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死亡百年真相真像浮出水面

光緒皇帝, 1875年繼承皇位, 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掌握過大全的皇帝。 光緒帝, 本名愛新覺羅·載湉, 是醇親王奕譞, 和葉赫那拉·婉貞(慈禧皇太后)之子, 4歲登基, 在位三十四年。

光緒皇帝

光緒皇帝幼年繼位, 朝政起初有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慈安太后駕崩後, 慈禧大權獨攬。 光緒15年, 光緒親政, 但是大全仍有慈禧掌握。 後歷經甲午海戰, 終因清朝的腐敗致使戰爭失敗。 光緒皇帝深深感受到朝政之腐敗, 尋求變法是國家強大, 避免落後挨打的局面。 此時的光緒和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矛盾越來越大, 但是光緒變法自強的想法並沒有改變。

甲午戰爭失敗後, 光緒皇帝以《馬關條約》內容苛刻, 割地太多為由, 表示對該約“不允”, 拒絕簽字用寶。 猴精慈禧太后施壓, 光緒大哭, 被迫用璽。 《馬關條約》的簽訂激發了在京等待科舉的學子。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1300名舉子上書政府拒和、遷都、變法, 史稱“公車上書”。 後來光緒帝被康有為的上述內容更所感染, 為了避做亡國之君, 光緒決定實施變法, 以圖自強, 以雪國恥。

公車上書

隨著西方國家對中國政治的日益干涉, 光緒帝感覺實施變法刻不容緩。

光緒二十四年即西元1898年, 光緒帝下旨實行變法, 史稱“戊戌變法”, 變法的內容嚴重削弱和侵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的利益。 遭到保守派的堅決反對。 光緒和慈禧在朝廷官員任命上頻頻過招, 光緒帝對慈禧的反抗, 讓慈禧大為惱火, 帝后矛盾不可調和。 後慈禧意欲廢除光緒, 另立新君, 遭到了皇室部分王公和西方國家的反對。 後光緒借天津閱兵的機會, 召見袁世凱, 後派譚嗣同尋求袁世凱的支持。 未料袁世凱向慈禧高密。 慈禧率先出售, 宣佈詢證, 並逮捕變法重要人員。 “戊戌六君子”被殺於北京菜市口, 變法失敗。 隨後, 慈禧囚禁光緒與瀛台。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 帝后逃難西安。 《辛丑合約》簽訂後帝后返回北京。
返京後, 光緒不再被囚於瀛台, 而是常常臨朝。

戊戌變法三巨頭:光緒、康有為、梁啟超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 光緒生病臥床, 慈禧不久也病倒。 據說光緒皇帝在日記中寫道:“我雖然病得很重, 但是我畢竟年輕, 太后必定會死在我之前。 如果我重掌大權, 一定要再度變法,

並斬殺曾經出賣變法的人。 ”不料這段日記被李蓮英獲悉, 他對慈禧, 說:“皇上想死在老佛爺之後呢!”慈禧聽了, 恨恨地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載湉身故, 終年38歲, 慈禧太后命溥儀(光緒弟弟的兒子)繼承皇位, 是為末代皇帝即宣統帝溥儀。 15日17點, 慈禧病逝, 享年七十四歲。 光緒和慈禧在不到一天內同時死去也引發了關於光緒死亡的說法, 成為晚晴謎案。 無外乎是慈禧怕光緒重掌大權後會否定自己甚至貶低自己, 於是下令毒殺光緒;還有就是大權在握的袁世凱生怕光緒會對自己不利, 於是買通皇宮太監下了毒手, 還有就是李蓮英下的毒手。

光緒、慈禧一日內先後駕崩

光緒之死這一歷史一謎案,直到2008年11月14日,這一天是光緒帝去世100周年。11月2日,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委員會在北京京召開“清光緒皇帝死因報告會”,經過專家、學者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的鑒定,證實光緒皇帝系砒霜中毒而死。

光緒崇陵

光緒皇帝死因雖然公佈,但是究竟是何人嚇得毒手則依舊還是一段歷史迷安,等待未來更強有力的證據和考古發現才能解決。

光緒、慈禧一日內先後駕崩

光緒之死這一歷史一謎案,直到2008年11月14日,這一天是光緒帝去世100周年。11月2日,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委員會在北京京召開“清光緒皇帝死因報告會”,經過專家、學者對光緒皇帝殘留的一縷頭髮的鑒定,證實光緒皇帝系砒霜中毒而死。

光緒崇陵

光緒皇帝死因雖然公佈,但是究竟是何人嚇得毒手則依舊還是一段歷史迷安,等待未來更強有力的證據和考古發現才能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