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搞“復辟”的張勳面對袁世凱稱帝,支持還是反對?

(第140頁)

出名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流芳百世, 一種是遺臭萬年。 張勳搞了一場被稱為鬧劇的“復辟”, 到中學歷史課本轉悠了一圈, 占了幾行字, 弄得名氣很大, 當然了, 屬於“遺臭萬年”那種。

不過, 幾天前聽馬勇老是講課, 他對張勳的看法不同, 認為張勳確實守舊甚至反動, 但從個人道德層面看, 則比絕大多數人要強。 他的一切都是大清給的, 大清對他有恩, 所以沒有因為大清倒臺就像其他人一樣牆倒眾人推, 還上去踩上一腳, 吐幾口唾沫。

張勳復辟是1917年的事兒了, 那麼幾年前袁世凱打算復辟的時候, 張勳會是什麼態度呢,

支持還是反對?

晚清時期的張勳

答案可能有點讓人意外——反對!

袁世凱打算復辟的苗頭, 有兩大徵兆。

第一, 袁世凱獲得了西方國家總統羡慕嫉妒恨的多項權力, 至少包含以下7項:1.總統得宣戰媾和, 與外國締結條約, 毋庸經參議院之同意;2.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

任用國務員及駐外使節, 毋庸經參議院之同意;3.實行總統制;4.憲法由國會以外之國民議會制定;5.關於公民權之褫奪與恢復, 總統得自由行之;6.總統有緊急命令之權;7.總統有緊急處分財產之權。 請問, 當今世界的總統, 哪一個可以擁有這麼多這麼大的權力?很顯然, 擁有這些之後, 袁世凱的權力已經無限逼近過去的皇帝。

第二, 袁世凱請了一個人當“國務卿”, 而這個“國務卿”大肆恢復前清多種規矩, 袁世凱視而不見。 別誤會, 這裡的“國務卿”不是西方的“外交部長”, 而是“國相”。 袁世凱當上“准皇帝”, 需要一個“國相”來輔佐自己, 他挑的是老朋友徐世昌。 徐世昌是前清遺老, 清廷倒臺後退出政壇, 到青島樣老去了。

袁世凱把徐世昌請出來當“國相”, 而徐大搞前清那一套, 老袁裝作不知道, 這是幾個意思?

徐世昌

在這種大氣候下, 民間開始出現一些鼓動和支持復辟的言行。 按說, 袁世凱應該鼓勵, 至少不表態, 他卻公開反對復辟, 甚至下了一道嚴禁紊亂國體的命令。

領導多半有個共同點:把自己弄得很神秘, 讓部下搞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 袁世凱就是這樣的人, 他對很多部下瞭解得很清楚, 自己卻藏在黑暗裡, 直到死還在出謎語, 說了一句“他害了我”, 卻又不明講是誰。

就復辟這個事兒而言, 袁世凱真實的想法究竟是什麼?他的行為是默許復辟, 但言語又明確反對復辟, 搞得很多人暈頭轉向猜不透。

袁世凱隱藏得太深, 連自己的北洋系人馬也搞不懂他究竟怎麼想的。 不過, 由於領導最近的表態明確反對復辟, 所以不少北洋系將領也跟著表態, 與領袖保持高度一致。 張勳是北洋系裡的“雜牌軍”, 也趕緊出來通電站隊, 電文有曰:“國事非等奕棋, 政體豈同兒戲!”

袁世凱春風得意

這個反對袁世凱復辟的張勳, 幾年後卻率軍進京搞起了“復辟”。 歷史, 就是這麼逗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