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彪基本不看戰報 為何獨研究粟裕戰例

核心提示:遼沈戰役對於攻打錦州, 林彪遲疑不決不敢冒險, 而淮海戰役粟裕則是險招迭出, 硬是解決了一鍋夾生飯。 解放戰爭中其他戰區的戰況通報林彪基本不看, 唯獨粟裕的戰報林彪卻都認真研讀。

粟裕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歷史, 作者:一點資訊·北方的河, 原題:毛主席對粟裕的一個預言後來果真應驗 林彪都不得不服

粟裕將軍一生是傳奇。 紅軍時期, 主力部隊多數都已長征, 自己留守下來堅持了數年遊擊戰爭;抗戰時期指揮新四軍殲滅日偽軍萬餘人, 使華中、山東解放區連成一片;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消滅蔣介石數百萬軍隊。

1984年粟裕將軍逝世後, 其訃告中有一句評價, 在開國將帥中是絕無僅有的。 具體怎麼說的呢?說起來還和毛主席一次預言有關。

抗日戰爭時期, 八路軍在北方對日軍頻繁出擊, 身處南方的新四軍也不甘示弱。 先後取得了對日作戰的一系列勝利。

反觀國民黨軍, 在1944年日本在溫州福州的軍事行動中, 紛紛撤退。 自己不打日軍, 還不讓新四軍為國殺敵。 就在粟裕在毛主席的指示下, 準備向日軍東南敵後進軍, 開闢新的根據地的時候, 國民黨頑固勢力連續調集重兵企圖聚殲蘇浙軍區部隊。

新四軍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也就發生了三次自衛反擊戰。

當時, 粟裕手下共4個縱隊(相當於旅)。 粟裕非常熟悉自己的部屬, 根據各支部隊的不同特點, 精心組織指揮, 分派給他們不同的任務, 使老部隊得到新的提高, 使新部隊得到鍛煉成長。

十支隊充分發揮了平原遊擊隊的特長, 九支隊積累了山地作戰經驗。 剛升為主力的十二支隊巧設伏兵, 對付土頑和偽軍,

監視日軍, 得到很大發展。

整個戰役中, 粟裕先阻東打西、後阻西打東、連續作戰、各個擊破, 歷時五個月共殲敵一萬多人, 在全軍率先實現了從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

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天目山反擊戰。

這一捷報傳到延安後, 慧眼識將才的毛主席看出了粟裕這一戰役的重大意義, 當場說了一句頗有預言性的話:“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

歷史上, 韓信說自己帶兵是多多益善, 楚漢爭雄垓下之戰, 也確實證實了這一點, 幾路兵馬數十萬軍隊, 在他的率領下當真擊潰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 粟裕將軍又何嘗不是如此?

解放戰爭時期, 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

粟裕隊伍越打越大, 越戰越強。 後來指揮的軍隊動輒近百萬, 吃掉蔣介石的軍隊也是以數十萬計算。

當年在東北戰場手握數十萬軍隊立下赫赫功勳的林彪對於粟裕的作戰藝術也是青睞有加。 遼沈戰役對於攻打錦州, 林彪遲疑不決不敢冒險, 而淮海戰役粟裕則是險招迭出, 硬是解決了一鍋夾生飯。 解放戰爭中其他戰區的戰況通報林彪基本不看, 唯獨粟裕的戰報林彪卻都認真研讀。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 1984年粟裕將軍逝世後, 中共中央在訃告中說他“尤善於指揮大兵團作戰”, 這樣的評價在開國將帥中是絕無僅有的, 也是毛主席抗戰時期就已經預言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