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溫暖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擁有自我陪伴的能力有多重要

第一次在頭條活動中, 看到這本書的圖像, 我就非常喜歡。 也許僅僅是因為自己一直喜歡這種略帶灰暗的色調吧。 於是我積極參加活動,

沒想到真的得到這本想要的書。

拿到書的時候, 我先看了一遍。 灰色的封面, 帶著些粗糙的質感, 我不確定孩子是否會喜歡。 當我翻開書的時候, 樹枝上一隻貓頭鷹站立著, 整個版面很是乾淨。

翻開正文, 看到蜿蜒的路和幽深的密林。 除了車身的一抹暖暖的橙黃色, 其他的真的都是灰暗的, 那樣的樹林, 確實藏著可怕的東西, 儘管這些東西來自孩子的臆想中。 記得很小的時候, 每次夜晚經過一片竹林, 風吹竹葉的沙沙聲, 都會讓我覺得裡面藏著可怕的東西。 那種恐懼感完全佔據了整個內心, 我只有拔腿狂奔, 才覺得那個可怕的東西已遠遠被我甩在了身後。 然而卻又覺得如影隨形, 我不能回頭, 一回頭, 那個可怕的東西就要抓住我了。

於是在看這本書的時候, 我感同身受, 能夠感受到那些被細膩刻畫出來的恐懼。 從文字, 從畫面, 從色調, 都可以感受到幽深密林的深處, 是不能觸及的可怕。

從這本書中, 我們看到孩子從恐懼到動手戰勝恐懼, 他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智慧,

確實讓人拍手叫好。 我在想, 陪伴孩子是來自于父母, 也同樣來自于孩子自己, 她能夠想辦法去克服眼前的種種, 那是多麼的讓人感到欣慰。

我家曾搬家多次, 從前孩子還小, 並沒有多麼深刻的感覺。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 因為房子裝修, 搬到舊房子裡暫住。 孩子面對並不怎麼明亮的房間, 心裡還是有恐懼的。 夜晚她不睡覺, 坐在房間外面打瞌睡, 都不願意進去睡覺。 她覺得害怕, 需要有大人的陪伴。 後來她慢慢找了戰勝恐懼的力量, 那就是書本。 每天洗完澡準備睡覺的時候, 她會拿一本書坐在床頭看, 看到困了就自然睡著了。 這個過程中, 恐懼停留在房間外面, 而她已經進入書本裡面, 那是隔絕的兩個世界。

書本之於倫尼和露西是同樣的, 是孩子的夥伴, 是能夠給予孩子力量的好朋友。 在這個戰勝恐懼的過程中, 其實也是自我陪伴的過程, 自始至終房間裡都只有孩子一個人, 與其說書本給予孩子力量, 不如說是自我陪伴的力量, 那是無窮無盡的想像, 孩子把自己置於自己的內心裡, 那裡才有最潔淨安全的空間。

在我先看完書之後, 又陪著孩子看了一遍。 孩子看完後告訴我:“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太好看了。 ”我問她對書中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裡, 她說是倫尼和露西活過來的那一個場景。 她說:“你看, 他們是彼得做的娃娃, 可是現在他們都站起來了, 還揮起手呢, 他們就跟活過來一樣, 是能夠一起玩遊戲的好朋友了吧。 ”我發現孩子自有孩子的關注點, 每個孩子都是需要朋友的陪伴, 而活生生站在眼前的朋友更能讓她感覺到溫度和快樂。

也就是因為這樣, 彼得最後和米莉成了好朋友。 而恐懼也將永遠留在了橋的那頭, 而橋的這頭, 是最安全而溫暖的家。

在全書中, 除了搬家的那一天,爸爸跟彼得一起坐在車裡,其他時間爸爸都沒有理彼得,整個過程陪伴彼得的只有哈樂德。可是那畢竟只是一條狗,它又幫不上什麼忙。“儘管它真的是很想幫忙”。

我想每個孩子都會面臨搬家,轉學,升學等各種時期的變遷。這個時期父母的陪伴固然重要,但進入一個新的圈子還真的是只能依靠自己。是否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環境和擁有自己的朋友圈,確實考驗著一個孩子的能力。

而我相信女兒有著這樣的能力,畢竟她經歷過搬家,轉學,升學等等,也都快速的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我相信,有朋友的陪伴,才能不孤單。而這個陪伴的過程,也是自我認可的一個過程,只有認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快速找到同一個圈子的夥伴。

除了搬家的那一天,爸爸跟彼得一起坐在車裡,其他時間爸爸都沒有理彼得,整個過程陪伴彼得的只有哈樂德。可是那畢竟只是一條狗,它又幫不上什麼忙。“儘管它真的是很想幫忙”。

我想每個孩子都會面臨搬家,轉學,升學等各種時期的變遷。這個時期父母的陪伴固然重要,但進入一個新的圈子還真的是只能依靠自己。是否能夠快速適應新環境,融入新環境和擁有自己的朋友圈,確實考驗著一個孩子的能力。

而我相信女兒有著這樣的能力,畢竟她經歷過搬家,轉學,升學等等,也都快速的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我相信,有朋友的陪伴,才能不孤單。而這個陪伴的過程,也是自我認可的一個過程,只有認可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快速找到同一個圈子的夥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