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故事盡人皆知,歷史未解之謎,越王勾踐到底有沒有臥薪嚐膽?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歷史故事, 已經是盡人皆知了。

這個歷史故事說的是:傳說在春秋時期的一場戰爭中, 吳國打敗了越國,

吳軍把越王勾踐包圍在會稽山上, 致使越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忍辱求和。 從那以後, 越國成為吳國的臣國, 並受控于吳國。 越王勾踐像奴隸一般在吳國宮中服役3年, 後來吳王免去了勾踐的罪, 讓他回國去了。 為了不忘亡國之痛、報仇雪恨, 勾踐在屋頂上面吊了一個苦膽, 無論是出是進、是坐是站, 就連吃飯睡覺, 也要嘗一嘗苦膽之味, 用來激勵自己的鬥志;他還既不用床, 也不用被褥, 累了, 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 以此鍛煉自己的筋骨。 越國最終滅了吳國, 就是因為勾踐這十多年的磨煉並實行了各種得力措施。

但歷史上的越王勾踐是不是真的用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發勉勵自己的呢?

首先從歷史典籍來看, 《左傳》和《國語》成書年代較早, 並且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 因而較具有參考的價值。 但兩本史籍中無論哪一本, 在講述勾踐的生平事蹟時, 都根本沒有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行為。 另外, 在《史記》中的《越王勾踐世家》中, 司馬遷說:“吳既敵越, 越王勾踐反國,

乃苦身焦思, 置膽於坐, 坐臥即仰膽, 飲食亦嘗膽也。 ”其中, 沒有寫到越王勾踐臥薪之事。 東漢時期, 袁康、吳平作《越絕書》, 趙曄作《吳越春秋》, 這兩本書雖然是專門記錄關於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的歷史, 但它們卻只是以先秦歷史為基礎, 又加上了小說家們的荒誕想像。 《越絕書》中臥薪、嘗膽都未提及;《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 也僅說越王勾踐“懸膽在戶外, 出入品嘗, 不絕於口”, 而根本沒有臥薪之事。 由此看來, 在西漢的《史記》中最早出現了越王嘗膽一事;而在東漢時期的史料中還沒有出現臥薪之事。

有人考證, 在北宋蘇軾所寫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臥薪嚐膽”首次被作為一個成語來使用。 但蘇軾起草這封信時帶有很強的遊戲性, 信中的內容與勾踐無關, 而是設想孫權在三國平分天下時曾“坐薪嘗膽”。 南宋時期, 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曾經談到“坐薪嘗膽”的事情, 但說的卻是吳王。 明朝張溥在《春秋列國論》中也說“吳王即位, 臥薪嚐膽”。 以後, 《左傳事緯》和《繹史》兩書中, 都說是吳王夫差臥薪嚐膽。

但與此同時, 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劄》、黃震在《古今紀要》和《黃氏日抄》兩書中, 又說是越王勾踐曾臥薪嚐膽。

然而, 到北宋的蘇軾提出了“臥薪嚐膽”一詞後, 這事究竟是夫差還是勾踐所做, 從南宋直到明朝都沒有結論。 明朝末年, 在傳奇劇本《浣紗記》中, 梁辰魚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事大加渲染。 清初的吳乘權在《綱鑒易知錄》中寫道:“勾踐叛國, 乃勞其凝思, 臥薪嚐膽。 ”後來, 明末作家馮夢龍在其刊刻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也多次提到過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直到現在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才廣為流傳。 但其真實性卻需要考證。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早在東漢時代成書的《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就有越王勾踐“臥薪”之事的記載。該文說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臥”。蓼,清朝馬瑞辰解釋說是苦菜。蓼薪,意思就是說蓼這種苦菜聚集得非常多。勾踐準備了許多蓼菜一定是用來磨煉意志,“攻之以蓼”也可以說是“攻之以蓼薪”。這樣,上述《吳越春秋》中的話的語意就十分明顯:那時勾踐日夜操勞,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覺,即“目臥”,但他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臥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後人把“臥薪”說成是在硬柴上睡覺,是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因為“臥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體遭受折磨。這種說法的結論是:勾踐確實有過臥薪嚐膽的行為,儘管後人誤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

若說臥薪嚐膽這個故事是真的,為什麼歷史上這麼晚才有記載?若說是假的,它卻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這兩種說法都有根據。因此,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未解之謎。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早在東漢時代成書的《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就有越王勾踐“臥薪”之事的記載。該文說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臥”。蓼,清朝馬瑞辰解釋說是苦菜。蓼薪,意思就是說蓼這種苦菜聚集得非常多。勾踐準備了許多蓼菜一定是用來磨煉意志,“攻之以蓼”也可以說是“攻之以蓼薪”。這樣,上述《吳越春秋》中的話的語意就十分明顯:那時勾踐日夜操勞,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覺,即“目臥”,但他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臥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後人把“臥薪”說成是在硬柴上睡覺,是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因為“臥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體遭受折磨。這種說法的結論是:勾踐確實有過臥薪嚐膽的行為,儘管後人誤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

若說臥薪嚐膽這個故事是真的,為什麼歷史上這麼晚才有記載?若說是假的,它卻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這兩種說法都有根據。因此,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又一個未解之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