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才聚京華│北汽: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北京現代人才樣本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 北汽主動在區域內進行產業佈局, 推進產業轉移、轉型升級, 可以說是享受到了國家戰略佈局的紅利。

希望更多企業, 積極投身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必定有好的回報。 ”今年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

作為北京市高端製造業代表, 北汽集團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和北京市建設“四個中心”的規劃部署。

去年10月,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歷時18個月竣工投產, 首款新車悅納下線, 上市兩個多月銷量就達到了4萬輛。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 體量最大、品質最高的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專案, 其在促進當地產業、就業及城市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滄州工廠是一座集綠色、品質、智慧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 專案總投資120億元, 占地面積3076畝, 年產能達到整車30萬台、發動機20萬台。

滄海縱橫:大廠工匠對新陣地開疆擴土

矗立北京, 放眼東南。 在滄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一座座廠房鱗次櫛比, 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 這便是於2016年10月18日竣工投產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 18.5個月的時間, 北京現代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滄州速度”。

這些, 離不開一些人的砥礪奮鬥, 是他們為“滄州速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們, 就是堅韌執著、艱苦奮戰的先鋒部隊——滄州設施工程部。

不畏艱難, 砥礪奮鬥

不論是堅韌, 還是執著, 蘊含在其中的精髓便是堅持不懈。 2015年2月, 滄州設施工程部率先進入廠區規劃地。 此時, 正值寒冷之際。 惡劣的環境、零下的溫度都對實際作業效率和現場管理調度發出了嚴峻的挑戰。 為了保證在計畫時間內完成任務, 滄州設施工程部根據實際作業需要調整了部分混凝土作業的時間。 由於夜間交通方便, 物料補充及時, 工程師們決定在白天做好施工準備工作, 夜間進行澆灌。 凜冽寒風呼嘯, 氣溫低至零下, 儘管如此, 滄州設施工程部的員工們仍舊堅持作業。

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一氣呵成的混凝土澆灌作業為後續建設工作節省了寶貴的時間。

對於任何一個工作來說, 安全是永遠的基準, 創新都是永恆的目標。 隨著安全工作的逐步推進, 滄州安全科根據安全需要做出了很多創新之舉。 以現場作業人員工服的改良與設計為例, 燕雨薇和同事們深入思考與探討後, 他們對工服做了從上而下, 從前到後, 從內而外的調整, 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 就是在服裝上最大限度的保證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 作為滄州安全科的唯一女性, 燕雨薇從不懼怕工地的苦與累。 平日裡手不離筆的專注形象, 更是深深地印在所有員工的心中。

工服的創新只是他們安全管理創新工作中的一部分。

在北京現代“草根革新”評比活動中, 滄州工廠共斬獲9項革新案例大獎, 其中8項與項目建設安全管理相關:高空作業生命線固定裝置改善榮獲一等獎, 承台基礎作業安全防護改善、設立施工作業人員著裝規範、腳手架跳板改善、鋼筋保護帽增設等案例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強化安全責任, 落實安全措施是滄州安全科一直堅守的精神。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推動下, 滄州工廠的施工安全工作才得以順利地貫徹和落實。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是一座集綠色、品質、智慧於一身的現代化汽車製造工廠。 揮舞的機械手臂、智慧化的機器人、全自動的衝壓生產線,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能夠樹立國內汽車行業“智”造標杆的現代化汽車製造工廠。

有了設備,還需要有設備維護管理的人員。他們就是把控設備源頭、堅守完美品質的滄州生產技術部員工們。透過這些先進智慧的設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執著堅毅的臉龐。

“完美品質”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滄州生產技術部的員工們切實踐行的工作準則。為了確保設備的款式與精度滿足車間需要,滄州生產技術部保全科(現為滄州保全部保全技術科)的趙雨田科長在設備安裝前期每天對著一摞摞厚厚的圖紙研究到深夜。每件設備的圖紙分為機械圖紙和電器圖紙,兩本圖紙加起來的厚度為8公分,十件設備的圖紙厚度就是80公分。但是,車間設備又何止十台!每個車間的設備多達幾十台,甚至上百台,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工作量。一個個細節逐步確認,一個個型號深入研討,趙雨田與保全科同事們一起從設備外觀、運轉效果及穩定性等多方面對設備進行了反復的檢查,哪怕一個細微差別也會與廠家反復交涉,就是在這樣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下,一件件完美的設備才最終被送入各個車間。

從建設滄州工廠的先鋒隊滄州設施工程部,到創業者們的堅實後盾滄州經營支援部,再到精益求精的滄州生產技術部,以及把安全牢記心中的滄州安全科,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稱頌的大廠工匠。

人才引流:用人才流動推動建設經濟共同體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專案落戶滄州,就像我們娶了個好媳婦,改善了基因,並且能夠產生更強壯的下一代,孵化出更加先進的新產業!” 滄州市規劃局副局長趙重陽形象地說,可以預見,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建成,將為滄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而在工廠的內部,也存在著一些這樣從北京遠嫁過來的“媳婦”。他們以駐在員的身份,穿越215公里來到一片嶄新的創業熱土,在這一方天地裡讓自己的人生與企業發展一同策馬揚鞭,推動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全面落地。

從北京到滄州,215公里,乘坐最快的高鐵,要51分鐘。對於28歲的孫玥琦來說,這是目前與未婚妻的距離,也是自己走向事業新階段的里程。

作為滄州工廠衝壓車間建設的負責人,曾經在北京現代仁和工廠工作了五年的他比任何人都要珍惜這份工作。

2015年4月,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公司從各部門的後備幹部裡“選兵點將”,孫玥琦自願外派到滄州建設新工廠。他說,“對每一個汽車行業的人來說,有機會建設新工廠是個學習和鍛煉難得的機會”。與同事們坐高鐵到滄州的第一天,望著工地一大片荒蕪的土地,他有點憧憬,有點不安,更多的是興奮。“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和孫玥琦一起派駐滄州的,還有黎彬。27歲的黎彬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年輕的面龐,而是看起來遠高於年齡的成熟和幹練。“一看就是能幹事兒的人。”一些人描述第一次見到黎彬時都這麼說。

初到新的工作崗位的黎彬顯得很“安靜”,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工作專案,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貿然介入到工廠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滄州工廠是北京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區建設工廠,作為專案管理科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之前一定要‘謀定而後動’”如今的黎彬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然覺得前期的準備和等待是值得的,“作為一名科長,必須把自己的工作捋順了,弄清了,才能更高效的領導員工為滄州工廠貢獻力量。”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專案管理科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每個週一,北京現代各位高管郵箱裡必定會有一份滄州工廠的每週工作彙報,不僅如此,在黎彬的帶領下,建設專案管理科還積極開展了檔案管理、風險管理、人員管理等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工廠的建設和運營準備。

當前,滄州正在大力推進“創新之城”建設,這就需要引進更多的現代化大型企業的先進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經營理念。而隨著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來到這裡的建設志願者們,也勢必會把自身的先進理念帶到滄州。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幾次招聘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精英。一位來自天津大學的求職者想應聘IT工程師的崗位,他說:“之所以放棄在一線大城市發展的機會,來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應聘,看重的就是公司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影響力以及發展前景。”

和他們一樣,這些老滄州人的回歸,悄然改變著滄州的人才和知識結構。他們或者是有著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或者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研發者,如果沒有北京現代這樣體量的企業,滄州是很難吸引他們的到來。現在,在北京現代的帶動下,滄州的人才“金鳳凰”正越來越多……

候鳥還巢:自己的家鄉由自己建設

滄州市的經濟定位是以沿海區和中心城區為主,北京現代落戶位於中心城區的滄州經濟開發區,除了拉動近萬人的就業,更有利於促進中心城區人才引進、服務業發展,全面帶動中心城區綜合實力的提升。

趙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滄州人,中學就讀於滄州一中,200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大學熱動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如願進入一家中央汽車企業的技術中心,一干就是三年。

2015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建設。雖然有著令人羡慕央企身份,但身在異鄉的趙超總有一種漂泊之感,獲知北京現代去家鄉建廠這一消息後,趙超開始動了回滄州發展的念頭。“我從來不認為大學畢業,就一定要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只要有足夠的平臺,任何地方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趙超下決心回到家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意識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的機遇,滄州地理位置優越,在引入北京現代產業項目後,未來發展很有前景。

憑藉扎實的專業積澱,趙超如願入職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如今,回到家鄉的他,既擁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又收穫了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工作與家庭兼顧,這才是完美的人生。”趙超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趙超還記得當初招聘會的盛景。2015年4月8日上午,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大型專場招聘會在滄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現場迎來了來自河北省內外的眾多應聘者。此次招聘會是北京現代入駐滄州後開展的首次招聘會,招聘崗位涵蓋了從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到高級工程師,涉及車輛工程、機械製造、工業工程、安全工程等多個專業,上百名求職者早早在入口處排隊等候,原定於9點開始的招聘會被迫提前半小時就開始了。

近萬名應聘者有不同的學歷、背景和社會經歷,但大家不約而同地都看中了滄州分公司的平臺和發展前景,渴望在裡面得到磨練和成長。

鐵軍良將:黨建引領企業發展 “現代速度”的內在動因

近年來,北汽集團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並始終把人才興企戰略作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著力選好用好管好領導人員,努力打造 “鐵軍”,使之成為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力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一批批的優秀人才在轉型升級的攻堅戰中助力推動優質產業—北京現代入駐河北滄州,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增添新動力,可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從工廠建設伊始,北京現代黨委就將享譽全國的“紅色動力”党建文化推廣到滄州工廠,譜寫以“紅色動力”助推“現代速度”的新的篇章。

在滄州工廠專案籌備期,北京現代黨委就已經著手籌畫,立足崗位需求,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幹部,涉及党群、管理、生產等多個崗位和專業,構築了滄州工廠建設期骨幹力量。與此同時,滄州工廠黨委快速啟動“新任基層管理者競聘專案”和《新任科長述職評價工作》,做好屬地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工作,正式發佈“T立方”人才戰略規劃,為滄州工廠四支人才隊伍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傳承北京現代文化,發揮黨建品牌優勢,夯實文化基礎。重點圍繞“紅色動力”的党建文化,繼承和創新了一系列與經營緊密結合的工作方式方法,開展班車上的黨課,組織黨員幹部簽署“十不准”承諾書,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確保北京現代文化在滄州大地的完美導入和創新昇華。四是精准服務,關愛員工,圍繞實際需求提升服務品質。針對派駐人員異地工作的實際情況,滄州工廠黨委組織編寫中韓雙語《壯美滄州 你我共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員工生活手冊》,建立“愛心幫扶小站”和“特別關注員工”走訪機制,圍繞“家文化”的核心理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積極改善員工工作、休息和用餐環境、員工笑臉牆展示、資訊展播視窗設立等,讓組織的溫暖走近員工身邊,走進員工心裡。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輝煌的事業需要人才創造。如今,一大批實幹人才、創新人才正不斷投身於企業的轉型發展建設,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征程中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北京現代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和宏偉目標,以更加寬廣的思路,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扎實的作風,打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北汽新文化,用科學化的機制發掘人才,用責任意識管理人才,用文化生態培養人才,用事業舞臺凝聚人才,用人才建設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北京現代樣本。

有了設備,還需要有設備維護管理的人員。他們就是把控設備源頭、堅守完美品質的滄州生產技術部員工們。透過這些先進智慧的設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執著堅毅的臉龐。

“完美品質”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滄州生產技術部的員工們切實踐行的工作準則。為了確保設備的款式與精度滿足車間需要,滄州生產技術部保全科(現為滄州保全部保全技術科)的趙雨田科長在設備安裝前期每天對著一摞摞厚厚的圖紙研究到深夜。每件設備的圖紙分為機械圖紙和電器圖紙,兩本圖紙加起來的厚度為8公分,十件設備的圖紙厚度就是80公分。但是,車間設備又何止十台!每個車間的設備多達幾十台,甚至上百台,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工作量。一個個細節逐步確認,一個個型號深入研討,趙雨田與保全科同事們一起從設備外觀、運轉效果及穩定性等多方面對設備進行了反復的檢查,哪怕一個細微差別也會與廠家反復交涉,就是在這樣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下,一件件完美的設備才最終被送入各個車間。

從建設滄州工廠的先鋒隊滄州設施工程部,到創業者們的堅實後盾滄州經營支援部,再到精益求精的滄州生產技術部,以及把安全牢記心中的滄州安全科,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稱頌的大廠工匠。

人才引流:用人才流動推動建設經濟共同體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專案落戶滄州,就像我們娶了個好媳婦,改善了基因,並且能夠產生更強壯的下一代,孵化出更加先進的新產業!” 滄州市規劃局副局長趙重陽形象地說,可以預見,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建成,將為滄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巨大活力。

而在工廠的內部,也存在著一些這樣從北京遠嫁過來的“媳婦”。他們以駐在員的身份,穿越215公里來到一片嶄新的創業熱土,在這一方天地裡讓自己的人生與企業發展一同策馬揚鞭,推動京津冀經濟一體化建設的全面落地。

從北京到滄州,215公里,乘坐最快的高鐵,要51分鐘。對於28歲的孫玥琦來說,這是目前與未婚妻的距離,也是自己走向事業新階段的里程。

作為滄州工廠衝壓車間建設的負責人,曾經在北京現代仁和工廠工作了五年的他比任何人都要珍惜這份工作。

2015年4月,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公司從各部門的後備幹部裡“選兵點將”,孫玥琦自願外派到滄州建設新工廠。他說,“對每一個汽車行業的人來說,有機會建設新工廠是個學習和鍛煉難得的機會”。與同事們坐高鐵到滄州的第一天,望著工地一大片荒蕪的土地,他有點憧憬,有點不安,更多的是興奮。“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和孫玥琦一起派駐滄州的,還有黎彬。27歲的黎彬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年輕的面龐,而是看起來遠高於年齡的成熟和幹練。“一看就是能幹事兒的人。”一些人描述第一次見到黎彬時都這麼說。

初到新的工作崗位的黎彬顯得很“安靜”,沒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式的工作專案,也沒有大張旗鼓的貿然介入到工廠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滄州工廠是北京現代歷史上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地區建設工廠,作為專案管理科的工作人員,開展工作之前一定要‘謀定而後動’”如今的黎彬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然覺得前期的準備和等待是值得的,“作為一名科長,必須把自己的工作捋順了,弄清了,才能更高效的領導員工為滄州工廠貢獻力量。”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如今一年多過去了,專案管理科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合理、高效的工作流程。每個週一,北京現代各位高管郵箱裡必定會有一份滄州工廠的每週工作彙報,不僅如此,在黎彬的帶領下,建設專案管理科還積極開展了檔案管理、風險管理、人員管理等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工廠的建設和運營準備。

當前,滄州正在大力推進“創新之城”建設,這就需要引進更多的現代化大型企業的先進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經營理念。而隨著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項目來到這裡的建設志願者們,也勢必會把自身的先進理念帶到滄州。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幾次招聘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人才精英。一位來自天津大學的求職者想應聘IT工程師的崗位,他說:“之所以放棄在一線大城市發展的機會,來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應聘,看重的就是公司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影響力以及發展前景。”

和他們一樣,這些老滄州人的回歸,悄然改變著滄州的人才和知識結構。他們或者是有著一技之長的專業人才,或者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研發者,如果沒有北京現代這樣體量的企業,滄州是很難吸引他們的到來。現在,在北京現代的帶動下,滄州的人才“金鳳凰”正越來越多……

候鳥還巢:自己的家鄉由自己建設

滄州市的經濟定位是以沿海區和中心城區為主,北京現代落戶位於中心城區的滄州經濟開發區,除了拉動近萬人的就業,更有利於促進中心城區人才引進、服務業發展,全面帶動中心城區綜合實力的提升。

趙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滄州人,中學就讀於滄州一中,2008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天津大學熱動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如願進入一家中央汽車企業的技術中心,一干就是三年。

2015年,北京現代滄州工廠開工建設。雖然有著令人羡慕央企身份,但身在異鄉的趙超總有一種漂泊之感,獲知北京現代去家鄉建廠這一消息後,趙超開始動了回滄州發展的念頭。“我從來不認為大學畢業,就一定要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只要有足夠的平臺,任何地方都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趙超下決心回到家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意識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河北的機遇,滄州地理位置優越,在引入北京現代產業項目後,未來發展很有前景。

憑藉扎實的專業積澱,趙超如願入職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如今,回到家鄉的他,既擁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又收穫了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工作與家庭兼顧,這才是完美的人生。”趙超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趙超還記得當初招聘會的盛景。2015年4月8日上午,北京現代滄州分公司大型專場招聘會在滄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現場迎來了來自河北省內外的眾多應聘者。此次招聘會是北京現代入駐滄州後開展的首次招聘會,招聘崗位涵蓋了從生產一線技術工人到高級工程師,涉及車輛工程、機械製造、工業工程、安全工程等多個專業,上百名求職者早早在入口處排隊等候,原定於9點開始的招聘會被迫提前半小時就開始了。

近萬名應聘者有不同的學歷、背景和社會經歷,但大家不約而同地都看中了滄州分公司的平臺和發展前景,渴望在裡面得到磨練和成長。

鐵軍良將:黨建引領企業發展 “現代速度”的內在動因

近年來,北汽集團不斷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並始終把人才興企戰略作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根本,著力選好用好管好領導人員,努力打造 “鐵軍”,使之成為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力量。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背景下,一批批的優秀人才在轉型升級的攻堅戰中助力推動優質產業—北京現代入駐河北滄州,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增添新動力,可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從工廠建設伊始,北京現代黨委就將享譽全國的“紅色動力”党建文化推廣到滄州工廠,譜寫以“紅色動力”助推“現代速度”的新的篇章。

在滄州工廠專案籌備期,北京現代黨委就已經著手籌畫,立足崗位需求,選派一批優秀青年幹部,涉及党群、管理、生產等多個崗位和專業,構築了滄州工廠建設期骨幹力量。與此同時,滄州工廠黨委快速啟動“新任基層管理者競聘專案”和《新任科長述職評價工作》,做好屬地化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工作,正式發佈“T立方”人才戰略規劃,為滄州工廠四支人才隊伍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傳承北京現代文化,發揮黨建品牌優勢,夯實文化基礎。重點圍繞“紅色動力”的党建文化,繼承和創新了一系列與經營緊密結合的工作方式方法,開展班車上的黨課,組織黨員幹部簽署“十不准”承諾書,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範崗,確保北京現代文化在滄州大地的完美導入和創新昇華。四是精准服務,關愛員工,圍繞實際需求提升服務品質。針對派駐人員異地工作的實際情況,滄州工廠黨委組織編寫中韓雙語《壯美滄州 你我共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員工生活手冊》,建立“愛心幫扶小站”和“特別關注員工”走訪機制,圍繞“家文化”的核心理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積極改善員工工作、休息和用餐環境、員工笑臉牆展示、資訊展播視窗設立等,讓組織的溫暖走近員工身邊,走進員工心裡。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輝煌的事業需要人才創造。如今,一大批實幹人才、創新人才正不斷投身於企業的轉型發展建設,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征程中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北京現代緊緊圍繞發展戰略和宏偉目標,以更加寬廣的思路,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扎實的作風,打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北汽新文化,用科學化的機制發掘人才,用責任意識管理人才,用文化生態培養人才,用事業舞臺凝聚人才,用人才建設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北京現代樣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