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艾灸腳底一妙穴,徹底根除月經不調,痛經、脾胃病也管用!

脾胃不好的人, 多施灸於中脘、足三裡等穴, 月經不調的女人, 也多施灸于三陰交、關元等穴。 如果脾胃不好又月經不調呢?這個時候, 有一個穴位可以起到小刺激大反應的作用, 這就是身體裡八個“核反應爐”之一的公孫穴。

《史記》記載, 黃帝複姓公孫, 名軒轅。 此穴以黃帝的姓為名, 正是取帝王居中央而統治四方之意。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 與沖脈相通。 脾主土, 在人體的正中央, 主運化水穀精微, 輸布全身, 是人的後天之本, 諳合統禦之道。

公孫是脾經的絡穴, 入屬脾臟, 聯絡胃腑, 又和位於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

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沖脈有“五臟六腑之海”之稱, 《靈樞經》說, 沖脈乃“十二經之海”, 是人體的“血海”。 公孫穴通沖脈, 沖脈皆起于胞宮, 與女子月經、生育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 因沖脈具有含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 調理公孫穴, 等於是對人身上十二經的氣血進行一次全面疏導, 具有行淤止痛之功。

道家醫學認為, 治療一切婦科疾病首先從脾胃入手, 尤其是月經不調, 更應該首先調胃。 脾統血, 主運化。 痛經時血色發暗並伴隨有血塊, 兩三天血塊排出後疼痛的症狀就會緩解, 但每月都會復發。 小腹受涼或貪吃冷飲導致脾胃虛寒, 不能運化水濕, 脾胃的運化不良就會產生痛經, 有時還會伴隨嘔吐、噁心、頭痛等症狀。

所以脾胃不好的、又有痛經、月經不調的女性朋友, 可以多刺激公孫穴, 可謂一舉多得!

位置公孫穴在人的足內側緣, 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 或在第一蹠骨基底之前內側下緣凹陷中, 赤白肉際處取穴。

適用人群:有痛經的女性, 經常有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的人。

主要功效:可緩解痛經症狀, 對胃痛、嘔吐、腹痛、腹瀉、痢疾等胃腸病症有輔助功效。

平時為調節身體而找公孫穴, 沒有必要按照治療用的位置去找, 以自己的壓痛為准。 我一般把公孫穴看做一個區域, 在腳拇指跟後, 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 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 壓到最有酸脹或酸痛感覺的那一點, 就是屬於你自己的公孫穴了。

艾灸方法:用艾條熏灸此穴, 每次15分鐘左右, 也能溫補脾陽。 灸的時候有個竅門, 叫雀啄灸。 皮膚感覺有點發燙, 馬上拿開, 然後再接著熏灸。 反復進行, 猶如小鳥啄食, 可以很好地保護皮膚。

“湖北蘄艾廠”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識。 查經絡、查穴位在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艾灸學堂”的工具,

可以學到更多穴位知識。 還有“您哪裡不舒服”等常見疾病的艾灸方法。 瞭解更多的艾灸知識。

小編推薦:

艾灸的五大忌諱!千萬不要這麼幹!

有空的時候, 多敲敲“大腿上的一個點”, 你的身體會越來越好

艾灸後出現這些現象, 恭喜你, 有好的效果了!

艾灸不分陰陽, 灸了也白灸!——你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