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TCT 2017」南京一院再創記錄,經皮肺動脈去神經術TCT直播

美國丹佛當地時間11月1日早上8點, 2017年經導管心血管治療學術會議(TCT 2017)主會場, 南京市第一醫院陳紹良教授團隊的一場手術正式開始視頻直播(圖1)。 本次手術直播的是該團隊發明的經皮肺動脈去神經術(PADN), 由陳紹良教授主刀, 謝渡江副主任醫師和李小波副主任醫師擔任助手(圖2)。 我國學者原創的這種術式使得世界性難題——肺動脈高壓(PAH)的微創治療成為可能。

圖1. 直播主會場。

圖2. 手術直播中。

病例情況

這是一位元41歲的女性患者, 因胸悶氣喘2年、加重半年入院, 半年前確診特發性PAH(IPAH)後, 採用波生坦和西地那非治療, 效果不佳。 其6分鐘步行距離僅315米, WHO心功能分級3級, NT-proBNP達到1534 pg/ml。 心肺功能運動試驗(CPET)中, VO2/kg:13.4 ml/mim/kg, VE/VCO2:54.4。

其他超聲心動圖測量值及影像、X線及CTA影像、右心導管檢查(RHC)結果如圖3至圖6所示。

圖3. 超聲心動圖測量值。

圖4. 超聲心動圖影像。

圖5. X線及CTA影像。

圖6. 右心導管檢查結果。

手術步驟

患者平臥于手術臺上,

常規消毒鋪巾, 1%利多卡因局麻, 以Seldinger法穿刺右側頸內靜脈、右橈動脈、右股靜脈, 分別置入8.5F、6F、7F血管鞘。 先以六腔漂浮導管沿右側頸內靜脈分別測量右房壓(RAP)、右室壓(RVP)、肺動脈壓(PAP)、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 並取各部位血行血氣分析, 熱稀釋法測心排血量(CO)。 計算全肺血管阻力(PVR)。 再將6F豬尾導管沿右橈動脈抵達左心室, 測量左室壓力, 以獲得左室舒張末壓。 取左室血行血氣分析。

沿右股靜脈將6F豬尾導管抵達主肺動脈內, 分別以左前斜20度、頭20度以及正位頭20度行肺動脈造影, 以清晰顯示主肺動脈及左右肺動脈分叉, 測量主肺動脈末端、左肺動脈起始部直徑, 並結合術前肺動脈CTA測量的主肺動脈末端、左肺動脈起始部直徑, 選擇合適尺寸的10極環狀肺動脈消融電極。 保持正位頭20度不變,交換為房間隔穿刺鞘(SWARTZ鞘)專用加硬導絲。

沿右股靜脈、SWARTZ鞘專用加硬導絲,將8.5F的SWARTZ鞘抵達主肺動脈內,將合適直徑的10極環狀肺動脈消融電極,沿SWARTZ鞘管抵達主肺動脈內,調整環狀電極,反復消融主肺動脈末端、左肺動脈起始部前側壁,消融溫度要求50℃~55℃,每次消融時間120秒。

消融結束後,撤出消融導管及SWARTZ鞘,再次以六腔漂浮導管測量各部位壓力及血氣、CO,計算PVR。根據測得各種資料,顯示手術非常成功。

圖7. 術中造影。

圖8. 術中消融。

經皮微創介入,PAH治療新方法

PAH作為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預後很差,長期以來屬於世界性難題。目前PAH的治療方法有限,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從單藥治療甚至多聯靶向藥物治療中獲益,不僅死亡率極高,而且藥物治療的費用驚人。之前有研究提示,PAH患者存在交感神經過度啟動,外科肺動脈去神經術可緩解肺動脈壓升高。陳紹良教授團隊基於這一原理,創新性地選擇經皮行肺動脈去神經術,改變了PAH治療局面。

2012年,在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之後,陳紹良教授團隊率先開展了PADN首次人體研究(1期PADN-I試驗),在13例IPAH患者中初步驗證了PA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IPAH患者,經過3個月隨訪,PADN可明顯降低PAP,增加6分鐘步行距離。

2016年初,陳紹良教授團隊在《迴圈:心血管介入》(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雜誌上報告了2期PADN-I試驗結果。研究發現,PADN治療後患者的PAP降低,WHO功能分級、6分鐘步行距離及NT pro-BNP水平均改善,PAH相關事件發生率低,1年結果較佳。

據悉,陳紹良教授團隊將于2018年開展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PADN-PAH),探討PADN對PAH患者血流動力學和功能改善的效果。相信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這項PADN原創技術將會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造福更廣大患者人群。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王雪萍丨美編 柴明霞丨製版 潘歡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保持正位頭20度不變,交換為房間隔穿刺鞘(SWARTZ鞘)專用加硬導絲。

沿右股靜脈、SWARTZ鞘專用加硬導絲,將8.5F的SWARTZ鞘抵達主肺動脈內,將合適直徑的10極環狀肺動脈消融電極,沿SWARTZ鞘管抵達主肺動脈內,調整環狀電極,反復消融主肺動脈末端、左肺動脈起始部前側壁,消融溫度要求50℃~55℃,每次消融時間120秒。

消融結束後,撤出消融導管及SWARTZ鞘,再次以六腔漂浮導管測量各部位壓力及血氣、CO,計算PVR。根據測得各種資料,顯示手術非常成功。

圖7. 術中造影。

圖8. 術中消融。

經皮微創介入,PAH治療新方法

PAH作為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預後很差,長期以來屬於世界性難題。目前PAH的治療方法有限,相當一部分患者無法從單藥治療甚至多聯靶向藥物治療中獲益,不僅死亡率極高,而且藥物治療的費用驚人。之前有研究提示,PAH患者存在交感神經過度啟動,外科肺動脈去神經術可緩解肺動脈壓升高。陳紹良教授團隊基於這一原理,創新性地選擇經皮行肺動脈去神經術,改變了PAH治療局面。

2012年,在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之後,陳紹良教授團隊率先開展了PADN首次人體研究(1期PADN-I試驗),在13例IPAH患者中初步驗證了PA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IPAH患者,經過3個月隨訪,PADN可明顯降低PAP,增加6分鐘步行距離。

2016年初,陳紹良教授團隊在《迴圈:心血管介入》(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雜誌上報告了2期PADN-I試驗結果。研究發現,PADN治療後患者的PAP降低,WHO功能分級、6分鐘步行距離及NT pro-BNP水平均改善,PAH相關事件發生率低,1年結果較佳。

據悉,陳紹良教授團隊將于2018年開展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PADN-PAH),探討PADN對PAH患者血流動力學和功能改善的效果。相信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國的這項PADN原創技術將會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地區,造福更廣大患者人群。

心線上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王雪萍丨美編 柴明霞丨製版 潘歡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