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外國駐軍在天津”(中華百年看天津)19

1901年9月簽訂的《辛丑合約》規定, 外國軍隊駐紮從北京到山海關的12個主要地區。 此後各國的軍隊開始進駐天津。

英軍

法軍

德軍

俄軍

意軍

奧軍

美軍

日軍

各國駐軍均在天津有駐防地及兵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兵營, 最初其設在今大沽路與煙臺道交口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遷至今廣東路。 1912-1938年駐守天津的是美軍第十五步兵團, 馬歇爾、史迪威、魏德曼、沃克、李奇微等著名將領都曾在此服役。

美國兵營

美國兵營

附:

馬歇爾: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12.31~1959.10.16),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軍五星上將。他于1901年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任主任參謀,學習了漢語。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佛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帝國,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退役。後出任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以出臺馬歇爾計畫聞名,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歇爾

史迪威:

約瑟夫·史迪威(1883-1946),美國佛羅里達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軍駐天津的第15步兵團營長、代理參謀長,晉升中校。當時馬歇爾任該團副團長、代理團長,兩人在此結識。史迪威曾多次來華,會講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史迪威於1942年晉升中將,並被派到中國,先後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後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史迪威一家在天津

2015年9月2日,約瑟夫·史迪威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魏德邁:

魏德邁

魏德邁(1818年~1866年) ,男,德國和美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第一國際美國支部的組織者。1818年2月2日生於普魯士。1839年柏林陸軍大學畢業。1845年初,辭去軍職,從事新聞工作。1845年12月參加K.馬克思建立的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的工作。1847年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科隆地區建立同盟組織。1848年德國三月革命爆發後,魏德邁領導威斯特伐利亞民主革命運動。

沃克:

死在朝鮮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鬥牛犬”

沃爾頓·哈裡斯·沃克(1889年12月3日-1950年12月23日),或譯"華克",美國陸軍將領。曾經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第20軍在他指揮下推進迅速,所以此軍便有幽靈軍之稱。在朝鮮戰爭時,在釜山環形防禦圈打敗朝鮮人民軍,但在清川江戰役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側襲而失利。1950年乘著吉普車到漢城北郊,打算在38線進行重整時,發生車禍而身亡,追晉為上將。

李奇微:

李奇微 胸前老是掛著手雷

1917年他畢業于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

1942年任第82步兵師師長,主持將該師改編為空降師。

1949~1950年任陸軍副參謀長。朝鮮戰爭爆發後,原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陣亡,李奇微於1950年12月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棄漢城為戰略誘餌,於1951年2月發動反擊(即中國軍隊第四次戰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國軍隊的攻勢。在此後一年多裡李奇微成為中國軍隊頭痛的對象。

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麥克亞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5月晉上將。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1993年去世。

美國兵營

美國兵營

附:

馬歇爾: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1880.12.31~1959.10.16),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陸軍五星上將。他于1901年畢業於維吉尼亞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24年夏到1927年春末,在美軍駐天津第15步兵團任主任參謀,學習了漢語。1939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幫助佛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帝國,為美國在二戰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5年退役。後出任美國國務卿和國防部長,以出臺馬歇爾計畫聞名,1953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馬歇爾

史迪威:

約瑟夫·史迪威(1883-1946),美國佛羅里達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館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軍駐天津的第15步兵團營長、代理參謀長,晉升中校。當時馬歇爾任該團副團長、代理團長,兩人在此結識。史迪威曾多次來華,會講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史迪威於1942年晉升中將,並被派到中國,先後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東南亞盟軍司令部副司令、中國駐印軍司令,分配美國援華物資負責人等職務,後被晉升為四星上將。

史迪威一家在天津

2015年9月2日,約瑟夫·史迪威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魏德邁:

魏德邁

魏德邁(1818年~1866年) ,男,德國和美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第一國際美國支部的組織者。1818年2月2日生於普魯士。1839年柏林陸軍大學畢業。1845年初,辭去軍職,從事新聞工作。1845年12月參加K.馬克思建立的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的工作。1847年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科隆地區建立同盟組織。1848年德國三月革命爆發後,魏德邁領導威斯特伐利亞民主革命運動。

沃克:

死在朝鮮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鬥牛犬”

沃爾頓·哈裡斯·沃克(1889年12月3日-1950年12月23日),或譯"華克",美國陸軍將領。曾經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第20軍在他指揮下推進迅速,所以此軍便有幽靈軍之稱。在朝鮮戰爭時,在釜山環形防禦圈打敗朝鮮人民軍,但在清川江戰役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絕對優勢兵力側襲而失利。1950年乘著吉普車到漢城北郊,打算在38線進行重整時,發生車禍而身亡,追晉為上將。

李奇微:

李奇微 胸前老是掛著手雷

1917年他畢業于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

1942年任第82步兵師師長,主持將該師改編為空降師。

1949~1950年任陸軍副參謀長。朝鮮戰爭爆發後,原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陣亡,李奇微於1950年12月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1月李奇微以放棄漢城為戰略誘餌,於1951年2月發動反擊(即中國軍隊第四次戰役),成功地遏制住了中國軍隊的攻勢。在此後一年多裡李奇微成為中國軍隊頭痛的對象。

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麥克亞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5月晉上將。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任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

1993年去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