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史·諸帝本紀》評點五:宋甯宗、宋理宗、宋度宗

文/格瓦拉同志

《宋史》為元朝宰相脫脫、阿魯圖領銜編纂, 全書共四百九十六卷, 分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卷, 其中用於記載皇帝事蹟的部分稱本紀。 因限於篇幅, 本文只對宋甯宗、宋理宗、宋度宗本紀進行評點, 採用文言文形式。 評點如下:

宋甯宗趙擴:甯宗即位之初, 趙汝愚汝輔政, 朱熹為教導, 召用宿儒, 引拔善類, 嗣孝宗之業, 大興善政, 一時守文繼體之政, 燁然可觀。 旋外戚韓侂胄用事, 竊弄威福, 指鹿為馬, 驅斥正人, 大開黨禁。 又輕啟邊釁, 外挑強鄰, 然授用非人, 措置乖方,

以致流毒淮甸, 喪師辱國, 函首北行, 大虧國體。 侂胄既敗, 史彌遠擅權, 威福由己, 內蓄群奸, 排斥善類, 招權納賄, 專橫逾於侂胄。

宋甯宗畫像

帝外困于史彌遠, 內制于楊後, 政不由己, 默然充位而已。 嘉定和議即成, 屈身以事金人, 慎言開邊, 自保封疆, 然亦未敢忘恢復之業。

值蒙古伐金, 北國拮蹙, 欲南侵以紓其困, 帝亦致師北討, 志在興複。 然偷安日久, 士卒難用, 兵連禍結, 國用匱乏, 終至無功。 考甯宗之失, 在於性本柔懦, 委政非人, 雖有遠圖, 惜失良措, 輕躁冒進, 大虧治道, 乾淳之業, 至此而愈壞矣!

宋理宗趙昀:夫天子之位, 四海屬望, 億兆所系, 關乎國家榮辱, 社稷存亡, 故應常有臨淵之憂, 履冰之懼, 夕惕若厲, 慎始善終, 庶幾可荷重任。 若居安忘危, 樂而忘憂, 因循苟且, 輕啟禍端, 則不免有腹心之患, 喪邦之憂。 理宗之立, 出於史彌遠之謀, 蓋利其疏弱而易制也。 故即位之始, 威福出自史氏, 帝淵默十年無所為, 備位而已。

宋理宗畫像

史氏既亡, 帝勵精圖治, 進賢退不肖, 思大有所為。 故氣象一新, 數有善政, 庶幾將振墜緒矣。 又結盟與蒙古, 共伐滅金, 複河南故地, 收中原遺民, 修祖宗陵墓, 函金主遺骨, 刷靖康之恥, 複五世之仇, 當此之時, 榮耀極矣。 顧乃輕信愚小, 貪地棄盟, 遣師入洛, 輕啟邊釁, 引狼入室, 與虎謀皮, 終至兵連禍結, 境土日蹙, 日益以亡。

及中年嗜欲既多,

怠于政事, 權移奸臣, 故史嵩之、丁大全、賈似道之徒, 竊弄威福, 久蠹其政;李宗勉、崔與之、吳潛之賢, 衷心致治, 皆弗究於用。 且沉溺經筵性命之講, 徒資虛談, 無益於治。 於是邪進賢退, 妖氛日甚, 而帝終不能有所悟, 使國事敗壞無可救矣。

蒙古、殘金與南宋對峙圖

理宗享國久長, 與仁宗同。 然治效之不及慶曆、嘉祐者, 日久偷安, 慎始亂終者矣。 然宋之亡, 後理宗之崩逾三十年者, 以正人猶多, 士習仍端, 忠傑烈士守土禦敵者眾矣!考其所以然者, 由帝表章先儒, 丕變士習, 以理學復古帝王之治者也, 其功為美。 廟號曰“理”, 其殆庶乎!

宋度宗趙祺:理宗季年, 國是日非, 疆土逾削, 奸邪弄柄, 良士貶竄, 誠危急存亡之時, 非命世之主無以救也。 及度宗即位, 拱手權奸, 怠於政事, 沉溺遊戲, 閉目塞聽, 無一良政以振起墜緒, 遂使宋政衰敝寢甚, 亡無日矣。

宋度宗畫像

襄樊久困既破,北軍得長驅而東,江南危急,四境告警,君臣束手無所作為,坐以待斃耳!是庸鄙之主耳,適速其亡也,然亡國不及於其身,固其人之幸,其國之哀矣!

宋度宗畫像

襄樊久困既破,北軍得長驅而東,江南危急,四境告警,君臣束手無所作為,坐以待斃耳!是庸鄙之主耳,適速其亡也,然亡國不及於其身,固其人之幸,其國之哀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