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不受主流待見的企業服務領域,能否出現“國民應用”?

隨著移動辦公風靡職場, 辦公APP逐步地走近用戶的手機, 那麼從中是否能夠發展處國民級的應用呢?

“如果手機只能留幾個APP, 哪些你一直不會卸載?”不少人曾被這個問題難倒。

畢竟眼下, 一般人手機裡的APP少說也有20個以上, 而且看起來哪個都很重要:沒了社交, 與世隔絕;沒了娛樂, 人生無趣;不靠美圖, 炫照要哭。 不看資訊, 智商掉線……

隨著移動辦公風靡職場, 大多數人又多了一個無法卸載的選項——辦公APP。

從小眾到大眾 企業服務類APP要爆發?

據工信部發佈的資料顯示:截止今年9月, 國內擁有超過406萬款APP, 其中辦公學習類應用達33.4萬, 約占一成。 而從市場細分程度和國內外玩家的參與情況看, 企業服務類APP, 尤其是協同辦公類APP, 發展速度相當出人意料。

以國內知名行業媒體HRoot發佈的《人力資源管理APP應用排名》為例, 從今年1月-11月的排名結果看:

企業服務APP細分市場數量和體量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比如招聘、兼職、實習、職場社交、社保、eHR等,

單個細分市場就湧現出成百上千款產品, 擁有十億乃至上百億體量。

市場格局相對穩定

比如daydao, 蟬聯eHR類APP榜首長達11個月之久。 雖然偶爾有短流行的爆款產品出現, 頭部玩家的排行和市場佔有率已經成形。

玩家基本到

除了傳統軟體廠商、新生代力量相互PK, 國際玩家也加入了競爭陣營。 比如職場社交類, 領英以及旗下赤兔已經在產品的第一梯隊。 eHR類, 已經能看到Workday、SuccessFactors等國際玩家的身影。

“靜態”排行榜暴露了哪些問題和商機?

應用市場是動態的集中輸出地, 每天有成千上萬款新品和爆款在刷新記錄、衝刺榜首。 即使是國民級存在, 始終保持領先位置的可能性也相當低。

在《人力資源管理APP應用排名》中, 以daydao、智聯招聘、領英等為代表的品牌APP穩居榜首近1年, 其他如招聘、媒體、職場社交等類別的APP品牌也維持了較穩定的榜單結構。 為什麼企業服務類APP保持著相對靜態的狀態?是否是市場不活躍導致?

據筆者觀察, “新舊交替”其實在企業服務類APP中也相當普遍, 尤其是兼職、實習、獵頭招聘等新開發領域。 對於發展發展相對成熟的領域, 由於前期時間和用戶沉澱上的差異, 加上TO B產品一般使用生命週期長, 又很難通過TO C的行銷術實現用戶量的爆發式增長, 反而形成了相對靜態的市場格局。

以人力資源管理APP為例。 從用戶量看, 頭部玩家推出時間早, 在用戶沉澱上明顯具有先發優勢。

比如daydao, 移動端從2014年就開始發力,

對比i人事、2號人事部等後來上線的人力資源管理產品, 早1-3年完成了原始用戶積累。 各應用市場下載量較之同行明顯偏高, 目前平臺用戶量突破了4000萬。

單看時間, Workday、SuccessFactors等國際玩家登陸國內也不算晚。 以Workday為例, 2013年推出移動端產品, 2015年就登陸中國應用市場。 不過從現有表現看, Workday對華市場重視度還不高, 更新維護又存在較大的滯後性, 裝機量整體偏低。

其他早期玩家被後來者趕超, 和推出時間關係更不大, 主要和產品移動互聯網化進程有關。

大多數傳統軟體廠商雖然入行早, 移動端佈局較晚。 加上近年來雲服務持續滲透, 使用成本低, 性能優良, 很多企業優先選擇了SaaS產品。 移動端與網頁端配套, 用戶自然也跟了去。

企業服務APP重點在提供價值, 單個APP滿足的需求越全面, 提供的價值越大, 用戶流量自然也大。 這點或許可以解釋daydao為何能長期佔據eHR類APP排行的榜首位置。

daydao APP是理才網旗下一站式智慧管理雲平臺daydao在移動端的延伸, 產品在拳頭產品dayHR的基礎上, 集成了OA、CRM以及多個行業解決方案, 通過應用中心一鍵訂閱。目前可以滿足移動考勤、假期審批、社保工資查詢、工作彙報、雲盤存儲、物品申領、投票、IM、數字紅包、電話會議、圈子、通訊錄、企業名片等全方位管理需求。

一個APP,相當於N個移動辦公APP,這點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加上使用者體驗和增值服務持續升級,為保持APP排行的絕對優勢奠定了基礎。

從可供參考的資料資料看,雖然企業服務類APP已經誕生有道詞典、WPS等多款億級產品,在排名和分類上依然略顯尷尬。

有數據可考的是:當前僅HRoot、eNet、《互聯網週刊》等行業媒體有零星的爆料,主流APP大資料分析機構對這一領域普遍缺乏關注,這直接導致資料統計很難保障及時、全面,可供大眾參考的內容也很有限。

在新出爐的《2016中國社交類APP年度排行》中,微信和釘釘同時進入10強,不過基於相似功能點將企業服務類APP和生活類APP正面PK,這種錯位對比,其實可比性不大。其他顯得相對小眾的領域,更是直接被邊緣化。鑒於這一現狀,企業服務類APP大資料分析或成為未來幾年的風口市場。

現象級企業服務APP如何煉成?

截至今年6月,微信月活躍帳戶數突破9.63億。這樣的數位放眼整個企業服務APP市場,幾乎還找不旗鼓相當的對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

國民應用太強大?還是企業服務比生活類服務本身需求更弱?

其實稍微對比下微信和企業服務APP,我們不難發現:

微信這棵流量大樹,其中很大一部分流量其實來自企業服務。比如職場社交和內容輸出。

關於職場社交助攻微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因為職場社交應用的長期缺失,微信、QQ等至今承擔了大部分企業社交功能。為了搶佔這一入口的流量,也為了避免“生活圈”倒逼成“工作圈”,騰訊為此推出了騰訊通RTX、企業微信、TIM等產品。阿裡釘釘的誕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搶佔職場社交的業務入口。

經過幾年時間發展,目前主流企業服務產品都強化了企業社交功能(如daydao推出的IM和圈子,釘釘的DING一下等),不過現階段主戰場還沒有完全轉移。但微信依託企業號、服務號帶來的使用者流量和收益,已經充分體現了企業服務需求的剛性和市場張力。

瞭解到這一點,其實為企業服務APP如何打造成和微信一樣的現象級存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比如將企業用戶當個人用戶運營的思路。企業服務APP是TO B的,面向企業的,可同時是TO C,面向員工個人的。這意味著現象級產品一定得兼顧功能價值和用戶體驗,要能輸出企業價值,也能實現個人價值。

功能價值自不必說,在升級體驗上,很多玩家已經在嘗試,最典型的莫過於利用遊戲化思維設計產品。daydao的勞模榜和數位紅包、釘釘的澡堂模式都可以算是範例。

實現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的雙贏,可以體現在物品申領、圖書借閱、知識共用、人才引薦上,還可以通過福利商城、團建、運動、交友等更貼近生活的方式。這方面,自主開發和巨頭耦合是兩大流行方式。獲客是一方面,更關鍵的,可以極大地提高客戶黏性和活躍率。

當企業服務類APP做到這幾點,筆者相信:距離成為真正的現象級應用,甚至國民應用已然不遠。

本文由 @iseeworld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通過應用中心一鍵訂閱。目前可以滿足移動考勤、假期審批、社保工資查詢、工作彙報、雲盤存儲、物品申領、投票、IM、數字紅包、電話會議、圈子、通訊錄、企業名片等全方位管理需求。

一個APP,相當於N個移動辦公APP,這點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加上使用者體驗和增值服務持續升級,為保持APP排行的絕對優勢奠定了基礎。

從可供參考的資料資料看,雖然企業服務類APP已經誕生有道詞典、WPS等多款億級產品,在排名和分類上依然略顯尷尬。

有數據可考的是:當前僅HRoot、eNet、《互聯網週刊》等行業媒體有零星的爆料,主流APP大資料分析機構對這一領域普遍缺乏關注,這直接導致資料統計很難保障及時、全面,可供大眾參考的內容也很有限。

在新出爐的《2016中國社交類APP年度排行》中,微信和釘釘同時進入10強,不過基於相似功能點將企業服務類APP和生活類APP正面PK,這種錯位對比,其實可比性不大。其他顯得相對小眾的領域,更是直接被邊緣化。鑒於這一現狀,企業服務類APP大資料分析或成為未來幾年的風口市場。

現象級企業服務APP如何煉成?

截至今年6月,微信月活躍帳戶數突破9.63億。這樣的數位放眼整個企業服務APP市場,幾乎還找不旗鼓相當的對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

國民應用太強大?還是企業服務比生活類服務本身需求更弱?

其實稍微對比下微信和企業服務APP,我們不難發現:

微信這棵流量大樹,其中很大一部分流量其實來自企業服務。比如職場社交和內容輸出。

關於職場社交助攻微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因為職場社交應用的長期缺失,微信、QQ等至今承擔了大部分企業社交功能。為了搶佔這一入口的流量,也為了避免“生活圈”倒逼成“工作圈”,騰訊為此推出了騰訊通RTX、企業微信、TIM等產品。阿裡釘釘的誕生很大程度上也是搶佔職場社交的業務入口。

經過幾年時間發展,目前主流企業服務產品都強化了企業社交功能(如daydao推出的IM和圈子,釘釘的DING一下等),不過現階段主戰場還沒有完全轉移。但微信依託企業號、服務號帶來的使用者流量和收益,已經充分體現了企業服務需求的剛性和市場張力。

瞭解到這一點,其實為企業服務APP如何打造成和微信一樣的現象級存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比如將企業用戶當個人用戶運營的思路。企業服務APP是TO B的,面向企業的,可同時是TO C,面向員工個人的。這意味著現象級產品一定得兼顧功能價值和用戶體驗,要能輸出企業價值,也能實現個人價值。

功能價值自不必說,在升級體驗上,很多玩家已經在嘗試,最典型的莫過於利用遊戲化思維設計產品。daydao的勞模榜和數位紅包、釘釘的澡堂模式都可以算是範例。

實現個人價值和企業價值的雙贏,可以體現在物品申領、圖書借閱、知識共用、人才引薦上,還可以通過福利商城、團建、運動、交友等更貼近生活的方式。這方面,自主開發和巨頭耦合是兩大流行方式。獲客是一方面,更關鍵的,可以極大地提高客戶黏性和活躍率。

當企業服務類APP做到這幾點,筆者相信:距離成為真正的現象級應用,甚至國民應用已然不遠。

本文由 @iseeworld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