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老是哭鬧不止,別急著怪孩子,可能是中耳炎“纏”上了他

3歲的佳佳原本是個乖巧可愛的孩子, 可進來突然變得很不聽話了。 媽媽喊她吃飯, 可她卻自顧自的趴在地上玩玩具, 非要媽媽生氣提高聲音才有反應;看動畫片時, 她也吵著要把電視的音量提高……甚至會莫名其妙地說:"耳朵裡有蟲蟲!"媽媽檢查了一下, 並沒有發現異常, 直到幼稚園體檢才發現, 原來佳佳並非不聽話, 而是得了中耳炎, 影響了聽力。

錯怪寶寶後, 看到孩子哭的樣子媽媽心裡很內疚

對中耳炎的基本瞭解

1.什麼是中耳炎?

中耳炎在臨床上多見於嬰幼兒、小兒因抵抗力低下, 常常會出現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加之咽鼓管短、平、寬, 極易將病毒或細菌傳入中耳腔, 從而引起中耳部位發生感染。 此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這兩類又可分為非化膿性和化膿性兩種。

中耳炎是嬰幼兒的第二常見病, 僅次於感冒。 據統計,

80%以上的嬰幼兒會有一次以上的中耳炎。 但是由於寶寶無法清楚地表述自己的病情, 這種耳疾往往被家長忽略, 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因此, 中耳炎成為了嬰幼兒聽力損失的最常見原因。

2.及時察覺中耳炎症狀

孩子抓著耳朵又哭又鬧, 是感冒引起的焦躁不安, 還是得了中耳炎呢?孩子很難表達清楚, 而且臨床症狀經常不是以耳部症狀為主要表現。 因此, 父母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辨別方法。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 就應該儘早帶他去看醫生。

①疼痛:這是典型的中耳炎症狀, 因為吸吮和吞咽動作會壓迫感染部位, 使患兒感到疼痛。 因此, 孩子可能會在吃東西煩躁、哭鬧, 也可能不願入睡, 因為一旦中耳發炎,

臥姿會加劇疼痛和不舒適的感覺。

②發熱:中耳炎往往伴隨著突然出現的發燒, 體溫可升至38℃-40℃。

③化膿:如果耳朵中流出黃色、白色或者含有血絲的液體, 那麼孩子肯定是患了中耳炎。 流出的膿液說明原本留存於中耳的液體已經衝破了耳鼓。 雖然這種症狀對身體的危害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這麼可怕,

但仍然需要到醫院請醫生做專業處理, 以防不必要的併發症。

④聽力障礙:由於液體大量存留於中耳部位, 因此中耳炎可能給孩子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 他可能對電視、收音機等音響聲的反應較平時遲鈍。

照顧好患中耳炎的寶寶, 中耳炎寶寶的家庭護理要點

遵醫囑用藥。 通常醫生會對患有中耳炎的寶寶開10-14天的抗生素治療。 由於中耳炎是細菌感染, 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一般多採用青黴素或青黴素族, 切不可盲目亂用抗生素。 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 這可以使藥物更快的到達病灶, 發揮作用。 孩子在開始治療的24-48小時後耳痛、發燒等症狀開始緩解。 此時, 仍要堅持用藥,

抗生素停得太早, 感染可能消除的不完全。 因此, 父母無比遵醫囑給孩子用藥。

耳道內滴藥。 向耳道內滴藥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 滴耳藥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 使藥物作用發揮的更充分。

孩子健康不容忽視, 家庭預防要點

雖然預防中耳炎沒有什麼絕對有效的方法, 但有些做法可以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增強體質。多讓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餵奶姿勢正確。讓孩子坐起來或傾斜體位喝。特別不要讓孩子拿著奶瓶入睡,液體流向咽鼓管,會使咽鼓管堵塞,導致細菌繁殖。

預防感冒。臨床上發現,75.8%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繼發疾病。嬰幼兒感冒後,家長應該用乾淨手帕或者紙巾幫助其輕輕擦去口鼻等處的分泌物。對於較大的兒童,要指導其正確的擤鼻涕,即交替將鼻翼壓向鼻中隔,分別擦左右兩個鼻孔,切忌用手捏緊雙側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喉部的壓力,使鼻涕和細菌通過喉管反流至中耳內,誘發中耳炎。

預防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發生麻疹、腮腺炎、風疹中任何一種急性傳染病後,肌體的抵抗力都會明顯下降,加之病菌的侵入,極易引發中耳炎。寶寶患病期間,需注意其鼻腔和口腔的衛生,以防中耳炎的發生。按期接種疫苗,降低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的發病率,也是防止中耳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有些家長喜歡幫寶寶掏耳朵,但所用的工具不但未經消毒,而且比較尖銳,如髮卡、牙籤、火柴棍等,稍不留神就會刺破皮膚和耳膜,導致中耳炎的發生。此外,如果游泳時耳內灌入了水,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吸出耳內污水,以防中耳炎的發生。

創造無煙環境。研究表明,被動吸煙導致每年22萬的兒童中耳炎的發病。被動吸煙增加兒童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導致耳炎發病增加。因此,讓孩子處於一個無煙的環境中,尤其要在空間較狹窄的室內禁煙。

但有些做法可以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增強體質。多讓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餵奶姿勢正確。讓孩子坐起來或傾斜體位喝。特別不要讓孩子拿著奶瓶入睡,液體流向咽鼓管,會使咽鼓管堵塞,導致細菌繁殖。

預防感冒。臨床上發現,75.8%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繼發疾病。嬰幼兒感冒後,家長應該用乾淨手帕或者紙巾幫助其輕輕擦去口鼻等處的分泌物。對於較大的兒童,要指導其正確的擤鼻涕,即交替將鼻翼壓向鼻中隔,分別擦左右兩個鼻孔,切忌用手捏緊雙側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喉部的壓力,使鼻涕和細菌通過喉管反流至中耳內,誘發中耳炎。

預防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發生麻疹、腮腺炎、風疹中任何一種急性傳染病後,肌體的抵抗力都會明顯下降,加之病菌的侵入,極易引發中耳炎。寶寶患病期間,需注意其鼻腔和口腔的衛生,以防中耳炎的發生。按期接種疫苗,降低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的發病率,也是防止中耳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戒除不良生活習慣。有些家長喜歡幫寶寶掏耳朵,但所用的工具不但未經消毒,而且比較尖銳,如髮卡、牙籤、火柴棍等,稍不留神就會刺破皮膚和耳膜,導致中耳炎的發生。此外,如果游泳時耳內灌入了水,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吸出耳內污水,以防中耳炎的發生。

創造無煙環境。研究表明,被動吸煙導致每年22萬的兒童中耳炎的發病。被動吸煙增加兒童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導致耳炎發病增加。因此,讓孩子處於一個無煙的環境中,尤其要在空間較狹窄的室內禁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