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身與養性

幾年前, 我這個開始使用電腦辦公的老同志, 漸漸的學會了上網, 在孩子們的幫助下, 我也學會了上網發點文章。 寫寫學習感悟、說說社會現象、弘揚為善之道….沒想到, 在發表一篇有關市政工程項目施工過程的報導後, 我被罵的狗血淋頭。 平心而論, 我在採訪時是很認真的, 圖文並茂的形式獲得了50000多的點擊量, 但也獲得了400多人的辱駡。 表揚說好話的咱就不說了, 也談不上啥高論, 但辱駡的咱得重視吧, 未想到啊, 罵我的人竟然毫無道理, 有的壓根兒就不知道我寫得是啥, 看了題目就開罵…做新聞也幾十年啦,

咱那受過這委屈啊, 很無奈, 我把情況真實的反映給了網站領導, 未想到, 領導的回到令我驚詫:這很正常啊, 誰在網上不被罵呀….

罵人, 這件非常不正常的現象, 竟然被認為乃正常現象?我無語啦, 怎麼辦呀?我又不是人家的領導?告退吧, 剛剛學會發帖的我, 很不情願的離開了這個網站。 上個月, 聽說這個網站被關閉了, 啥原因咱不知, 但能默許污言穢語的存在, 我想, 這個網站也不該繼續辦下去啦…

年少時, 說點髒話, 就會遭到父母及爺爺、奶奶的嚴厲訓斥, 家庭的薰陶慢慢才明白, 修身養性乃人生一輩子的磨礪, 作為禮、樂都在此制定的中原人, 我們在感覺自豪的基礎上, 更應該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

修身養性, 修身:使身體健康;養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損害。

通過自我反省體察, 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修身養性要戒自卑、戒妒忌、戒小人、戒誘惑、戒暴怒。 一個開口隨意辱駡他人的人, 怎能知曉這些道理、靜坐當思自己過, 閒談莫論他人非。 能受苦乃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 避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 讓三分心平氣和。 自處超然, 處人藹然;有事斬然, 無事修然;得之淡然, 失之泰然;思之坦然, 為之善然。

中國封建社會的個人修養, 主要是灌輸儒家的修身思想, 所謂“三綱五常”就是個人修身的核心內容。 “三綱”指: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無常 “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實際上就是一種個人修身養性的衡量標準。 那些隨便辱駡他人的年輕人,

你們知道這些道理嗎?隨意的作為, 不讓我們懷疑你們的家教嗎?

面對社會現象, 我們先不要隨意下定論, 不要隨意下判斷。 因為人們往往容易在別人稍有差錯或者失敗的時候, 就立刻下結論。 對他人的態度和處理人際關係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先不要對人下判斷, 先要說出你是怎樣認為的。 這樣做, 就可以防止和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衝突, 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產生無謂的煩惱與苦悶。 我今天要說的是:啥都未搞明白, 稀裡糊塗的就罵人家, 合適嗎?如果不在網路上, 是不是要打起來啦?

人之所以痛苦, 煩躁不安, 隨便罵人, 那是追求了錯誤的理念, 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 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 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 你放不下私欲的膨脹。 如果你不寬恕眾生, 不原諒眾生, 到頭來只有苦了你自己。 福報不夠的人, 就會常常聽到是非;認識自己吧, 降伏了自己, 改變自己, 才能去改變他人。

我今天要說的就是“網路噴子”, 罵人豈能一生幸福?罵人者一生的煩惱將永遠伴隨你, 因為你心不靜、心不善, 煩惱乃必然。

當我們抱著感恩之心, 感謝父母養育、感恩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尊敬師長、敬重長輩, 寬容身邊的人或我們的子孫, 何談煩惱?人生一世, 不可能處處滿意, 處在不滿意的逆境怎麼辦?修身養性、看書學習吧, 不然你會抑鬱, 會給精神科醫院送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