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史光起:創業公司最重要的隱形資產是什麼?

一家公司在創業之初, 最重要的資產是什麼?不是現金, 更不是固定資產, 甚至不是盈利模式與專利技術, 而是團隊!可能你會說,

一個好的盈利模式或獨有的專利技術才是風投最看重的, 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創業公司。 沒錯, 風投投資的都是那些模式有潛力, 或是有技術優勢的項目, 但為什麼他們投的這些專案, 除了模式與技術優勢外, 還有了資本的助力, 卻失敗率超過90%?因為, 剖析這些失敗案例可以發現, 大部分都是失敗在了人的身上, 也就是團隊。 現在創業浪潮退卻, 資本也開始冷靜, 比起專案, 他們更看重創始人和創業團隊, 因為團隊要是足夠優秀, 項目即使失敗了, 還可以東山再起, 如果人投錯了, 那就真的是肉包子打狗了。 因此, 創業公司能否活下來或長大, 靠的絕不是風投的錢, 甚至不是項目本身, 而是團隊的能力與努力。 後面會專門講團隊與用人,
這裡就不多說了, 只是講一下, 站在投資人的角度, 希望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團隊, 換言之, 講講投資人願意把錢投給什麼樣的創業團隊?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才更容易使專案取得成功呢?

1、創始人的帶隊能力:一個團隊中的靈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創始人,

其是否具有超強的凝聚力、格局、眼光與戰略能力, 決定了一個團隊的整體戰鬥力與天花板, 甚至直接決定了創業專案能做多大、能走多久。 有關創始人的能力探討我會專門撰文去談, 本文就不做展開。

2、團隊的專業性:一個專業的團隊可以大大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同樣會增強投資人的投資信心。 比如你要成立一家互聯網公司, 產品總監來自騰訊, 技術總監來自百度、運營總監來自阿裡, 那找到投資人的概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 當然, 這種情況對於初創的小公司是不太現實的, 但是, 至少你的核心團隊成員總要有過相關的從業經驗。 創業是件複雜度很高, 成功率卻很低的事情, 如果一家初創公司大部分員工都是“小白”只有老闆很牛,

那我建議也要謹慎考慮, 不要盲目創業, 因為時代變了, 已經不是那個老闆很牛逼就可以賺大錢打天下的時代了, 如今靠的是團隊的協同力量。

3、團隊成員能力是互補:比如有人擅長產品開發、有人擅長銷售、有人擅長戰略決策, 相互之間可以能力互補, 各擋一面。 我見過有的公司, 要麼是一群技術精英組建的完全技術導向的閉門造車型公司, 也有一幫銷售人員組成的缺乏產品概念, 不懂得運營、融資、財務管理, 只知道賣貨的推銷型公司, 當然, 這樣的公司也是瘸腿的, 銷售固然重要, 但是沒有好的產品與系統運營, 也很難令公司走的長遠。

4、團隊思想多元:成功的公司有一個有趣的現象, 就是管理層的思想各不相同, 有些公司的高層開會時經常爭論, 員工也願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當最終做出了決定, 大家又都能盡全力為達到此目標而努力。 其實投資人最喜歡這樣的團隊, 因為只有創辦人“一言堂”的公司往往容易走偏, 或是觀點總是相同的管理者,容易共同走向錯誤決策。至少是很少反思決策。管理界有句名言:“在管理層,兩個人觀點總是相同,那其中一個人就是多餘的”公司創始人要多找一些志同道合,但想法可能總是不同的人做合夥人,往往能在爭論中碰撞出最優的決策。至少不要去扼殺提出不同意見員工的熱情,鼓勵百家爭鳴,集思廣益。

我曾經任職的一家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個特別喜歡觀點與意見相同的人。最後公司就形成了老闆提出一個提議,大家就齊聲叫好,不用探討,更不用反思,老闆看了高興,員工日子也好過,往往最後是一個團隊在和諧的氛圍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這樣的公司不僅自己走不遠,投資人也不會看好。

5、團隊協作:剛才說了團隊要鼓勵不同的聲音,但那時討論期,討論期爭論越激烈越好,但是一旦到了執行期,團隊就要有高度的協作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無論大目標還是小目標,一旦決定,就都會努力完成,各部門之間沒有推諉扯皮,更不能有相互拆臺等官僚作風。更好的團隊協作就是可以可以在執行目標前探討出最優的協作方案與流程,出現問題又能心平氣和地一起找出解決方案。創業公司必須在團隊內創造這樣的協作文化,這樣才能排除雜念,避免內耗,讓每份力量都用在達成目標上。

作者簡介:美國Tutti Frutti餐飲連鎖中國區CEO、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講師。

或是觀點總是相同的管理者,容易共同走向錯誤決策。至少是很少反思決策。管理界有句名言:“在管理層,兩個人觀點總是相同,那其中一個人就是多餘的”公司創始人要多找一些志同道合,但想法可能總是不同的人做合夥人,往往能在爭論中碰撞出最優的決策。至少不要去扼殺提出不同意見員工的熱情,鼓勵百家爭鳴,集思廣益。

我曾經任職的一家公司的老闆就是一個特別喜歡觀點與意見相同的人。最後公司就形成了老闆提出一個提議,大家就齊聲叫好,不用探討,更不用反思,老闆看了高興,員工日子也好過,往往最後是一個團隊在和諧的氛圍中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這樣的公司不僅自己走不遠,投資人也不會看好。

5、團隊協作:剛才說了團隊要鼓勵不同的聲音,但那時討論期,討論期爭論越激烈越好,但是一旦到了執行期,團隊就要有高度的協作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無論大目標還是小目標,一旦決定,就都會努力完成,各部門之間沒有推諉扯皮,更不能有相互拆臺等官僚作風。更好的團隊協作就是可以可以在執行目標前探討出最優的協作方案與流程,出現問題又能心平氣和地一起找出解決方案。創業公司必須在團隊內創造這樣的協作文化,這樣才能排除雜念,避免內耗,讓每份力量都用在達成目標上。

作者簡介:美國Tutti Frutti餐飲連鎖中國區CEO、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講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