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防治妊娠期痔瘡,要學會三步走!

痔瘡是一種慢性病, 孕媽媽痔瘡的發病率可高達76%左右。 這是因為妊娠後隨著胎兒一天天長大, 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 腹內壓增加, 影響了血液的回流, 致使痔靜脈充血、擴張、彎曲成團, 從而形成痔瘡。

孕期痔瘡主要臨床表現有大便時出血, 或伴痔核脫出, 嚴重者伴有肛門墜脹感、貧血等。 通過臨床表現、視診、指檢、肛門鏡檢查等方法可明確診斷。 孕期痔瘡一般以保守治療主, 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 孕期痔瘡發生率高, 宜加強重視以預防為主。

誘發妊娠期痔瘡的六大病因

1.妊娠期間孕婦久坐不動, 影響全身血液迴圈, 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腔內臟器充血, 引起痣靜脈過度充盈、曲張、隆起, 靜脈壁張力下降。

2.孕婦運動不足, 腸蠕動減慢, 糞便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長, 糞便中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引起大便乾燥, 成團的糞塊壓迫靜脈, 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

3.隨著胎兒生長, 子宮日漸增大, 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 使盆腔內的血液回流受阻礙, 肛周靜脈叢的血液淤滯。

4.妊娠期受內分泌激素的影響, 可使骨盆血管直腸血管擴張。

5.分娩時腹壓增大可造成肛門局部的痔靜脈回流障礙, 甚至引起痔靜脈的破損, 導致血栓性外痔以及炎症性外痔。

5.分娩後由於腹腔空虛使便意感變得遲鈍, 常常數日無大便, 加上臥床較久, 排便無力, 使糞便在腸道中滯留時間過久變得高度硬結。

妊娠期痔瘡的內痔和外痔如何區分

內痔表現 主要表現為大便時出血, 或伴痔核脫出。 一般無疼痛感覺, 重者可有肛門墜脹、瘙癢, 如痔核脫出嵌頓, 可致腫痛、糜爛、壞死, 甚至化膿, 繼發肛瘺等症狀。

一般無全身症狀, 出血量多者可繼發貧血, 大便困難、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狀。

外痔表現 可有紅、腫、熱、痛等炎性表現, 及肛門皮下腫脹、肛緣皮膚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等表現。

妊娠期痔瘡防治應注意三步走

第一步: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排便時間要相對固定, 比如清晨排宿便、餐後定時蹲坐一下。 排便習慣一旦形成, 不要輕易改變或延遲, 一旦有便意就不要憋著, 同時要注意, 排便時不要太用力, 也不要蹲太長時間, 否則會對直腸下端造成壓力, 同樣容易出現痔瘡;不要蹲在廁所裡看書、玩手機, 精力分散不利於順利排便, 而且也會增加腹壓和肛門周圍血流的壓力, 導致痔瘡或加重痔瘡症狀;應保持肛門清潔, 排便後最好能用溫水沖洗,

以促進肛門局部血液迴圈。 如果出現便秘情況, 應遵醫囑服用溫和的通便藥或者偶爾使用開塞露, 切莫擅自用瀉藥, 以免危及胎兒。

第二步:多吃蔬菜, 儘量不吃刺激性的食物 日常飲食中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尤其應注意適當多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 如芹菜、韭菜、苦瓜、蘿蔔等;也要多吃些粗糧, 如玉米、地瓜、小米等, 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外, 還能刺激腸蠕動, 防止糞便在腸道內堆積。 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最好喝些淡鹽水或蜂蜜水。 此外, 准媽媽應該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調味品, 如辣椒、胡椒、薑、蒜等, 少喝碳酸飲料。

合理運動 應防止久坐不動, 適當的戶外活動也有益於腸胃的蠕動,

如散步、做孕婦操等;適量的體力活動可增強體質, 促進腸蠕動而增加食欲, 防止便秘。 如提肛操能增強骨盆底部的肌肉力量, 有利於排便, 也可預防痔瘡發生。 做提肛操時思想集中, 併攏大腿, 吸氣時收縮肛門括約肌, 呼氣時放鬆肛門;如此反復收縮和放鬆肛門括約肌, 每日作3次, 每次重複30遍。

對症狀重、反復發作、保守治療無效者, 建議及時到醫院肛腸科就診。 若在妊娠期進行手術, 選擇在妊娠中期會更為安全。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