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聯是怎麼形成的

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 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 但它不是一天建成的, 這個過程至少經歷了23年。 成為加盟共和國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自願, 也有強迫;有升格, 也有降格;有內部改組, 也有外部侵略。

1922年12月, 全俄第十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 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及南高加索聯邦等四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全權代表在聯盟成立條約上簽字,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南高加索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組成聯邦是當時蘇聯政府強迫加入的, 其簡單粗暴的做法傷害了少數民族的自尊心, 所以後來還要分開。 )

1925年, 中亞地區新建的土庫曼和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

1929年, 由於原屬烏茲別克共和國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 被升格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于1931年成為蘇聯的第七個成員國。

1936年蘇聯新憲法對加盟共和國的條件作了具體規定, 共有三條:一、這個共和國一定處在邊疆區, 應同蘇聯的鄰國有共同的邊界;二、以自己的名稱作為共和國名稱的那個民族, 在該共和國的人口應占半數以上;三、這個共和國人口總數應在一百萬以上。

根據新憲法的規定, 俄羅斯聯邦的哈薩克自治共和國及吉爾吉斯自治共和國, 南高加索聯邦中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符合了加盟共和國的條件。 上述五國於1936年12月5日新憲法生效之日, 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 南高加索聯邦建制被取消。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由7個發展到11個。

由於史達林模式的制約作用, 蘇聯社會主義聯邦制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落入有名無實和嚴重變形的尷尬境地, 憲法中規定的加盟共和國“主權”和“自由分離權”被束之高閣。 蘇聯政府把俄羅斯民族和俄羅斯聯邦置於一個極其特殊的地位, 高高地淩駕於其他民族之上。

二次大戰爆發後, 為了防禦德國。

早在德波戰爭期間, 蘇聯即著手建立一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防備德國進攻的所謂東方戰線, 企圖通過擴大西部疆域加強防禦德國侵略的戰略地位。

1939年11月蘇聯入侵芬蘭。 翌年3月蘇芬和約將列寧格勒附近蘇聯國境線向北推移150千米, 蘇聯將獲取的4.1萬平方千米領土併入俄羅斯聯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 又將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升格為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然後接收為第12個加盟共和國。

1940年6月, 蘇聯以立陶宛政府違反蘇立互助公約, 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組成反蘇軍事聯盟為由, 出兵佔領波羅的海沿岸3國。 8月初, 三國被迫加入蘇聯。 史達林對當地民族不滿者採取了罕見的“集體懲罰”措施,

或流放或驅趕到國外, 受害者達數十萬人。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由此從12個發展到15個。 但此後數十年波羅的海沿岸三國始終存在謀求脫離蘇聯獨立的鬥爭, 使歷代蘇聯領導人不安。 它們在戈巴契夫時期率先獨立絕非偶然。

1940年6月, 蘇聯以國際形勢要求用最快速度解決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為由, 出兵佔領羅馬尼亞管轄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 後將比薩拉比亞併入1924年建立的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 從而建立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成為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

1956年,蘇聯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形式出現的我們共和國的目前結構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構成”為根據,將其降格併入俄羅斯聯邦。但造成當地民族構成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蘇聯政府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的毫無限制地鼓勵向少數民族地區大規模移入俄羅斯民族的政策。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被降格和併入俄羅斯聯邦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不尊重當地民族意願和違背民族自決權原則的表現。它實際上是在當地居民對此事不甚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這一行動不僅損害了卡累利亞民族的自主權,而且在其他少數民族中造成了很不良的影響。其他民族擔心會在某個時候遭到和卡累利亞族同樣的命運,從而增強了它們對聯盟中央的離心傾向。至此,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數量固定為15個。

蘇聯解體雖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民族問題對蘇聯解體可謂關鍵因素。在理論上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平等原則,忽視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實踐上對民族問題解決不力、處理失誤,造成許多難以化解的歷史積怨和現實的民族矛盾,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蘇聯的形成和擴大的過程有明顯的體現。

1956年,蘇聯政府以“以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形式出現的我們共和國的目前結構已不符合居民人口的民族構成”為根據,將其降格併入俄羅斯聯邦。但造成當地民族構成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蘇聯政府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的毫無限制地鼓勵向少數民族地區大規模移入俄羅斯民族的政策。卡累利阿--芬蘭共和國被降格和併入俄羅斯聯邦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不尊重當地民族意願和違背民族自決權原則的表現。它實際上是在當地居民對此事不甚瞭解或根本不瞭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這一行動不僅損害了卡累利亞民族的自主權,而且在其他少數民族中造成了很不良的影響。其他民族擔心會在某個時候遭到和卡累利亞族同樣的命運,從而增強了它們對聯盟中央的離心傾向。至此,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數量固定為15個。

蘇聯解體雖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民族問題對蘇聯解體可謂關鍵因素。在理論上背離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平等原則,忽視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長期性、複雜性和重要性,以及在實踐上對民族問題解決不力、處理失誤,造成許多難以化解的歷史積怨和現實的民族矛盾,是導致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這一點在蘇聯的形成和擴大的過程有明顯的體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