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她用躺著是扛餓,生病靠死扛的堅守精神,證明成功靠的不是天分!

首先我們介紹一位漫畫家, 夏達。 這位美女漫畫家, 用生命堅守自己的漫畫理想。 她不因為自己的作品沒有被普遍接受而放棄自己的創作, 堅持用自己的畫筆描繪自己身邊的生活, 最終她的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 2008年, 她的漫畫《子不語》在日本出版, 成為了第一個在日本出版作品的中國漫畫家。 眾所周知, 漫畫作品日本是最著名的, 一個中國漫畫家, 能用自己的作品打進日本市場, 不是天賦這麼簡單, 背後的付出, 可想而知。 我對夏達的一句話我很有感觸, 她曾經說”躺著是扛餓, 生病靠死扛“。

中國無論是動畫還是漫畫, 在90年代都受到了美國和日本的強烈衝擊。 在小編的印象裡, 1989年的《葫蘆兄弟》雖然不能和當年的《大鬧天宮》相比, 也算是中規中矩的作品, 這是給小編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後一部國產動畫。 此後美日動漫作品逐漸佔據螢屏, 除了央視以外,

其他地方台都是《變形金剛》和《聖鬥士星矢》的天下。 同時, 美日動畫片原著的漫畫也逐漸吞併了傳統小人書的地盤。 對於國產動漫日趨沒落, 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是中國作者缺乏創造力, 但是在小編看來, 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 小編認真地看過幾部當時還算比較有名氣的國產動畫和漫畫, 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開頭往往都設定得非常有創意, 說明作者還是有想法的, 接下去就偏離了最初的構思, 模仿美國和日本動畫片的橋段, 把一部好端端的原創漫畫(或動畫)變成了模仿品。

從市場角度來說, 這麼做或許比較穩妥, 按照“接受美學”的理論, 當時(甚至是現在)中國動漫受眾的“期待視野”已經被美日的動漫塑造出來了, 重新創立一種風格, 培養懂得欣賞的觀眾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這些創作者就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創作理想, 靠模仿美日的作品來迎合觀眾, 其實當時無論是漫畫的讀者還是動畫片的觀眾, 都對這些模仿作品的套路感到不耐煩。 另外完全依靠模仿也很難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更不用說打入美日的成熟動漫市場了。

我們按照時間順序看夏達的作品, 會覺得她剛剛出道的那幾部作品在創意上並不比後面的作品差多少, 但是市場當時根本不接受夏達的作品, 根據她的自述, 她剛到北京闖蕩的那段時間,

經濟上已經到了生病上不起醫院死扛的地步。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培養觀眾的審美趣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而且在這段時間必須持續不斷地推出類型化的作品, 這樣才能培養出忠實的讀者群, 這是如今世界上大多數暢銷書作家成名的必經之路。 我們只需要看看圖書館中當今暢銷書裡的作者簡介就會發現, 大多數都是出版了三四本小說之後才有了知名度的。 如果不能夠堅持自己的創作理想, 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半途而廢。 夏達正是靠著自己的堅持才讓讀者理解了自己, 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每個人的一生, 都是一個追求夢想的故事, 夏達告訴我們, 無論一個人的天賦如何, 要想取得最後的成功, 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天分,而是堅持。

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天分,而是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