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歐亞皇家狩獵史|一場從蛋白質開始的舞臺表演

近日, 美國最負盛名的蒙古帝國史學家湯瑪斯·愛爾森的《歐亞皇家狩獵史》出版, 講述在中東、印度、亞洲中部和中國, 皇家狩獵那些鮮為人知的事情。

*文章首發於濟南時報2017.10.22 版

狩獵:從解決溫飽到提供蛋白質

狩獵, 一度作為一個進化環節出現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 我們熟悉的人類進化史劃分, 是18世紀晚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博物學家提出的“三時代”說, 即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其實在更早之前的西元前1世紀, 則流行著另外一種對人類歷史進化過程的描述, 即狩獵階段、遊牧階段和農耕階段。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狩獵已經不再是人類生存的主要手段, 但它依然出現在人類生活中, 它是當時人們獲取蛋白質的一種重要方式。 狩獵獲得的獵物, 被製作成菜肴, 為人們提供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

在遊牧社會, 狩獵所得的獵物依然是遊牧民族飲食的一部分,

甚至是定期在帝國宮廷中才有機會享用的高級菜肴, 馬可·波羅就曾經講述鳥肉在宮廷的盛行。 據《歐亞皇家狩獵史》一書的介紹, 11世紀, 宋代派往蒙古的使者, 便在當地被款待醃雉雞、麝鹿肉等精緻菜品。

遊牧民族狩獵, 一度讓很多人不解, 畢竟他們眼前就是牧群。 出使到蒙古的宋朝使者徐霆曾有解釋, 他說, 冬季是當地的狩獵季, 蒙古人通常食用狩獵中捕獲的獵物, 以此減少屠宰羊群的數量。 牧群主要是提供乳製品的, 而不是用來吃肉的。

不僅僅是遊牧民族, 農耕民族同樣對狩獵青睞有加。 在18世紀到19世紀的中國, 一到便於肉類長途運輸的冬季, 大量的鹿肉、野豬和野禽便從東北運往北京。 在小說《紅樓夢》第四十九回中,

曹雪芹便寫了大雪初霽後, 賈府公子小姐們熱熱鬧鬧烤鹿肉的情節, 第五十三回中, 曹雪芹則寫了賈府的莊頭烏進孝交租, 其中便有30只大鹿。 達官貴人需要獵物來補充蛋白質, 平民百姓同樣需要。 愛爾森認為, 西元前221年到西元1911年這2000多年裡, 野兔和野鹿一直是中國農村人口飲食的重要補充部分。

中國之外, 在印度莫臥兒帝國, 當地獵人獵殺的羚羊、野兔、孔雀和鹿等也會以合適的價格售賣到印度的沿海城市。

“顯然, 狩獵為人類飲食提供了重要的營養成分, 而這一點並未因農業——即便是高度發達的農業經濟——的興起而停滯。 ”湯瑪斯·愛爾森總結。

皇家:以狩獵之名外出巡查

在歐亞大陸的皇家貴族那裡, 狩獵並非只是追求蛋白質那麼簡單, 還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外出巡查活動。 忽必烈一生中的很多時間都花在出巡的路上, 更換安營紮寨處時, 會進行一場圍獵。

每當皇家貴族決定出巡狩獵時, 宮廷裡的後勤部門都要大忙特忙。 首先, 要準備足夠的食物,

對於這個龐大隊伍而言, 狩獵所捕獲的那點獵物是遠遠不夠的, 另外還要額外運輸飲用水。 最需要花費力氣的則是用於安頓皇家狩獵隊伍的精緻宮帳, 每一個宮帳都包括巨大的傘帳、地毯、燈火等。 16世紀, 印度莫臥兒帝國阿克巴大帝出巡狩獵時, 每個宮帳需要配備100頭大象、500匹駱駝、400輛馬車、100名腳夫、500名士兵。

阿克巴狩獵圖

這樣的數字讓今天的人感到誇張,但它們並非最誇張的。一些皇家貴族會為了將一個狩獵場與另一個狩獵場連接起來而大修路網工程。在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為了將自己在法拉哈巴德的狩獵場同其他地區的城市連接起來,花費多年時間在裡海沿岸的沼澤地上修建了許多石橋和堤道。對他們來說,狩獵是一種王權的象徵,也被賦予了王權的意義。

愛爾森在閱讀古典文獻的時候發現,皇家的後代可能會在外出狩獵的時候機緣巧合地遇到“四支銀箭和一支金箭”,這意味著他們將繼續家族的統治,而征服伊朗的土庫曼統治者則在一次狩獵活動中發現了著名的帖木兒寶藏及一段銘文,文中預言說發現寶藏的人將會獲得巨大的權力。他們以狩獵的名義為自己權力的合理與延續找到了一個不容質疑的理由。

王公出發狩獵圖

在我們熟悉的狩獵故事裡,總有皇家獵手與平民百姓相遇,然後發生一些故事,在實際的皇家狩獵活動中,這不是不可能。“狩獵活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平臺,讓統治者和民眾得以相遇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國王可以展現自己的公正、和藹、人性與寬恕。這些都是人們期待國王應有的舉止,而有的時候,國王的確也可以滿足這些期望。”。

康熙皇帝就曾在狩獵的場合遇到一位喊冤的平民,為他“做主”。14世紀,位於印度北部的德里蘇丹統治者菲羅茲沙阿則在狩獵活動中遇到的平民,則向他講解了現行稅收計算與徵收方式的不足。當然,這位統治者也在狩獵活動中發現有必要修建一座新的宮殿。

狩獵:統治者的移動舞臺

在與宋朝同在的遼政權中,契丹皇帝一年四季都會出行狩獵。春天,在松花江捕捉天鵝;夏天,到熱河捕捉陸地上的獵物;秋天,以狩獵的方式迎接“虎季”的到來;冬天,皇家狩獵活動與軍事演習相結合。

對為遼政權服務的人來說,誰有資格跟隨皇帝出席這些狩獵活動,互相之間也是一種權力與身份的競爭。狩獵實際上也是統治者展現寵愛的一種重要工具。

在南亞次大陸地區,這樣的競爭可能要小一些,因為能跟隨出行的人實在太多了。出行狩獵是莫臥兒帝國統治策略的核心部分,據統計,在1556年到1734年之間,莫臥兒帝國統治者40%的時間都在外面,每次出行,隨行人員可達15萬人到20萬人。如果發現莫臥兒帝國首都人口突然地急劇減少,首先考慮的可能不是戰爭或者自然災害,而是統治者外出狩獵了。

乾隆帝行獵圖(郎世寧/繪)

一樣都是參加了狩獵活動,能不能得到統治者賞賜的獵物,則成了另一種榮譽。“這種類型的榮譽可以通過非常細微的差別來表現不同等級的寵愛。例如,贈予的獵物可能是狩獵活動中獵殺的第一頭獵物,並經過了得體的宰殺過程和裝扮,象徵了極大的尊敬;或者可能是最受嘉獎和個人化的方式,如國王會從自己的餐桌上賞賜幾塊熟肉給少數寵愛之人。”18世紀,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便曾將獵物作為禮物贈送給朋友、家人和外國高官,並告知收禮人,獵物是皇室成員親手獵殺的。

儘管皇家貴族為他們的狩獵活動給予了很多與行政統治有關的解釋,但是仍然不能抹去人們對其借狩獵享樂的質疑。對他們而言,“狩獵活動是一種激情、逃離和放鬆”,也是一種需要努力爭取才能獲得的貴族運動。唐朝李淵的兒子李元吉就說,他寧肯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而另一位亞美尼亞的年輕王子加吉克則修建了約900座俯瞰河景的宮殿群,並在那裡準備好了用於狩獵的野鹿、野豬和野驢。

王子及隨侍獵野豬圖

狩獵活動在狩獵之餘,還會有很多輔助娛樂項目。在漢朝,皇家狩獵活動之後會有一場晚宴表演,樂師、舞女奏樂起舞。西元8世紀到12世紀的平安時代,日本皇室舉行的鷹獵活動,也是朗誦詩歌、欣賞音樂舞蹈和展示華服的場合。在北方的蒙古,那裡的人則在狩獵活動時舉辦馬球比賽、賽馬和標槍比賽等。

在古代歐亞大陸的皇室貴族那裡,狩獵早已經與它最初的生存意義無關,它除了提供蛋白質,更像是一個統治者的舞臺,“這場表演在各處移動,使邊遠鄉間也能夠欣賞”。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致歉)

阿克巴狩獵圖

這樣的數字讓今天的人感到誇張,但它們並非最誇張的。一些皇家貴族會為了將一個狩獵場與另一個狩獵場連接起來而大修路網工程。在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統治者為了將自己在法拉哈巴德的狩獵場同其他地區的城市連接起來,花費多年時間在裡海沿岸的沼澤地上修建了許多石橋和堤道。對他們來說,狩獵是一種王權的象徵,也被賦予了王權的意義。

愛爾森在閱讀古典文獻的時候發現,皇家的後代可能會在外出狩獵的時候機緣巧合地遇到“四支銀箭和一支金箭”,這意味著他們將繼續家族的統治,而征服伊朗的土庫曼統治者則在一次狩獵活動中發現了著名的帖木兒寶藏及一段銘文,文中預言說發現寶藏的人將會獲得巨大的權力。他們以狩獵的名義為自己權力的合理與延續找到了一個不容質疑的理由。

王公出發狩獵圖

在我們熟悉的狩獵故事裡,總有皇家獵手與平民百姓相遇,然後發生一些故事,在實際的皇家狩獵活動中,這不是不可能。“狩獵活動提供了一種可能的平臺,讓統治者和民眾得以相遇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國王可以展現自己的公正、和藹、人性與寬恕。這些都是人們期待國王應有的舉止,而有的時候,國王的確也可以滿足這些期望。”。

康熙皇帝就曾在狩獵的場合遇到一位喊冤的平民,為他“做主”。14世紀,位於印度北部的德里蘇丹統治者菲羅茲沙阿則在狩獵活動中遇到的平民,則向他講解了現行稅收計算與徵收方式的不足。當然,這位統治者也在狩獵活動中發現有必要修建一座新的宮殿。

狩獵:統治者的移動舞臺

在與宋朝同在的遼政權中,契丹皇帝一年四季都會出行狩獵。春天,在松花江捕捉天鵝;夏天,到熱河捕捉陸地上的獵物;秋天,以狩獵的方式迎接“虎季”的到來;冬天,皇家狩獵活動與軍事演習相結合。

對為遼政權服務的人來說,誰有資格跟隨皇帝出席這些狩獵活動,互相之間也是一種權力與身份的競爭。狩獵實際上也是統治者展現寵愛的一種重要工具。

在南亞次大陸地區,這樣的競爭可能要小一些,因為能跟隨出行的人實在太多了。出行狩獵是莫臥兒帝國統治策略的核心部分,據統計,在1556年到1734年之間,莫臥兒帝國統治者40%的時間都在外面,每次出行,隨行人員可達15萬人到20萬人。如果發現莫臥兒帝國首都人口突然地急劇減少,首先考慮的可能不是戰爭或者自然災害,而是統治者外出狩獵了。

乾隆帝行獵圖(郎世寧/繪)

一樣都是參加了狩獵活動,能不能得到統治者賞賜的獵物,則成了另一種榮譽。“這種類型的榮譽可以通過非常細微的差別來表現不同等級的寵愛。例如,贈予的獵物可能是狩獵活動中獵殺的第一頭獵物,並經過了得體的宰殺過程和裝扮,象徵了極大的尊敬;或者可能是最受嘉獎和個人化的方式,如國王會從自己的餐桌上賞賜幾塊熟肉給少數寵愛之人。”18世紀,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便曾將獵物作為禮物贈送給朋友、家人和外國高官,並告知收禮人,獵物是皇室成員親手獵殺的。

儘管皇家貴族為他們的狩獵活動給予了很多與行政統治有關的解釋,但是仍然不能抹去人們對其借狩獵享樂的質疑。對他們而言,“狩獵活動是一種激情、逃離和放鬆”,也是一種需要努力爭取才能獲得的貴族運動。唐朝李淵的兒子李元吉就說,他寧肯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而另一位亞美尼亞的年輕王子加吉克則修建了約900座俯瞰河景的宮殿群,並在那裡準備好了用於狩獵的野鹿、野豬和野驢。

王子及隨侍獵野豬圖

狩獵活動在狩獵之餘,還會有很多輔助娛樂項目。在漢朝,皇家狩獵活動之後會有一場晚宴表演,樂師、舞女奏樂起舞。西元8世紀到12世紀的平安時代,日本皇室舉行的鷹獵活動,也是朗誦詩歌、欣賞音樂舞蹈和展示華服的場合。在北方的蒙古,那裡的人則在狩獵活動時舉辦馬球比賽、賽馬和標槍比賽等。

在古代歐亞大陸的皇室貴族那裡,狩獵早已經與它最初的生存意義無關,它除了提供蛋白質,更像是一個統治者的舞臺,“這場表演在各處移動,使邊遠鄉間也能夠欣賞”。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致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