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CS15EV首試:造車不是求分數,積分賣車兩不誤

撰文、攝影:李立山@新車評

2025荷蘭, 挪威;2030德國, 印度;2040英國, 法國, 連印度都說要在2030年全面禁售傳統能源車, 你能想像全世界都是充電樁,

充電線橫飛的場景嗎?算了, 十年前我也想像不到現在帶個手機什麼都能搞掂的情景, 世界發展太快, 我們想不被淘汰,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熱情擁抱新事物。 同理, 面對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政策, 汽車廠商可以做的就是趕緊發展新能源車, 你看長安這又做了一款!

為積分, 還是真想賣?看底盤!

估計有人已經在心裡默念, 什麼叫又做了一款?CS15換個電機就叫新車嗎?這玩意騙騙雙積分還可以。 確實, 三四年前真有車是這樣做的, 油箱蓋標誌、地台佈局、懸掛、刹車什麼都沒改, 加個電機就敢上市, 連能量回收系統都沒有。

可政策都擺在眼前, 新能源車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還敢這樣糊弄的沒幾個了, 有點上進心的廠家做電動車, 那可不輕鬆, 起碼就要為電池增重那2、3百公斤大費周章, 底盤的元件阻尼、刹車、轉向等機械裝置都要重新匹配, 還有回收系統、電機的NVH、電池佈局、標識指示......一大堆東西, 很多新車開發的流程又要重走一遍。

說這麼多想表達啥?很簡單, 想告訴大家, 看電動車好壞, 不要顧著看續航里程、電機功率、尺寸、配置這些資料指標。 那些看不到的變化才是實力所在, 才是影響體驗的根本。

那麼CS15 EV下了多少功夫呢?

靜態看已經發現細節上很多改變, 中網沒有了進氣口, 車標內藏快充口, 備胎位置被充電線和補胎液取代, 按鈕儀錶重新佈局, 多媒體系統多了能量流的顯示。 而且不單有顯示, 還有選項能動力, 一個是能量回收系統的強弱, 這個估計沒有誰不懂。

另外兩個選擇比較少見, 一個叫蠕動模式, 開啟了它就可以類比汽油車的狀態, 鬆開刹車靠著怠速也會自己走, 如果關閉了它, 靜止鬆開刹車是不會動的。 另一個叫長途模式, 開啟了它空調的製冷功率會被限制, 以獲取更大續航里程, 跟寶馬的ECO pro模式差不多。 反正這個3個模式的最大用途, 無非就是在不同場景下, 適應你的駕駛需要, 盡可能地節能。

重新調校的底盤, 始終無法磨滅重量的痕跡

剛剛都說了,看一輛電動車有沒有誠意,關鍵看底盤機械。CS15EV一開上手就知道底盤肯定是有重新調教過,不然300公斤的加重,不可能保持這樣充足的懸掛行程,這麼好的支撐力,估計懸掛阻尼、膠墊等都有調整。開起來的舒適性、穩定性都很不錯,特別是在電動車的領域裡,之前試眾泰E200和北汽EV系列時給油會抬頭的現象,CS15EV完全沒問題。

可是要問跟普通CS15比,那個好?我認為還是汽油版好,輕真是很大優勢的,有電池這個負累的CS15EV始終難以磨滅重量的痕跡。要是過一些路面接縫,坑窪之類的起伏,普通CS15的底盤是很輕盈,反應很快的,而CS15EV感覺腳步就要重很多。整個聲音都不同,CS15EV會咚咚兩聲,而CS15汽油版只是輕盈地啪啪就過去了。

當然重量增加這麼多,光是調底盤還不夠的,刹車系統也要跟得上。所以,聽長安的工程師說CS15EV的刹車盤跟普通版CS15都不同的,而我的感覺就是沒啥不同,即使弱那一檔的能量回收系統,刹車也足夠有力和好控制。

機械方面的質感,底盤、刹車、轉向等,不得不說CS15 EV應該是同級電動車裡表現最完善的一個,比北汽EU、EV和江淮的iEV系列都要好,是一輛開起來質感正常,還不失樂趣的電動車。

動力:除了資料一切都好

對於汽油車,動力這個環節一般是最重頭,最多話可說的。可是,到了電動車時代,動力就變成差異最少,最難描述的一部分,最直觀的區別可能只是資料。

看CS15 EV的配置表,資料一點都不好看,55kW的電機,170Nm的扭矩,,沒天窗,沒LED,還用機械鑰匙、機械手刹、手動座椅。但要說動力的體驗,我實在挑不出毛病來,低速夠順,加速回應快,油門很跟腳,加速的後勁也不錯,80km/h到100km/h加速並不吃力。

而且有一點表現特別好的是NVH,傳動系統的聲音壓得很低,能量回收,急加速時都能保持靜默狀態,不會伴隨著一陣呼嘯聲。這點不遇到CS15 EV還不發覺,原來自主電動車的傳動系統都可以做到這麼安靜的,長安算是難得肯下功夫的一個。回想起來,最近試的電動車,傳動聲音方面真沒有一個能做好的。

電動車的經濟賬怎麼算?

光是試駕,沒有看參數表的時候,從體驗來評,真心沒想到CS15的電機功率那麼小的,比眾泰E200還小,跟長安奔奔EV的動力系統完全一致,不同的只是續航里程CS15強很多,標稱有300公里。更大的續航里程,除了方便用戶,更重要可以換取更多補貼。

續航里程進入250公里以上這一檔,國家補貼4.4萬元,大部分地方再補貼2.2.萬元,總共就有6.6萬元了,還有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政策的,上牌費用也省了很大一部分。所以,CS15EV多少錢能到手呢?車價18.96-19.64萬元,補貼完之後也要13萬左右才能下地。

而如果買汽油版車型呢?自動擋頂配的CS15售價才7萬5,包牌也就8萬6左右,便宜4.4萬元,配置還高很多。值不值?用油錢來算,真很難追回來;用環保來說,做好事還是壞事了,還說不定;用體驗來說,長途出行就是硬傷;所以別找其他藉口,就問自己有多需要那塊牌照吧。

總結:積分重要,積累更重要

CS15這類電動車說白了任務就是,積分為主,技術積累為次,賣車只是看政策吃飯。幸好這種環境下,長安的產品並沒有濫竽充數,誠意和完善度都是上佳的,在一些很多廠家都沒有講究的地方它也下了功夫。只不過,始終鬥不過物理特性,加重300公斤後,駕駛的體驗肯定會有下降,只是下降得沒有對手嚴重而已。如果真不得已要買輛電動車,CS15 EV會是一個比較完善的選擇,可以給個值得推薦+!

【長安CS15 EV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底盤韌性能保持汽油車水準;動力暢順,反應快;傳動系統NVH好;人機工程細節完善。

主要短板:加重影響行車品質;配置比較簡單。

【新車評推薦等級】

始終無法磨滅重量的痕跡

剛剛都說了,看一輛電動車有沒有誠意,關鍵看底盤機械。CS15EV一開上手就知道底盤肯定是有重新調教過,不然300公斤的加重,不可能保持這樣充足的懸掛行程,這麼好的支撐力,估計懸掛阻尼、膠墊等都有調整。開起來的舒適性、穩定性都很不錯,特別是在電動車的領域裡,之前試眾泰E200和北汽EV系列時給油會抬頭的現象,CS15EV完全沒問題。

可是要問跟普通CS15比,那個好?我認為還是汽油版好,輕真是很大優勢的,有電池這個負累的CS15EV始終難以磨滅重量的痕跡。要是過一些路面接縫,坑窪之類的起伏,普通CS15的底盤是很輕盈,反應很快的,而CS15EV感覺腳步就要重很多。整個聲音都不同,CS15EV會咚咚兩聲,而CS15汽油版只是輕盈地啪啪就過去了。

當然重量增加這麼多,光是調底盤還不夠的,刹車系統也要跟得上。所以,聽長安的工程師說CS15EV的刹車盤跟普通版CS15都不同的,而我的感覺就是沒啥不同,即使弱那一檔的能量回收系統,刹車也足夠有力和好控制。

機械方面的質感,底盤、刹車、轉向等,不得不說CS15 EV應該是同級電動車裡表現最完善的一個,比北汽EU、EV和江淮的iEV系列都要好,是一輛開起來質感正常,還不失樂趣的電動車。

動力:除了資料一切都好

對於汽油車,動力這個環節一般是最重頭,最多話可說的。可是,到了電動車時代,動力就變成差異最少,最難描述的一部分,最直觀的區別可能只是資料。

看CS15 EV的配置表,資料一點都不好看,55kW的電機,170Nm的扭矩,,沒天窗,沒LED,還用機械鑰匙、機械手刹、手動座椅。但要說動力的體驗,我實在挑不出毛病來,低速夠順,加速回應快,油門很跟腳,加速的後勁也不錯,80km/h到100km/h加速並不吃力。

而且有一點表現特別好的是NVH,傳動系統的聲音壓得很低,能量回收,急加速時都能保持靜默狀態,不會伴隨著一陣呼嘯聲。這點不遇到CS15 EV還不發覺,原來自主電動車的傳動系統都可以做到這麼安靜的,長安算是難得肯下功夫的一個。回想起來,最近試的電動車,傳動聲音方面真沒有一個能做好的。

電動車的經濟賬怎麼算?

光是試駕,沒有看參數表的時候,從體驗來評,真心沒想到CS15的電機功率那麼小的,比眾泰E200還小,跟長安奔奔EV的動力系統完全一致,不同的只是續航里程CS15強很多,標稱有300公里。更大的續航里程,除了方便用戶,更重要可以換取更多補貼。

續航里程進入250公里以上這一檔,國家補貼4.4萬元,大部分地方再補貼2.2.萬元,總共就有6.6萬元了,還有免征購置稅的優惠政策的,上牌費用也省了很大一部分。所以,CS15EV多少錢能到手呢?車價18.96-19.64萬元,補貼完之後也要13萬左右才能下地。

而如果買汽油版車型呢?自動擋頂配的CS15售價才7萬5,包牌也就8萬6左右,便宜4.4萬元,配置還高很多。值不值?用油錢來算,真很難追回來;用環保來說,做好事還是壞事了,還說不定;用體驗來說,長途出行就是硬傷;所以別找其他藉口,就問自己有多需要那塊牌照吧。

總結:積分重要,積累更重要

CS15這類電動車說白了任務就是,積分為主,技術積累為次,賣車只是看政策吃飯。幸好這種環境下,長安的產品並沒有濫竽充數,誠意和完善度都是上佳的,在一些很多廠家都沒有講究的地方它也下了功夫。只不過,始終鬥不過物理特性,加重300公斤後,駕駛的體驗肯定會有下降,只是下降得沒有對手嚴重而已。如果真不得已要買輛電動車,CS15 EV會是一個比較完善的選擇,可以給個值得推薦+!

【長安CS15 EV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底盤韌性能保持汽油車水準;動力暢順,反應快;傳動系統NVH好;人機工程細節完善。

主要短板:加重影響行車品質;配置比較簡單。

【新車評推薦等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