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在職場發揮更大威力,和公司締結心理契約吧!

什麼是心理契約呢?

“心理契約是個體對於雇傭關係中相互責任的一種認知與期望。 ”

心理契約分為兩類。

一類是交易型契約, 特點是週期短, 契約目標物質而具體, 雇傭關係中的兩方僅作有限的付出。

而另一種契約則相對廣泛, 叫關聯式契約。 這種契約基於長期的合作關係, 其內容不僅包含了經濟因素, 還包含了社會情感。

那麼, 心理契約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呢?

我們都知道,

薪水滿意度對於員工的工作熱情有很大的影響。 畢竟對於很多人來說, 工作就是養家糊口的一種重要途徑嘛。 你不多給我點薪水, 我怎麼願意拼死拼活地給你賣命呢?

然而事情遠遠不止那麼簡單!來自臺灣的研究者Hung-Wen Lee(2014)通過問卷的方式向數個普通公司中共254名雇員發放了問卷, 調查結果發現:不僅員工的薪水滿意度與工作熱情存在很強的正相關, 而且心理契約在其中起到了很強大的仲介作用!

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 就是有的時候薪水滿意度並不會引起工作熱情的變化, 關鍵還是要看這名雇員的心理契約是怎樣的。

當然, 如果員工和組織中的某一方發現對方未能兌現承諾, 那麼則會出現心理契約的違約行為, 這種現象更多會發生在員工身上。 在心理契約失衡的情況下, 員工會表現出負面的反應, 這種反應可能會體現在減少忠誠度、承諾和組織內公民行為等諸多方面。 一旦員工的士氣受到影響, 那麼整個組織的績效也會削弱。 更有甚者, 如果組織的行為被認為是不公正的或不道德的,

例如攻擊性裁員, 其公眾的聲譽和品牌形象也可能被損壞。

因此, 心理契約一旦撕毀, 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

由此可見, 如何利用好心理契約是每個企業應當學習的一門功課。

針對這一現狀, 有學者提出了心理契約的EAR迴圈管理模型, 即建立(Establishing)、調整(Adjusting)和實現(Realization)。

在“建立”階段, 主要任務是觀念間的價值匹配, 消除組織和員工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在“調整”階段, 員工和組織間的期望則需要互相打磨;

而在“實現”階段, 則是對心理契約實現程度的考量, 進行總結和歸納, 以便進一步提升。

舉個例子:

小王是一個初入公司的職員, 那麼EAR迴圈管理模型如何在他身上發揮效用呢?首先, 公司需要在小王入職前給他呈現一些字面或視頻材料,

讓他瞭解真實的工作情境, 進行合理的工作預演(Realistic job preview), 並派督導人員對他進行指導。 而小王本人也應當預先瞭解企業文化, 使自己“去個性化”並融入組織。 這就是心理契約的“建立”階段。 之後, 小王會在工作中對於他與公司的相互關係有自己的理解, 也會對公司有一定的期望。 這時公司就應當及時洞察小王的心理契約。 如果小王的心理契約是完全積極合理的, 那麼公司應當充分信任他, 及時兌現承諾, 遵守心理契約;而如果小王的心理契約存在可以調整的空間, 公司則應正向引導他做出調整。 這就是心理契約的“調整”階段。 最後, 當公司與小王的心理契約的調整經過一段時間, 公司則應對當前心理契約的實現程度有一個考量, 對實現程度是否達標有一個歸因和總結,並提出以後可以改進的方向。這就是EAR迴圈中最後的“實現”階段。最終,心理契約的管理形成了一個有機迴圈,帶領著整個團隊向前向前再向前!

總而言之,心理契約的簽訂需要企業與個人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優秀的公司會顧及雇員們的感受,以人為本;而好的雇員也會考慮到企業文化完善自己。So,為了能成為一個更好的集體,無論是公司還是雇員個人,都快為了心理契約做出努力吧!

原作者:人事與組織心理

對實現程度是否達標有一個歸因和總結,並提出以後可以改進的方向。這就是EAR迴圈中最後的“實現”階段。最終,心理契約的管理形成了一個有機迴圈,帶領著整個團隊向前向前再向前!

總而言之,心理契約的簽訂需要企業與個人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達成。優秀的公司會顧及雇員們的感受,以人為本;而好的雇員也會考慮到企業文化完善自己。So,為了能成為一個更好的集體,無論是公司還是雇員個人,都快為了心理契約做出努力吧!

原作者:人事與組織心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