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又來攪局者 澳版豐田C

有句話叫“遲到總比不到好”, 雖然記不清出處但意思還是非常明確的, 而且非常適合用在現代全新Kona車型上。 在競爭愈發激烈的緊湊級SUV市場上, 現代的步伐顯然有些慢了, 這款Kona車型將會是他們派來挑戰各位前輩的“戰士”。 雖然來得有些晚, 但現代全新Kona車型似乎很有後發制人的潛力。 相比早已上市的三菱ASX、斯巴魯XV、本田HR-V和馬自達CX-3這些已經在這個市場“拼殺”有段時間的車型, 現代準備的這款新車似乎不僅僅是一台家用SUV那麼簡單而是將更多的時尚元素融入其中, 以期能夠讓消費者更多展示自己的個性風格。

另一方面, 最近上市沒多久的本田C-HR似乎有和現代Kona異曲同工之妙, 非常個性的設計在投放市場之後也在這個級別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在3月份的一場對比評測中, 豐田C-HR憑藉出色的表現超越本田、馬自達和三菱成為獲得評價最高的車型。

對於豐田這款車, 從我們的編輯評語中就能看出這款車在我們編輯們心中的地位:“這是豐田在售車型中除了86之外最酷的一款車”、“這款車又推動這個細分市場向前走了一步”。 現代Kona能夠像豐田C-HR那樣獲得消費者的肯定還有待市場來證明, 而對於我們編輯來說, 沒有什麼比“現場PK”更能說明問題的了。

這是現代Kona首次參加我們的對比測試, 而且是挑戰一位實力非常出色的“選手”。 公平的對比當然是最重要的, 現代Kona的入門款Active型號的售價為24,500澳元(約合人民幣12.5萬元), 而豐田C-HR的入門款型號的售價達到了28,990澳元(約合人民幣14.8萬元), 顯然如果直接拿這兩款差價超過4,000澳元入門車型相比有些不夠公平, 所以我們選擇了售價更為接近的頂配型號來進行這次的對比。

售價和配置

售價36,000澳元(約合人民幣18.3萬元) 的Kona Highlander1.6 AWD是現代這款緊湊級SUV的頂配型號, 另外一款對比車型我們選擇了豐田C-HR的旗艦型號——Koba(這個名字倒是和先點Kona有幾分相似), 售價反倒是比Kona便宜了一些, 為35,290澳元(約合人民幣18.0萬元 ), 當然這也是一款四驅車型。

在對比開始之前,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兩個品牌整體在配置方面有何中傾向, 對於真正的准買家來說會是個很有價值的參考。

豐田為C-HR提供了手動變速箱作為最基本款車型, 另外裝備CVT變速箱的型號又分為兩驅和四驅車型。

現代方面給Kona的前驅車型提供了一台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和傳統的自動變速箱, 另外消費者還可以選擇1.6升渦輪增壓車型和雙離合的四驅型號。 相比之下, 豐田的選擇就少了一些, 他們只為C-HR準備了一台1.2升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 無論是四驅還是兩驅車型搭載的都是這款發動機。

除了根據動力系統進行的區分之外,C-HR一共擁有兩種內飾等級:基本款和Koba。而現代則顯得大方了許多,Kona車型一共擁有三個內飾等級:基本款的Active、中配的Elite和高配的Highlander。當然廠家也為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裝配置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汽車,比如豐田提供的選裝配置和配件多達60餘種。Kona擁有9種車身配色和2種車頂顏色(295澳元)共計22中方案可以供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而豐田則提供了8種車身顏色和2種車頂顏色(450澳元) 共計15種方案。

在很多配置方面,這兩款車型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真皮座椅、倒車影像、倒車雷達、多功能方向盤、多媒體觸控式螢幕、座椅加熱、藍牙、LED頭燈/尾燈/日間行車燈。安全配置方面,豐田和現代也都提供了像是AEB、盲區警告、車道偏離警告等配置。但還有一些各自獨有的裝備,比如現代Kona的頂配型號所裝備的電動折疊後視鏡、電加熱方向盤、座椅製冷、電動座椅調節、自動大燈、抬頭顯示以及時下流行的蘋果CarPlay和安卓Auto系統,這些都是C-HR所沒有的。再來看看豐田的配置單,全車共計7個安全氣囊要比現代Kona多了一個,另外還有Kona沒有的衛星導航、CD機和自我調整巡航系統。目前Kona車型還沒有進行ANCAP測試,豐田C-HR已經拿到了五星的成績。

外觀設計

顯然這兩款車型相比之前市場上已有的三菱或馬自達家的產品來說都更有設計感,這也是籠絡年輕消費者的關鍵之一。豐田C-HR的設計更像是一款跨界車,緊湊的車身加上溜背的車頂造型給人以更加小巧靈活的感覺。而現代則是更加保守的選擇了更像是SUV的造型,不過和現有車型不同,這款Kona採用了現代全新的設計語言。Kona車頭部分的燈光佈局也許會讓人產生困惑,的確,在這款車上你以為是日間行車燈的燈組實際上是大燈,而你以為是大燈的則是日間行車燈,和雪鐵龍Cactus想法一致。至於外觀的美醜我們就無法進行公正的評價了,這完全取決於各位讀者的審美和偏好。

如果說現代Kona還能勉強稱得上是SUV的話,那麼C-HR真的更難和SUV扯上關係了。C-HR的溜背造型使得尾門有著很大角度的傾斜,原本受尺寸限制的後備箱的可用容量進一步減少,並且車窗面積也因為造型的問題被壓縮,相比後排的乘客應該不會覺得他們是坐在一台SUV裡面。C-HR在日常使用中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後門把手的高度,為了獲得更好的整體感,這款車的後門把手被安置在了較高的位置,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這倒使得自己開門成為了一個難題,不得不依賴大人的幫助。

似乎所有的特點都說明C-HR並不太適合有孩子的年輕家庭作為居家用車,而更適合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年輕情侶日常代步偶爾週末出去玩耍的通勤用車。相比之下現代Kona則更好的將年輕與居家融合在了兒一起,獨特的設計應該會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特點,而且更加傳統的SUV特點也照顧了有孩子的家庭用戶。總而言之,這兩款新車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至於如何選擇就全看個人愛好了。

車廂內飾

相比于外觀全新的設計風格,現代Kona的車廂內部就顯得非常傳統了,如果你接觸一些現代的車型你就能一眼看出這是一款現代。乾淨整潔的車廂看起來非常輸出,來自i30的新款方向盤也是為了營造更加新潮的氛圍。雖然我們的這台試駕車採用了黑色和深灰配色的內飾,但實際上廠家還為消費者準備了黃色和紅色的點綴裝飾來烘托年輕的氛圍,當然這些是要選裝的。然而即便如此,現代的這款內飾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新意了,畢竟風格與現有的車型非常相似,至少沒有外觀那樣讓我們感到驚豔。好在現代較為成熟的設計和做工讓Kona的內飾在使用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真皮座椅的舒適性飛鏟更不錯,另外中控臺上的各類功能按鈕旋鈕各居其位元,非常容易上手。

C-HR的內飾風格同外觀一樣個性,非對稱中控設計顯然是更注重駕駛者的體驗,豐田的設計師再一次用設計向傳統SUV風格進行了挑戰。相比現代的內飾,C-HR的內飾增加了更多面積的鋼琴烤漆裝飾,觸手可及的位置都採用了摸起來非常輸出的材料。C-HR的坐姿要比Kona矮一些,而且中控台的高度要比後者更高一些,所以坐在C-HR的車內很難意識到這是一台SUV車型,反倒是讓你覺得這是不是一台跑車。中控臺上的按鈕就沒有Kona那麼簡潔明瞭了,但使用起來還是要比同級別的某些車型更加容易。說實話除了導航和CD機之外,C-HR的多媒體系統真的沒有什麼看點了,這個時候的新車竟然沒有智慧手機介面實在難以接受,而且對於這台僅有6.1英寸的螢幕也沒啥更多的期待了。現代Kona在多媒體方面的配置就主流了很多,7英寸的顯示器雖然沒有自帶導航系統,但可以連接你的智慧手機卻是個非常實用的配置。而且現代為這款車提供了手機無線充電系統,當然你需要確認你的手機是否支持。

C-HR的後排空間表現有點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溜背設計的車頂線條的確會讓人對其後排空間有所擔心。但實際上真正坐進車內就會發現無論是腿部空間還是頭部空間都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寬敞,後排只坐兩名成年乘客的話應對長途出行也比較輕鬆。只不過上揚的腰線讓後排車窗的面積會讓車內的乘客有些壓抑感,仿佛坐在一個山洞中。當然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了手機的陪伴,所以真的坐在後排的話大概也是時刻盯著手機螢幕至於車窗小不小或許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雖然可以以這種說法來為C-HR找回些面子,但廠家竟然沒有配合的為後排乘客提供空調出風口、USB或是12V電源介面,長途行車的話你的電子設備會更快的沒電,最終還是不得不注意到狹小的車窗面積帶來的壓抑感。

從C-HR的後排轉移到Kona的後排,真的有種“就是它了”的感覺。雖然Kona的後排也沒有空調出風口或是什麼電源介面,但較大的車窗提供了更好的採光和視野範圍,車內的乘客不會有過多的壓抑感。對於後排的乘客來說,長途行車或許更樂意欣賞一下窗外的風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Kona和C-HR的後排車門門板上都沒有提供足以容納礦泉水的儲物槽。

同樣讓我們驚喜的還有C-HR的後備箱空間,在第二排座椅正常使用的情況下,C-HR的後備箱空間達到了377升,而看起來會更大的Kona在資料方面僅有360升,不過Kona的後備箱底板有網兜錨點可以用於固定一些零散的物品。總的來說這兩款車型的後備箱空間都不算大,雖然也能放下高爾夫球包這樣的大件物品,但是想嬰兒車這樣的物品就很有難度了,對於新婚夫妻用戶來說這是個問題。當然可以通過40:60的比例放倒後排座椅來拓展空間,但這個方法並不適合長期使用,所以如果你對後備箱空間有更多的需求建議還是用同樣的價格買一台低配版本的現代途勝或是豐田RVA4吧。

行駛表現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這兩款車型的車主更多的應該是在城市裡通勤,所以大功率輸出的幾乎並不多。當然在同等條件下,動力是愈多愈好,作為儲備也是讓駕駛者更有底氣的關鍵,只是我們想更多的來關注這兩款車在城市路況通勤的表現到底如何。Kona的動力的確非常充沛,現代幾乎是將途勝的動力系統直接用在了這個更小的Kona上,這種越級的搭配自然也非常討喜,如果你是一個對動力有要求的消費者那麼這款車型絕對能夠讓你滿意。這套雙離合變速箱也不再陌生,在Kona上表現的非常平順安靜,尤其是深踩油門之後變速箱的回應讓人滿意。只不過在低速的時候,如果可以去感受還是能夠發現在途勝上出現的一些頓挫問題,但相比途勝來說要輕微了很多。

C-HR的1.2升發動機的確會帶來和Kona不同的感受,在中高速巡航時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發動機在努力的保持動力輸出,以至於讓你沒有多少欲望深踩油門來壓榨更多的動力。好在CVT的變速箱在平順性方面的表現要比Kona的雙離和更好一些,所以這款車更適合溫柔悠閒的城市代步,所以說C-HR非常運動的個性外觀與真正的動力表現有些差距。但好在豐田為C-HR調教的底盤表現非常不錯,有著不錯的運動功底,這一點算是扳回一局吧。油耗方面,根據官方給出的資料,C-HR的百公里油耗為6.3升,而更大排量的Kona則需要額外的0.4升。當然這只是官方給出的資料,實際使用中多少會有一些差距,比如C-HR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更深的踩下油門而Kona就不需要。

儘管裝備了18英寸的爐取暖,但C-HR在應對路面的顛簸表現比如減速帶之類的還是非常從容的,對高頻振動過濾的也非常不錯,能夠給車內的乘客提供非常舒適乘坐感受。相比之下Kona的懸掛設定就更保守了一些,同樣是18英寸的輪圈在面對減速帶這樣的顛簸就不及C-HR了,不過在過彎時的表現卻非常值得表揚。總而言之這兩款車都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公路表現,隔音效果和乘坐舒適性 ——至少對於前排乘客來說——也都可圈可點。最後要說的是Kona的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有些過於敏感了,如果一直處於開啟狀態會影響到駕駛體驗,相比之下抬頭顯示功能倒是非常實用。

使用成本

1.6升的高配版本Kona的保養週期為12個月或1萬公里(2.0自吸車型則是1.5萬公里),五年(60個月/5萬公里)養護費用共計1405澳元。C-HR的價格倒是實惠一些,五年(60個月/7.5萬公里) 的養護成本僅需975澳元,保養週期為12個月或1.5萬公里。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或許現代更加實惠,豐田為這款車提供了3年/10萬公里的質保,而現代則是提供了5年/不限里程的質保期。

總結

豐田C-HR和現代Kona這兩款算是同級別車型中最新加入競爭的產品,可以說他們都有“前輩”們沒有的一些特點:更加年輕新潮。不過它們之間也是風格各異,相比於Kona外觀個性、內飾保守、動力充沛,豐田C-HR似乎顯得過於追求運動元素了,而且動力有些不夠。此外相比選擇一台緊湊級SUV的消費者更多的會希望擁有SUV的感受,而這一點C-HR就不及更加傳統的Kona了。所以在這兩款緊湊級SUV車型中,我們請傾向于現代Kona。

除了根據動力系統進行的區分之外,C-HR一共擁有兩種內飾等級:基本款和Koba。而現代則顯得大方了許多,Kona車型一共擁有三個內飾等級:基本款的Active、中配的Elite和高配的Highlander。當然廠家也為這些年輕的消費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裝配置來打造屬於自己的汽車,比如豐田提供的選裝配置和配件多達60餘種。Kona擁有9種車身配色和2種車頂顏色(295澳元)共計22中方案可以供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而豐田則提供了8種車身顏色和2種車頂顏色(450澳元) 共計15種方案。

在很多配置方面,這兩款車型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真皮座椅、倒車影像、倒車雷達、多功能方向盤、多媒體觸控式螢幕、座椅加熱、藍牙、LED頭燈/尾燈/日間行車燈。安全配置方面,豐田和現代也都提供了像是AEB、盲區警告、車道偏離警告等配置。但還有一些各自獨有的裝備,比如現代Kona的頂配型號所裝備的電動折疊後視鏡、電加熱方向盤、座椅製冷、電動座椅調節、自動大燈、抬頭顯示以及時下流行的蘋果CarPlay和安卓Auto系統,這些都是C-HR所沒有的。再來看看豐田的配置單,全車共計7個安全氣囊要比現代Kona多了一個,另外還有Kona沒有的衛星導航、CD機和自我調整巡航系統。目前Kona車型還沒有進行ANCAP測試,豐田C-HR已經拿到了五星的成績。

外觀設計

顯然這兩款車型相比之前市場上已有的三菱或馬自達家的產品來說都更有設計感,這也是籠絡年輕消費者的關鍵之一。豐田C-HR的設計更像是一款跨界車,緊湊的車身加上溜背的車頂造型給人以更加小巧靈活的感覺。而現代則是更加保守的選擇了更像是SUV的造型,不過和現有車型不同,這款Kona採用了現代全新的設計語言。Kona車頭部分的燈光佈局也許會讓人產生困惑,的確,在這款車上你以為是日間行車燈的燈組實際上是大燈,而你以為是大燈的則是日間行車燈,和雪鐵龍Cactus想法一致。至於外觀的美醜我們就無法進行公正的評價了,這完全取決於各位讀者的審美和偏好。

如果說現代Kona還能勉強稱得上是SUV的話,那麼C-HR真的更難和SUV扯上關係了。C-HR的溜背造型使得尾門有著很大角度的傾斜,原本受尺寸限制的後備箱的可用容量進一步減少,並且車窗面積也因為造型的問題被壓縮,相比後排的乘客應該不會覺得他們是坐在一台SUV裡面。C-HR在日常使用中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後門把手的高度,為了獲得更好的整體感,這款車的後門把手被安置在了較高的位置,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這倒使得自己開門成為了一個難題,不得不依賴大人的幫助。

似乎所有的特點都說明C-HR並不太適合有孩子的年輕家庭作為居家用車,而更適合那些還沒有孩子的年輕情侶日常代步偶爾週末出去玩耍的通勤用車。相比之下現代Kona則更好的將年輕與居家融合在了兒一起,獨特的設計應該會是年輕人非常喜愛的特點,而且更加傳統的SUV特點也照顧了有孩子的家庭用戶。總而言之,這兩款新車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至於如何選擇就全看個人愛好了。

車廂內飾

相比于外觀全新的設計風格,現代Kona的車廂內部就顯得非常傳統了,如果你接觸一些現代的車型你就能一眼看出這是一款現代。乾淨整潔的車廂看起來非常輸出,來自i30的新款方向盤也是為了營造更加新潮的氛圍。雖然我們的這台試駕車採用了黑色和深灰配色的內飾,但實際上廠家還為消費者準備了黃色和紅色的點綴裝飾來烘托年輕的氛圍,當然這些是要選裝的。然而即便如此,現代的這款內飾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新意了,畢竟風格與現有的車型非常相似,至少沒有外觀那樣讓我們感到驚豔。好在現代較為成熟的設計和做工讓Kona的內飾在使用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真皮座椅的舒適性飛鏟更不錯,另外中控臺上的各類功能按鈕旋鈕各居其位元,非常容易上手。

C-HR的內飾風格同外觀一樣個性,非對稱中控設計顯然是更注重駕駛者的體驗,豐田的設計師再一次用設計向傳統SUV風格進行了挑戰。相比現代的內飾,C-HR的內飾增加了更多面積的鋼琴烤漆裝飾,觸手可及的位置都採用了摸起來非常輸出的材料。C-HR的坐姿要比Kona矮一些,而且中控台的高度要比後者更高一些,所以坐在C-HR的車內很難意識到這是一台SUV車型,反倒是讓你覺得這是不是一台跑車。中控臺上的按鈕就沒有Kona那麼簡潔明瞭了,但使用起來還是要比同級別的某些車型更加容易。說實話除了導航和CD機之外,C-HR的多媒體系統真的沒有什麼看點了,這個時候的新車竟然沒有智慧手機介面實在難以接受,而且對於這台僅有6.1英寸的螢幕也沒啥更多的期待了。現代Kona在多媒體方面的配置就主流了很多,7英寸的顯示器雖然沒有自帶導航系統,但可以連接你的智慧手機卻是個非常實用的配置。而且現代為這款車提供了手機無線充電系統,當然你需要確認你的手機是否支持。

C-HR的後排空間表現有點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溜背設計的車頂線條的確會讓人對其後排空間有所擔心。但實際上真正坐進車內就會發現無論是腿部空間還是頭部空間都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寬敞,後排只坐兩名成年乘客的話應對長途出行也比較輕鬆。只不過上揚的腰線讓後排車窗的面積會讓車內的乘客有些壓抑感,仿佛坐在一個山洞中。當然現在的人們已經習慣了手機的陪伴,所以真的坐在後排的話大概也是時刻盯著手機螢幕至於車窗小不小或許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雖然可以以這種說法來為C-HR找回些面子,但廠家竟然沒有配合的為後排乘客提供空調出風口、USB或是12V電源介面,長途行車的話你的電子設備會更快的沒電,最終還是不得不注意到狹小的車窗面積帶來的壓抑感。

從C-HR的後排轉移到Kona的後排,真的有種“就是它了”的感覺。雖然Kona的後排也沒有空調出風口或是什麼電源介面,但較大的車窗提供了更好的採光和視野範圍,車內的乘客不會有過多的壓抑感。對於後排的乘客來說,長途行車或許更樂意欣賞一下窗外的風景。另外一個問題就是,Kona和C-HR的後排車門門板上都沒有提供足以容納礦泉水的儲物槽。

同樣讓我們驚喜的還有C-HR的後備箱空間,在第二排座椅正常使用的情況下,C-HR的後備箱空間達到了377升,而看起來會更大的Kona在資料方面僅有360升,不過Kona的後備箱底板有網兜錨點可以用於固定一些零散的物品。總的來說這兩款車型的後備箱空間都不算大,雖然也能放下高爾夫球包這樣的大件物品,但是想嬰兒車這樣的物品就很有難度了,對於新婚夫妻用戶來說這是個問題。當然可以通過40:60的比例放倒後排座椅來拓展空間,但這個方法並不適合長期使用,所以如果你對後備箱空間有更多的需求建議還是用同樣的價格買一台低配版本的現代途勝或是豐田RVA4吧。

行駛表現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這兩款車型的車主更多的應該是在城市裡通勤,所以大功率輸出的幾乎並不多。當然在同等條件下,動力是愈多愈好,作為儲備也是讓駕駛者更有底氣的關鍵,只是我們想更多的來關注這兩款車在城市路況通勤的表現到底如何。Kona的動力的確非常充沛,現代幾乎是將途勝的動力系統直接用在了這個更小的Kona上,這種越級的搭配自然也非常討喜,如果你是一個對動力有要求的消費者那麼這款車型絕對能夠讓你滿意。這套雙離合變速箱也不再陌生,在Kona上表現的非常平順安靜,尤其是深踩油門之後變速箱的回應讓人滿意。只不過在低速的時候,如果可以去感受還是能夠發現在途勝上出現的一些頓挫問題,但相比途勝來說要輕微了很多。

C-HR的1.2升發動機的確會帶來和Kona不同的感受,在中高速巡航時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發動機在努力的保持動力輸出,以至於讓你沒有多少欲望深踩油門來壓榨更多的動力。好在CVT的變速箱在平順性方面的表現要比Kona的雙離和更好一些,所以這款車更適合溫柔悠閒的城市代步,所以說C-HR非常運動的個性外觀與真正的動力表現有些差距。但好在豐田為C-HR調教的底盤表現非常不錯,有著不錯的運動功底,這一點算是扳回一局吧。油耗方面,根據官方給出的資料,C-HR的百公里油耗為6.3升,而更大排量的Kona則需要額外的0.4升。當然這只是官方給出的資料,實際使用中多少會有一些差距,比如C-HR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更深的踩下油門而Kona就不需要。

儘管裝備了18英寸的爐取暖,但C-HR在應對路面的顛簸表現比如減速帶之類的還是非常從容的,對高頻振動過濾的也非常不錯,能夠給車內的乘客提供非常舒適乘坐感受。相比之下Kona的懸掛設定就更保守了一些,同樣是18英寸的輪圈在面對減速帶這樣的顛簸就不及C-HR了,不過在過彎時的表現卻非常值得表揚。總而言之這兩款車都提供了非常不錯的公路表現,隔音效果和乘坐舒適性 ——至少對於前排乘客來說——也都可圈可點。最後要說的是Kona的車道保持輔助系統有些過於敏感了,如果一直處於開啟狀態會影響到駕駛體驗,相比之下抬頭顯示功能倒是非常實用。

使用成本

1.6升的高配版本Kona的保養週期為12個月或1萬公里(2.0自吸車型則是1.5萬公里),五年(60個月/5萬公里)養護費用共計1405澳元。C-HR的價格倒是實惠一些,五年(60個月/7.5萬公里) 的養護成本僅需975澳元,保養週期為12個月或1.5萬公里。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或許現代更加實惠,豐田為這款車提供了3年/10萬公里的質保,而現代則是提供了5年/不限里程的質保期。

總結

豐田C-HR和現代Kona這兩款算是同級別車型中最新加入競爭的產品,可以說他們都有“前輩”們沒有的一些特點:更加年輕新潮。不過它們之間也是風格各異,相比於Kona外觀個性、內飾保守、動力充沛,豐田C-HR似乎顯得過於追求運動元素了,而且動力有些不夠。此外相比選擇一台緊湊級SUV的消費者更多的會希望擁有SUV的感受,而這一點C-HR就不及更加傳統的Kona了。所以在這兩款緊湊級SUV車型中,我們請傾向于現代Kon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