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來告訴你,怎樣講好一個故事

每個人都經歷了很多故事, 或者說看到聽到過很多故事, 可是如何把他寫下來, 寫得好看又有深度, 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怎樣講好一個故事》這本書關於採訪稿寫的多一些, 我也從中提煉出了一些對寫故事的要點。

1.開頭

開頭很重要, 因為你在和讀者建立一種關係, 寫作就像是從你身上刮下一塊皮, 人們能看到皮膚之下的東西。

開始讀一個故事, 應該像想要開始一段旅程的感覺一樣, 朝著一個目的地出發。 作者必須決定這個故事反映的更大的意義是什麼?然後帶領讀者達到這個意義。

它是關於恐懼?羞恥?痛苦?愛情?背叛?仇恨?夢想?選擇?等等。

當你落筆開始寫的時候, 就要確定你的主題。 作為“鳳頭”, 開頭肯定是需要吸引讀者的, 在能清楚交代故事背景的前提下, 文字盡可能簡潔, 如果鋪墊太長, 往往會讓人失去閱讀的興趣。

2.結尾

每一個故事都要抵達一個終點,

小說的目的就是帶領你的讀者抵達那個終點。 結尾是你把小說的主旨釘在讀者記憶中並迴響數天的最後一次機會。

寫好結尾有很多方法, 一個好的結尾可以是:

(1)一個生動的場景。

(2)闡明文章主要觀點的、令人難忘的奇聞逸事。

(3)一個生動的細節, 它象徵著比自身更大的東西, 或者暗示故事可能的發展方向。

(4)一個用心安排的令人信服的結論, 在這個結論中, 作者親自向讀者說:“這就是我的觀點。 ”

你也可以把整篇文章寫成一個完整的迴圈, 讓結尾的意思和詞語與開頭相互照應, 對稱性能夠吸引讀者。

偶爾, 可以用一句華麗的引語做結尾, 但不要經常這樣做, 畢竟你是作者, 你應該能說得更好。

在敘事性的文章中,

常會出現一個中心人物, 遭遇了一個難題, 與之鬥爭, 在最後, 克服了難題, 或者被它擊敗, 或者在某些方面被它改變。

這種文章, 難題或者矛盾的解決, 就是文章的結尾, 一旦你到達了這一步, 請趕緊結束。

記住, 結尾是你的目的地, 當你寫故事時, 先想好結尾。 當你知道該去往何處, 剩下的就好寫多了。

我的故事寫得還不成熟, 但也厚著臉皮拿一篇來做例子。 (捂臉)

那個愛八卦的女人 - 簡書

開頭:宋三娘下葬的那天, 天陰得厲害, 特別是西南方, 黑色的雲一層一層壓下來, 眼看著就要下雨。 她家的門口圍著一圈又一圈的人, 有些是近鄰街坊, 有些素不相識, 卻都為了宋三娘的死, 聚在一起。

結尾:親人們披麻戴孝地護送棺材,

我也隨行在最後, 路兩邊的人, 一個個帶著說不清楚的笑意, 對著棺材指指點點。

天陰得越來越重, 可雨還是沒有下下來。 我看著路邊的人, 有一種錯覺, 宋三娘沒有死, 站的到處都是。

這是一個環形結構, 開頭和結尾呼應, 在中間寫了她的很多事情。 很多吸引人的開頭和結尾, 都是很簡潔的語言, 但是交待清楚了基本的背景。

在這多說一段, 如何讓結尾富有寓意, 拿神話故事舉例。

西緒福斯被懲罰要永無止境地將巨石推上山頂。

寓意:他的一生就是不變的、痛苦的、永無休止的勞作。

火之神普羅米修士, 惹怒了宙斯, 結果被敷在岩石上, 被惡鷹啄食肝臟, 永遠不斷。

寓意:他的處境就是一生在努力挽回那失去的東西, 卻只能一再被奪走。

彌達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他所觸及的一切東西都變成黃金。 但是這裡的一切, 也包括他的家人。

寓意:你最強烈的欲望, 也能毀滅你。

用了這麼多文字來說結尾, 只是想說, 結尾真的很重要, 千萬不要前面一個勁講述和鋪墊, 然後草草收尾。

3.人物

文學最有力的地方, 在於能讓人暫時忘卻懷疑:讀者們走進了故事, 忘記了他們原本身處於何方。 他們通常會把故事中的人物和自己聯繫起來, 代入情緒。

那麼, 這個中心人物就要有足夠的吸引力, 像魯迅大師塑造的很多人物, 祥林嫂, 孔乙己, 阿Q等等, 這些在中學語文課本裡出現的人物, 過了十幾年, 現在還能記得, 就是因為這些人物很有代表性, 能印在你的腦海中。

怎麼能讓人物生動深刻起來呢?

要找准人物的特性,不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形象都講到,只需要提煉出最重要的,也許是好的,也許是壞的,由於這個特性,使他的經歷與眾不同。

不管是虛構的人物,還是現實故事的人物,都應該有人的本質,就是他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缺點的人物,才是生動的,逼真的。

4.場景的構建

一篇故事中有很多的情節,也會出現很多的場景。

強有力的場景,無論是作者觀察到的還是虛構搭建的,都必須包括幾個關鍵因素:

(1)精准:所以的細節百分百精准。

(2)氣氛:要讓讀者感受到場景,你要做的不是描述事物的樣子。聲音、氣味、溫度,甚至事物的質地,都非常重要。

(3)對話:場景中的人物必須有對話或互動。不然描述的就會沒有生氣。

(4)情緒:你必須知道人們對你所描述的場景中的事件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在那,看到那些事,你會怎麼想?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舉例說明一下場景的生動性。

你寫:她出了一場小事故。讀者讀起來沒有感覺。

如果你寫:她爬樓梯的時候,一腳踏空,一頭栽倒了。那讀者就很明白了。

5.敘述距離

中距離,作者對場景的描寫從3米外的地方著手的。

比如:

她站起來,穿過客廳,推開了門,雪花正在飄落。

我們可以推近一點,移到主人公的肩上:

她伸直了蜷縮著的雙腳,雙手撐著墊子,從沙發上站起來。她飛也似地穿過前廳去推門,門吱呀一聲開了,風發出呼呼的聲響,雪斜斜地吹過門廊。

最後,還有一種內部視角,描寫場景的時候,就像通過主角的眼睛來看一樣:

當她從沙發上站起來的時候,沙發裝飾品的織錦湧進了她的手裡,她的手劃過柔軟的波斯地毯和前廳冰冷的瓷磚。她握住冰涼的黃銅門把手,擰了擰,門吱呀一聲開了,風吹亂了她的頭髮,遮住了眼睛,落在面頰上的雪花融化了。

所以,距離選擇的不同,一個場景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最後,所有的故事都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敘事。

第二個層次,是主要人物對事件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讓讀者拋下懷疑,用人物的眼睛來觀看,那麼人物和讀者就合二為一了。

第三個層次是文章的節奏。

用以換起故事普遍的意義:愛的持久、智慧的橫行、孩子的成長、社會的殘酷、以及偏見的歪曲。

上乘的寫作是無數構成的集合:人物、場景、語言、洞察力還有敘事結構。

寫一個好故事,不斷錘煉你的語言、生動你的人物、豐富你的情節、昇華故事的高度,也許,就算上一個好故事。

(我總結這麼多,其實我也寫不好,尷尬,一起學習吧。)

要找准人物的特性,不一定要把他的所有形象都講到,只需要提煉出最重要的,也許是好的,也許是壞的,由於這個特性,使他的經歷與眾不同。

不管是虛構的人物,還是現實故事的人物,都應該有人的本質,就是他不可能是完美的。

有缺點的人物,才是生動的,逼真的。

4.場景的構建

一篇故事中有很多的情節,也會出現很多的場景。

強有力的場景,無論是作者觀察到的還是虛構搭建的,都必須包括幾個關鍵因素:

(1)精准:所以的細節百分百精准。

(2)氣氛:要讓讀者感受到場景,你要做的不是描述事物的樣子。聲音、氣味、溫度,甚至事物的質地,都非常重要。

(3)對話:場景中的人物必須有對話或互動。不然描述的就會沒有生氣。

(4)情緒:你必須知道人們對你所描述的場景中的事件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在那,看到那些事,你會怎麼想?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舉例說明一下場景的生動性。

你寫:她出了一場小事故。讀者讀起來沒有感覺。

如果你寫:她爬樓梯的時候,一腳踏空,一頭栽倒了。那讀者就很明白了。

5.敘述距離

中距離,作者對場景的描寫從3米外的地方著手的。

比如:

她站起來,穿過客廳,推開了門,雪花正在飄落。

我們可以推近一點,移到主人公的肩上:

她伸直了蜷縮著的雙腳,雙手撐著墊子,從沙發上站起來。她飛也似地穿過前廳去推門,門吱呀一聲開了,風發出呼呼的聲響,雪斜斜地吹過門廊。

最後,還有一種內部視角,描寫場景的時候,就像通過主角的眼睛來看一樣:

當她從沙發上站起來的時候,沙發裝飾品的織錦湧進了她的手裡,她的手劃過柔軟的波斯地毯和前廳冰冷的瓷磚。她握住冰涼的黃銅門把手,擰了擰,門吱呀一聲開了,風吹亂了她的頭髮,遮住了眼睛,落在面頰上的雪花融化了。

所以,距離選擇的不同,一個場景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

最後,所有的故事都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發生了什麼事,就是敘事。

第二個層次,是主要人物對事件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夠成功地讓讀者拋下懷疑,用人物的眼睛來觀看,那麼人物和讀者就合二為一了。

第三個層次是文章的節奏。

用以換起故事普遍的意義:愛的持久、智慧的橫行、孩子的成長、社會的殘酷、以及偏見的歪曲。

上乘的寫作是無數構成的集合:人物、場景、語言、洞察力還有敘事結構。

寫一個好故事,不斷錘煉你的語言、生動你的人物、豐富你的情節、昇華故事的高度,也許,就算上一個好故事。

(我總結這麼多,其實我也寫不好,尷尬,一起學習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