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開了16年,鐘家村這家沒有招牌的鐵板魷魚,強勢征服了無數吃貨

晚上七點多, 從鐘家村地鐵站出來, 馬路對面是熱鬧中顯得有些陳舊和落寞的漢商銀座, 下班族的步伐匆匆掠過。

地圖上沒有名字, 全憑感覺, 抓住身旁一群背著書包穿著校服蹦蹦跳跳經過的小學生, “小伢, 你們曉不曉得這邊有個蠻好七滴魷魚帶哪滴啊。 ”

“曉得, 就在前面!”, 藏在馬路裡側的小攤, 並不難找, 只是若無人指引, 不起眼的攤位, 稍不留神就會錯過。

圍成圈的人群裡冒出熱氣, 再走兩步便能聞到魷魚的香味了。

翻面、壓實、劃開、刷醬料……竹簽串住的魷魚在高溫鐵板上呲呲冒煙, 五十多歲的老傅滿頭大汗, 手腳依然麻利。

等待的人群也不急, 乖乖站在一旁, 時不時有人加入隊伍, 一嗓子喊道, “老闆, 搞200串!”

這樣的動作和場景, 已經在這個沒有名字的魷魚攤上演了16年。 多年的熟客, 一來翹著腿往板凳上一坐, 直稱呼老傅為“魷魚”, “魷魚, 今天還有冇得魷魚撒”, 打趣得緊。

荊州來的老傅夫婦, 自從2001年搬到這裡, 一個鐵板, 一個鏟子, 一個推車, 每天下午四點出攤, 全年風雨午休。

最長的一年, 365天只有一天沒有出攤。 老傅說, 有蠻多人是大老遠開車過來的, 不能讓別個撲空。 就算當天的魷魚賣完了, 他和老伴也會守在這裡, 知會人家一聲。

做魷魚的手藝, 是二十幾年前拜師學的。 老傅直言, 其實哪有什麼秘方, 先做人再做事, 做吃的最重要的就是本分, 絕不害人。

“你們現在在外面吃的東西都幾不乾淨, 搞得最原始的做法反而成秘方了。 ”

言談間,老傅用鐵鏟一串一串劈開魷魚,不斷地翻動,撒上各種佐料,聽著油漬著魷魚發出的響聲,醬料一層一層的刷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我接過做好的魷魚,趁著熱乎勁開吃。

鐵板的焦香味兒十足,每一串脆嫩爽口的魷魚,都吸收了緊緊裹在面上飽滿的醬汁。

這獨一無二的秘制醬料就是老傅的殺手鐧。味道以香和辣為主,回味著微微的甜。魷魚在煎時就已經被劃開,醬料和魷魚的融合更加充分。

除了一塊錢一串的魷魚片,還有鬚子、田螺等。小的魷魚須韌性十足,田螺吃起來Q彈軟嫩,完全沒有砂感。

生魷魚嫩滑光潔,都是老傅隔天親自去海鮮市場進的貨,夫妻倆每天現串。老傅說,吃進嘴裡的東西,一定要乾淨放心。 用的竹簽都有講究,選更衛生非一次性的水簽。

鐵板底下的煤炭,是焦香味兒的另一來源。如今外面大大小小的店鋪攤位都用了電煤爐,而老傅還在堅持使用傳統的煤炭,這樣受熱更均勻,做出來的魷魚更香。

或許,比起便捷,更不願意犧牲掉味道的這份不妥協,才是真正的秘方。

來的大多是熟客,不乏特地從青山武昌趕過來的。“我小時候就在鐘家村小學上學,現在在漢口上班,總欠不過下班跑過來買。”一旁手裡拿著幾十串魷魚的姑娘說。

不少從姑娘伢吃到談朋友,吃到結婚,生了伢一家三口過來吃。

“有人天天都來,一個人就點一兩百串”,老傅說著,一旁的男將打趣道,“是不是該給別個頒個全勤獎咧。”

出了16年的攤,老傅也想著盤個真正的店子。這一塊要拆遷了,商戶已經搬走了很多。

他和老伴都上了年紀,體力有些吃不消,兒子媳婦如今也在附近做起了魷魚,有時候老傅會去幫忙。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在自己的小攤。

“那多從小吃我魷魚吃到大的人,我搬走了他們找不到咋辦。” 他說。

告別老傅夫婦,走到馬路對面的車站回家,回望中的小攤在夜色中閃著微光,老傅做魷魚的身影依然。

除卻味道,這或許是承載著記憶的路邊攤,最有魅力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逗留,吃不完的魷魚,聊不完的人生家常。最鮮活,最簡單。

▲鐘家村鐵板魷魚

· 地址:鐘家村小學後門(兒子的店搜“我家江魚”)

· 價格:魷魚坨 2元(限量)、魷魚須 5元、魷魚片1元、海螺肉 2元

· 出攤時間:下午4點

言談間,老傅用鐵鏟一串一串劈開魷魚,不斷地翻動,撒上各種佐料,聽著油漬著魷魚發出的響聲,醬料一層一層的刷上,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我接過做好的魷魚,趁著熱乎勁開吃。

鐵板的焦香味兒十足,每一串脆嫩爽口的魷魚,都吸收了緊緊裹在面上飽滿的醬汁。

這獨一無二的秘制醬料就是老傅的殺手鐧。味道以香和辣為主,回味著微微的甜。魷魚在煎時就已經被劃開,醬料和魷魚的融合更加充分。

除了一塊錢一串的魷魚片,還有鬚子、田螺等。小的魷魚須韌性十足,田螺吃起來Q彈軟嫩,完全沒有砂感。

生魷魚嫩滑光潔,都是老傅隔天親自去海鮮市場進的貨,夫妻倆每天現串。老傅說,吃進嘴裡的東西,一定要乾淨放心。 用的竹簽都有講究,選更衛生非一次性的水簽。

鐵板底下的煤炭,是焦香味兒的另一來源。如今外面大大小小的店鋪攤位都用了電煤爐,而老傅還在堅持使用傳統的煤炭,這樣受熱更均勻,做出來的魷魚更香。

或許,比起便捷,更不願意犧牲掉味道的這份不妥協,才是真正的秘方。

來的大多是熟客,不乏特地從青山武昌趕過來的。“我小時候就在鐘家村小學上學,現在在漢口上班,總欠不過下班跑過來買。”一旁手裡拿著幾十串魷魚的姑娘說。

不少從姑娘伢吃到談朋友,吃到結婚,生了伢一家三口過來吃。

“有人天天都來,一個人就點一兩百串”,老傅說著,一旁的男將打趣道,“是不是該給別個頒個全勤獎咧。”

出了16年的攤,老傅也想著盤個真正的店子。這一塊要拆遷了,商戶已經搬走了很多。

他和老伴都上了年紀,體力有些吃不消,兒子媳婦如今也在附近做起了魷魚,有時候老傅會去幫忙。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在自己的小攤。

“那多從小吃我魷魚吃到大的人,我搬走了他們找不到咋辦。” 他說。

告別老傅夫婦,走到馬路對面的車站回家,回望中的小攤在夜色中閃著微光,老傅做魷魚的身影依然。

除卻味道,這或許是承載著記憶的路邊攤,最有魅力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逗留,吃不完的魷魚,聊不完的人生家常。最鮮活,最簡單。

▲鐘家村鐵板魷魚

· 地址:鐘家村小學後門(兒子的店搜“我家江魚”)

· 價格:魷魚坨 2元(限量)、魷魚須 5元、魷魚片1元、海螺肉 2元

· 出攤時間:下午4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