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一次慘敗:十三翼之戰

十三翼之戰——成吉思汗一生中唯一一次慘敗

《秘史》敘述道, 1181年5月中旬, 劄木合要求拆除冬季營地, 向更遠的夏季牧場遷徙。 跟往常一樣, 劄木合與鐵木真並駕齊驅, 處在追隨者和牧群的長長隊伍的最前頭。 但也就在那天, 劄木合決定不願與鐵木真一起分享他的領導位置。 或許劄木合意識到, 鐵木真已經在那個群體的其他成員當中深得人心, 也可能劄木合只是對於鐵木真的存在已經感到厭倦。 他對鐵木真說, 他本人該帶著馬匹在靠近山坡的地方安營紮寨, 而鐵木真則應帶著並不重要的綿羊和山羊,

在靠近河邊的地方建立另一個營地。 白骨頭的劄木合似乎在表明, 他的權力就如牧馬者一樣, 要比黑骨頭的鐵木真——被視為牧羊娃——的權力更大。

根據《秘史》記載, 接到這一命令後, 鐵木真就後移到正在行進中的自己家族和牲畜所在隊伍的尾部,

去徵求訶額侖的意見。 他似乎困惑不已, 不知道該如何作出反應。 然而, 一聽到鐵木真向母親講述的這一情形, 孛兒帖便打斷他們的談話, 憤怒地堅持說, 丈夫與劄木合的關係已經破裂了, 並且認為無論誰都得走屬於自己的路。 夜裡, 當劄木合停下來安營紮寨、過夜休息的時候, 鐵木真和他的小部分隨從秘密地潛逃了, 為了能與劄木合保持盡可能大的距離, 以避免他追趕, 他們徹夜不斷地前行。 按照計畫或出於自發性的選擇, 劄木合的

許多部下追隨鐵木真逃走了, 當然也帶走了他們的畜群。 儘管這是在分裂他的部族, 但劄木合並沒有去追趕他們。

在1181年夏初的一個夜晚, 兩位年輕人間的分裂後來發展成為二十年的戰爭, 這一戰爭既使鐵木真和劄木合都成為蒙古勇士的領袖, 也使得他們成為冷酷相待的死敵。 與劄木合分裂後, 年僅十九歲的鐵木真似乎已決心要成為勇士領導者, 他要吸收自己的追隨者, 並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 而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名可汗,

成為難以駕馭的蒙古部落的領導者和統一者。 在那一追求中, 他的首要對手將是劄木合, 而在這場內戰中, 他們的長期敵對狀態, 也將逐漸把全體蒙古人捲入其中。 兩位競爭者將在接下來的四分之一世紀裡, 相互掠取畜群和婦女, 襲擊並殘殺彼此的追隨者, 他們將一決雌雄:到底誰將最終主宰全體蒙古人?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 在從朝秦暮楚般的結盟到死心塌地般的忠誠之間不斷變化的情形中, 劄木合和鐵木真各自在蒙古人中爭取到一批家族和部落;然而, 兩者都沒能將所有的蒙古世系統一到一個像客列亦惕、塔塔爾和乃蠻那樣強大的部落之內。 根據蒙古人的口述歷史, 他們曾一度處於一位可汗的統一之下,

但在最近的幾代, 沒有人能再重新統一他們。 1189年, 即雞兒年夏天, 也就是在跟劄木合決裂八年之後, 二十七歲的鐵木真決心爭奪可汗, 即蒙古人首領的稱號。 他希望, 一旦宣稱擁有那個頭銜之後, 他將能吸引更多的劄木合的追隨者, 並進而將這種宣稱變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 這一宣稱至少可能會在兩人之間挑起一場決戰, 而且可能更具決定性地解決兩人間的對抗。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封面)

鐵木真將追隨者召集到靠近名叫“心形”山麓的藍湖旁邊的草原上,在那裡他們舉行了稱為忽裡台的傳統議事會。所有與會的家族、世系和氏族,都只是為參加選舉而來。他們的出席將表明他們正式承認鐵木真為可汗;但出席這個會議並不是來投票反對他。只要能吸引到一個法定與會人數就是勝利。在這樣的特殊時刻,通常會列有一份出席名單,並被保留下來以作為確認選舉的一種形式,然而此次沒有記錄留存下來,這或許表明到場的人數不多。屬於蒙古部的許多草原氏族,也許是其中大部分氏族,仍然支持劄木合。

鐵木真的部落現在由他自己的家族、一夥“伴當”或朋友,以及部分離散的家族所組成,相對於其他草原部落來說,它是很小的,而且鐵木真仍然臣服于汪罕。為表明他的新頭銜並不是在挑戰汪罕,鐵木真派遣一位使者到客列亦惕領導人那裡,重申效忠汪罕,並請求他的批准。使節仔細地解釋說,鐵木真所追求的一切,都是為了在汪罕和客列亦惕部落的領導下,將分散的蒙古氏族聯合起來。既然他們仍舊維持對自己的忠誠,汪罕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解釋,但對蒙古人的統一似乎還是有點擔憂。他希望臣服的蒙古人保持分裂狀態。他對兩位年輕人的雄心都給予鼓勵,卻又在他們之間挑撥離間,企圖讓他們都處於弱小狀態,並為客列亦惕可汗所控制。

鐵木真自認為足以勝任一個小集團的可汗,在獲得支持之後,他在自己的部落內,開始了確立一種獨特權力結構的基本過程,並要求民眾以他青年時期的教訓為戒。首領的綜合性大帳篷,被當作部落中心或第一宮廷,稱為“斡耳朵”。在大部分草原部落中,可汗斡耳朵的成員由他的親屬和各部落貴族所組成,並由他們來管理和領導斡耳朵。然而,鐵木真卻根據個人能力和忠誠,而不是血統關係,將大約十二種職責分配給不同的追隨者。作為他的個人助手,他給最早的兩位追隨者——博爾術和者勒篾——以最高的地位,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他們都表現得忠誠不貳。鐵木真可汗運用他傑出的才能,來評價一個人的才幹;並且根據個人的能力而不是血統,來恰當地指派適當的任務。

首要的任命便是要選定可信賴的人充當廚師,其職責包括大量宰殺牲畜、切割肉食和搬移煮肉的大鍋,鐵木真認為這是他的第一防線,因為他擔心發生類似他父親那樣被人下毒的情況。其他的追隨者則要成為弓箭手,並要有數人來掌管護衛牧群,因為它們常常被帶到遠離主營的地方放牧。他任命魁梧而又強壯的弟弟哈撒兒為勇士,護衛營地;任命異母兄弟別勒古台掌管大量後備的被閹割的牲畜,它們作為供騎用的動物,待在靠近主營的地方。他還建立一支由一百五十名勇士所組成的精英護衛隊:七十人白天當值,八十人夜晚當值,環衛在他的營帳周圍,全天守衛。在鐵木真的控制下,萌芽狀態的蒙古部落行政機構,成了鐵木真自己家族勢力的延伸。

儘管鐵木真在逐漸被承認為可汗,而且他在建立自己的行政機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劄木合仍然命令自己的部下,堅決地拒絕承認鐵木真為全體蒙古氏族的可汗。對劄木合和貴顯的白骨頭世系來說,鐵木真不過是個被黑骨頭所極端崇拜的粗野暴發戶而已,應該給他以教訓,將他趕回原地。1190年,就在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剛剛一年之後,劄木合的某個男性同族,在一場搶奪鐵木真所部牲畜的襲擊中被對方殺死,以此為藉口,劄木合召集部下,起兵攻打鐵木真。雙方各糾集了一支軍隊,或許雙方人數都不過數百人,不過這一估計只是猜測而已。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劄木合的軍隊在草原上擊潰了鐵木真的部隊。為防止後者重新集結來反對他,劄木合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手段對戰俘加以報復,這種手段在草原上是前所未聞的。首先,他砍下了一位被俘首領的頭,並將這個頭顱系在自己的馬尾上。淋淋鮮血玷污了頭顱,玷污了身體最神聖的部分,褻瀆了死者的靈魂;而將頭顱系在馬的最污穢的部位,則羞辱了被俘者的整個家族。

據說,劄木合用七十口大鍋來煮年輕的男性俘虜,這種處死方式是想摧毀他們的靈魂,從而完全消滅他們。因為對蒙古人而言,“七”是個代表不祥的數字,該情節提及的七十口大鍋這個數字,可能有一點用誇飾之詞以求引人注目的意思,但《秘史》清楚地表明,劄木合確實做了鍋煮戰俘這件事。在這場勝利之後,劄木合確實使人們對自己的畏懼大增,但同時也極大地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劄木合所表露的這種極不應當的殘忍,進一步突顯出舊貴族世系與底層世系之間的分化,舊貴族世系立于世襲權力基礎之上,而受淩辱的底層世系則是建立在個人能力和忠誠的基礎之上。這一事件對鐵木真而言是個決定性的轉捩點,他雖失去了這場戰爭,但卻在蒙古人中獲得了公眾的支持和同情,蒙古人對劄木合的殘忍漸趨恐懼。鐵木真的勇士們被擊潰了,但他們將會逐漸集結起來,再度支持年輕的可汗。

摘自《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作者:傑克·威澤弗德

重慶出版社出版·華章同人(授權刊發)

歐洲人稱其為“世界之鞭”……其實他是名副其實的“人類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變。

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昇華。——《華盛頓郵報》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封面)

鐵木真將追隨者召集到靠近名叫“心形”山麓的藍湖旁邊的草原上,在那裡他們舉行了稱為忽裡台的傳統議事會。所有與會的家族、世系和氏族,都只是為參加選舉而來。他們的出席將表明他們正式承認鐵木真為可汗;但出席這個會議並不是來投票反對他。只要能吸引到一個法定與會人數就是勝利。在這樣的特殊時刻,通常會列有一份出席名單,並被保留下來以作為確認選舉的一種形式,然而此次沒有記錄留存下來,這或許表明到場的人數不多。屬於蒙古部的許多草原氏族,也許是其中大部分氏族,仍然支持劄木合。

鐵木真的部落現在由他自己的家族、一夥“伴當”或朋友,以及部分離散的家族所組成,相對於其他草原部落來說,它是很小的,而且鐵木真仍然臣服于汪罕。為表明他的新頭銜並不是在挑戰汪罕,鐵木真派遣一位使者到客列亦惕領導人那裡,重申效忠汪罕,並請求他的批准。使節仔細地解釋說,鐵木真所追求的一切,都是為了在汪罕和客列亦惕部落的領導下,將分散的蒙古氏族聯合起來。既然他們仍舊維持對自己的忠誠,汪罕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解釋,但對蒙古人的統一似乎還是有點擔憂。他希望臣服的蒙古人保持分裂狀態。他對兩位年輕人的雄心都給予鼓勵,卻又在他們之間挑撥離間,企圖讓他們都處於弱小狀態,並為客列亦惕可汗所控制。

鐵木真自認為足以勝任一個小集團的可汗,在獲得支持之後,他在自己的部落內,開始了確立一種獨特權力結構的基本過程,並要求民眾以他青年時期的教訓為戒。首領的綜合性大帳篷,被當作部落中心或第一宮廷,稱為“斡耳朵”。在大部分草原部落中,可汗斡耳朵的成員由他的親屬和各部落貴族所組成,並由他們來管理和領導斡耳朵。然而,鐵木真卻根據個人能力和忠誠,而不是血統關係,將大約十二種職責分配給不同的追隨者。作為他的個人助手,他給最早的兩位追隨者——博爾術和者勒篾——以最高的地位,在過去的十多年裡,他們都表現得忠誠不貳。鐵木真可汗運用他傑出的才能,來評價一個人的才幹;並且根據個人的能力而不是血統,來恰當地指派適當的任務。

首要的任命便是要選定可信賴的人充當廚師,其職責包括大量宰殺牲畜、切割肉食和搬移煮肉的大鍋,鐵木真認為這是他的第一防線,因為他擔心發生類似他父親那樣被人下毒的情況。其他的追隨者則要成為弓箭手,並要有數人來掌管護衛牧群,因為它們常常被帶到遠離主營的地方放牧。他任命魁梧而又強壯的弟弟哈撒兒為勇士,護衛營地;任命異母兄弟別勒古台掌管大量後備的被閹割的牲畜,它們作為供騎用的動物,待在靠近主營的地方。他還建立一支由一百五十名勇士所組成的精英護衛隊:七十人白天當值,八十人夜晚當值,環衛在他的營帳周圍,全天守衛。在鐵木真的控制下,萌芽狀態的蒙古部落行政機構,成了鐵木真自己家族勢力的延伸。

儘管鐵木真在逐漸被承認為可汗,而且他在建立自己的行政機構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劄木合仍然命令自己的部下,堅決地拒絕承認鐵木真為全體蒙古氏族的可汗。對劄木合和貴顯的白骨頭世系來說,鐵木真不過是個被黑骨頭所極端崇拜的粗野暴發戶而已,應該給他以教訓,將他趕回原地。1190年,就在鐵木真被推舉為汗剛剛一年之後,劄木合的某個男性同族,在一場搶奪鐵木真所部牲畜的襲擊中被對方殺死,以此為藉口,劄木合召集部下,起兵攻打鐵木真。雙方各糾集了一支軍隊,或許雙方人數都不過數百人,不過這一估計只是猜測而已。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劄木合的軍隊在草原上擊潰了鐵木真的部隊。為防止後者重新集結來反對他,劄木合用一種極其殘忍的手段對戰俘加以報復,這種手段在草原上是前所未聞的。首先,他砍下了一位被俘首領的頭,並將這個頭顱系在自己的馬尾上。淋淋鮮血玷污了頭顱,玷污了身體最神聖的部分,褻瀆了死者的靈魂;而將頭顱系在馬的最污穢的部位,則羞辱了被俘者的整個家族。

據說,劄木合用七十口大鍋來煮年輕的男性俘虜,這種處死方式是想摧毀他們的靈魂,從而完全消滅他們。因為對蒙古人而言,“七”是個代表不祥的數字,該情節提及的七十口大鍋這個數字,可能有一點用誇飾之詞以求引人注目的意思,但《秘史》清楚地表明,劄木合確實做了鍋煮戰俘這件事。在這場勝利之後,劄木合確實使人們對自己的畏懼大增,但同時也極大地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劄木合所表露的這種極不應當的殘忍,進一步突顯出舊貴族世系與底層世系之間的分化,舊貴族世系立于世襲權力基礎之上,而受淩辱的底層世系則是建立在個人能力和忠誠的基礎之上。這一事件對鐵木真而言是個決定性的轉捩點,他雖失去了這場戰爭,但卻在蒙古人中獲得了公眾的支持和同情,蒙古人對劄木合的殘忍漸趨恐懼。鐵木真的勇士們被擊潰了,但他們將會逐漸集結起來,再度支持年輕的可汗。

摘自《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作者:傑克·威澤弗德

重慶出版社出版·華章同人(授權刊發)

歐洲人稱其為“世界之鞭”……其實他是名副其實的“人類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變。

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昇華。——《華盛頓郵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