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螳螂背後的黃雀:他才是玄武門之變的真正推手

玄武門之變是改變唐朝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 是一場典型的“政變”。 李世民剷除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 並逼迫父親李淵提前退休, 一舉從“在野黨”變身“執政黨”, 政變無疑取得了完全成功。

但從整個事件的過程看, 險象環生, 採取突然襲擊的李世民竟然一度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脖頸, 幾乎喪命;而李建成的手下薛萬徹聞知宮中有變, 帶兵直撲秦王府, 差點端掉李世民的老巢。 種種跡象表明, 這是一場倉促間發生的政變, 根本談不上精心謀劃。

李世民上臺後幾次找房玄齡, 要求審查史官對玄武門事件的記錄,

對檔案動了手腳, 因此後人看到的正史一邊倒:太子李建成嫉妒李世民的戰功和威望, 屢次想將他肉體消滅, 李世民被逼無奈, 在僚屬們的激烈勸說下奮起反擊……

但是, 從現在能夠看到的史料字裡行間, 我們仍能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蛛絲馬跡, 如果將一些片段還原, 並串聯起來, 就會發現玄武門兵變的真正幕後推手。

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是皇位最有競爭力的選手, 同時也是比較規矩的選手, 他倆始終在等待裁判長李淵的決定。 李淵在皇儲人選上的遊移不定, 使他倆的情緒在希望和失望之間來回搖擺, 但要說起殺心搶班奪權, 並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

但他倆誰也沒在意, 場邊還蹲著不甘寂寞的第三名選手:他們的四弟齊王李元吉。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最不被看好的選手, 往往能笑到最後——前提是老大老二要掐起來, 互撕得厲害越好。

事實上, 除了李元吉自己, 誰也沒把他放在眼裡。 李元吉出生時估計是臉先著地, 奇醜無比, 醜到他母親竇氏認為出了塊廢品, 讓人趕緊扔掉。 只是因為一名好心的宮女悄悄撫養, 他才活了下來。

與李建成的仁厚、李世民的英武不同, 李元吉殘暴忌刻, 陰狠毒辣且能力低下。 天下初定, 竇建德余部劉黑闥造反, 從未當過方面軍統帥的李元吉主動請纓去鎮壓, 但因殺降擾民喪失人心, 被打得大敗, 最後還是李建成趕來替他擦腚, 採取釋放俘虜安撫百姓等寬厚政策, 才打敗並俘獲了劉黑闥。

李淵是個慈祥的父親, 卻不是個明智的皇帝。 他喜愛李建成仁義, 欣賞李世民能幹, 愛聽李元吉奉承, 於是讓這三個嫡子全部搬進宮中, 太子住東宮, 秦王住西宮承乾殿, 齊王住武德殿, 他們父子兄弟都隨身攜帶刀劍, 見了面呼爺稱兄, 不大講君臣那套禮節。 (皆攜弓刀, 相遇如家人禮。 )

更扯的是, 李淵慣孩子太離譜, 不僅給仨兒子各發了一台印鈔機(“各賜鑄錢爐一”), 還任由三個兒子頒佈命令, 這些命令跟皇帝的詔書混雜在一起, 有時相互矛盾, 底下人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 (由是皇太子令、秦齊二王教與詔敕雜行, 內外懼, 莫知所從。 )

李建成(息王)墓誌銘

人的野心都是一點點彭脹起來的, 在慈父的鼓勵下, 三位體會到權力滋味的熱血青年夢想著更大的成功, 雖然他們深知, 在這場新的角逐中, 必須蹚著兄弟的血泊才能勝出。

李元吉很自然地將自己擺在從屬位置, 他選邊站隊到太子一邊, 理由很簡單:幫助弱者, 鬥倒強者, 自己才有可能成為最強者。

這是一場政壇上的“鬥地主”遊戲,

手下猛將如雲、智囊成堆的李世民, 如同手握一副好牌的“地主”, 處於最強勢的一方。

因此, 鼓動、幫助太子打倒秦王, 成為李元吉眼下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客觀評價, 這次他工作很努力, 也很有成效。

請看這段史料——“時秦王有功, 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 元吉喜亂, 欲並圖之。 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 為上所愛, 殿下雖為太子, 位不安, 不早計, 還踵受禍矣, 請為殿下殺之。 太子不忍, 元吉數諷不已, 許之。 ”(《資治通鑒》)

其中“太子不忍”一句, 足以表明李建成宅心仁厚, 即使明知地位不穩, 也不願意手足相殘。 只是架不住李元吉反復挑唆, 才起了殺機。 但殺機只是一閃而過, 真正有了動手機會時, 他仍然選擇了放棄。 請看下一段史料:

“秦王嘗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

李元吉大包大攬,把殺手都請到家裡安排妥當了,李建成卻“固止之”,以至以李元吉氣得怒駡:還不是為了你好?關我屁事!

看到這裡,我確信史書上所說“太子毒酒害秦王”之事純粹是胡扯,是為了抹黑李建成,為李世民殺兄編造正當的理由。

太子哥哥心軟下不了手,李元吉直接蹦到前臺,找他爹告陰狀,說李世民當年平定洛陽後“顧望不即西,散金帛樹私惠”,這是造反的苗頭,要趕緊除掉他。李淵的反應很奇怪:“帝不應”,既不責駡李元吉挑事,也不追究李世民的過失。

事實上,李淵心裡很為難,他已經給這個能幹的兒子任命了兩個前所未有的官職——“天策上將”、“尚書令”,甚至打算讓他出鎮洛陽,將帝國一分為二,把關東地區交給他打理。但想到趙武靈王因同樣原因導致餓死沙丘宮的慘劇,又不得不打消了這個荒唐的念頭。

唐高祖李淵獻陵

最該痛下決心的李淵卻犯了拖延症,他幻想有一天倆兒子中能有一個良心發現,主動提出讓步。李元吉提出的極端手段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李元吉這麼賣力要殺李世民,決不像有些史家認為的那樣,他看不慣李世民的強勢和威風,也不是如他前面的說“為兄計,于我何害?”而是全為自己考慮。李元吉小名叫“三胡”,他的手下有個叫薛寶的善於測字,把“三胡”往起一捏,竟湊成個“唐”字,把李元吉樂壞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暴露無遺。他就是那只螳螂背後的黃雀,只是他的野心遠遠超出自身具備的能力。

李建成不想殺李世民,更不想失去太子地位。他想通過削弱秦王府的勢力,逼迫這個強勢的弟弟乖乖就範。在魏征等人建議下,他藉故向李淵建議,外放了李世民的高參房玄齡、杜如晦,又借北征突厥的名義,讓李元吉取代李世民為帥,將秦王府一班猛將悉數調撥到軍中,剪掉李世民的文武兩翼。

這是真正致命的一招。如果李世民平靜接受,就意味著他甘心做一個太平王爺;如果他想有更大作為,就必須在爪牙被拔光之前採取斷然行動。

而壓垮李世民親情和道德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通過安插在齊王府的密探報來的資訊——李元吉在聽到自己掌握軍權後得意地對左右宣佈:“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極端恐懼中的李世民連夜召集他所能招呼到的舊部,商議對策,部下再一次鼓動他先下手為強,就連他的王妃,一向以溫柔賢良面目示人的長孫氏也堅定地站到了甲士的佇列中。他們倉促之間制定了並不完美,但足夠果決大膽的計畫——

玄武門,開始吧!

“秦王嘗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

李元吉大包大攬,把殺手都請到家裡安排妥當了,李建成卻“固止之”,以至以李元吉氣得怒駡:還不是為了你好?關我屁事!

看到這裡,我確信史書上所說“太子毒酒害秦王”之事純粹是胡扯,是為了抹黑李建成,為李世民殺兄編造正當的理由。

太子哥哥心軟下不了手,李元吉直接蹦到前臺,找他爹告陰狀,說李世民當年平定洛陽後“顧望不即西,散金帛樹私惠”,這是造反的苗頭,要趕緊除掉他。李淵的反應很奇怪:“帝不應”,既不責駡李元吉挑事,也不追究李世民的過失。

事實上,李淵心裡很為難,他已經給這個能幹的兒子任命了兩個前所未有的官職——“天策上將”、“尚書令”,甚至打算讓他出鎮洛陽,將帝國一分為二,把關東地區交給他打理。但想到趙武靈王因同樣原因導致餓死沙丘宮的慘劇,又不得不打消了這個荒唐的念頭。

唐高祖李淵獻陵

最該痛下決心的李淵卻犯了拖延症,他幻想有一天倆兒子中能有一個良心發現,主動提出讓步。李元吉提出的極端手段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李元吉這麼賣力要殺李世民,決不像有些史家認為的那樣,他看不慣李世民的強勢和威風,也不是如他前面的說“為兄計,于我何害?”而是全為自己考慮。李元吉小名叫“三胡”,他的手下有個叫薛寶的善於測字,把“三胡”往起一捏,竟湊成個“唐”字,把李元吉樂壞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暴露無遺。他就是那只螳螂背後的黃雀,只是他的野心遠遠超出自身具備的能力。

李建成不想殺李世民,更不想失去太子地位。他想通過削弱秦王府的勢力,逼迫這個強勢的弟弟乖乖就範。在魏征等人建議下,他藉故向李淵建議,外放了李世民的高參房玄齡、杜如晦,又借北征突厥的名義,讓李元吉取代李世民為帥,將秦王府一班猛將悉數調撥到軍中,剪掉李世民的文武兩翼。

這是真正致命的一招。如果李世民平靜接受,就意味著他甘心做一個太平王爺;如果他想有更大作為,就必須在爪牙被拔光之前採取斷然行動。

而壓垮李世民親情和道德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通過安插在齊王府的密探報來的資訊——李元吉在聽到自己掌握軍權後得意地對左右宣佈:“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

極端恐懼中的李世民連夜召集他所能招呼到的舊部,商議對策,部下再一次鼓動他先下手為強,就連他的王妃,一向以溫柔賢良面目示人的長孫氏也堅定地站到了甲士的佇列中。他們倉促之間制定了並不完美,但足夠果決大膽的計畫——

玄武門,開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