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育果醫生CEO馬于堃剖析中美醫院差別,中國私立醫院就診更幸福

幾天前, 育果醫生CEO馬于堃在知乎對“國內私立醫院與西方發達國家私立醫院有哪些區別”的問題進行了回答, 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對中美私立醫院差別進行了深刻剖析, 並得出結論—“在國內私立醫院就診更幸福”, 引發知乎線民的點贊熱潮。

中美私立醫院有哪些差別, 國內私立醫院有些優勢, 為什麼在國內私立醫院就診更幸福呢?以下是回答的原文, 答案都在裡面!

美國的醫療機構絕大部分以私立醫院為主, 分營利性(for-profit)和非營利性(non-profit)兩種類型, 公立醫院占全美醫院總量的15%;私立醫院占85%, 其中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占69%,

私立營利性醫院占16%。 從服務人數來看, 美國公立醫院提供的醫療保障服務人群占到全美人口的27%, 而私立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覆蓋人群則占到全美人口的58%。 (部分資料via丁香園)

其中私立非營利性醫院(non-profit)值得說一說:美國醫院界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醫院如梅奧診所都是此類, 他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社會團體、個人、慈善機構捐贈等, 所以不能以營利為目的,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掙錢——掙來的錢繼續用作醫療研究、設施投入或者回饋社區。 這樣帶來了良性迴圈, 使得其醫療水品非常之高——當然收費也是很高的。 從另一些報導可以看到, 此類私立非營利性醫院中的全科醫院比例較高。

而另一方面, 針對專門的疾病進行建設的心血管病醫院、癌症中心、透析中心等,

其中私立營利性醫院的比例就要高出很多, 這類醫院較少顧及為普通社區服務, 而是以營利為導向地為富人服務。

第三類醫院就是公立醫院, 和國內的定義非常接近:老美的公立醫院也是要負責全民基本醫療服務的, 所以其實非常拖遝, 跟大家說一個自己的真實案例。

曾經在去美國的時候閨女和我都突發高熱, 自己可以隨便買藥, 閨女不看心裡不踏實, 就選了最近的一家公立醫院(全美排名前100的某大學的附屬醫院)的急診——請注意, 是急診哦!!我們是下午3點半到的, 等了十來分鐘, 就被護士叫進去問病史和測量生命體征, 每個人10分鐘左右, 問完病史又出來繼續等,

這次等的時間就太漫長了。

美帝公立醫院一樣人多+排隊。

猜猜等了多久?不是1小時, 不是3小時, 而是整整5個小時!等得我和閨女懷疑自己、懷疑人生, 懷疑這裡是不是急診。 閑的時候找在美帝的朋友問了一下, 嗯, 這的確就是美帝公立的急診, 5個小時很正常啦,

門診都是要等好幾天(還是工作日)的, 無語…

最後醫生終於華麗登場了, 同樣帶著一個記錄的助理醫師, 看了嗓子、耳朵, 問了症狀, 又聽了肺部的呼吸音, 醫生說就是病毒感染, 吃對症的退燒藥就可以了。 我問開始有黃色的痰, 不需要測個血常規+C反應蛋白麼?醫生搖頭“沒必要, 就算合併細菌感染, 目前也不用藥, 多喝水多睡覺對症退熱, 如果三天后還不好, 再來看好了”。 再次無語…最後又等了40多分鐘, 拿到了一個寫有退燒藥的醫囑, 終於可以回家了…總耗時6小時多, 等於上一天班…

聽君三句話, 人民幣八千八, 還要排隊5個多小時…

對了當然還有最後的驚喜——診療完成煩請買單, 1300多美刀折合8000多人民幣走好不送歡迎再來…還好因為上了旅遊醫療保險, 算是有了保障, 這要是自費估計就得真的噴血了…

打住打住, 再說點正經的。 國外私立醫院和國內私立醫院還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醫療上的醫教研, 國外是放開的, 有錢就可以進行研究, 國家的扶持也是放開的, 主要是看申請人的科研水準而不是背景醫院性質, 而我國的科教研經費目前還基本上是牢牢的鎖定在公立醫院,培訓體系也是,所以大部分私立的醫生都是公立醫院的背景。

另外,通常更高級別的醫生會更有可能選擇在私立醫院執業(私立醫院也傾向於聘請更高級別的醫師),育果醫生平臺上近7000多醫生,頂級教授知名專家主任副主任要遠遠超過於主治和住院醫師,幾乎達到了3:1的比例(主任/副主任醫師這一級別的共計5300多人,主治/住院和其他級別的約1800多人)。

然後簡單再說一下國內的私立醫院,和大家熟悉的國內公立醫院做一個對比。

先糾正幾個誤區:

1. 私立醫院=民營醫院=非公立醫院;但私立醫院≠莆田系醫院,莆系醫院只是私立醫院中很少的一部分,我很想說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一粒什麼壞了一鍋什麼…

2. 1993年,北京國際醫療中心(IMC)和港澳國際醫務診所(HKClinic)正式成立,作為第一批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給在京外國人、港澳臺群眾、僑胞、駐外使節等提供醫療服務。這兩家醫院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並且仍然以良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而聞名。

3. 看到有回復提到了JCI認證,是的,以北京為例,和睦家、明德、和美等都是通過了JCI認證的優質私立醫院。

4. 國家鼓勵非公立醫療的發展,也在努力參與此類嘗試,類似首都醫療集團愛育華婦兒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SIMC)等都是政府在此方面的積極嘗試。

5. 從歐美發達國家整體醫療市場的發展看,公立醫院保證最基本的國民醫療(僅限於最基本),需要更專業水準、更優質服務的,請去私立醫院。

私立醫院幾個最大的優勢,我不從專業角度,只以就診者的身份來說吧:

1. 更好的專家資源。去公立三甲可能要搶破頭也掛不上的專家、要花不少黃牛費的教授,其實很可能每週就有幾天在多個私立醫院出診恭候光臨。你不能說x教授因為執業點不同就不是x教授了吧?而且這個價格也未必比三甲買黃牛票的價格貴,因為每家私立醫療機構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育果折扣後的專家有的200多有的400多,那可都是同仁眼科、協和內分泌、人民血液、朝陽呼吸、積水潭骨科大主任的診費價格,貴麼?我前幾天幫一個老朋友,他要掛協和的內分泌科,自己去連普通號都掛不上,我給了他一個育果的連結,結果他一個電話追過來“只要475塊?這個協和的主任靠譜麼?怎麼這麼便宜”,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2. 更好的診療環境與流程、以及對患者的尊重。流程的優化、充分的醫患溝通時間不是給你閒聊的,而是讓醫生能更充分瞭解病情。公立醫院不到2分鐘就把人轟走的尷尬場景大家都很熟悉,每個檢查都人滿為患,別說尊重了,可能連最基本的充分資訊溝通都做不到。排隊-掛號-排隊-見醫生-排隊-繳費-排隊-檢查-排隊-取結果-排隊-見醫生-排隊-繳費-排隊-取藥,雖然和醫生溝通的時間占不到一天中的1%,但沒有做好一天準備的最好還是不要去看病了。私立醫院的價格杠杆和預約制決定了絕對不會出現此類問題,甚至於大部分私立的簡單檢查都是到診室完成,真正實現病人不用動,醫療圍著轉的感受。

3. 省時間、更安心之類的隱形收益。無論是孩子發燒還是孕婦產檢,環境好、不排隊、心情愉悅、節省時間,這樣帶來的隱形收益要遠遠超過幾百的診費。說個最小的細節,光是私立醫院好停車+大部分停車免費這一件事,就讓好多孕媽和家屬每次去產檢都心情好得不行…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姚家園路某家非常著名的公立孕產醫院,你開車去試試?據同事回饋停個車都能搞出抑鬱症來…

4. 針對醫療資源的合理定價保證了可持續性發展。醫學院分數高很難考很難畢業、醫生壓力大成長慢,在這種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根本得不到合理肯定——通常35歲不到的北京三甲醫院主治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大概60多個小時,而月收入遠遠低於同年齡層級的人群,對於醫療就診來說也是惡性循環。私立醫院的市場化合理定價,肯定了醫生的專業性與社會地位,這對整個醫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決定性的保障。

5. 價格並沒有那麼離譜。這點見仁見智,但平心而論,典型大城市准中產人群,家庭月收入1.5-2w以上的——跟朋友一次聚餐花幾百、隨便買個化妝品花幾百,每年買個包包大幾千好幾萬、一次出國旅行好幾萬——這樣的消費水準很正常吧?去私立醫院就診,幾百到幾千的水準,並不算很昂貴。而在孕產方面,北京排名前三的私立婦產醫院,從12周產檢開始,整體產檢+自然分娩的全孕產套餐,原價6萬+,育果折扣後大概4-5萬,並不貴,畢竟大部分家庭一生只生1-2個寶寶。

6. 有圖有真相,育果團隊中有位同事的家屬就是在北京某知名度較高的私立婦產醫院生的寶寶,經當事人允許曬一下照片吧(避免商業推廣嫌疑和個人隱私問題,打了碼)。

住的是該醫院最入門級的標準間——其實也是很不錯的水準了。標準間外間是病房+產房,內間有一個包含冰箱、茶几、沙發的休息室供家屬休息使用,最裡面是獨立衛浴。

進入LDR產房準備進行順產的縮宮素注射。整個過程配偶可以在進行更衣和消毒以後,全程陪同——這樣最大的優勢就是大大降低了產婦的緊張與不安。用我同事的話說,那兩天就一直跟老婆聊天開玩笑,鼓勵她放鬆。

兩天縮宮素注射未果,在第三天選擇剖宮產。經過消毒和更衣,配偶也可以在剖宮產手術完成時進入手術室——用同事的話說,就是聽到第一聲寶寶的哭聲,就可以準備進手術室了。

在手術室不能拍視頻,但可以拍照——留下了很多寶寶珍貴的影像。

後續醫院還有很多其他細節特別溫馨。比如,送上完善的哺乳、月子之類的指導手冊;護士全程給予手把手的指導;整個住院期間基本算是拎包入住——你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東西,除了產婦自己的衣服其他院方都免費、無限量提供了,從紙尿褲到濕紙巾到奶粉(如果母乳不夠的話)到包被、毯子、媽媽包等。還有好些有趣的地方,給寶寶記錄了第一個手印、腳印;出院前的相冊、祝賀信(如圖),還有小party和甜蜜的蛋糕——雖然不值多少錢,但那種溫暖和幸福的感覺,絕對是讓人難忘的。

而我國的科教研經費目前還基本上是牢牢的鎖定在公立醫院,培訓體系也是,所以大部分私立的醫生都是公立醫院的背景。

另外,通常更高級別的醫生會更有可能選擇在私立醫院執業(私立醫院也傾向於聘請更高級別的醫師),育果醫生平臺上近7000多醫生,頂級教授知名專家主任副主任要遠遠超過於主治和住院醫師,幾乎達到了3:1的比例(主任/副主任醫師這一級別的共計5300多人,主治/住院和其他級別的約1800多人)。

然後簡單再說一下國內的私立醫院,和大家熟悉的國內公立醫院做一個對比。

先糾正幾個誤區:

1. 私立醫院=民營醫院=非公立醫院;但私立醫院≠莆田系醫院,莆系醫院只是私立醫院中很少的一部分,我很想說一句大家都熟悉的話,一粒什麼壞了一鍋什麼…

2. 1993年,北京國際醫療中心(IMC)和港澳國際醫務診所(HKClinic)正式成立,作為第一批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給在京外國人、港澳臺群眾、僑胞、駐外使節等提供醫療服務。這兩家醫院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並且仍然以良好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合理的價格而聞名。

3. 看到有回復提到了JCI認證,是的,以北京為例,和睦家、明德、和美等都是通過了JCI認證的優質私立醫院。

4. 國家鼓勵非公立醫療的發展,也在努力參與此類嘗試,類似首都醫療集團愛育華婦兒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SIMC)等都是政府在此方面的積極嘗試。

5. 從歐美發達國家整體醫療市場的發展看,公立醫院保證最基本的國民醫療(僅限於最基本),需要更專業水準、更優質服務的,請去私立醫院。

私立醫院幾個最大的優勢,我不從專業角度,只以就診者的身份來說吧:

1. 更好的專家資源。去公立三甲可能要搶破頭也掛不上的專家、要花不少黃牛費的教授,其實很可能每週就有幾天在多個私立醫院出診恭候光臨。你不能說x教授因為執業點不同就不是x教授了吧?而且這個價格也未必比三甲買黃牛票的價格貴,因為每家私立醫療機構都有自己的價格體系,育果折扣後的專家有的200多有的400多,那可都是同仁眼科、協和內分泌、人民血液、朝陽呼吸、積水潭骨科大主任的診費價格,貴麼?我前幾天幫一個老朋友,他要掛協和的內分泌科,自己去連普通號都掛不上,我給了他一個育果的連結,結果他一個電話追過來“只要475塊?這個協和的主任靠譜麼?怎麼這麼便宜”,感覺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2. 更好的診療環境與流程、以及對患者的尊重。流程的優化、充分的醫患溝通時間不是給你閒聊的,而是讓醫生能更充分瞭解病情。公立醫院不到2分鐘就把人轟走的尷尬場景大家都很熟悉,每個檢查都人滿為患,別說尊重了,可能連最基本的充分資訊溝通都做不到。排隊-掛號-排隊-見醫生-排隊-繳費-排隊-檢查-排隊-取結果-排隊-見醫生-排隊-繳費-排隊-取藥,雖然和醫生溝通的時間占不到一天中的1%,但沒有做好一天準備的最好還是不要去看病了。私立醫院的價格杠杆和預約制決定了絕對不會出現此類問題,甚至於大部分私立的簡單檢查都是到診室完成,真正實現病人不用動,醫療圍著轉的感受。

3. 省時間、更安心之類的隱形收益。無論是孩子發燒還是孕婦產檢,環境好、不排隊、心情愉悅、節省時間,這樣帶來的隱形收益要遠遠超過幾百的診費。說個最小的細節,光是私立醫院好停車+大部分停車免費這一件事,就讓好多孕媽和家屬每次去產檢都心情好得不行…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姚家園路某家非常著名的公立孕產醫院,你開車去試試?據同事回饋停個車都能搞出抑鬱症來…

4. 針對醫療資源的合理定價保證了可持續性發展。醫學院分數高很難考很難畢業、醫生壓力大成長慢,在這種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根本得不到合理肯定——通常35歲不到的北京三甲醫院主治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大概60多個小時,而月收入遠遠低於同年齡層級的人群,對於醫療就診來說也是惡性循環。私立醫院的市場化合理定價,肯定了醫生的專業性與社會地位,這對整個醫療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決定性的保障。

5. 價格並沒有那麼離譜。這點見仁見智,但平心而論,典型大城市准中產人群,家庭月收入1.5-2w以上的——跟朋友一次聚餐花幾百、隨便買個化妝品花幾百,每年買個包包大幾千好幾萬、一次出國旅行好幾萬——這樣的消費水準很正常吧?去私立醫院就診,幾百到幾千的水準,並不算很昂貴。而在孕產方面,北京排名前三的私立婦產醫院,從12周產檢開始,整體產檢+自然分娩的全孕產套餐,原價6萬+,育果折扣後大概4-5萬,並不貴,畢竟大部分家庭一生只生1-2個寶寶。

6. 有圖有真相,育果團隊中有位同事的家屬就是在北京某知名度較高的私立婦產醫院生的寶寶,經當事人允許曬一下照片吧(避免商業推廣嫌疑和個人隱私問題,打了碼)。

住的是該醫院最入門級的標準間——其實也是很不錯的水準了。標準間外間是病房+產房,內間有一個包含冰箱、茶几、沙發的休息室供家屬休息使用,最裡面是獨立衛浴。

進入LDR產房準備進行順產的縮宮素注射。整個過程配偶可以在進行更衣和消毒以後,全程陪同——這樣最大的優勢就是大大降低了產婦的緊張與不安。用我同事的話說,那兩天就一直跟老婆聊天開玩笑,鼓勵她放鬆。

兩天縮宮素注射未果,在第三天選擇剖宮產。經過消毒和更衣,配偶也可以在剖宮產手術完成時進入手術室——用同事的話說,就是聽到第一聲寶寶的哭聲,就可以準備進手術室了。

在手術室不能拍視頻,但可以拍照——留下了很多寶寶珍貴的影像。

後續醫院還有很多其他細節特別溫馨。比如,送上完善的哺乳、月子之類的指導手冊;護士全程給予手把手的指導;整個住院期間基本算是拎包入住——你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東西,除了產婦自己的衣服其他院方都免費、無限量提供了,從紙尿褲到濕紙巾到奶粉(如果母乳不夠的話)到包被、毯子、媽媽包等。還有好些有趣的地方,給寶寶記錄了第一個手印、腳印;出院前的相冊、祝賀信(如圖),還有小party和甜蜜的蛋糕——雖然不值多少錢,但那種溫暖和幸福的感覺,絕對是讓人難忘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