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權力最大的太后,執掌朝政近四十年,深刻改變戰國格局

秦國宣太后(?―前265年), 史稱羋八子, 秦昭襄王的母親, 執掌朝政近四十年, 使秦國由弱變強, 打破東方各國合縱抗秦之勢, 弱楚抑齊、瓜分韓魏、滅義渠國, 為秦昭襄王後期親政秦國成為戰國之首,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曲折身世

羋八子是楚國人, 母親先嫁羋忠, 生下羋八子、羋八子的弟弟羋戎。 羋忠是楚威王的庶弟, 是楚國貴族, 羋忠早亡。 後來羋八子的母親又嫁給富裕之家的魏瓊, 生下兒子魏冉, 後來母親、父親魏瓊相續染病去世, 家中只剩下羋八子、羋戎、魏冉三人, 家道中落, 原本在國都學習禮儀、執麻、治絲繭的羋八子不得不回家, 辛勤勞作, 用養蠶和織布來養家。

被封公主嫁秦王

秦國秦惠文王(西元前337年—西元前311年在位)繼位後, 國力逐步強大, 西元前329年, 楚國楚威王去世, 楚懷王(西元前328年—西元前299年在位)繼位, 楚國政局不穩, 秦國和魏國趁機攻打楚國, 魏國佔領了楚國的陘上地區,

魏國則把魏國西邊的土地補償給秦國。 後來秦國又主動攻打魏國, 魏國打算聯合韓、趙、燕等國合縱抗秦。 秦國則打算與楚國結盟來對抗。

當時楚、齊、秦是強國, 楚懷王繼位第二年, 秦國派丞相張儀出使楚國, 與楚國結盟, 秦國派公子為人質, 楚國派公主嫁給秦王結親, 楚懷王不願意把女兒嫁到秦國, 就封羋八子為楚國公主, 代表楚國王族與秦王結親。

羋八子帶著弟弟羋戎、魏冉到秦國, 傾心結交丞相張儀和秦王身邊劉內侍, 終於見到秦王。 西元前325年, 羋八子為秦王生下兒子嬴稷, 既後來的秦昭襄王。 秦王封她為八子, 當時秦王后宮分為八個等級, 分別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羋八子的後宮地位依舊底下。

齧桑會盟義渠王出現

西元前323年, 秦惠文王在丞相張儀的建議下, 秦、楚、齊、魏在齧桑會盟, 秦王派弟弟嬴疾和羋八子代表自己出席, 會盟結束時, 羋八子被突襲的義渠王抓住, 義渠王和羋八子初次相遇, 原來義渠國已經倒向魏國,

後來秦王派人解救了羋八子。

齧桑會盟失敗了, 秦國與魏、齊、楚沒有達成和解, 秦王以此為由驅逐丞相張儀, 任命弟弟嬴疾為相。 張儀到魏國為相, 張儀極力促進魏國親秦拒楚。 魏惠王猶豫不決, 秦國攻取了魏國的平周, 魏惠王去世後, 魏襄王繼位, 秦國繼續攻打魏國, 主張合縱的公孫衍遊說東方各國, 組織起魏、趙、韓、燕、楚五國攻打秦國。 西元前317年, 秦國以羋八子的名義討好義渠國, 送去千匹文繡和百名美女, 然後派兵打敗各懷心思的五國聯軍。

羋八子母子在燕國當人質

羋八子為秦惠文王生下嬴稷、嬴芾、嬴悝三個兒子。 卻因為羋八子身份底下, 三個兒子都無緣太子位。 秦王惠王后的養子嬴蕩被立位太子, 羋八子和兒子嬴稷被派往燕國做人質。

西元前311年, 秦惠文王去世, 嬴蕩繼位, 史稱秦武王, 秦武王對張儀在秦國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 齊國也深恨張儀, 魏國的張儀在驚恐中去世了。

西元前307年, 二十三歲的秦武王在東周舉鼎而亡, 沒有子嗣, 秦國王位由誰繼承?全由丞相嬴疾(秦惠文王的弟弟)決定, 一直以來, 惠文王后和她的兩個兒子嬴壯、嬴雍對嬴疾掌權不滿, 虎視眈眈。 嬴疾不願意立惠文王后的兒子繼位, 嬴疾傾向於和自己見解相同的羋八子的兒子繼位。

嬴稷繼位羋八子執政

秦武王去世, 趙武靈王趁機派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羋八子和嬴稷母子送回秦國。 在趙國的壓力下, 惠文王后只好同意嬴稷繼位, 是為秦昭襄王(西元前306年—西元前251年在位), 嬴稷在舅舅魏冉、羋戎的、羋八子同族親戚向壽的幫助下,平定王室奪君之亂,魏冉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公子。

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太后羋八子主政,史稱宣太后,魏冉、羋戎把持朝政,後來嬴悝、嬴芾也參與朝政,組成秦國核心圈,史稱四貴。

瓦解齊、楚、韓、魏四國合縱

秦昭襄王繼位初期,秦國政局不穩,齊、楚、韓、魏打算合縱攻打秦國,秦宣太后出使楚國,委曲求全與楚懷王達成結盟,楚懷王將女兒葉陽嫁給秦昭襄王為妻,秦國也把王族之女嫁給楚懷王的一個兒子。

齊國聽說後,打算聚集韓、魏、三國力量攻打楚國,楚國則先下手攻打韓國,秦國幫助楚國預防魏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太遠無法及時救援,韓國就向秦國求救,西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動。羋八子召見尚韓國使臣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秦國大臣甘茂認為韓國一旦投靠楚國,楚、韓兩國就會挾持魏國來危害秦國,於是秦國出兵,楚國撤軍。

西元前303年,秦宣太后羋八子與楚懷王在楚國黃棘會盟,秦國將上庸之地歸還給楚國,楚懷王大肆慶賀十分得意。

齊國的齊宣王十分惱怒楚國的背盟,終於發兵十五萬攻打楚國,韓、魏也相繼發兵攻楚,楚國很快失去六座城池。秦國卻拒不發兵相救。楚懷王無奈派太子熊橫到秦國做人質,秦國立刻發兵攻打韓、魏兩國。韓、魏主力部隊在楚國無法及時回防,被秦軍佔領數座城池潰不成軍。這次齊軍同樣無法及時相救,韓、魏兩國向秦國求和。秦國奪了韓、魏兩國城池,又迫使兩國和秦國結盟,楚國又成為韓、魏、齊的死敵,一舉多得。

西元前302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熊橫逃回楚國,秦國以此為由聯合齊、韓、魏三國共同攻打楚國。四國軍隊攻下楚國垂沙、宛城、葉城等大片土地,斬殺楚軍兩萬人。楚國被迫向齊國求和,又把太子熊橫送到齊國做人質,韓、魏、齊、秦撤軍。這時楚國將領又在國內舉兵起事,楚國四分五裂。

函谷關之戰

西元前299年,羋八子又趁楚懷王到秦國武關會盟之際,扣押楚懷王,楚國大亂,東方各國準備再次合縱伐秦。齊國將人質楚國太子熊橫送回楚國,繼位為楚頃襄王,但是楚國已經不是一流強國了。

西元前298年,齊、韓、魏三國六十萬大軍攻打秦國,在函谷關對峙一年多以後,終於攻破函谷關,秦國被迫割地求和,割讓河外之地給韓魏兩國,將武遂歸還魏國,將封陵歸還韓國,賠償齊國可以買下一座城池的財物。

伊闕之戰消滅韓、魏精銳部隊

函谷關大戰之後,齊國想進一步打壓秦國,此時被齊國佔領的燕國已經複國,燕昭王招賢納士,蘇秦到達燕國,蘇秦感恩燕昭王厚待,議計聯合各國攻打齊國。

蘇秦出使齊國,建議齊閔王吞併宋國,蘇秦比喻宋國好比秦國的巴蜀之地,巴蜀位置優越、魚米豐富,宋國也是這樣。齊閔王聽從了蘇秦的建議,將預防秦國的兵力撤回齊國,讓大將匡章攻打宋國。

齊國對秦國的壓力減輕後,這時,韓國和魏國分別繼位了新國王,秦國趁機攻打韓國和魏國。西元前293年,魏冉手下大將白起在伊闕之戰大勝韓、魏聯軍,殲敵二十四萬。經此一戰,韓、魏兩國精銳盡失,國力更加衰弱。

削弱齊國

伊闕之戰過後,秦昭襄王約齊閔王共同稱帝,身在齊國的蘇秦,極力勸阻齊閔王稱帝,稱帝必然引起天下共怒,齊閔王取消了稱帝,秦昭襄王卻堅持稱帝,蘇秦趁機聯合魏、韓、齊、趙、楚五國合縱舉兵伐秦,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位,五國合縱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西元前286年,齊國滅亡宋國,因宋國國方圓數百里,是戰國碩果僅存的幾個二等國家之一。齊國佔領宋國後實力大增,北脅趙魏,東迫韓國,南迫楚國。引起六國的恐懼,燕國趁機聯合趙、韓、魏、秦、楚等國合力攻打齊國,西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戰爭開始後楚也加入聯軍)。激戰于濟西,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七十二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三年後齊國雖然複國,但是國力大減,不再是一流強國。

滅義渠國

義渠建國五百年,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西元前331年,義渠國內發生內亂,秦惠文王派庶長操平定內亂。西元前318年,作為報復,義渠王參與了公孫衍合縱楚、韓、趙、魏、燕的五國攻秦之戰。義渠趁秦軍主力與五國交戰之機,大敗秦軍于李帛(今甘肅省天水市東)。
​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力大損,但仍保留一定實力。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前來朝賀,久留王宮,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秦昭襄王非常難堪卻又無可奈何。西元前272年,宣太后殺義渠王于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主政集團失勢

宣太后主政長達三十六年,重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嬴悝、嬴芾等四貴主政。造成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西元前271年,魏國人範雎逃亡至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外戚弑君篡國的禍亂。

秦昭襄王採納範雎的建議,任用猛將蒙驁等人,派御林軍抓捕向壽等太后宗族勢力。魏冉帶兵一萬五千人準備謀反被鎮壓;嬴芾密謀造反被遷往關外封邑,後孤憂而死;羋戎被逐放到封邑華陽,半途中去世;向壽隱居山野,不知所終,只有嬴悝善終。宣太后羋八子失勢後,於西元前265年去世。

嬴稷在舅舅魏冉、羋戎的、羋八子同族親戚向壽的幫助下,平定王室奪君之亂,魏冉誅殺惠文後及公子壯、公子雍,將秦武王后驅逐至魏國,肅清了與秦昭襄王不和的公子。

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太后羋八子主政,史稱宣太后,魏冉、羋戎把持朝政,後來嬴悝、嬴芾也參與朝政,組成秦國核心圈,史稱四貴。

瓦解齊、楚、韓、魏四國合縱

秦昭襄王繼位初期,秦國政局不穩,齊、楚、韓、魏打算合縱攻打秦國,秦宣太后出使楚國,委曲求全與楚懷王達成結盟,楚懷王將女兒葉陽嫁給秦昭襄王為妻,秦國也把王族之女嫁給楚懷王的一個兒子。

齊國聽說後,打算聚集韓、魏、三國力量攻打楚國,楚國則先下手攻打韓國,秦國幫助楚國預防魏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太遠無法及時救援,韓國就向秦國求救,西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長達五個月不能攻克。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不出崤山,按兵不動。羋八子召見尚韓國使臣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秦國大臣甘茂認為韓國一旦投靠楚國,楚、韓兩國就會挾持魏國來危害秦國,於是秦國出兵,楚國撤軍。

西元前303年,秦宣太后羋八子與楚懷王在楚國黃棘會盟,秦國將上庸之地歸還給楚國,楚懷王大肆慶賀十分得意。

齊國的齊宣王十分惱怒楚國的背盟,終於發兵十五萬攻打楚國,韓、魏也相繼發兵攻楚,楚國很快失去六座城池。秦國卻拒不發兵相救。楚懷王無奈派太子熊橫到秦國做人質,秦國立刻發兵攻打韓、魏兩國。韓、魏主力部隊在楚國無法及時回防,被秦軍佔領數座城池潰不成軍。這次齊軍同樣無法及時相救,韓、魏兩國向秦國求和。秦國奪了韓、魏兩國城池,又迫使兩國和秦國結盟,楚國又成為韓、魏、齊的死敵,一舉多得。

西元前302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熊橫逃回楚國,秦國以此為由聯合齊、韓、魏三國共同攻打楚國。四國軍隊攻下楚國垂沙、宛城、葉城等大片土地,斬殺楚軍兩萬人。楚國被迫向齊國求和,又把太子熊橫送到齊國做人質,韓、魏、齊、秦撤軍。這時楚國將領又在國內舉兵起事,楚國四分五裂。

函谷關之戰

西元前299年,羋八子又趁楚懷王到秦國武關會盟之際,扣押楚懷王,楚國大亂,東方各國準備再次合縱伐秦。齊國將人質楚國太子熊橫送回楚國,繼位為楚頃襄王,但是楚國已經不是一流強國了。

西元前298年,齊、韓、魏三國六十萬大軍攻打秦國,在函谷關對峙一年多以後,終於攻破函谷關,秦國被迫割地求和,割讓河外之地給韓魏兩國,將武遂歸還魏國,將封陵歸還韓國,賠償齊國可以買下一座城池的財物。

伊闕之戰消滅韓、魏精銳部隊

函谷關大戰之後,齊國想進一步打壓秦國,此時被齊國佔領的燕國已經複國,燕昭王招賢納士,蘇秦到達燕國,蘇秦感恩燕昭王厚待,議計聯合各國攻打齊國。

蘇秦出使齊國,建議齊閔王吞併宋國,蘇秦比喻宋國好比秦國的巴蜀之地,巴蜀位置優越、魚米豐富,宋國也是這樣。齊閔王聽從了蘇秦的建議,將預防秦國的兵力撤回齊國,讓大將匡章攻打宋國。

齊國對秦國的壓力減輕後,這時,韓國和魏國分別繼位了新國王,秦國趁機攻打韓國和魏國。西元前293年,魏冉手下大將白起在伊闕之戰大勝韓、魏聯軍,殲敵二十四萬。經此一戰,韓、魏兩國精銳盡失,國力更加衰弱。

削弱齊國

伊闕之戰過後,秦昭襄王約齊閔王共同稱帝,身在齊國的蘇秦,極力勸阻齊閔王稱帝,稱帝必然引起天下共怒,齊閔王取消了稱帝,秦昭襄王卻堅持稱帝,蘇秦趁機聯合魏、韓、齊、趙、楚五國合縱舉兵伐秦,秦昭襄王被迫取消帝位,五國合縱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西元前286年,齊國滅亡宋國,因宋國國方圓數百里,是戰國碩果僅存的幾個二等國家之一。齊國佔領宋國後實力大增,北脅趙魏,東迫韓國,南迫楚國。引起六國的恐懼,燕國趁機聯合趙、韓、魏、秦、楚等國合力攻打齊國,西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戰爭開始後楚也加入聯軍)。激戰于濟西,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七十二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三年後齊國雖然複國,但是國力大減,不再是一流強國。

滅義渠國

義渠建國五百年,長期與秦國發生戰爭。西元前331年,義渠國內發生內亂,秦惠文王派庶長操平定內亂。西元前318年,作為報復,義渠王參與了公孫衍合縱楚、韓、趙、魏、燕的五國攻秦之戰。義渠趁秦軍主力與五國交戰之機,大敗秦軍于李帛(今甘肅省天水市東)。
​前314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義渠,攻取了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力大損,但仍保留一定實力。秦昭襄王繼位時,義渠王前來朝賀,久留王宮,宣太后與義渠王私通,生下兩子,秦昭襄王非常難堪卻又無可奈何。西元前272年,宣太后殺義渠王于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主政集團失勢

宣太后主政長達三十六年,重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嬴悝、嬴芾等四貴主政。造成秦國國內只知有太后和四貴,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西元前271年,魏國人範雎逃亡至秦國,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議收回五人的權力,以免造成外戚弑君篡國的禍亂。

秦昭襄王採納範雎的建議,任用猛將蒙驁等人,派御林軍抓捕向壽等太后宗族勢力。魏冉帶兵一萬五千人準備謀反被鎮壓;嬴芾密謀造反被遷往關外封邑,後孤憂而死;羋戎被逐放到封邑華陽,半途中去世;向壽隱居山野,不知所終,只有嬴悝善終。宣太后羋八子失勢後,於西元前265年去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