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應該先打德國還是先揍日本?

1939年希特勒帶著狂熱的德國士兵用閃電戰席捲歐洲, 先是40天佔領波蘭, 然後一個半月踏平法國。 頓時整個歐洲都人心惶惶。

而此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國內正在為是否參與二戰而吵的不可開交。

“孤立主義者”認為美國不應該參與歐洲戰爭, 並痛斥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代表的“參戰派”將大量的戰略物資輸送給英俄。 他們不想直接參與這場戰爭, 一旦參戰, 必定會造成大量傷亡和經濟損失。

而“參戰派”則有不同的觀點:以德國目前的趨勢來看, 目標不僅僅是歐洲, 而是想佔領整個世界。 倘若在參戰的英俄沒有抵住德國的攻勢, 戰火最終將綿延到太平洋, 打到美國本土, 最終恐怕得不償失。

就這樣美國這兩種不同的聲音持續爭吵了兩年, 直到1941年12月7日發生了著名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 日本人將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基地給炸了個底朝天, 使美國艦隊頓時陷入癱瘓。

從新聞上看到珍珠港遇襲的消息的美國人感到十分震驚和憤怒, 區區一個彈丸小國日本竟敢偷襲強大的美國海軍。 然而美國人在冷靜之後發現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 趁美國太平洋艦隊陷入真空之際, 迅速席捲了整個東南半島, 美國軍隊節節敗退, 美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也都落入日本之手, 日本瞬間成為了太平洋霸主。

美國人民這才意識到戰爭已不可避免, 先前的兩種聲音都已偃旗息鼓, 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敵愾的呼聲, 要求美國軍隊立即參與到對抗法西斯聯盟的戰爭中去。

然後美國還未出兵, 國內又有兩種聲音吵了起來, 之間的“參戰派”認為德國是法西斯聯盟的軸心國, 只要打敗德國, 戰爭主動權將掌握在自己手中, 之後打敗日本也不在話下。 所以主張美國主力應該去歐洲打希特勒, 太平洋地區初期穩固防禦即可。

而之前的“孤立主義者”則認為:日本已經打到家門口了, 再不還擊的話將會令美國人感到恥辱。 而且歐洲戰場也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所以主張美國主力應該在太平洋戰區對抗日本, 歐洲方面派少量軍隊協助即可。

最終美國採用了哪種方法呢?從二戰後來的事實來看, 美國採用了最“奢侈”的方法。 兩線作戰, 一方面派大量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本鏖戰。 另一方面派軍隊去歐洲與英法聯合對抗德國。 1942年6月4日, 美國海軍在中途島戰爭中大挫日本聯合艦隊, 開始了在太平洋戰爭的反擊。 同年11月, 英美盟軍登陸法屬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 全面對抗德國, 開始了在歐洲戰場上的反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