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你連會都不會開?還想著當領導!牛人都是這樣辦會的!

不開空話連篇的會, 不發離題的萬里的議論。 ——鄧小平

學會組織會議, 是進階成管理層的必備技能, 也是常見的工作事項。

可從3個方面理解會議:

①1個目的:解決問題。

②9個要素:會議名稱、時間、地點、組織者、參會者、主題、議題、形式、成果。

③6個功能:交流資訊、協調矛盾、作出決策、發揚民主、樹立權威、凝聚人心。

會議, 既有千人大會, 也有幾人小會, 既有綜合會議, 也有專題會議, 既有現場會、電話會, 也有電視會、網路會。 既有每年每月每週的例行會議, 也有根據工作需要的非例行會議。 不同的會議, 有不同的組織方式, 但首先要明白:

1、會議品質的高低, 取決於組織會議的人, 而不是與會領導。

2、沒有會議準備, 就會開成低效會議, 甚至是怨氣會議。

3、籌辦會議, 體現綜合素質, 利於聯繫領導、拓展人脈。

這裡有很多經驗之談, 筆者分三篇做乾貨分享,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會議籌備5件事,

即確定名稱、議題、時間、地點、參加人員5個要素。

一、確定會議名稱

會議名稱, 是向外部提供有關會議資訊的引領性標題, 也用於撰寫會議通知、佈置會議現場、宣傳報導會議的需要。

會議越是正式, 名稱越是規範。 比較常見的是:“會議主辦者名稱+會議議題+會議類型”的形式。 如:湖南大學系統建設工作動員大會、銷售部市場行銷研討會。

當然, 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 揭示某方面的特徵, 如揭示時間(如, 2017年)、屆次(如, 第十五屆)、功能(如, 動員部署大會)、參與人員特徵(如, 中青年幹部大會)、出席範圍(如, 黨員擴大會議)、會議方式(如, 電視電話會議、專題討論會)等。

二、確定會議議題

議題來源3個方面:①上級機關和領導安排的是事項。 ②下級單位和部門提交的, 需要以會議形式研究和決定的事項。 ③通過調研向有關單位和部門搜集來的、需要研究和決定的事項。

原則有6條:①目標性原則, 議題要服務於會議目標。 ②必要性原則, 必須是影響全域工作, 有開會價值。 ③可行性原則, 背景不清、解決條件不成熟的議題, 會導致議而難決、決而難行的情況。 ④明確性原則, 不能含糊不清, 讓人摸著頭腦。 ⑤有限性原則, 列的越多, 可能議而不透。 ⑥排序性原則, 同類議題儘量在一起議, 重要議題優先議。

三、確定會議時間

包括2個內容:什麼時候開, 開多長時間。

1、開會時機。 條件具備才能開,

具體有5條可參照:①與會人員在開會必要性上有統一認識, 都覺得不開不行。 ②議題涉及事項的背景、過程、解決途徑基本清晰。 ③與會人員有充分準備時間, 且方便人員出席。 ④有利於下步工作的開展, 符合工作的規律(比如, 每週行政例會在週一或週五開)。 ⑤部分會議, 還要考慮舉辦時間的意義(如紀念日)、天氣(如, 露天的會議)。

2、開會時長。不拖遝,也不能緊張。基本依據是:①議題多少。多則長、少則短。②鬆弛有度。符合人的疲勞規律。③會議成本。時間越短,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四、確定會議地點

單位、部門的日常會議,多在單位內召開,不存在選擇地點的問題,只存在選擇場所的問題。考慮的要素通常是:①人員夠不夠坐。②投影、視音訊系統等硬體設施是否具備。③桌椅佈局需不需要調整。

但對於跨地區、全國性的會議,地點選擇就重要了。考慮的要素包括:①政治意義。地點可以對外界釋放出一種政治信號,比如選擇在杭州開電商會議、選擇在深圳開改革會議等。②經濟考量。便於節省會議開支。③交通。儘量減少與會人員赴會成本。④環境。好的風景能夠吸引與會人員,調動與會積極性。⑤服務。會議場所服務人員的態度、水準也應當考慮。⑥保密。如有保密要求,要選擇保密性好的場所。

五、確定與會人員

參會人員的數量決定了會議規模,職級決定了會議規格。

考慮要素包括:①是不是必要成員。②級別和地位是否合適。③在中心議題的專業知識方面是否確有需要或能有所共用。④能否直接參與會後執行。⑤是否有利於會議目標的實現。⑥是否具有達成某項決議的能力。⑦是否能因參與會議而獲得好處。⑧是否具有行政或法律責任來進行審查和決定。⑨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⑩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妨礙,從而影響會議整體成效。

當然,能不來的儘量少來,要控制成本和組織難度。

下一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撰寫會議通知”,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如果您願意與我們一起暢想職業發展,請關注“工作者思維”訂閱號,每天解析一個工作小妙招,助您每天都有小進步。

2、開會時長。不拖遝,也不能緊張。基本依據是:①議題多少。多則長、少則短。②鬆弛有度。符合人的疲勞規律。③會議成本。時間越短,成本越低,效率越高。

四、確定會議地點

單位、部門的日常會議,多在單位內召開,不存在選擇地點的問題,只存在選擇場所的問題。考慮的要素通常是:①人員夠不夠坐。②投影、視音訊系統等硬體設施是否具備。③桌椅佈局需不需要調整。

但對於跨地區、全國性的會議,地點選擇就重要了。考慮的要素包括:①政治意義。地點可以對外界釋放出一種政治信號,比如選擇在杭州開電商會議、選擇在深圳開改革會議等。②經濟考量。便於節省會議開支。③交通。儘量減少與會人員赴會成本。④環境。好的風景能夠吸引與會人員,調動與會積極性。⑤服務。會議場所服務人員的態度、水準也應當考慮。⑥保密。如有保密要求,要選擇保密性好的場所。

五、確定與會人員

參會人員的數量決定了會議規模,職級決定了會議規格。

考慮要素包括:①是不是必要成員。②級別和地位是否合適。③在中心議題的專業知識方面是否確有需要或能有所共用。④能否直接參與會後執行。⑤是否有利於會議目標的實現。⑥是否具有達成某項決議的能力。⑦是否能因參與會議而獲得好處。⑧是否具有行政或法律責任來進行審查和決定。⑨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⑩是否會對他人造成妨礙,從而影響會議整體成效。

當然,能不來的儘量少來,要控制成本和組織難度。

下一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撰寫會議通知”,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哦!

如果您願意與我們一起暢想職業發展,請關注“工作者思維”訂閱號,每天解析一個工作小妙招,助您每天都有小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