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賽珍珠與布克為宿州做了哪些貢獻

賽珍珠與布克為宿州做了哪些貢獻

趙汗青

賽珍珠(Pearl Buck l892-1973), 女作家, 是以中文為母語之一的著名美國作家。 本名珀爾·布克。 賽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出生于維吉尼亞州西部, 父母是傳教士, 自小隨父母來中國, 曾閱讀中國的經書。 17歲回美國進維吉尼亞州藍道夫, 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 畢業後又來中國。 1917年與傳教士約翰·洛辛·布克結婚, 從事傳教工作。 婚後隨丈夫遷居安徽北部的宿縣(今安徽省宿州市), 在此期間的生活經歷成為日後聞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 在這裡她寫出了於1938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說,

並最早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出版。 1934年與布克離婚;1935年與約翰·戴公司總經理、《亞細亞》雜誌主編理查·沃爾什結婚, 因而進入約翰·戴公司任編輯。 以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農莊裡從事寫作。

1934年由於中國條件較差以及為了親近她的女兒以及Richard Walsh, 賽珍珠告別了中國, 回國定居。 回國後她筆耕不綴, 還積極參與美國人權和女權活動。 1942年夫婦創辦“東西方聯合會”(East and West Association),致力於亞洲與西方的文化理解與交流。 1949年出於對當時收養政策歧視亞裔和混血裔兒童的義憤, 她還創立了國際化的收養機構“Welcome House”, 在後來的50年, 這個機構幫助了超過5000名兒童。 1964年為了幫助不合收養條件的兒童, 她還成立了“賽珍珠基金會”(Pearl S. Buck Foundation)。

1972年, 尼克森訪華以後, 她主動支持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專題“重新看中國”節目, 並積極申請訪華。 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氛圍, 她的訪華申請遭到了拒絕。 1973年5月6日, 她在83歲中鬱鬱去世, 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她熱愛的中國大地.

美國新聞名人海爾德.艾賽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傑作《我們裡的烙印》一書講到, 他曾深入採訪過的五十年代的美國政府、新聞、商界等要人們, 都深受賽珍珠筆下刻畫的中國人物的影響。 尤其神奇的是, 美國百姓對中國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這不得不歸功於這位超前女性對中國的傑出貢獻。

賽珍珠於1922年開始寫作, 1931年發表長篇小說《大地》, 立即印成為暢銷書, 1938年因此而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一生著譯作品85部。

她病逝後, 按其遺願, 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賽珍珠在宿州的近五年間, 始終認為:“空談無益, 基督徒應該給中國人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譬如教育、醫療和衛生”。 所以, 她和丈夫為宿州做許多有益的事情。

首先是以宿州為背景而創作的《大地三部曲》, 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對中國農民生活進行了史詩般的描述”, “為中國題材小說作出了開拓性貢獻”“你賦予了我們西方人一種中國精神, 使我們意識到那些彌足珍貴的思想情感。 正是這樣的思想情感, 才把我們大家作為人類在這地球上連接在一起。 ”這是瑞典皇家學院對美國人賽珍珠的介紹。 《大地》是關於中國題材的唯一一部“諾獎”作品, 而它所寫故事的背景就是賽珍珠生活數年並終生不忘的宿州……

1918 年初, 賽珍珠隨丈夫來到宿州這個小城, 一時轟動起來了, 人們奔相走告:“去福音堂看女洋人了!”布克是位農學家, 他從國外帶來許多優良的農作物品種進行實踐, 成功後, 便低價或贈送給當地人民種植。 他還創建了農業科研所、氣象站, 配置完整地器械。 特別是氣象站, 宿縣縣府每天都派通訊員, 到布克的氣象站抄氣象預報。 布克和賽珍珠還幫助宿州張文英診所, 引進了第一台X光機, 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

賽珍珠來宿州後, 首先在啟秀女子學校(現為宿州九小)任教。 賽珍珠對教學認真負責, 對學生呵護疼惜, 課餘時間總是和學生一起遊戲, 教學生手工製作, 耶誕節也會帶著學生一起去福音堂過節,

領大家唱聖誕歌, 給大家講聖誕故事。 賽珍珠還教大家使用牙刷刷牙, 沒有牙刷牙膏, 就用牙粉, 沒有牙粉的就教大家用鹽水。 她還鼓勵女人放腳, 徹底解放婦女的腳, 拋棄一夫多妻制、童婚、溺嬰等。 同時, 熱情好客的賽珍珠還很喜歡和周圍鄰居走動。 給大家講西方的故事。 除了教師職業, 賽珍珠同時還有個翻譯的“兼職”。 從事農業傳教的布克需要下到田間地 頭進行調查工作, 這個時候, 自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賽珍珠顯出她的語言優勢, 充當口譯, 他們最遠甚至到過距離宿州 70 裡地的濉溪口。 在去濉溪口途中, 他們還專程參觀考察了古饒火集子的“趙氏宗祠”, 並對趙氏宗祠幾百年前的建築讚不絕口, 並捐了一筆錢,囑咐:“要好好保護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平易可親的賽珍珠還很喜歡和農民的妻子們交流,莊稼收成、父子分家、娶親嫁女、婆媳不和等都是話題……

民國時,看待外國人還多是“洋鬼子”的感覺,而在相對落後的皖北農村,一對美國夫妻的出現更顯稀奇。很多時候,布克騎著“洋車子”(腳踏車、自行車)穿梭在阡陌之間,而賽珍珠則坐著轎子緊隨其後,引得很多農人圍觀,更有可愛的頑童一路打鬧著、追跑著。布克和賽珍珠後來離開宿州時,宿州很多朋友們紛紛為他們設宴話別,互贈紀念品。

賽珍珠和布克故居在宿州有四處,來宿州的第一個落腳點是福音堂,在福音堂沒待多久就搬到了西邊 200米的新家,那是四間青瓦房,外帶一個小院子。由於布克是農業傳教士,他在當時的大河南街十字路口還有一個農事部,農事部是個兩層的樓房,在樓頂上還有個曬臺。這是他們夫婦住得最長的地方。樓房是布克自己設計的,很有些異域風格。還有一個故居就是現在的宿州市立醫院內的一處樓房,當時是教會醫院。

賽珍珠和布克為宿州還做過一個貢獻,就是捐錢修繕位於今宿州市大河南街東仙橋上的魁王閣。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並捐了一筆錢,囑咐:“要好好保護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平易可親的賽珍珠還很喜歡和農民的妻子們交流,莊稼收成、父子分家、娶親嫁女、婆媳不和等都是話題……

民國時,看待外國人還多是“洋鬼子”的感覺,而在相對落後的皖北農村,一對美國夫妻的出現更顯稀奇。很多時候,布克騎著“洋車子”(腳踏車、自行車)穿梭在阡陌之間,而賽珍珠則坐著轎子緊隨其後,引得很多農人圍觀,更有可愛的頑童一路打鬧著、追跑著。布克和賽珍珠後來離開宿州時,宿州很多朋友們紛紛為他們設宴話別,互贈紀念品。

賽珍珠和布克故居在宿州有四處,來宿州的第一個落腳點是福音堂,在福音堂沒待多久就搬到了西邊 200米的新家,那是四間青瓦房,外帶一個小院子。由於布克是農業傳教士,他在當時的大河南街十字路口還有一個農事部,農事部是個兩層的樓房,在樓頂上還有個曬臺。這是他們夫婦住得最長的地方。樓房是布克自己設計的,很有些異域風格。還有一個故居就是現在的宿州市立醫院內的一處樓房,當時是教會醫院。

賽珍珠和布克為宿州還做過一個貢獻,就是捐錢修繕位於今宿州市大河南街東仙橋上的魁王閣。可惜,後來毀於戰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