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物|兩位名將的不同結局

△巴甫洛夫和朱可夫

巴甫洛夫和朱可夫是蘇軍兩位著名將領。 巴甫洛夫是蘇軍頭號坦克戰專家, 史達林對其重視程度超過朱可夫,

一直把他放在最重要的西方方面軍擔任軍長、軍區司令。

就是這個巴甫洛夫, 最後竟然向史達林和軍事委員會呈交了一份取消坦克軍建制的報告。 此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開始之時, 取消坦克軍使蘇軍在衛國戰爭初期損失慘重。

為什麼巴甫洛夫會作出這樣錯誤的決定?

1937年3月, 蘇軍大清洗, 提出“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高級將領被清洗。 巴甫洛夫本是圖哈切夫斯基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忠實弟子, 在這個非常敏感的時期, 他急於與圖哈切夫斯基劃清界限, 於是他向史達林和蘇聯軍事最高當局遞交了一份報告,

結論是利用大規模坦克集群奔襲並不可能取得戰爭勝利, 所以, 坦克軍的存在價值不大。

1941年6月22日, 德軍向蘇聯大舉進攻, 五天之內完成了對巴甫洛夫指揮的西方方面軍的全面合圍。 面對災難, 巴甫洛夫還在按照史達林的要求把部隊往前面調, 想抵住德軍的進攻, 但德軍已經將他全部包圍了。 7月8日, 德國包圍圈內的蘇軍部隊消耗殆盡, 30萬人被俘, 西方方面軍全軍覆沒, 這是二戰初期蘇軍最慘痛的教訓。

正是在慘痛損失和巨大災難之中, 朱可夫凸顯出來了。

作為史達林最信任的兩名指揮官, 隨著嚴酷的衛國戰爭到來, 表面看兩人都完蛋了:1941年7月底, 巴甫洛夫因西方方面軍全軍覆滅而被槍決;7月底, 朱可夫被解除蘇軍總參謀長職務。 但是, 實質完全不同:巴甫洛夫被槍斃, 是因為失職;朱可夫被解除職務, 則是因為盡職。

當時在德軍步步緊逼下, 蘇軍全面吃緊。 為避免西南方面軍再陷危局, 朱可夫作為蘇軍總參謀長, 向史達林建議放棄烏克蘭首府基輔。

史達林勃然大怒:“把基輔交給敵人?簡直是胡說八道。 ”

朱可夫回了一句:“如果您認為您的總參謀長只會胡說八道, 那就請您解除我的職務。 ”

史達林當天就將朱可夫解職, 派他去當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

但戰爭進程不幸被朱可夫言中, 慘重的損失讓史達林真正看出了朱可夫的價值。 朱可夫被從列寧格勒前線緊急召回, 擔負起指揮莫斯科保衛戰的任務。 這無疑是朱可夫一生責任最重大的時刻。

史達林親自打電話給朱可夫說:“我懷著內心的痛苦問你這個問題, 希望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誠實地回答:能不能守住莫斯科?”

朱可夫一字一句地回答:“能夠守住莫斯科。 ”後來, 就有了知名的1941年11月7日紅場閱兵。 蘇軍頂住了,進而蘇聯頂住了。

巴甫洛夫、朱可夫這兩個被史達林欣賞的將領,結局差異巨大。巴甫洛夫沒有認識到戰爭模式已經出現的重大變化,主觀上將軍事問題政治化,用政治上與史達林保持一致作為最高標準,最終使自己的部隊和自己都陷入滅頂之災。朱可夫則以奪取戰爭勝利為最高標準,最終成為衛國戰爭中最傑出的蘇軍將領。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7年第十期)

蘇軍頂住了,進而蘇聯頂住了。

巴甫洛夫、朱可夫這兩個被史達林欣賞的將領,結局差異巨大。巴甫洛夫沒有認識到戰爭模式已經出現的重大變化,主觀上將軍事問題政治化,用政治上與史達林保持一致作為最高標準,最終使自己的部隊和自己都陷入滅頂之災。朱可夫則以奪取戰爭勝利為最高標準,最終成為衛國戰爭中最傑出的蘇軍將領。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7年第十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