爺笑著說。然後,他打開閣樓前的電燈,我們跟著他走上有點陡的木板樓梯。

解析:

整頁多被樓梯佔據,折轉的樓梯及投射的陰影。不見蹤影的奶奶從廚房中給出飯前的一個小時的時間段。爺爺於是帶著三個孩子上了閣樓。最年少的男孩活力十足,把外衣甩在樓梯旁跟著爺爺上樓去。男孩上衣背後鮮紅的5號又是什麼含義,是諧音暗指去跳舞!

後面的兩個孩子,還很斯文,後邊的男孩輕輕推著女孩的肩部,大哥哥憐愛之心暴露無遺。因為樓梯較陡才有大哥哥的動作和爺爺的牽引,關愛之心就是這樣用行動來傳承。

人物的陰影是本書一大特色,如本頁中藍色陰影是光線暗淡的投射,作者精心刻畫了閣樓頂部暗淡的光線和寫實的風格。

跨頁增長頁面的效果讓我們感到空間變大許多,所以跨頁的樓梯不但增加走向閣樓的距離感,更要呈現一位巨星即將登臺的意象,跨頁畫面的安排也讓原本狹窄的閣樓空間驟變成一座現成的舞臺。雖然沒有深色的布幕作為舞臺的屏障,也沒有特殊的舞臺燈光照耀,但是畫家用無數放射狀的彩色線條表現出舞者的動態,也顯示出以檯燈作為照明的燈具,能發揮出與霓虹燈一樣的效果。

【第4畫面】

原文:牆上掛著褪色的海報,是爺爺年輕時的劇照。他移開幾個紙箱和一排奶奶冬天穿的衣服,我們看見角落裡有一個佈滿灰塵、有皮革裝飾的咖啡色箱子。

解析:

當爺爺帶領孩子們爬上閣樓時,我們發現那裡滿滿都是精彩的回憶,褪色的畫著大禮帽和手杖的海報、年輕時的劇照、充滿杉木片氣息的演出道具和陳舊雜物的氣味裡,閣樓裡蘊藏著爺爺昔日時光的甜美回憶,也是一個曾經輝煌的歌舞時代。

即使是非常精彩的舞蹈動作,用動畫表現還不錯,但幾張靜態的畫確實很難交代清楚。作者巧妙地用彩鉛營造光影,通過象徵使得爺爺本來難以呈現的內心得以視覺化,在小小的場景裡打造出一片寬廣的舞臺。

第一遍粗讀時,我只是感覺歌舞爺爺年老時面對著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女,想要表演給他們看,對當年美好時代的回憶。

在《歌舞爺爺》中,甘默爾使用的彩色鉛筆作畫,這是他自小以來的遊戲工具。有些專業畫家可能認為彩鉛是為孩子準備的,過於小兒科,而且顏色也比較灰暗且不夠飽和,只能做做修補的工作,但甘默爾卻用色線的不停變化,織造出奇異溫暖感人的氣氛。書中甘默爾並沒有拘泥于大量細節和物體固有色的表現,而是隨心所欲地去表現空氣中光影的變化。

歌舞爺爺和最小的男孩來做演出前的布場,而大一點的兩個孩子則退出把舞臺留出來。當然小男孩很用力,但力量小又不動如何發力,頂上的物品則搖搖欲墜了,小男孩還渾然不知。屋裡佈滿了蜘蛛網,這是一個塵封的歷史,今又升騰。黃色晃動的燈光和搖曳的影子使得閣樓不在寂靜,要演出嗎?

【第5畫面】

原文:爺爺一打開箱子,杉木片的香氣、存放很久的東西的氣味,立即充滿整個閣樓。箱子裡有他的鞋子,鞋尖和鞋跟都釘了半月形的銀色鐵皮;有幾頂黑色的圓頂小帽和高頂禮帽、還有條紋背心和搭配的蝴蝶領結。我們戴上那些帽子,假裝自己正在綜藝秀劇場的舞臺上跳舞,有明亮閃爍的燈光,還有鋼琴師隨著音樂一直點頭。

解析:

樓上,是一個充滿奇幻的世界,樓下,又是一個簡單而溫馨的家庭。這樣的現象用來描述這本書,在合適不過了。

故事中老爺爺和小孩們一起快樂地上樓,找到已經被其它物品和一堆厚衣服埋了起來裝滿演出服的箱子,可見,這是經過多少年的積壓啊。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塵封的記憶的角落,我們也會像歌舞爺爺那樣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切。每次都會繪聲繪色的講述著過去的記憶,而且還會讓孩子看自己收藏的小玩意,讓孩子看那個時候積累發黃的書,雖然那些書的紙張很破舊很破舊,上面全都是勾勾沫沫。可能孩子還不理解,如果他們看了《歌舞爺爺》會突然一下子理解了,理解了我們為什麼如此珍視那些東西,縱使這麼多年不再翻看,可是,仍依然把他們保管的很好。因為那裡邊有我們所有的青春夢想,那裡有我們所有精彩的歲月。

一邊爺爺抖落出沉積在箱底的道具,一邊是孫輩們歡快的舞臺秀。作者又一次把燈光用彩鉛描繪的繪聲繪色、五彩斑斕。而爺爺翻箱倒櫃的動作用彩鉛也描繪的擲地有聲。那沸騰封帽子和手杖就是爺爺飛揚的人生。

【第6畫面】

原文:爺爺用一塊柔軟的羊皮擦了擦鞋子,然後把鞋子穿上。他在鞋子裡塞了小小的白色鞋墊,以免磨痛腳上的繭。然後,他打開每一盞燈,把它們調成向下照射的角度,就像舞臺上的聚光燈一樣。他朝地板上撒了一些粉末,節目要開始了。我們坐在奶奶的毛毯上,鼓掌大叫:“耶!爺爺上場了!”

解析:

一盞普普通通的檯燈也可以變成舞臺上的聚光燈,一間昏昏暗暗的閣樓也可以變成寬敞明亮的劇場。

我們可以看到,進入閣樓後,圍繞爺爺周圍的色線開始變得更加奔放和有力,我們都可以感到他翻箱倒櫃準備道具時、調整燈光時那種顫顫巍巍的激動和沉重的呼吸。直到他終於出場。

史蒂芬.格梅爾在《歌舞爺爺》中所使用的媒材是色鉛筆,色鉛筆所呈現出淡雅的色彩彷佛說明了爺爺褪色的回憶,那些往日的風華光芒早已不在,就如閣樓上的道具一樣塵封在沒人注意的角落。

本書並沒有拘泥于大量細節和物體固有色的表現,而是隨心所欲地去表現空氣中光影的變化,他用虛實相間的處理手法,用影子和真實人物對比出時空的變化,歷史與現實銜接得非常自然舒暢,不僅把歌舞爺爺的現狀畫了出來,也把爺爺心中那個歡樂時代的影子勾勒得感人肺腑。

只要還有一個人記得,逝去的時光就會重現。這場演出在我們的暖場中拉開序幕,著實讓我們期待呀!

【第7畫面】

原文:這位歌舞藝人穿著舊鞋子開始跳舞。起初,他緩慢地移動腳步。鞋子發出輕輕的、踢踏的聲音,仿佛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我們忘了正在跳舞的人是爺爺,只聽見兩隻腳踢踏出銀鈴般的聲音,只看見一位歌舞藝人在舞臺上忽左忽右地滑步移動。

解析:

爺爺著上曾經的演出服,在孩子面前快樂而熟練的舞動起來,這一刻,你能想像他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家嗎?

在這本書中,畫者在虛幻的影子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因為他知道面對這個故事,他實際要畫的是爺爺心中那個歡樂時代的影子,就像他不停地在繪畫中回到過去,回到童年,去享受那份純淨的快樂。

甘默爾採用了一個絕妙的虛實相間的處理,畫面的右側是爺爺,畫面的左側是一片較虛的粉紅色的影子,影子裡隱隱約約好像看到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的爺爺,似乎瞬間讓我們穿越了時空,歷史與現實銜接得非常自然舒暢。

右側的爺爺還不失往日的敏捷,忽左忽右地滑步移動,影子分明說明這一切。在腳步的移動中,爺爺顯得信心滿滿,因為心緒已經回到過去的歲月。

【第8畫面】

原文:他說:“看我的!”隨即跳出新的舞步,聽起來像啄木鳥在樹上打拍子。忽然,他的腳步加快,他開始唱歌。他的歌聲渾厚有力,像大峽谷裡的回音,他唱到“我是美國男孩”時兩頰泛紅——那是他在過去那個美好年代裡常唱的歌。舞步很多,歌詞也很多,多得我們都記不住了,但這個節目比任何一個電視節目還要好看。歌舞藝人停下腳步,傾身向前,還眨了一下眼睛。“喂,你的耳朵裡有什麼東西呀?”他一邊問,一邊好像從某個觀眾的頭髮裡掏出一個銅板。

解析:

《歌舞爺爺》是美國凱迪克金獎繪本,當你粗略流覽時,會覺得這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當你仔細考究會發現,它確實是驚人之作。書中的故事簡潔,文字生動,光踢踏舞步的聲音就用了很多細膩的比喻“仿佛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兩隻腳踢踏出銀鈴般的聲音”“像啄木鳥在樹上打拍子”。而他的歌聲比喻為“像大峽谷裡的回音”那樣空靈迴響。

這裡點出了當爺爺唱響他的絕唱“我是美國男孩”時,內心激動地兩頰泛起紅暈。儘管這首歌舞步很多,歌詞也很多,多得我們都記不住了,但讓孩子的我們大飽眼福。

而且書中圖畫的藝術性更是可圈可點,整本書從頭到尾我們都能感覺到光影的存在,尤其是爺爺歌舞表演時,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光怪陸離的舞臺效果,繪者用手中的彩鉛筆恣意的揮灑,紅黃藍綠色彩的交織交錯帶給了我們視覺衝擊,一本靜態的書傳遞出了動態的效果,確實讓人驚歎。

表演中的爺爺一下沒有了以前的龍鍾老態,幾個小剪影可以讓我們體驗到乾脆俐落的經典美國式的踢踏舞步,色彩描繪出的光影始終在他身邊圍繞,或張狂或圓潤或沉穩,雖然點到為止,但豐富的變化烘托出各種層次的氣氛,也使得畫面真的在我們眼前活動起來,我們真的可以感受到舞蹈的節奏與速率。

右側的爺爺身後又有一片較實的影子,它的形狀非常打趣,既像是給爺爺安上了一對輕盈的天使的翅膀,又像是騎士跨上了一匹昂揚翹立的駿馬,引人浮想聯翩。看似簡簡單單一個畫面卻傳遞出如此豐富而多樣的資訊,巧妙地掀起了故事的高潮,難怪這本書可以奪得凱迪克金獎。

最特別的還有燈光下爺爺拿著五弦琴獨舞的不同側影,這些側影不但重現了爺爺當日的風光歲月,樸濁模糊的影像彷佛也帶有一些老年人對歲月流逝的無奈。

高潮迭起的背後爺爺還不時甩個包袱變一個小魔術來鬧場。

【第9畫面】

原文:他將禮帽滾到手臂上,用手抓住,然後再把它彈回頭頂上。“你們知不知道,大象吃了香蕉,會怎麼樣?”他問,“變—成—橡膠!”我們聽過這個笑話了,可是歌舞藝人一邊大笑一邊拍打他的膝蓋,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解析:

即興由性的表演是每一次吸引我們的內涵,這也就是舞臺表演的吸引眼球的地方,你看孩子們寧靜的已經入戲了。

大象變香蕉的笑話在孩子們心中不陌生,但爺爺極致用情的表演把眼淚都逼了出來。這裡沒有敘述孩子們的感受,我認為他們已經和爺爺一起沉積其中了。

右側笑話中的爺爺只露出了上半身,卻極具震撼力的笑聲似乎我們能聽到,那高昂的托天力掌能撐起一座山,眯起的眼睛把整個世界都裝載於心,飛舞的大象那是爺爺內心在舞動。

在書中爺爺載歌載舞的那一刻,我的眼前似乎又出現了同樣的光芒,那種返老還童的光芒,那種抑制不住的歡悅,那種全身心投入的執著,只有一個曾經站在千萬雙眼睛注目的中心的人,才可能懂得。

小讀者會怎樣理解這樣一個老人呢?他不留戀生活中最輝煌的日子,留戀的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家人,他的孫女,顯然才是勝於年輕輝煌的珍寶。讀到這裡,你是否也喜歡上了這個善良快樂的歌舞爺爺呢?

現實生活中,爺爺的人生或是過的更加輝煌,即便平淡也一定有精彩的地方,小讀者放下繪本後,不妨找到爺爺奶奶去傾聽一下他們的經歷,祖孫之間的崇拜與尊重一定會更加深刻。

【第10畫面】

原文:他想從背心的口袋裡拿出一條紅手帕來擦眼淚,可是這條手帕卻越拉越長、越拉越長。他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感覺好像整個閣樓都在震動。我們笑得太厲害了,開始打嗝。爺爺停止表演,拿了一杯水給我們。“憋著氣慢慢喝下去,”他說,“不然我就得嚇你們一跳才行!”

解析:

舞臺劇最大的魅力是雖有劇可尋,但內心流淌的是不一樣的熱血,表露餘外的是隨興的再創作,這也就是那個時代的魅力。勁歌、靚舞、段子、魔術穿插在一起用真情釋放出來,我真想穿越到那個年代,那個氣場來一場憨直淋漓的盛宴了。

這個場景似乎已經逃離了閣樓的束縛,來到太空中,這樣才能更好的舒展內心的興奮。顯然孩子們已經沉寂其中,羡慕起即可愛又尊重的爺爺了。

快慢相間的踢踏舞步,渾厚有力的歌聲,出其不意的魔術表演,讓孩子們太興奮了,以至於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孩子們被爺爺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因為笑得太厲害了,開始打嗝,這時爺爺停止了表演,給孩子們拿水,等孩子們好了之後才繼續表演,這個細節的安排,感人至深。

【第11畫面】

原文:等我們不打嗝了,他從箱子裡拿出一根金頂手杖、一頂黑絲絨高頂禮帽。他低垂雙眼,指尖拍拍帽子,一動也不動地站著。所有的燈光都調暗了,只留下一盞燈照著他亮晶晶的踢踏舞鞋。最後一幕好戲上場了,歌舞藝人深深吸一口氣,他舉起手杖,用雙手緊緊握住。他慢慢地開始踢踏、踢踏。他的舞鞋移動得越來越快。腳步聲多得不得了,簡直不像是只有兩隻腳在跳舞。

解析:

爺爺表演快結束的時候,他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舞臺上,光線聚集在他的背上,周圍滿是藍盈盈的煙霧繚繞、熱騰騰的空氣。這裡好像是閣樓,更像是曾經的綜藝秀劇場,我們不知道爺爺的表情,也許是得意而驕傲,也許是激動,也許早已熱淚盈眶,但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時代,即使它會逝去。

這個故事文字上很有節奏感,剛剛寧息,瞬間又鼓噪齊鳴,讓讀者一直在亢奮中。不知你是如何,我是這樣了。

踢踏舞形成於18世紀20年代的美國,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著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複雜技巧。踢踏舞於中國卻是改革開放後的事情,是年輕人展示和發洩內心的舞臺。歌舞爺爺無悔的青春必沉迷於此,才有年老不忘當年的情懷。翻轉的金手杖、激情指向的手指、踢踏跳躍的腳步、沉醉的眼神,不愧于當年的風采。

【第12畫面】

原文:他不停地騰空旋轉、跳躍。最後一次落地,他單腿跪地、雙臂張開,而黑絲絨高頂禮帽和金頂手杖並排擺在腳邊。他的舞鞋靜止不動,表演結束了。

解析:

歌舞爺爺的最後一幕的壓軸好戲,那單腿跪地、雙臂張開,低頭謝幕的場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一段光輝燦爛的舊時光,一位蒼顏白髮的老爺爺,一曲歡樂清脆的踢踏舞 ,一場穿越時空的歌舞劇。這裡前後描繪了12種跳舞動作,把爺爺也描寫的淋漓盡致,每一頁背景色都是由彩色來填充,背景前的爺爺雖然不算是栩栩如生,但生動活潑的的感覺絕對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書中傳遞出一種情懷,對已經逝去的青春的深深眷戀,對過去那個美好年代的深情追憶,當我們面對漸次老去的父母和慢慢長大的孩子時,這種感觸體味會更深一些。再輝煌的演出也終將落幕,再美好的時光也終將逝去,孩子們的歡笑與擁抱會讓我們更坦然一些。

爺爺在孫輩們前重現年輕風采。老人孩子都需要陪伴,我們對下愛得夠多,對長輩則陪得少,更少去欣賞老人們的曾經,而回顧過去分享過往是老人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是不是多看看家裡老人的"節目"呢!

爺爺為何費勁地給孩子們表演歌舞,孩子們未必清晰,但是孩子們對與爺爺的歌舞的圍觀和喝彩,是對爺爺的認同,讓讀者想起自家的老人是否可以唱歌、跳舞、樂器表演等老人的興趣愛好的展示。

孩子對於老人的才藝的認可,會讓祖孫更加親密,也會彌補老人自感衰老的無助感,也會讓孩子以老人為榮的榮譽感。

再讀《歌舞爺爺》我想我還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第13畫面】

原文:我們全都站起來,拼命鼓掌,大叫:“太棒了!太棒了!”“再來一次!”但爺爺只是笑著搖搖頭,上氣不接下氣地喘息。他脫下踢踏舞鞋,用柔軟的羊皮把鞋子輕輕包起來,放回那個有皮革裝飾的箱子裡。他小心地疊好背心,把禮帽和手杖放在上面,然後帶我們走向樓梯。

解析:

就像是捧場,但孩子和老人的內心是最近的,或許是老人越來越像老小孩。他們彼此更能理解內心的需要。爺爺跪在地上放低姿態也是贏得孩子們認可的法寶。

成為明星,站在聚光燈下,讓萬千觀眾為自己癡狂、歡呼、鼓掌,也許,每個少男少女都有過這樣的夢想,可最後獲得機會立於舞臺上的又有幾人?而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卻最終離開了舞臺,又會是怎麼樣的心情?

激情過後需要靜靜地療傷,要把激動心緒放回去,更是一種對自己過去的愛。

【第14畫面】

原文:我們下樓的時候,爺爺一路扶著旁邊的欄杆。回到樓下,他擁抱我們,我們對他說,真希望能回到那個美好的年代去看他表演,那個歌唱、跳舞的年代。他笑起來,小聲地說,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不過,爺爺關上閣樓的電燈時,朝樓梯上方望了一眼。我們心想,他其實是多麼懷念在綜藝秀劇場舞臺上表演的日子啊,那時候的他,是一個很會表演唱歌、跳舞的藝人。

解析:

原來,舞臺上,所有的舞動,所有的吟唱,所有的跳躍,所有的歡笑,都比不上舞臺下,一個暖暖的相擁,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淡然而又深情入骨的話語: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而認為一個證明自己依舊老當益壯的爺爺,那就錯了。

文字雖相對比較平淡,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再輝煌的演出總有落幕的一刻,但是因為下一代的存在,這落幕就不再黯然。再耀眼的明星總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因為孩子們的笑顏,蒼顏白髮,也一樣明媚溫暖。歌舞爺爺,記錄了一個落幕之後的故事。

最後書中的文字這樣說:“當他關上閣樓的燈時,爺爺往樓梯頂端瞥了一眼,我們想:“他是多麼懷念那段在雜耍團舞臺上當歌舞明星的日子啊!”在畫面上看到爺爺的手是握在門把上的,這道門雖然不是故事一開始的那一扇門,但是這道門是與一開始的那道門呼應著,同樣的門在這裡也有其意涵,當爺爺將門關上之時,這個故事也告一段落,還有當爺爺關門之時,也表示他再次將往日的光輝歲月鎖上,是放置在閣樓之上或自己的回憶裡,亦或是存放在三個小孫子的心靈中。

第二次讀時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歌舞爺爺不僅在回憶自己曾經輝煌的時代,同時,字裡行間不論如何描寫其表演,不論是唱歌還是跳舞還是說笑話,除了過往的回憶,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們愛,那一句:“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讓我覺得無比的感動和辛酸。演出落幕了,而爺爺的心卻未落幕,它藏在了爺爺的心裡。爺爺把所有愛都給了孩子們。

第三遍再讀時,卻讀出了一種蒼老的味道,而這種蒼老卻是歌舞爺爺所不希望的,他更多的希望是陪在孩子的身邊,多一天,再多一天,再多一天。

每一次讀,依然會被畫面所吸引,雖然作者用彩鉛作畫,看似淩亂不求精細,其實精中有細,一點點去看,一點點跟著爺爺的表情手勢動作去體會,你會覺得好像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年代,正在觀眾席上看著爺爺華美無比的表演,似乎也要跟隨著爺爺的踢踏舞一起舞動起來,自己的心也跟著澎湃起來了。

【封底】

解析:

《歌舞爺爺》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只看這本書的圖畫,會令人錯以為,這是一個老人和幾個孩子的歡快嬉戲,而看到文字,你才會明白,這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奇妙歌舞劇。

《歌舞爺爺》又是一本隔代教育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幼兒的教養,實際是一種“占位”行動,父母或祖父母將文明舉止、良好習慣、道德修養等正向影響率先占位於孩子的認知和行為中,孩子便會更好地將這類正向影響進行內化,那些負面的、不良的影響則自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被有效遮罩了。

《歌舞爺爺》又是一本融洽孫子和爺爺之間感情的一本書。如此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舞蹈和舞臺的爺爺,哪位孩子不喜歡他呢?樂享天倫之樂也許就是這樣的吧。

帶領孩子們重溫自己年輕時候的那個年代,為孩子們演出,其實也是爺爺自己為自己演出吧,誰都有年輕的時候,也都會有年老的時候,只要像這位爺爺一樣心態不老,就永遠都是年輕時代。

下面的十本繪本,就是在引導孩子尊重長輩、致敬祖輩方面頗有成效的作品,而其中不乏有讓讀者讀完後淚眼朦朧的傾情之作。

1.《爺爺一定有辦法》。2.《歌舞爺爺》3.《格林爺爺的花園》4.《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5.《奶奶的護身符》6.《外公的旅程》7.《爺爺的牆》8.《先左腳,後右腳》9.《艾瑪畫畫》10.《丟飯團的笑婆子》

四、作者資訊

斯蒂芬·甘默爾,美國童書插畫家。在美國艾奧瓦州長大,幼時的斯蒂芬·甘默爾因其做藝術編輯的爸爸帶回家的期刊而獲得藝術的啟蒙。後來,他對兒童圖書的插畫十分感興趣。197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作品《一次奇怪的交易》(A NuttyBusiness),之後他插畫的作品超過了五十本。1989年憑藉《歌舞爺爺》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獎外,還因《水牛開始的地方》(Where the Buffaloes Begin)和《親朋自遠方來》(TheRelatives Came)獲得凱迪克大獎。

斯蒂芬·甘默爾是美國非常著名也非常可愛的插圖畫家,他很幸運地有一個在大雜誌社擔任美編的父親。父親源源不斷地帶回各類雜誌,為甘默爾的早期視覺經驗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童年的甘默爾似乎很快就在繪畫方面找到了巨大的樂趣,他的父母也同樣以巨大的耐心為他準備各種紙、筆並不斷鼓勵他。兒時無休止地與鉛筆玩耍和寫寫畫畫,成了他一段美好的記憶,更成了他人生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以至於他在成名之後,數次接受採訪和自我介紹時,總是念念不忘這段“美好的時光”。

擱進思維和精神。

閱讀不是每天能直接給你什麼,但在閱讀過程當中,文學作品裡面那種氣息,那種善良的感情,那美好故事本身會隨著孩子長大!他會出現在孩子的性格裡,舉止裡,談吐當中。

【扉頁】

解析:

像頁是歌舞爺爺的一個坐像,看書的手放下來給大家一個不老的、童顏的、朝氣十足的老爺爺。而正扉頁中翩翩起舞的小人才是真正的他自己。

正扉頁上印有書名、作者名、出版者名和簡練的圖案。正扉頁的方向總是和封面一致。當我們打開封面、翻過環襯和空白頁;文字就出現在右邊版心的中間或右上方。除此也有利用左右兩面作為正扉頁的設計,稱為兩扉頁。扉頁上的字體不宜太大,主要採用美術字與封面的字體保持一致。扉頁的設計非常簡練,並留出大量空白,好似在進入正文之前有塊放鬆的空間。

書中扉頁猶如門面裡的屏風,附有一些裝飾性的圖案或與書籍內容相關並且有代表性的插圖設計。這些對於瞭解故事的內容有撩撥之意啊!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時代,時間幫助我們淘盡記憶中的辛酸與噩夢,留下耀眼的片片光輝,即便逐漸接近死亡,這寶貴的財富可以讓我們安然面對一切。

我們都有漸次老去的父母和慢慢長大的孩子,對這一切大概更有體悟,作者用華麗的彩鉛將我們引入對舊時記憶的深深眷戀。

【第1畫面】

原文:爺爺以前是一位歌舞藝人,曾經在綜藝秀劇場的舞臺上演出。

解析:

故事開始,感覺爺爺住的地方不一般,好像有無數彩色的舞檯燈在四處照射,這些色彩並沒有經過刻意地組織,紅黃藍綠混在一起散落在小屋的各個角落,無拘無束很是不安地到處蔓延。

老人的家就像一個舞臺,這些閃爍的光芒就是爺爺心中永不熄滅的激情。這個故事,一開始就引領著我們進入了一個奇異多彩的繽紛世界,進入了爺爺的內心。

屬於爺爺的那個時空,是美國19世紀80年代,那時候沒有電視,只有舞臺,那時候的演員們沒有拍錯了就停下攝影機重來的機會,他們的表演也全都是即興發揮。這個故事裡的綜藝秀劇場是由當時最有名的歌舞演員本傑明·佛蘭克林·基斯率先用來稱呼自己創辦的新劇場的。毫無疑問,爺爺也曾經是這個年代中最走紅的明星之一,否則也不可能在那麼“時髦”的劇場裡演出。而爺爺表演的“綜藝秀”,正是美國百老匯歌舞劇的前身,也是美國本土音樂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它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而迅速衰落和銷聲匿跡了,卻並沒有被人遺忘。至少,在爺爺的世界裡,它始終存在。

首頁中的爺爺黃襯衣、背帶褲、圓眼鏡,頭髮有些淩亂,身材微微發胖,笑眯眯的樣子簡直就是一個可愛的老頑童。而爺爺的紅鼻頭,那實在是太逗趣了,就像是紅腫的病態。牆上和茶几上的相框中的照片有些模糊,但最上邊最大的哪一張爺爺年輕時顯得很帥。清晰可見的時段一定鐫刻著抹不去的記憶,模糊兩可是記憶的痕跡,我們都是如此經過。一旁散亂在籮筐裡書籍,是在喚醒過去的時光還是鍥而不捨的追尋,唯恐都有之吧!這是一個不一般的爺爺。

他扭頭看向門口,三根孩子的陰影成現在那裡,其中門簾縫隙露出的一個紅頭髮、花格上頁的男孩清晰可見。

他們是爺爺的隔代孩子,他們來看爺爺,爺爺又是怎樣招待他們的呢!故事開始了。

【第2畫面】

原文:我們去看他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一些以前的事情,過去那個美好的年代,還沒有電視,是唱歌、跳舞的年代。

解析:

故事以第一人稱(我們)為敘述觀點,由三個小孩述說這個故事,三個孩子被爺爺迎進來,如久別重逢之歡,最小的男孩拉住爺爺的手在高興地打墜。到來的時間是下午5時左右。

首頁只目睹歌舞爺爺讀書喝茶的一角,本頁全景看到整體的佈局,這是歌舞爺爺目前的生活舞臺。和文字對應,現在已經有了電視,不再是那個唱歌跳舞的美好年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爺爺創造了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人老了,已經走過了那段人生的高峰,人生舞臺更多的回味。

【第3畫面】

原文:“再過一小時就吃晚飯嘍!”奶奶在廚房裡喊道。“不知道我的踢踏鞋還能不能穿呢?”爺爺笑著說。然後,他打開閣樓前的電燈,我們跟著他走上有點陡的木板樓梯。

解析:

整頁多被樓梯佔據,折轉的樓梯及投射的陰影。不見蹤影的奶奶從廚房中給出飯前的一個小時的時間段。爺爺於是帶著三個孩子上了閣樓。最年少的男孩活力十足,把外衣甩在樓梯旁跟著爺爺上樓去。男孩上衣背後鮮紅的5號又是什麼含義,是諧音暗指去跳舞!

後面的兩個孩子,還很斯文,後邊的男孩輕輕推著女孩的肩部,大哥哥憐愛之心暴露無遺。因為樓梯較陡才有大哥哥的動作和爺爺的牽引,關愛之心就是這樣用行動來傳承。

人物的陰影是本書一大特色,如本頁中藍色陰影是光線暗淡的投射,作者精心刻畫了閣樓頂部暗淡的光線和寫實的風格。

跨頁增長頁面的效果讓我們感到空間變大許多,所以跨頁的樓梯不但增加走向閣樓的距離感,更要呈現一位巨星即將登臺的意象,跨頁畫面的安排也讓原本狹窄的閣樓空間驟變成一座現成的舞臺。雖然沒有深色的布幕作為舞臺的屏障,也沒有特殊的舞臺燈光照耀,但是畫家用無數放射狀的彩色線條表現出舞者的動態,也顯示出以檯燈作為照明的燈具,能發揮出與霓虹燈一樣的效果。

【第4畫面】

原文:牆上掛著褪色的海報,是爺爺年輕時的劇照。他移開幾個紙箱和一排奶奶冬天穿的衣服,我們看見角落裡有一個佈滿灰塵、有皮革裝飾的咖啡色箱子。

解析:

當爺爺帶領孩子們爬上閣樓時,我們發現那裡滿滿都是精彩的回憶,褪色的畫著大禮帽和手杖的海報、年輕時的劇照、充滿杉木片氣息的演出道具和陳舊雜物的氣味裡,閣樓裡蘊藏著爺爺昔日時光的甜美回憶,也是一個曾經輝煌的歌舞時代。

即使是非常精彩的舞蹈動作,用動畫表現還不錯,但幾張靜態的畫確實很難交代清楚。作者巧妙地用彩鉛營造光影,通過象徵使得爺爺本來難以呈現的內心得以視覺化,在小小的場景裡打造出一片寬廣的舞臺。

第一遍粗讀時,我只是感覺歌舞爺爺年老時面對著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女,想要表演給他們看,對當年美好時代的回憶。

在《歌舞爺爺》中,甘默爾使用的彩色鉛筆作畫,這是他自小以來的遊戲工具。有些專業畫家可能認為彩鉛是為孩子準備的,過於小兒科,而且顏色也比較灰暗且不夠飽和,只能做做修補的工作,但甘默爾卻用色線的不停變化,織造出奇異溫暖感人的氣氛。書中甘默爾並沒有拘泥于大量細節和物體固有色的表現,而是隨心所欲地去表現空氣中光影的變化。

歌舞爺爺和最小的男孩來做演出前的布場,而大一點的兩個孩子則退出把舞臺留出來。當然小男孩很用力,但力量小又不動如何發力,頂上的物品則搖搖欲墜了,小男孩還渾然不知。屋裡佈滿了蜘蛛網,這是一個塵封的歷史,今又升騰。黃色晃動的燈光和搖曳的影子使得閣樓不在寂靜,要演出嗎?

【第5畫面】

原文:爺爺一打開箱子,杉木片的香氣、存放很久的東西的氣味,立即充滿整個閣樓。箱子裡有他的鞋子,鞋尖和鞋跟都釘了半月形的銀色鐵皮;有幾頂黑色的圓頂小帽和高頂禮帽、還有條紋背心和搭配的蝴蝶領結。我們戴上那些帽子,假裝自己正在綜藝秀劇場的舞臺上跳舞,有明亮閃爍的燈光,還有鋼琴師隨著音樂一直點頭。

解析:

樓上,是一個充滿奇幻的世界,樓下,又是一個簡單而溫馨的家庭。這樣的現象用來描述這本書,在合適不過了。

故事中老爺爺和小孩們一起快樂地上樓,找到已經被其它物品和一堆厚衣服埋了起來裝滿演出服的箱子,可見,這是經過多少年的積壓啊。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塵封的記憶的角落,我們也會像歌舞爺爺那樣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一切。每次都會繪聲繪色的講述著過去的記憶,而且還會讓孩子看自己收藏的小玩意,讓孩子看那個時候積累發黃的書,雖然那些書的紙張很破舊很破舊,上面全都是勾勾沫沫。可能孩子還不理解,如果他們看了《歌舞爺爺》會突然一下子理解了,理解了我們為什麼如此珍視那些東西,縱使這麼多年不再翻看,可是,仍依然把他們保管的很好。因為那裡邊有我們所有的青春夢想,那裡有我們所有精彩的歲月。

一邊爺爺抖落出沉積在箱底的道具,一邊是孫輩們歡快的舞臺秀。作者又一次把燈光用彩鉛描繪的繪聲繪色、五彩斑斕。而爺爺翻箱倒櫃的動作用彩鉛也描繪的擲地有聲。那沸騰封帽子和手杖就是爺爺飛揚的人生。

【第6畫面】

原文:爺爺用一塊柔軟的羊皮擦了擦鞋子,然後把鞋子穿上。他在鞋子裡塞了小小的白色鞋墊,以免磨痛腳上的繭。然後,他打開每一盞燈,把它們調成向下照射的角度,就像舞臺上的聚光燈一樣。他朝地板上撒了一些粉末,節目要開始了。我們坐在奶奶的毛毯上,鼓掌大叫:“耶!爺爺上場了!”

解析:

一盞普普通通的檯燈也可以變成舞臺上的聚光燈,一間昏昏暗暗的閣樓也可以變成寬敞明亮的劇場。

我們可以看到,進入閣樓後,圍繞爺爺周圍的色線開始變得更加奔放和有力,我們都可以感到他翻箱倒櫃準備道具時、調整燈光時那種顫顫巍巍的激動和沉重的呼吸。直到他終於出場。

史蒂芬.格梅爾在《歌舞爺爺》中所使用的媒材是色鉛筆,色鉛筆所呈現出淡雅的色彩彷佛說明了爺爺褪色的回憶,那些往日的風華光芒早已不在,就如閣樓上的道具一樣塵封在沒人注意的角落。

本書並沒有拘泥于大量細節和物體固有色的表現,而是隨心所欲地去表現空氣中光影的變化,他用虛實相間的處理手法,用影子和真實人物對比出時空的變化,歷史與現實銜接得非常自然舒暢,不僅把歌舞爺爺的現狀畫了出來,也把爺爺心中那個歡樂時代的影子勾勒得感人肺腑。

只要還有一個人記得,逝去的時光就會重現。這場演出在我們的暖場中拉開序幕,著實讓我們期待呀!

【第7畫面】

原文:這位歌舞藝人穿著舊鞋子開始跳舞。起初,他緩慢地移動腳步。鞋子發出輕輕的、踢踏的聲音,仿佛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我們忘了正在跳舞的人是爺爺,只聽見兩隻腳踢踏出銀鈴般的聲音,只看見一位歌舞藝人在舞臺上忽左忽右地滑步移動。

解析:

爺爺著上曾經的演出服,在孩子面前快樂而熟練的舞動起來,這一刻,你能想像他是一個年邁的老人家嗎?

在這本書中,畫者在虛幻的影子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因為他知道面對這個故事,他實際要畫的是爺爺心中那個歡樂時代的影子,就像他不停地在繪畫中回到過去,回到童年,去享受那份純淨的快樂。

甘默爾採用了一個絕妙的虛實相間的處理,畫面的右側是爺爺,畫面的左側是一片較虛的粉紅色的影子,影子裡隱隱約約好像看到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的爺爺,似乎瞬間讓我們穿越了時空,歷史與現實銜接得非常自然舒暢。

右側的爺爺還不失往日的敏捷,忽左忽右地滑步移動,影子分明說明這一切。在腳步的移動中,爺爺顯得信心滿滿,因為心緒已經回到過去的歲月。

【第8畫面】

原文:他說:“看我的!”隨即跳出新的舞步,聽起來像啄木鳥在樹上打拍子。忽然,他的腳步加快,他開始唱歌。他的歌聲渾厚有力,像大峽谷裡的回音,他唱到“我是美國男孩”時兩頰泛紅——那是他在過去那個美好年代裡常唱的歌。舞步很多,歌詞也很多,多得我們都記不住了,但這個節目比任何一個電視節目還要好看。歌舞藝人停下腳步,傾身向前,還眨了一下眼睛。“喂,你的耳朵裡有什麼東西呀?”他一邊問,一邊好像從某個觀眾的頭髮裡掏出一個銅板。

解析:

《歌舞爺爺》是美國凱迪克金獎繪本,當你粗略流覽時,會覺得這本書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當你仔細考究會發現,它確實是驚人之作。書中的故事簡潔,文字生動,光踢踏舞步的聲音就用了很多細膩的比喻“仿佛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兩隻腳踢踏出銀鈴般的聲音”“像啄木鳥在樹上打拍子”。而他的歌聲比喻為“像大峽谷裡的回音”那樣空靈迴響。

這裡點出了當爺爺唱響他的絕唱“我是美國男孩”時,內心激動地兩頰泛起紅暈。儘管這首歌舞步很多,歌詞也很多,多得我們都記不住了,但讓孩子的我們大飽眼福。

而且書中圖畫的藝術性更是可圈可點,整本書從頭到尾我們都能感覺到光影的存在,尤其是爺爺歌舞表演時,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光怪陸離的舞臺效果,繪者用手中的彩鉛筆恣意的揮灑,紅黃藍綠色彩的交織交錯帶給了我們視覺衝擊,一本靜態的書傳遞出了動態的效果,確實讓人驚歎。

表演中的爺爺一下沒有了以前的龍鍾老態,幾個小剪影可以讓我們體驗到乾脆俐落的經典美國式的踢踏舞步,色彩描繪出的光影始終在他身邊圍繞,或張狂或圓潤或沉穩,雖然點到為止,但豐富的變化烘托出各種層次的氣氛,也使得畫面真的在我們眼前活動起來,我們真的可以感受到舞蹈的節奏與速率。

右側的爺爺身後又有一片較實的影子,它的形狀非常打趣,既像是給爺爺安上了一對輕盈的天使的翅膀,又像是騎士跨上了一匹昂揚翹立的駿馬,引人浮想聯翩。看似簡簡單單一個畫面卻傳遞出如此豐富而多樣的資訊,巧妙地掀起了故事的高潮,難怪這本書可以奪得凱迪克金獎。

最特別的還有燈光下爺爺拿著五弦琴獨舞的不同側影,這些側影不但重現了爺爺當日的風光歲月,樸濁模糊的影像彷佛也帶有一些老年人對歲月流逝的無奈。

高潮迭起的背後爺爺還不時甩個包袱變一個小魔術來鬧場。

【第9畫面】

原文:他將禮帽滾到手臂上,用手抓住,然後再把它彈回頭頂上。“你們知不知道,大象吃了香蕉,會怎麼樣?”他問,“變—成—橡膠!”我們聽過這個笑話了,可是歌舞藝人一邊大笑一邊拍打他的膝蓋,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解析:

即興由性的表演是每一次吸引我們的內涵,這也就是舞臺表演的吸引眼球的地方,你看孩子們寧靜的已經入戲了。

大象變香蕉的笑話在孩子們心中不陌生,但爺爺極致用情的表演把眼淚都逼了出來。這裡沒有敘述孩子們的感受,我認為他們已經和爺爺一起沉積其中了。

右側笑話中的爺爺只露出了上半身,卻極具震撼力的笑聲似乎我們能聽到,那高昂的托天力掌能撐起一座山,眯起的眼睛把整個世界都裝載於心,飛舞的大象那是爺爺內心在舞動。

在書中爺爺載歌載舞的那一刻,我的眼前似乎又出現了同樣的光芒,那種返老還童的光芒,那種抑制不住的歡悅,那種全身心投入的執著,只有一個曾經站在千萬雙眼睛注目的中心的人,才可能懂得。

小讀者會怎樣理解這樣一個老人呢?他不留戀生活中最輝煌的日子,留戀的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家人,他的孫女,顯然才是勝於年輕輝煌的珍寶。讀到這裡,你是否也喜歡上了這個善良快樂的歌舞爺爺呢?

現實生活中,爺爺的人生或是過的更加輝煌,即便平淡也一定有精彩的地方,小讀者放下繪本後,不妨找到爺爺奶奶去傾聽一下他們的經歷,祖孫之間的崇拜與尊重一定會更加深刻。

【第10畫面】

原文:他想從背心的口袋裡拿出一條紅手帕來擦眼淚,可是這條手帕卻越拉越長、越拉越長。他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感覺好像整個閣樓都在震動。我們笑得太厲害了,開始打嗝。爺爺停止表演,拿了一杯水給我們。“憋著氣慢慢喝下去,”他說,“不然我就得嚇你們一跳才行!”

解析:

舞臺劇最大的魅力是雖有劇可尋,但內心流淌的是不一樣的熱血,表露餘外的是隨興的再創作,這也就是那個時代的魅力。勁歌、靚舞、段子、魔術穿插在一起用真情釋放出來,我真想穿越到那個年代,那個氣場來一場憨直淋漓的盛宴了。

這個場景似乎已經逃離了閣樓的束縛,來到太空中,這樣才能更好的舒展內心的興奮。顯然孩子們已經沉寂其中,羡慕起即可愛又尊重的爺爺了。

快慢相間的踢踏舞步,渾厚有力的歌聲,出其不意的魔術表演,讓孩子們太興奮了,以至於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孩子們被爺爺的表演逗得哈哈大笑,因為笑得太厲害了,開始打嗝,這時爺爺停止了表演,給孩子們拿水,等孩子們好了之後才繼續表演,這個細節的安排,感人至深。

【第11畫面】

原文:等我們不打嗝了,他從箱子裡拿出一根金頂手杖、一頂黑絲絨高頂禮帽。他低垂雙眼,指尖拍拍帽子,一動也不動地站著。所有的燈光都調暗了,只留下一盞燈照著他亮晶晶的踢踏舞鞋。最後一幕好戲上場了,歌舞藝人深深吸一口氣,他舉起手杖,用雙手緊緊握住。他慢慢地開始踢踏、踢踏。他的舞鞋移動得越來越快。腳步聲多得不得了,簡直不像是只有兩隻腳在跳舞。

解析:

爺爺表演快結束的時候,他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舞臺上,光線聚集在他的背上,周圍滿是藍盈盈的煙霧繚繞、熱騰騰的空氣。這裡好像是閣樓,更像是曾經的綜藝秀劇場,我們不知道爺爺的表情,也許是得意而驕傲,也許是激動,也許早已熱淚盈眶,但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時代,即使它會逝去。

這個故事文字上很有節奏感,剛剛寧息,瞬間又鼓噪齊鳴,讓讀者一直在亢奮中。不知你是如何,我是這樣了。

踢踏舞形成於18世紀20年代的美國,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著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複雜技巧。踢踏舞於中國卻是改革開放後的事情,是年輕人展示和發洩內心的舞臺。歌舞爺爺無悔的青春必沉迷於此,才有年老不忘當年的情懷。翻轉的金手杖、激情指向的手指、踢踏跳躍的腳步、沉醉的眼神,不愧于當年的風采。

【第12畫面】

原文:他不停地騰空旋轉、跳躍。最後一次落地,他單腿跪地、雙臂張開,而黑絲絨高頂禮帽和金頂手杖並排擺在腳邊。他的舞鞋靜止不動,表演結束了。

解析:

歌舞爺爺的最後一幕的壓軸好戲,那單腿跪地、雙臂張開,低頭謝幕的場景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一段光輝燦爛的舊時光,一位蒼顏白髮的老爺爺,一曲歡樂清脆的踢踏舞 ,一場穿越時空的歌舞劇。這裡前後描繪了12種跳舞動作,把爺爺也描寫的淋漓盡致,每一頁背景色都是由彩色來填充,背景前的爺爺雖然不算是栩栩如生,但生動活潑的的感覺絕對是有的。

更重要的是書中傳遞出一種情懷,對已經逝去的青春的深深眷戀,對過去那個美好年代的深情追憶,當我們面對漸次老去的父母和慢慢長大的孩子時,這種感觸體味會更深一些。再輝煌的演出也終將落幕,再美好的時光也終將逝去,孩子們的歡笑與擁抱會讓我們更坦然一些。

爺爺在孫輩們前重現年輕風采。老人孩子都需要陪伴,我們對下愛得夠多,對長輩則陪得少,更少去欣賞老人們的曾經,而回顧過去分享過往是老人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是不是多看看家裡老人的"節目"呢!

爺爺為何費勁地給孩子們表演歌舞,孩子們未必清晰,但是孩子們對與爺爺的歌舞的圍觀和喝彩,是對爺爺的認同,讓讀者想起自家的老人是否可以唱歌、跳舞、樂器表演等老人的興趣愛好的展示。

孩子對於老人的才藝的認可,會讓祖孫更加親密,也會彌補老人自感衰老的無助感,也會讓孩子以老人為榮的榮譽感。

再讀《歌舞爺爺》我想我還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第13畫面】

原文:我們全都站起來,拼命鼓掌,大叫:“太棒了!太棒了!”“再來一次!”但爺爺只是笑著搖搖頭,上氣不接下氣地喘息。他脫下踢踏舞鞋,用柔軟的羊皮把鞋子輕輕包起來,放回那個有皮革裝飾的箱子裡。他小心地疊好背心,把禮帽和手杖放在上面,然後帶我們走向樓梯。

解析:

就像是捧場,但孩子和老人的內心是最近的,或許是老人越來越像老小孩。他們彼此更能理解內心的需要。爺爺跪在地上放低姿態也是贏得孩子們認可的法寶。

成為明星,站在聚光燈下,讓萬千觀眾為自己癡狂、歡呼、鼓掌,也許,每個少男少女都有過這樣的夢想,可最後獲得機會立於舞臺上的又有幾人?而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卻最終離開了舞臺,又會是怎麼樣的心情?

激情過後需要靜靜地療傷,要把激動心緒放回去,更是一種對自己過去的愛。

【第14畫面】

原文:我們下樓的時候,爺爺一路扶著旁邊的欄杆。回到樓下,他擁抱我們,我們對他說,真希望能回到那個美好的年代去看他表演,那個歌唱、跳舞的年代。他笑起來,小聲地說,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不過,爺爺關上閣樓的電燈時,朝樓梯上方望了一眼。我們心想,他其實是多麼懷念在綜藝秀劇場舞臺上表演的日子啊,那時候的他,是一個很會表演唱歌、跳舞的藝人。

解析:

原來,舞臺上,所有的舞動,所有的吟唱,所有的跳躍,所有的歡笑,都比不上舞臺下,一個暖暖的相擁,一個淺淺的微笑,一句淡然而又深情入骨的話語: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而認為一個證明自己依舊老當益壯的爺爺,那就錯了。

文字雖相對比較平淡,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也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再輝煌的演出總有落幕的一刻,但是因為下一代的存在,這落幕就不再黯然。再耀眼的明星總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因為孩子們的笑顏,蒼顏白髮,也一樣明媚溫暖。歌舞爺爺,記錄了一個落幕之後的故事。

最後書中的文字這樣說:“當他關上閣樓的燈時,爺爺往樓梯頂端瞥了一眼,我們想:“他是多麼懷念那段在雜耍團舞臺上當歌舞明星的日子啊!”在畫面上看到爺爺的手是握在門把上的,這道門雖然不是故事一開始的那一扇門,但是這道門是與一開始的那道門呼應著,同樣的門在這裡也有其意涵,當爺爺將門關上之時,這個故事也告一段落,還有當爺爺關門之時,也表示他再次將往日的光輝歲月鎖上,是放置在閣樓之上或自己的回憶裡,亦或是存放在三個小孫子的心靈中。

第二次讀時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歌舞爺爺不僅在回憶自己曾經輝煌的時代,同時,字裡行間不論如何描寫其表演,不論是唱歌還是跳舞還是說笑話,除了過往的回憶,更多的是對孩子的們愛,那一句:“那段美好時光裡的一百萬天,都比不上跟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天。”讓我覺得無比的感動和辛酸。演出落幕了,而爺爺的心卻未落幕,它藏在了爺爺的心裡。爺爺把所有愛都給了孩子們。

第三遍再讀時,卻讀出了一種蒼老的味道,而這種蒼老卻是歌舞爺爺所不希望的,他更多的希望是陪在孩子的身邊,多一天,再多一天,再多一天。

每一次讀,依然會被畫面所吸引,雖然作者用彩鉛作畫,看似淩亂不求精細,其實精中有細,一點點去看,一點點跟著爺爺的表情手勢動作去體會,你會覺得好像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年代,正在觀眾席上看著爺爺華美無比的表演,似乎也要跟隨著爺爺的踢踏舞一起舞動起來,自己的心也跟著澎湃起來了。

【封底】

解析:

《歌舞爺爺》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只看這本書的圖畫,會令人錯以為,這是一個老人和幾個孩子的歡快嬉戲,而看到文字,你才會明白,這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奇妙歌舞劇。

《歌舞爺爺》又是一本隔代教育的故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幼兒的教養,實際是一種“占位”行動,父母或祖父母將文明舉止、良好習慣、道德修養等正向影響率先占位於孩子的認知和行為中,孩子便會更好地將這類正向影響進行內化,那些負面的、不良的影響則自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被有效遮罩了。

《歌舞爺爺》又是一本融洽孫子和爺爺之間感情的一本書。如此一位熱愛生活熱愛舞蹈和舞臺的爺爺,哪位孩子不喜歡他呢?樂享天倫之樂也許就是這樣的吧。

帶領孩子們重溫自己年輕時候的那個年代,為孩子們演出,其實也是爺爺自己為自己演出吧,誰都有年輕的時候,也都會有年老的時候,只要像這位爺爺一樣心態不老,就永遠都是年輕時代。

下面的十本繪本,就是在引導孩子尊重長輩、致敬祖輩方面頗有成效的作品,而其中不乏有讓讀者讀完後淚眼朦朧的傾情之作。

1.《爺爺一定有辦法》。2.《歌舞爺爺》3.《格林爺爺的花園》4.《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5.《奶奶的護身符》6.《外公的旅程》7.《爺爺的牆》8.《先左腳,後右腳》9.《艾瑪畫畫》10.《丟飯團的笑婆子》

四、作者資訊

斯蒂芬·甘默爾,美國童書插畫家。在美國艾奧瓦州長大,幼時的斯蒂芬·甘默爾因其做藝術編輯的爸爸帶回家的期刊而獲得藝術的啟蒙。後來,他對兒童圖書的插畫十分感興趣。197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圖畫書作品《一次奇怪的交易》(A NuttyBusiness),之後他插畫的作品超過了五十本。1989年憑藉《歌舞爺爺》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獎外,還因《水牛開始的地方》(Where the Buffaloes Begin)和《親朋自遠方來》(TheRelatives Came)獲得凱迪克大獎。

斯蒂芬·甘默爾是美國非常著名也非常可愛的插圖畫家,他很幸運地有一個在大雜誌社擔任美編的父親。父親源源不斷地帶回各類雜誌,為甘默爾的早期視覺經驗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童年的甘默爾似乎很快就在繪畫方面找到了巨大的樂趣,他的父母也同樣以巨大的耐心為他準備各種紙、筆並不斷鼓勵他。兒時無休止地與鉛筆玩耍和寫寫畫畫,成了他一段美好的記憶,更成了他人生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以至於他在成名之後,數次接受採訪和自我介紹時,總是念念不忘這段“美好的時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