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二環十三郎:頑主追風口

北京, 西六環外的門頭溝, 陳震在約定的時間準時來到公司樓下的咖啡廳。 落座後, 他對公司太過偏遠表示歉意。

“選在這麼遠的地方純粹是為了方便拍視頻。 這附近有個北平森林公園, 很大的停車場, 六環路還可以拍一些動態, 往山裡去也很近, 所以就在這兒了。 ”他補充說, “而且這兒房租也很便宜。 ”汽車圈外的人鮮少有人知道陳震這個名字, 外界更熟悉的是他飆車界的外號“二環十三郎”。

北京的二環路, 曾經是飆車圈最喜歡的“賽道”。 陳震是那個圈子裡鮮少能用13分鐘就跑完32.7公里二環路的人。 這就是“二環十三郎”的來歷。

這也意味著他至少開出了170公里的時速——是二環限速的兩倍還多。

現在陳震的身份, 是北京格銳馳廣告媒體有限公司(陳震更願意稱之為“蘿蔔報告”)的創始人。 陳震所說的視頻, 是指公司視頻節目《蘿蔔報告》。 他兩年前創立的汽車視頻自媒體, 目前旗下已經形成了《蘿蔔報告》《震震有詞》《蘿蔔實驗室》《越野路書》4檔圍繞車評、自駕以及汽車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在我們見到他的幾天前, 作為汽車自媒體中的頂級KOL之一, 他拿到了易車20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 此輪過後, 他的公司估值2億元。

11年前, 他最後一次在二環飆車時, 被北京交警拘留。 當年媒體的報導中, 陳震“瘦高個兒, 神情冷淡, 左耳的耳釘反射出鑽石般的光芒,

脖子上也戴著根粗粗的金鏈”。 眼前的他, 依舊瘦高, 但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銳度, 他穿著簡單的白T夾克、就連紋身也被遮住了蹤跡。

在梨視頻4分鐘的採訪中, 他笑著半捂臉地吐槽“二環十三郎”的這個名字太土。

“為什麼是二環, 不是三環、四環呢?一箱油跑不完啊。 ”二環是一個理想的飆車賽場。 踩下油門, 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 車身飛速地竄出去。

陳震喜歡賽車, 從24歲到35歲, 對於發動機和速度的熱愛, 貫穿了他整個青春期和職業生涯。 但11年前, 陳震熟悉的是二環32.7公里長的馬路, 如今, 這一幕在他身上只能發生在賽道上。

他後來數了一下, 在馬路上飆車的那兩年, 他一共參加了十一次“掄二環”的比賽, 保持全勝。

2004年, 陳震所在的北京汽車改裝圈子裡突然流行起了“追逐競駛”的遊戲,

他很快就上癮。 一開始, 只是幾個朋友間的約定路線, 比如從工體到五道口, 一起出發, 最後一個到的負責買單。

“簡單來說, 就是這種A點到B點的所謂比賽, 大家每次都開得很快, 而且都是自己的愛車, 很享受這個過程, 很刺激。 ”陳震回憶道, 直到這一遊戲逐漸變得乏味, 有人提出, 如果起點和終點相同, 會不會更像一場比賽?

二環成為最終固定的比賽線路。 陳震是這場飆車遊戲的核心人物之一, “跑馬路最重要的是熟悉路, 其次是膽兒大和幸運。 ”

陳震說, 好較勁兒、膽子大是他總能贏的原因。 “刺激, 特別是追車把人逼急了的時候。 ”當時多次參與賽車的張博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曾說道,

當賽車成為圈子裡的談資和習慣, 全北京上百台的改裝車都加入了進來——這段故事還被拍進了電影《老炮兒》, 吳亦凡演的“三環十三少”,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二環十三郎”。

僅用13分鐘就跑完北京整個二環路, 給陳震帶來的是刺激和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 也帶來了越來越強烈的恐懼, 跑馬路極度的不可控和不安全感籠罩了整個二環的後半程。 “好像一個宇宙黑洞, 你不知道它在哪兒, 也根本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陳震回憶說, 後來跑馬路帶來的興奮已經完全被恐懼吞噬。

但年輕人好勝, 也好面兒。 最後的一次比賽, 他是被“架”上去的, 那種不想比、但為了面子和玩笑般的賭注又不得不比的心態戰勝了恐懼和顧慮。 “你知道我比賽的時候會聽什麼歌嗎?聽蔡琴。

故事突然戛然而止。 2006年2月15號, 陳震第11次賽車的時候在二環路上被警方截獲, 最終被治安拘留7天。 “毫不裝逼地說,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結束, 以一種比較體面的方式, 終止了這件事兒。 ”陳震心裡長歎了一口氣。

之後, 陳震繼續搗鼓自己的汽車修理改裝廠。 陳震又迷上了摩托車比賽, 從2010年開始, 他先後在成吉思汗大賽車、天馬論駕、CSBK等多項摩托車比賽中獲得過冠亞軍。

2011年, 陳震想組建一支自己的摩托車賽車隊, 把自己的修理廠都賣掉了, 但在提交資料之後被告知需要等待一年左右的時間, “修車廠賣掉後, 我就在想, 太空虛、無聊了, 我得幹點什麼。 ”

陳震高中輟學, 2004年之前他也體驗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他曾自學電腦, 做過一段時間程式師。這些學歷和職場背景,很難讓他找到像樣的工作。那段時間可以說是他人生的另一段迷茫期。他完全沒有想到,汽車門戶網站的發展,給他帶來了一份主持人的工作機會。

2013年,汽車之家開始進行內容方面的新嘗試,在原有的圖文報導之外,汽車視頻能夠展示的內容更多且更立體。這一年,陳震入職汽車之家,成為一名視頻節目出鏡主持人。

陳震入職汽車之家後幾年,一位聽過“二環十三郎”大名的員工抱著見明星的心態前去結識。讓他意外的是,陳震完全是一副謙遜的樣子。

但陳震還是沒能適應這次轉型,循規蹈矩的公司職員和他此前的經歷反差太大。2014年,他被汽車之家開除了。陳震不願多談汽車之家和被迫離開的原因。他一位在汽車之家的前同事對AI財經社說,陳震性子直、也帶著不安分因數,很難適應辦公室複雜的人際關係。

汽車之家的這段經歷並不愉快,卻讓陳震收穫頗多。讀書不多的他沒有受過主持類的專業培訓,剛開始做節目時,他說自己是從“學說話”開始。

試車節目的主持,讓陳震從飆車的“浪子”變成了訓練有素的車評人,他周圍開始凝聚起一群和“二環十三郎”無關的粉絲。“它真的把我從不太會有邏輯地表達一些東西,變成了一個吐字清晰、還稍微具備一些主持素養的汽車視頻主持人,包括增加我的曝光、節目話語權等。”

離開汽車之家後,陳震決定自己創業,繼續生產汽車視頻內容。2014年9月9日,《蘿蔔報告》第一期視頻上線,他說節目名稱來源於他的外號。陳震的前半生,總是被各種意外改變,意外被抓、意外被辭。從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他終於能夠自己掌握未來的方向,生活也穩定下來。

陳震的第一個合夥人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在視頻製作中,陳震負責出鏡,對方負責拍攝和剪輯。“最開始只有我們兩個人,就在他家辦公,拍完了剪一剪就OK,到後來就發現,去家裡也不合適,租一個房吧。”

於是,公司在門頭溝有了第一個辦公室,一個月1500元房租的一居室。“隨著節目量和內容形式的增加,公司從兩個人擴張到30人的團隊,從一居室搬到三居室,房租從1元千漲到1萬元”。陳震對初期團隊的組建輕描淡寫,他覺得這一切都剛剛好的順其自然。但實際上,他管理公司的能力可以說是一個短板,“短短十數期裡,團隊已經換了三撥人馬”。

但總的來說,陳震的創業十分順利。本身內容型創業公司成本就不高,再加上三年前,汽車類視頻內容十分稀缺,靠內容行銷或原生廣告很快就能贏利至於賺錢。“從《蘿蔔報告》錄製的第一期就沒虧過錢。”陳震表示,團隊初期幾乎是零成本的,“我不是擺攤的,不是為了給誰看,不是各種假繁榮。我是很明確知道我要幹什麼。”

2015年,汽車之家老同事張寅加入進來,公司才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開始我完全是沒想去把它怎麼樣,其實你看我現在對《蘿蔔報告》的預期的話,如果把現在定義為十分,那我對它當時最早的期望,能走到現在階段的30%就很滿意了。”

2016年,短視頻被看作新的風口,受到互聯網巨頭和資本的追捧。這一年,多個平臺出臺了短視頻內容補貼計畫,很快,美食、美妝等品類就已經人滿為患。但汽車類視頻由於相對門檻較高,仍然沒有飽和。

從個性角度看,陳震喜歡較勁、不服輸,正是投資人所認可的創始人。但陳震說,他特別不喜歡創業這個詞,在採訪中他多次提到,在他看來,有太多跟風的人讓這個詞已經汙名化。他也不喜歡將自己所做的事情稱之為創業,他喜歡說“順其自然”和“幸運”兩個詞,他認為這是目前成就的根本原因。

因為對於商業,他幾乎是一竅不通的。投資的事情,是公司財務去談的;《蘿蔔報告》的電商平臺,是陳震妻子幫忙經營的;採訪和商務都是劉偉幫忙安排的,每天的時間劃分成節點,陳震只負責專心地拍攝汽車視頻。“車我懂,怎麼經營公司我還真不懂。”他說道,“我真的覺得我有一幫非常厲害的同事。”

陳震有兩個合夥人,一個負責編導,一個負責前後期拍攝和剪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專業和強勢,可以保證生產出來更好的內容。

陳震透露,2015年內容投資潮興起時,不少投資機構找過他,他都拒絕了。包括在確定易車投資之前,陳震從合同裡刪除了IPO條款。“我可以接受戰略投資,但不接受財務投資。資本是趨利的,會對我們的內容和觀點造成影響,不想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陳震說道。

對於戰略投資人,KOL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此,粉絲喜歡的,是個性化的人。“這種IP的價值在於IP本身,所以不能去太多地干擾他的能動性。”陳震的投資人、易車高級副總裁劉曉科說。

在北京話裡,不學無術、不務正業的混混被稱為頑主,但在小說《京城最後一個頑主》中,作者對頑主的描述是,“不務正業是有的,不過未必不學無術,講究的是玩兒,而不是混,最重要是把玩兒當正經事,得玩出花兒來,得玩得兢兢業業”。

對於陳震來說,二環十三郎是前者,《蘿蔔報告》則是後者。

截至目前,《蘿蔔報告》旗下一共有《蘿蔔報告》《越野路書》《蘿蔔實驗室》《震震有詞》四檔完全不同類型的節目,涉及車評、旅遊、生活以及脫口秀幾個領域。陳震給自己的節目做了細分的定位,想既生產好的內容又可以把使用者群打開。

只做純粹的汽車類內容太脆弱了,“圈子很小這是我特別擔心的事”。陳震試圖嘗試將視頻做得越來越短和越來越簡單,能夠更好地降低用戶門檻和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並試圖將自己的愛好摩托車元素加入節目體系。

這也是投資方易車喜聞樂見的,單一的IP有固有的粘性和價值,但越大的用戶群體和不同KOL的推出才能夠使公司規模化地運轉下去。

《越野路書》可以接受廣告贊助,以植入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旅遊汽車相關的用戶,《蘿蔔報告》也接受品牌合作的評測,不過是在消費時間而非消費觀點和內容的基礎上。他說,《蘿蔔報告》的目標是做成泛男士高端消費平臺。

除了廣告,蘿蔔報告的收入還有電商周邊平臺的收入和視頻網站的分成。據陳震透露,優酷單家的廣告分成每月都會有三五萬的入帳。而陳震的妻子,還開了一家叫做“蘿蔔合作社”的淘寶店,售賣一些汽車用品相關的東西以及陳震個人IP的周邊。

“我身上穿的這件短袖就是。”陳震指了指自己身上,白T上面用紅色字體寫著“Supercar…rrrot”,他是這家店裡的主要模特。陳震的時間被劃分成了好多塊,劉偉負責幫他安排行程。在同事們看來,他比起創業前更自律而刻苦。據劉偉(化名)描述,由於出差行程安排較滿,陳震曾連續一個月沒有回過家,在國內換機時,只讓妻子幫忙拿來了裝著換洗衣服的箱子。陳震還保持著健身的習慣,賽車對體重和身體機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公司其實就是我雇了好多人來管理我,基本上我是處於最底層的,這樣我才能有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情。”陳震說道。“我還是喜歡追求刺激,我還是喜歡玩,還是喜歡越野、賽車、改裝,如果我這些事都不幹了,那還是我?不是了。”他反問。

陳震現在一共擁有五輛車,法拉利599、路虎衛士、別克GL8、特斯拉ModelS以及一輛保時捷Panamera,同時他還擁有一家估值兩個億的公司,這些都是當初那個為汽車而輟學、在馬路上追求極限的年輕人想到不敢想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夢裡都不敢想。”

陳震又強調了一遍。但在公路上飆車他現在確實連想都不敢想了。對於“二環十三郎”這個外號,他主要是嫌棄太土,“二環十三還能好聽一點”。他對AI財經社記者說道。陳震在多次的採訪中強調想與這個名字劃清界限,但能明顯地感覺到,他討厭的不是名字本身,而是不希望外界對他的關注停留在二環上飆車。

“我還是會追求極限和刺激,但就是更懂法了,責任意識更強了。”被問及那件事情給他帶來的變化改變時陳震強調道。他現在仍然會抽時間去參加摩托車比賽。比起馬路,這裡合法且風險更加可控。

“在馬路上飆車就是無限逼近那個臨界點,但是你敢逼近嗎?你一旦觸碰到了,過了就是死,我不信,我曾經那麼害怕。”在一段視頻採訪中,他異常認真,“但在賽道上我就敢,因為我有皮衣、胸板、護具,即使摔了車,也有很長的緩衝區。”“我敢去觸碰那個臨界點,因為我知道,我在去觸碰極限。”陳震說。

本文源自AI財經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做過一段時間程式師。這些學歷和職場背景,很難讓他找到像樣的工作。那段時間可以說是他人生的另一段迷茫期。他完全沒有想到,汽車門戶網站的發展,給他帶來了一份主持人的工作機會。

2013年,汽車之家開始進行內容方面的新嘗試,在原有的圖文報導之外,汽車視頻能夠展示的內容更多且更立體。這一年,陳震入職汽車之家,成為一名視頻節目出鏡主持人。

陳震入職汽車之家後幾年,一位聽過“二環十三郎”大名的員工抱著見明星的心態前去結識。讓他意外的是,陳震完全是一副謙遜的樣子。

但陳震還是沒能適應這次轉型,循規蹈矩的公司職員和他此前的經歷反差太大。2014年,他被汽車之家開除了。陳震不願多談汽車之家和被迫離開的原因。他一位在汽車之家的前同事對AI財經社說,陳震性子直、也帶著不安分因數,很難適應辦公室複雜的人際關係。

汽車之家的這段經歷並不愉快,卻讓陳震收穫頗多。讀書不多的他沒有受過主持類的專業培訓,剛開始做節目時,他說自己是從“學說話”開始。

試車節目的主持,讓陳震從飆車的“浪子”變成了訓練有素的車評人,他周圍開始凝聚起一群和“二環十三郎”無關的粉絲。“它真的把我從不太會有邏輯地表達一些東西,變成了一個吐字清晰、還稍微具備一些主持素養的汽車視頻主持人,包括增加我的曝光、節目話語權等。”

離開汽車之家後,陳震決定自己創業,繼續生產汽車視頻內容。2014年9月9日,《蘿蔔報告》第一期視頻上線,他說節目名稱來源於他的外號。陳震的前半生,總是被各種意外改變,意外被抓、意外被辭。從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始,他終於能夠自己掌握未來的方向,生活也穩定下來。

陳震的第一個合夥人是朋友介紹過來的。在視頻製作中,陳震負責出鏡,對方負責拍攝和剪輯。“最開始只有我們兩個人,就在他家辦公,拍完了剪一剪就OK,到後來就發現,去家裡也不合適,租一個房吧。”

於是,公司在門頭溝有了第一個辦公室,一個月1500元房租的一居室。“隨著節目量和內容形式的增加,公司從兩個人擴張到30人的團隊,從一居室搬到三居室,房租從1元千漲到1萬元”。陳震對初期團隊的組建輕描淡寫,他覺得這一切都剛剛好的順其自然。但實際上,他管理公司的能力可以說是一個短板,“短短十數期裡,團隊已經換了三撥人馬”。

但總的來說,陳震的創業十分順利。本身內容型創業公司成本就不高,再加上三年前,汽車類視頻內容十分稀缺,靠內容行銷或原生廣告很快就能贏利至於賺錢。“從《蘿蔔報告》錄製的第一期就沒虧過錢。”陳震表示,團隊初期幾乎是零成本的,“我不是擺攤的,不是為了給誰看,不是各種假繁榮。我是很明確知道我要幹什麼。”

2015年,汽車之家老同事張寅加入進來,公司才開始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開始我完全是沒想去把它怎麼樣,其實你看我現在對《蘿蔔報告》的預期的話,如果把現在定義為十分,那我對它當時最早的期望,能走到現在階段的30%就很滿意了。”

2016年,短視頻被看作新的風口,受到互聯網巨頭和資本的追捧。這一年,多個平臺出臺了短視頻內容補貼計畫,很快,美食、美妝等品類就已經人滿為患。但汽車類視頻由於相對門檻較高,仍然沒有飽和。

從個性角度看,陳震喜歡較勁、不服輸,正是投資人所認可的創始人。但陳震說,他特別不喜歡創業這個詞,在採訪中他多次提到,在他看來,有太多跟風的人讓這個詞已經汙名化。他也不喜歡將自己所做的事情稱之為創業,他喜歡說“順其自然”和“幸運”兩個詞,他認為這是目前成就的根本原因。

因為對於商業,他幾乎是一竅不通的。投資的事情,是公司財務去談的;《蘿蔔報告》的電商平臺,是陳震妻子幫忙經營的;採訪和商務都是劉偉幫忙安排的,每天的時間劃分成節點,陳震只負責專心地拍攝汽車視頻。“車我懂,怎麼經營公司我還真不懂。”他說道,“我真的覺得我有一幫非常厲害的同事。”

陳震有兩個合夥人,一個負責編導,一個負責前後期拍攝和剪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專業和強勢,可以保證生產出來更好的內容。

陳震透露,2015年內容投資潮興起時,不少投資機構找過他,他都拒絕了。包括在確定易車投資之前,陳震從合同裡刪除了IPO條款。“我可以接受戰略投資,但不接受財務投資。資本是趨利的,會對我們的內容和觀點造成影響,不想成為別人賺錢的工具。”陳震說道。

對於戰略投資人,KOL的迷人之處正是在於此,粉絲喜歡的,是個性化的人。“這種IP的價值在於IP本身,所以不能去太多地干擾他的能動性。”陳震的投資人、易車高級副總裁劉曉科說。

在北京話裡,不學無術、不務正業的混混被稱為頑主,但在小說《京城最後一個頑主》中,作者對頑主的描述是,“不務正業是有的,不過未必不學無術,講究的是玩兒,而不是混,最重要是把玩兒當正經事,得玩出花兒來,得玩得兢兢業業”。

對於陳震來說,二環十三郎是前者,《蘿蔔報告》則是後者。

截至目前,《蘿蔔報告》旗下一共有《蘿蔔報告》《越野路書》《蘿蔔實驗室》《震震有詞》四檔完全不同類型的節目,涉及車評、旅遊、生活以及脫口秀幾個領域。陳震給自己的節目做了細分的定位,想既生產好的內容又可以把使用者群打開。

只做純粹的汽車類內容太脆弱了,“圈子很小這是我特別擔心的事”。陳震試圖嘗試將視頻做得越來越短和越來越簡單,能夠更好地降低用戶門檻和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並試圖將自己的愛好摩托車元素加入節目體系。

這也是投資方易車喜聞樂見的,單一的IP有固有的粘性和價值,但越大的用戶群體和不同KOL的推出才能夠使公司規模化地運轉下去。

《越野路書》可以接受廣告贊助,以植入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旅遊汽車相關的用戶,《蘿蔔報告》也接受品牌合作的評測,不過是在消費時間而非消費觀點和內容的基礎上。他說,《蘿蔔報告》的目標是做成泛男士高端消費平臺。

除了廣告,蘿蔔報告的收入還有電商周邊平臺的收入和視頻網站的分成。據陳震透露,優酷單家的廣告分成每月都會有三五萬的入帳。而陳震的妻子,還開了一家叫做“蘿蔔合作社”的淘寶店,售賣一些汽車用品相關的東西以及陳震個人IP的周邊。

“我身上穿的這件短袖就是。”陳震指了指自己身上,白T上面用紅色字體寫著“Supercar…rrrot”,他是這家店裡的主要模特。陳震的時間被劃分成了好多塊,劉偉負責幫他安排行程。在同事們看來,他比起創業前更自律而刻苦。據劉偉(化名)描述,由於出差行程安排較滿,陳震曾連續一個月沒有回過家,在國內換機時,只讓妻子幫忙拿來了裝著換洗衣服的箱子。陳震還保持著健身的習慣,賽車對體重和身體機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公司其實就是我雇了好多人來管理我,基本上我是處於最底層的,這樣我才能有時間做我想做的事情。”陳震說道。“我還是喜歡追求刺激,我還是喜歡玩,還是喜歡越野、賽車、改裝,如果我這些事都不幹了,那還是我?不是了。”他反問。

陳震現在一共擁有五輛車,法拉利599、路虎衛士、別克GL8、特斯拉ModelS以及一輛保時捷Panamera,同時他還擁有一家估值兩個億的公司,這些都是當初那個為汽車而輟學、在馬路上追求極限的年輕人想到不敢想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夢裡都不敢想。”

陳震又強調了一遍。但在公路上飆車他現在確實連想都不敢想了。對於“二環十三郎”這個外號,他主要是嫌棄太土,“二環十三還能好聽一點”。他對AI財經社記者說道。陳震在多次的採訪中強調想與這個名字劃清界限,但能明顯地感覺到,他討厭的不是名字本身,而是不希望外界對他的關注停留在二環上飆車。

“我還是會追求極限和刺激,但就是更懂法了,責任意識更強了。”被問及那件事情給他帶來的變化改變時陳震強調道。他現在仍然會抽時間去參加摩托車比賽。比起馬路,這裡合法且風險更加可控。

“在馬路上飆車就是無限逼近那個臨界點,但是你敢逼近嗎?你一旦觸碰到了,過了就是死,我不信,我曾經那麼害怕。”在一段視頻採訪中,他異常認真,“但在賽道上我就敢,因為我有皮衣、胸板、護具,即使摔了車,也有很長的緩衝區。”“我敢去觸碰那個臨界點,因為我知道,我在去觸碰極限。”陳震說。

本文源自AI財經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