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出身帝王之家,卻出名于藏書的皇子

劉德(前171年―前130年), 是漢景帝劉啟第二子, 廢太子劉榮同母弟, 母栗姬, 不僅皇室之後, 而且還是藏書家。 在漢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四月,

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河間王(今河北省獻縣)。 作為一名皇子, 他非常有意思的是喜好儒學, 衣著服飾言行舉止都依仿儒生。

雖然出身於帝王之家, 但他並沒有為權利所累, 反而是在為了儒家文化的傳承而窮其一生呢?原因現在已無從考證, 但是他的貢獻卻讓一代又一代人銘刻在心。

眾所周知, 秦時焚書坑儒讓很多的好書都被燒毀了, 而且民間蹤跡難覓。 劉德所做不僅是對宮裡的書籍清理和保護, 他還探訪民間去搜尋珍貴書籍, 但是他並沒有吞併這些書籍, 他所做的就是摘抄一本, 再將原件還給原主人, 還會出重金表示感謝。

他的藏書是最多的, 對於藏書他非常慎重, 他招攬天下的學士來幫助他, 但凡遇到了不同意見或者殘缺的書本, 大家都要坐在一起商議的, 之後很嚴謹的補上去, 這才能夠過關。 在這些藏書中, 對後世人影響最大的應該算的上是《毛詩》和《左氏春秋》了。 由是有舊書者, 多奉奏河間王。 因此得書之多, 可與漢官家藏書相等。

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 按理來說像這種不貪戀皇位的皇子應該是不會被卷到政治的漩渦的, 但是最後卻鬱鬱寡歡而死, 這又是為何呢?

在漢朝之初, 儒學並沒有得到尊崇, 都是承繼秦的制度, 這樣子秦的制度上的不完善和直接性全部都暴露出來了。 所以最後決定獨尊儒術,

而劉德卻做的正是收集加保護儒家文化, 並為此一直東奔西走, 雖然他不爭名譽, 但是他的賢良還是被世人傳頌著, 尤其在當時的文化界相當的出色。 而劉徹卻認為劉德的行為太過於賢良, 會對自己產生影響, 就對劉德有了猜疑。

劉德的才華,

漢武帝是非常欣賞的, 認為他走儒術的道路是正確的, 而且劉德不僅正直還對保護書籍有很大的興趣。 但是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時代, 一個有著皇子身份的人, 是不可能被允許擁有過人的讚譽的。 劉德的賢能被世人所熟知, 漢武帝一邊讚歎他的才華, 一邊又開始猜忌於他, 認為他有一天會超過自己, 後來劉德就鬱鬱而終了。

元光五年(前130年)逝于封國。漢武帝念其功勞,遂賜諡為 "獻王",當地人則俗稱之為 "獻書王"。劉德死後葬于封國,其陵寢即此地的獻王陵。一直以來,他都是用自己的力量在保護著這些巨大文化寶庫,為此耗費了他一生的心血,但幸運的是也保存了非常多的東西下來。對古典書籍和一些稀少的精神文化的保護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元光五年(前130年)逝于封國。漢武帝念其功勞,遂賜諡為 "獻王",當地人則俗稱之為 "獻書王"。劉德死後葬于封國,其陵寢即此地的獻王陵。一直以來,他都是用自己的力量在保護著這些巨大文化寶庫,為此耗費了他一生的心血,但幸運的是也保存了非常多的東西下來。對古典書籍和一些稀少的精神文化的保護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