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點贊丨無為熱心大姐,獲省級榮譽!

日前, 經安徽省志願服務專家委員會評選, 2017年10月份省十佳志願服務優秀典型揭曉, 其中個人典型4個, 組織典型5個, 專案典型1個。

其中, 無為縣王玉珍入選個人典型。

2003年的冬天, 王玉珍在雪地裡帶回了一名孤兒並照顧至長大成人, 從那天起, 王玉珍走上了志願服務的道路, 14年來, 她共資助貧困學生20余人, 捐款30000多元;參加敬老院志願服務活動200餘次, 捐助款物達150000餘元;自家米麵廠招錄周邊無業鄉鄰20餘人次, 有效促進當地就業, 同時在2007年又一次收養一對流浪姐弟養至成人……

多年來, 王玉珍以自己的螢火之光, 溫暖了周圍。

“熱心大姐”

鎮子就這麼大, 鄉里鄉親熟的很, 閒聊中經常會聽到誰家又遭了災, 受了難這樣的話, 樸素的王玉珍總想幫襯著點兒, 無奈那時候家家戶戶生活條件都很有限, 有心無力。

後來王玉珍艱苦創業, 努力奮鬥, 通過傳統技藝製作的米麵,

打開了一條致富之路。 生活條件好起來後, 她尤其留心周圍那些生活困難的鄉里鄉親, 時不時的便要幫一把:梅小黑的丈夫因意外癱瘓在床, 家裡兩個孩子正是上學用錢的年紀, 王玉珍知道後, 便經常往梅小黑家裡跑, 每回都不空著手, 牛奶、水果、補品……

特別是得知梅小黑的大女兒考上大學後, 王玉珍立馬資助了2000元用作學費, 並告訴梅小黑:“你苦, 但孩子也不容易, 可千萬不能苦了孩子上學。 ”

為李美仙捐款

年僅28歲的李美仙, 家住無為縣鶴毛鎮漢橋村, 丈夫因意外造成高位截癱、一家3口生活艱難, 王玉珍瞭解情況後, 隔天便揣著幾百元與一箱米麵, 去看望李美仙一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鎮上一些留守的、家庭困難的、文化程度不高的、身體有殘疾的姐妹被王玉珍接連招進了廠裡, 王玉珍同大家吃住在一起, 工作在一起, 建立起比親姐妹還要深厚的感情, 有的員工家裡發生急事需要用錢, 王玉珍二話不說就預支了一年的工資;有的員工要外出去他鄉工作創業,

王玉珍還幫忙打聽找門路……

王玉珍還指導幫助周邊五戶人家開起米麵店, 帶動就業60多人。 王玉珍對鄉里鄉親的感情, 這一幫就是二十多年。 小小的米麵廠記錄著王玉珍艱苦奮鬥的創業經歷, 也記錄著她崇德行善的涓涓點滴。

她是鄰里口中的熱心大姐。

“玉珍阿媽”

2003年的冬天, 雪下得很大。 12歲的王小三, 父親因肝腹水去世, 母親也得了癲癇病落水遇難, 成為孤兒的他四處流浪, 一路從洪巷跌跌撞撞乞討到了牛埠。

“在遇到媽媽之前, 我沒爹沒娘, 吃不飽穿不暖, 還經常挨打。 ”王小三的遭遇觸動了王玉珍, 她沒顧得上徵求家裡人的意見, 便把王小三領回了家, 而那時候, 王玉珍的米麵生意並不好, 一家四口再加上王小三, 生活的擔子會更重。

回到家後, 丈夫和兒女們非但沒反對, 還很快接納了新來的家庭成員。 雖然家裡條件不寬裕, 但王玉珍堅持讓王小三吃好、穿好、睡好, 並供他讀書, 直到王小三18歲參軍入伍才離開。

宋小雪、宋小安是王玉珍2007年收養的又一對孤兒。 姐弟倆的父親不幸亡故, 母親有病常年臥床不起, 姐弟倆年紀還小, 面對困難束手無策, 也只能過著四處飄泊、乞討為生的日子。

當姐弟倆流浪到牛埠鎮時, 有好心鄰居提議帶去給王玉珍收養。 望到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姐弟倆, 王玉珍一陣心酸、萬分心疼, 她把兩個孩子摟進懷裡說:“從今往後這裡就是你們的家了。 ”姐弟倆抱作一團淚流滿面, 王玉珍也流下感動的淚水。

為了恢復姐弟倆的學業, 王玉珍捨得花錢。宋小雪考上高中又進入大學深造,宋小安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王玉珍又堅持讓他讀了職高。善良的王玉珍就是這樣一路精心呵護,把兩個孩子培養成人,走上了工作崗位。

王玉珍和宋小雪、宋小安姐弟倆

通過王小三與宋小雪姐弟的境遇,王玉珍對貧困孩子產生了一種捨不得的情節,捨不得他們吃不飽,捨不得他們穿不暖,捨不得他們沒有媽媽……

她成了孩子口中的玉珍阿媽。

“孝順女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玉珍不僅為無家可歸的孤兒撐起一片天空,對待孤寡老人,王玉珍同樣是十倍細心、百倍耐心。

王玉珍的大伯年邁體弱,常年臥床不起,他一直住在女兒家卻嫌不盡滿意,心心念念想要王玉珍照顧他。旁人知道後都勸王玉珍沒這個必要,王玉珍卻說:“大伯小時候對我非常好,就跟我的阿爸一樣,我照顧也是應該的。”

王玉珍同堂姐商量後就把大伯接回了家,悉心照料從無怨言,大伯的臉上漸漸多了笑容,逢人便誇王玉珍的好。

王玉珍為老人包粽子

更令鄉親們敬佩的是,王玉珍自米麵廠收益以來,就堅持在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組織員工,帶著特意精製的米麵送到牛埠敬老院,給老人們帶去無限的關愛和照顧。

2012年5月的一天,她將價值3100多元的90箱精製大米麵條送到了牛埠敬老院,慰問五保老人。2014年端午節,她將價值850元的85袋糯米粉團送進了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2016年中秋節她為敬老院送去60盒月餅,今年端午節,她又與另外8名志願者們親手包了700個粽子送到敬老院,並且貼心的分為豆粽和糯米粽,照顧大多數老人的口味,此次活動她本人出資1000元,提供玉珍粉團80袋。逢年過節便去敬老院成了王玉珍的主要節日活動……

不僅是送面送錢,敬老院裡,王玉珍還領著姐妹們陪老人聊天拉家常,有的給老人梳頭理髮,有的幫老人縫補衣物,大家還團聚一桌,吃著熱騰騰的愛心米麵。

平常有閒暇時間,王玉珍和米麵廠的姐妹們也會自發來到敬老院,讓老人們始終感受到親人般的陪伴與關懷。看到老人們興高采烈、笑容滿溢,王玉珍心頭也是暖暖的。

多年下來,王玉珍總計組織參加敬老院志願服務200餘次,捐助款物達15萬餘元。

她成了老人們口中的“孝順女兒”。

“我曉得眾人拾材火焰高。我帶著大家就多幹一點,好事就變得更好了。”受王玉珍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服務的行動中來,日漸形成一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新風尚。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王玉珍捨得花錢。宋小雪考上高中又進入大學深造,宋小安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後王玉珍又堅持讓他讀了職高。善良的王玉珍就是這樣一路精心呵護,把兩個孩子培養成人,走上了工作崗位。

王玉珍和宋小雪、宋小安姐弟倆

通過王小三與宋小雪姐弟的境遇,王玉珍對貧困孩子產生了一種捨不得的情節,捨不得他們吃不飽,捨不得他們穿不暖,捨不得他們沒有媽媽……

她成了孩子口中的玉珍阿媽。

“孝順女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玉珍不僅為無家可歸的孤兒撐起一片天空,對待孤寡老人,王玉珍同樣是十倍細心、百倍耐心。

王玉珍的大伯年邁體弱,常年臥床不起,他一直住在女兒家卻嫌不盡滿意,心心念念想要王玉珍照顧他。旁人知道後都勸王玉珍沒這個必要,王玉珍卻說:“大伯小時候對我非常好,就跟我的阿爸一樣,我照顧也是應該的。”

王玉珍同堂姐商量後就把大伯接回了家,悉心照料從無怨言,大伯的臉上漸漸多了笑容,逢人便誇王玉珍的好。

王玉珍為老人包粽子

更令鄉親們敬佩的是,王玉珍自米麵廠收益以來,就堅持在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組織員工,帶著特意精製的米麵送到牛埠敬老院,給老人們帶去無限的關愛和照顧。

2012年5月的一天,她將價值3100多元的90箱精製大米麵條送到了牛埠敬老院,慰問五保老人。2014年端午節,她將價值850元的85袋糯米粉團送進了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2016年中秋節她為敬老院送去60盒月餅,今年端午節,她又與另外8名志願者們親手包了700個粽子送到敬老院,並且貼心的分為豆粽和糯米粽,照顧大多數老人的口味,此次活動她本人出資1000元,提供玉珍粉團80袋。逢年過節便去敬老院成了王玉珍的主要節日活動……

不僅是送面送錢,敬老院裡,王玉珍還領著姐妹們陪老人聊天拉家常,有的給老人梳頭理髮,有的幫老人縫補衣物,大家還團聚一桌,吃著熱騰騰的愛心米麵。

平常有閒暇時間,王玉珍和米麵廠的姐妹們也會自發來到敬老院,讓老人們始終感受到親人般的陪伴與關懷。看到老人們興高采烈、笑容滿溢,王玉珍心頭也是暖暖的。

多年下來,王玉珍總計組織參加敬老院志願服務200餘次,捐助款物達15萬餘元。

她成了老人們口中的“孝順女兒”。

“我曉得眾人拾材火焰高。我帶著大家就多幹一點,好事就變得更好了。”受王玉珍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願服務的行動中來,日漸形成一股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新風尚。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來源 | 無為發佈 無為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